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我国新发现的防风枯斑病的病原学和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病菌的分离及柯氏证病,获得3株病原菌;结合病原形态特征、培养学特性及r DNA-ITS、TUB2和TEF序列分析,确定引起防风枯斑病的病菌为Diaporthe angelicae。病菌生物学研究表明:菌丝生长及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为8;病菌在以麦芽糖和蔗糖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最佳;在天门冬酰胺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佳。病菌分生孢子25℃时萌发率最高,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5℃;分生孢子在p H8时萌发率最高;全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病菌对2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病菌对30%氟菌唑WP、3%己唑醇·27%稻瘟灵EC、40%氟硅唑EC、55%硅唑多菌灵WP、25%丙环唑EC、30%苯醚甲环唑SC、30%醚菌酯WP、250mg/L吡唑醚菌酯EC、10%苯醚甲环唑WG、77%硫酸铜钙WP的敏感程度较高,其EC500.1 mg·L-1。本研究结果为中药材防风生产中该病害发生规律的研究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9种杀菌剂对樟子松枯梢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修春 《吉林农业》2012,(12):38-39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松球壳孢菌的毒力,筛选出有效控制松枯梢病的高效杀菌剂。主要结果:抑制菌丝生长试验,25%苯醚甲环唑效果最好,对病原菌抑制的EC50值为0.0797mg L-1,32.5%苯甲+醚菌酯次之;在抑制孢子萌发方面,32.5%苯甲+醚菌酯效果最好,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值为0.0481mg L-1,25%苯醚甲环唑次之。综合分析,32.5%苯甲+醚菌酯和25%苯醚甲环唑不但可以抑菌菌丝生长,还可以有效抑制孢子萌发,同传统杀菌剂多菌灵、代森锰锌比较,苯醚甲环唑和醚菌酯等新型杀菌剂更具优势,可以作为防治樟子松枯稍病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3.
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供试菌株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菌丝在西瓜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8和30℃;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pH值分别为7~8和7~9;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孢子致死温度为60℃、5 min;果糖和葡萄糖作为碳源利于菌丝生长;酵母浸粉和蛋白胨作为氮源利于菌丝生长。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0.730 9μg/mL;32.5%苯甲嘧菌酯SC、30%苯甲.丙环唑EC、10%苯醚甲环唑WG、25%溴菌.多菌灵WP和25%溴菌腈WP对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为1.884 7~8.161 0μg/mL,该研究为田间防治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刺五加苗木立枯病菌的毒力,筛选出有效控制刺五加苗木立枯病的高效杀菌剂.结果表明:抑制菌丝生长试验,32.5%苯甲+醚菌酯的EC50用药量最小,其对立枯丝核菌和腐皮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0.016 5和0.024 7 mg·L-1,10%苯醚甲环唑次之;在抑制孢子萌发方面,32.5%苯甲+醚菌酯效果最好,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值为0.048 1 mg·L-1,25%醚菌酯次之,与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一致.综合分析,32.5%苯甲+醚菌酯和10%苯醚甲环唑不但可以抑制菌丝生长,还可以有效抑制孢子萌发,同传统杀菌剂多菌灵、代森锰锌比较,苯醚甲环唑和醚菌酯等新型杀菌剂更具优势,可以作为防治刺五加立枯病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5.
7种杀菌剂对牡丹黄斑病菌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牡丹黄斑病的化学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并采用涂布平板法测定了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及嘧菌酯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在含药平板上测定了对产孢量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和醚菌酯可强烈抑制菌丝生长,EC_(50)分别为0.247、0.865 mg·L~(-1),嘧菌酯对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均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但对产孢量影响较弱。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对菌丝生长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EC50分别为2.808、1.268、4.078、0.446 mg·L~(-1);苯醚甲环唑对孢子萌发的影响较弱,但对病菌产孢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多菌灵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为1.034 mg·L~(-1),对孢子萌发及产孢量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3类杀菌剂均可用于牡丹黄斑病的化学防治,根据其不同的形态毒理学效应应采用不同的施用方法:嘧菌酯可作为保护剂在病害发生前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可作为治疗剂在病害发生期使用;多菌灵可在病害发生前同嘧菌酯混用或病害发生期同苯醚甲环唑混用,以防止抗药性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不同杀菌剂对油梨溃疡病菌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有效抑制油梨溃疡病菌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油梨溃疡病的抑菌作用。[结果]对油梨溃疡病菌的毒力最强的是45%咪鲜胺EW,其EC50为0.0274 mg/L;其次是40%氟硅唑EC和10%苯醚甲环唑WDG,其EC50分别为0.1031 mg/L和0.1361 mg/L;40%丙环唑ME的EC50为0.2577 mg/L,其抑菌作用也较强;30%醚菌酯与43%戊唑醇SC的EC50分别为3.3386 mg/L和3.3692 mg/L,其抑菌作用较差;25%烯唑醇EC及25%三唑酮WP的抑菌作用最差,其EC50分别为13.5509 mg/L、24.8385 mg/L。[结论]45%咪鲜胺EW、40%氟硅唑EC、10%苯醚甲环唑WDG、40%丙环唑ME、30%醚菌酯SC、43%戊唑醇SC对油梨溃疡病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西瓜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初步筛选其杀菌剂。[方法]从海南省大棚西瓜基地采集病样分离得到病原菌,对该病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西瓜炭疽病菌菌丝在西瓜叶煎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8和30℃;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pH分别为7~9和6~8;连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好;孢子致死温度为55℃水浴处理5 min;以麦芽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作为碳源的基础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以酵母浸粉、牛肉浸膏和蛋白胨作为氮源的基础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32.5%苯甲嘧菌酯SC、50%咪鲜胺锰盐WP和10%苯醚甲环唑WG对西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分别为0.018 0、0.060 2和0.471 5μg/ml。