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栽培乌拉尔甘草根中黄酮类和皂甙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冷浸乙醇提取法对兰州人工引种栽培的6年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中的总黄酮和总皂甙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并且采用重量法和3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乌拉尔甘草根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中,黄酮含量以直接测定法为最高,硝酸铝显色法次之,氯化铝显色法最低,直接测定法测定样品中的黄酮含量因不受显色剂干扰,测定结果相对更为准确可靠。人工栽培乌拉尔甘草相对野生甘草有效成分的含量较低,但仍可作为野生药用甘草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2.
采用冷浸乙醇提取法对兰州人工引种栽培的6年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中的总黄酮和总皂甙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并且采用重量法和3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乌拉尔甘草根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中,黄酮含量以直接测定法为最高,硝酸铝显色法次之,氯化铝显色法最低。直接测定法测定样品中的黄酮含量因不受显色剂干扰,测定结果相对更为准确可靠。人工栽培乌拉尔甘草相对野生甘草有效成分的含量较低,但仍可作为野生药用甘草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3.
荒漠绿洲甘草的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资源分布及生态适应性,探讨了甘草的栽培利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其人工栽培技术等。并指出民勤荒漠绿洲甘草人工栽培应选择乌拉尔甘草,进行种子处理和育苗移栽,密度16~18万株/hm2,追肥量氮、磷比(1.25~1.75)∶1,栽培3年后采收利用的节水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方法,在不同灌水次数及施肥水平条件下,对沙漠干旱地区人工栽培甘草GIycyrrhiza uraIensis的产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中量灌水和多量施肥,可以取得人工栽植甘草的高产量和好效益.  相似文献   

5.
民勤绿洲甘草人工栽培及产业化发展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亚  王继和  贺访印 《草业科学》2005,22(11):69-73
通过对民勤绿洲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及其民勤绿洲甘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的分析,提出了民勤绿洲甘草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措施和对策.民勤绿洲要实现甘草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需从栽培技术、产品深加工、产品质量监测、营销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栽培甘草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探讨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系的分布规律,确定适宜的采挖深度,在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义粮滩分场进行了栽培甘草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物量的试验研究.试验得出:0~40 cm土层分布的3、4年生甘草根系干质量分别占根系总干质量的86.96%和88.77%;0~50 cm土层分布的3、4年生甘草根系干质量分别占根系总干质量的92.81%和93.97%.等级甘草主要分布在0~30 cm深的土层中.收获的地上部茎叶约占生物学产量的30%,可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优良牧草.研究认为,栽培甘草机械化采挖最佳深度为40~50 cm,采挖时间以4年生为最好.  相似文献   

7.
甘草种子人工繁育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野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采用适宜的人工栽培技术,可在生长第5年进入种子生产期,产量达292.5 kg/hm2,种子质量及其栽培学性状都优于野生甘草种子.自繁甘草种子经育苗,用倾斜式方法移栽定植,密度15万株/hm2,于生长第3年秋冬时采挖,甘草产量达7 140kg/hm2,等级草比例达60%以上,甘草酸等有效成分含量均达到药用指标.不同采挖季节对甘草品质有显著影响,秋末冬初采挖时品质最好.不同栽植方式,施肥方法、灌水次数及生育年龄对甘草产量都有明显影响,多因素综合考虑,以移栽后第3年采挖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
桑黄是一类珍稀的药用真菌,市场需求量大,人工栽培桑黄及其药用功效也随之成为研究热点。目前人工栽培桑黄的方法主要有桑黄菌丝发酵培养、袋料栽培桑黄子实体,采用这2种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野生桑黄生长周期长、产量低以及药性不稳定等问题,提高桑黄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益。桑黄具有的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和调节免疫等多种功效也已被研究证实,并得到了国内外医药与保健行业的关注,显示出桑黄的开发利用深度将会进一步加强,应用范围也将拓宽。  相似文献   

9.
板蓝根越年生十字花科植物,其根和叶均能药用。适应性较强,喜温暖向阳的环境,耐寒,除低洼积水地和重粘土壤外,我国南北均可植,近年来在园林绿化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药材的栽培、采收及鉴别方法介绍如下。1整地施肥板蓝根为深根植物,宜选择地势平坦、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已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常用的中药品种1000余种,其中可人工栽培的200多种。调查表明,甘草、羌活、单叶蔓荆、黄皮树、肉苁蓉、银柴胡、紫草等100多种中药材资源量普遍下降;八角莲、杜仲、见血封喉、野生人参、黑节草、小勾儿茶、凹叶厚朴等30多种药材已处于濒危灭绝边缘翻。  相似文献   