[结论]为田间防治西瓜炭疽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红枣黑斑病是近年来在南疆地区大面积发生的一种病害,筛选高效低毒的药剂为田间黑斑病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凹玻片法和离体果实接种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红枣黑斑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室内毒力测定表明,除噻菌铜外,其余6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抑霉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凹玻片法测定表明,唑醚·代森联、代森锰锌和抑霉唑对红枣黑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离体果实接种测定表明,唑醚·代森联、代森锰锌对黑斑病具有很好的保护,抑霉唑、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硅唑·多菌灵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抑霉唑、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等均表现出很高的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活性及病斑扩展的作用,可作为在果园防治红枣黑斑病的推广药剂.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新见白藓茎点霉叶斑病的症状进行了描述,结合病原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病害由Phoma dictamnicola引起。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10~30℃可生长,25℃为最适生长温度;在pH 4~11可生长,pH为7时最适合菌丝生长;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在水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慢;在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和蛋白胨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菌对50%咪鲜胺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氟硅唑乳油、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敏感性较高,其EC500.1μg/m L;其次为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25%丙环唑乳油,0.1μg/m LEC501.0μg/m L。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防治枣树锈病的高效药剂,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枣树锈病夏孢子萌发的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抑制夏孢子萌发毒力强的有 12.5%四氟醚唑EW、85%三氯异氰尿酸SP和10%苯醚甲环唑WG,EC50分别为2.657、 3.358、8.290 μg/mL;其次为40%氟硅唑EC、25%吡唑醚菌酯SC、80%戊唑醇WG和25%嘧菌酯SC,EC50分别为10.406、16.501、21.047、23.046 μg/mL。田间试验结果以12.5%四氟醚唑EW防效最好,药后10 d防效为94.3%,药后20 d防效为86.3%;其次为10%苯醚甲环唑WG、80%戊唑醇WG、40%氟硅唑EC、25%嘧菌酯SC和25%吡唑醚菌酯SC,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89.3%、86.8%、88.3%、81.2%、82.3%,药后20d防效分别为75.3%、78.8%、79.6%、75.6%、77.4%,可有效防治枣树锈病。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防治玉米小斑病有效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含药培养基平板表面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等9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均低于1μg·mL-1,百菌清和代森锰锌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分别为7.607 5、12.067 1μg·mL-1。百菌清、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氟啶胺、异菌脲对病菌孢子的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EC50值分别为0.356 5、0.452 3、1.709 3、2.976 3、37.579 5μg·mL-1,而其他DMIs类杀菌剂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均高于160μg·mL-1。此外,接菌前2h喷药,50%异菌脲SC 1 000倍液、75%百菌清WP 600倍液、80%代森锰锌WP 1 000倍液和50%氟啶胺SC 2 000倍液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黄瓜褐斑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种相似病害的比较,明确了黄瓜褐斑病的症状表现,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室内测定几种常用杀菌剂对黄瓜褐斑病菌的敏感性。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对菌丝的抑制作用明显;百菌清、百泰、代森锰锌、醚菌酯抑制孢子萌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隆回县食用百合鳞茎腐烂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菌最适菌丝生长温度为28℃,最适产孢温度为34℃;最适菌丝生长pH值为5,最适产孢pH值为6;孢子交替光照处理下最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在52℃下处理10 min能全部致死;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碳源为果糖;而最适菌丝生长和最利于孢子产生的氮源不同,分别为天冬氨酸和硝酸钾。室内抑菌试验结果显示,12.5%烯唑醇WP、10%苯醚甲环唑WG、腈菌.福美双WP、5%己唑醇ME、3%中生菌素WP抑制病菌菌丝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菌核净、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和代森锰锌对靶斑病菌的生物活性,为防治烟草靶斑病寻找新的高效替代药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苯醚甲环唑、菌核净、嘧菌酯、代森锰锌4种杀菌剂对烟草靶斑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抑菌活性,并评价其田间药效。【结果】10%苯醚甲环唑WP、25%嘧菌酯SC、40%菌核净WP和80%代森锰锌WP 4种杀菌剂对靶斑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均表现不同抑菌活性。其中,对菌丝生长抑制最强的是菌核净,其平均EC50值为1.72 mg/L,其次为嘧菌酯(15.71 mg/L)和苯醚甲环唑(16.80 mg/L),最弱为代森锰锌。对菌核形成抑制最强的是菌核净,2.5 mg/L处理抑制率达100%,其次为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最弱。40%菌核净WP 120 g/667m2、25%嘧菌酯SC 40 mL/667m2、10%苯醚甲环唑WG 60 g/667m2及80%代森锰锌WP 200 g/667m2处理,9 d后防效分别为90.59%、61.76%、52.12%和13.41%;对病斑抑制率分别为53.55%、75.10%、64.09%和7.31%。【结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可作为烟草靶斑病防控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15.
苏丹  傅俊范  周如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014-2015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白头翁叶斑病菌(Ascochyta anemones Kab.et Bub.)对70%甲基硫菌灵WP、75%百菌清WP、50%代森锰锌WP、50%多菌灵WP、25%嘧菌酯SC、10%苯醚甲环唑WP、40%氟硅唑EC7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白头翁叶斑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对50%代森锰锌WP的敏感性最高,EC50值为24.400 3 mg/mL;对10%苯醚甲环唑WP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
兰花圆斑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作者1989~1990年对兰花圆斑病的研究结果。该病菌初步鉴定为Cylindrosporium dioscoreae Miyabe et Ito.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患病组织内越冬,病菌主要侵染叶片,病斑呈圆形、半圆形,边缘黑褐色,中间淡褐色。发病严重时造成全叶枯死。病害发生期4~11月。病菌在黄豆粉蔗搪琼脂培养基中生长最好;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为25℃,适宜pH值为4~8,最适为6,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6℃左右,最高为32℃,适宜温度为20~25℃,糖分可促进孢子萌发。接种试验表明,不论有伤或无伤接种,均能致病。室内抑菌测定结果:75%百菌清WP,50%代森锰锌WP,50%稻瘟酞WP,50%克菌丹WP各1000倍,均可100%抑制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等量式波尔多液100倍也可100%抑制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梨轮纹病茵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梨轮纹病菌在接种的梨果上能产生分生孢子;PDA培养基、PSA培养基、麦芽糖琼脂培养基和察贝克氏培养基最适合病菌菌丝的生长;菌丝生长的适温为5~40℃(最适25~30℃),适宜pH 3~10(最适3~6);菌丝致死温度为52℃;光照条件对菌落生长影响不大;在测试的碳源中,淀粉和蔗糖最适宜菌丝生长;氮源中以蛋白胨、酵母膏和硝酸钾最适宜菌丝生长。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梨轮纹病菌对孔雀石绿不敏感,能利用淀粉和硝态氮。14种杀菌剂的毒力测定表明,苯醚甲环唑、烯唑醇、戊唑醇、多菌灵、氟啶胺和氟硅唑的毒力较高,EC50分别为0.1593、0.1684、0.1931、0.1946、0.2853和0.3245mg/L。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防治苹果蝇粪病的新型低毒高效杀菌剂。方法选择4种三唑类和2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运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苹果蝇粪病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氟硅唑EC50为0.320 0μg·mL~(-1),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硝苯菌酯、抑霉唑和苯醚甲环唑,EC50分别为0.410 0μg·mL~(-1)、0.620 0μg·mL~(-1)和0.800 0μg·mL~(-1),再次是四氟咪唑,EC50为6.250 0μg·mL~(-1);吡唑醚菌酯抑菌效果最差,EC50为15.000 0μg·mL~(-1)。结论推荐用氟硅唑、硝苯菌酯、抑霉唑和苯醚甲环唑防治苹果蝇粪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的室内毒力,为甘蔗黑穗病药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冬孢子萌发抑制法、担孢子增殖抑制法及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EC50分别为0.0117、0.0234、0.0636、0.1238、0.1441、13.7620和25.9300 μg/mL,而丙环唑的活性较低,EC50为155.5000 μg/mL.啶酰菌胺对甘蔗黑穗病菌担孢子增殖没有抑制作用,除嘧菌酯对“+”、“-”两种担孢子增殖的EC50分别为4.3250和5.3040 μg/mL外,其余药剂的EC50均小于1.0000μg/mL.对甘蔗黑穗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好的药剂依次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啶酰菌胺,EC50分别为0.0145、0.0643、0.1291、0.1689、0.2535、0.6767和4.8610 μg/mL,嘧菌酯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稍差,EC50为94.5000 μg/mL.[结论]供试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不同生长时期均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可进一步开展这些杀菌剂的田间药效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20.
9种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苹果炭疽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己唑醇、氟硅唑、苯醚甲环唑、腈菌唑的敏感性依次下降,EC50值均在2.2μg/ml以下,EC90值均低于21μg/ml;甲基硫菌灵对苹果炭疽病菌毒力EC50值为1.9008μg/ml,与腈菌唑毒力相当;而福美锌、醚菌酯和代森联抑制病菌生长的毒力显著低于三唑类杀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