11.
桑黄是珍贵的食用药真菌,含有多糖、黄酮、多酚、萜类等活性成分,为了探索桑黄在药用领域的开发价值以及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状况,就国内外研究学者在桑黄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人工栽培方面的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今后在桑黄资源产业化开发方面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施氮对苦豆子生物性状和生物量积累动态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0、50、100、150、200 kg/hm2)对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aides生物性状和生物量积累动态的影响,旨在探索人工栽培苦豆子的施氮量,从而提高苦豆子栽培的生物产量.结果表明:施氮对其株高、单株茎数均有增加效果,增施氮肥对各时期的株高增加效果明显,特别是在7-8月,茎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施氮肥对根直径的增加效应不显著;氮肥对单株根鲜质量和干质量增加效应显著,施用氮肥使茎叶鲜质量和干质量开始下降的时期推迟.100和150 kg/hm2施肥处理对生物量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苦豆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是豆科(Leguminosae)槐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苦豆草、苦豆根、苦甘草、欧苦参等,是我国西北地区常用的中药材,药用根、茎、全草及种子,主要化学成分除生物碱和黄酮外,还含有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糖类成分.  相似文献   

14.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别名关防风、东防风,以根入药.味辛、甘,性温,有解表发汗、祛风除湿作用,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关节酸痛、破伤风.此外,防风叶、防风花也可供药用.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或田边、路旁,高山中、下部.主产地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东北产的防风为地道药材,素有"关防风"之称.现将中药防风的栽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光合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对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甘草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栽培甘草,栽培甘草的净光合速率以及表观量子效率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光能利用能力增强.野生甘草比栽培甘草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3年生栽培甘草的水分利用效率最接近野生甘草.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和野生甘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性明显.2~3年栽培甘草和野生甘草在7:00-16:00较强光照条件下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波动与净光合速率基本同步;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规律一致,但1年生栽培甘草具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且波动幅度较小.3年生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各项光合特性指标均较接近,受强光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可见3年生栽培甘草已经适应了草原上较强的长日照,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贵州几种野生止泻草药人工栽培的可能性和基本栽培技术,试验采用3因素2水平设计,对施肥、刈割和去花穗的效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去花穗能明显提高拳参和天青地白产量;地榆种植当年收获以分根栽培产量最高,且不耐刈割,以秋末一次性收获产量最高;刈割对拳参和天青地白的产量没有影响,可随时刈割利用,对多叶勾儿茶产量提高显著;追肥作用不大,肥力中等的黄壤栽培时每穴施50g复合肥即可满足生长需要;这4种草药都能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17.
党参为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者称野党参,栽培者称潞党参,药用其根。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之功效,是一味常用中药。近年来,我县套里庄乡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秋季采挖后,将其干燥的茎蔓当作饲草喂马。三年来,每年都有马因食党参蔓而患结症者,但尚未见这方面的报道,为了引起同道的重视,现将临床上收治的11例患畜诊疗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笔者从1984年9月至  相似文献   

18.
根据里奥百脉根在准噶尔盆地北部平原灌溉区多年栽培研究表现的优点,对其在适宜地带建立人工打草地、补播改良草地、人工放牧草地进行了利用评价,指出轮刈方法是防止草地退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方法:收集了当归等8种80份人工种植栽培的多年生中药材,采用湿法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了重金属镍(Ni)含量的检测。结果:蒲公英、金银花、人参、丹参等4个品种的Ni含量较高,大于监测样本总体Ni平均含量;当归、甘草、枸杞子、干姜等4个品种的镍含量低于监测样本总体Ni平均含量;当归、蒲公英、金银花、甘草、人参、丹参、干姜等7种品种的镍含量较高,超限率大于50%,仅有枸杞子超限率小于50%。结论:中药材Ni含量的大小与生产种植年限密切相关,多年生草本宿根中药材(如金银花、人参、蒲公英、丹参)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中药材药用部分的Ni含量也最高,大于总体平均值1.8 mg;多年生草本植物(如甘草、枸杞子、当归、干姜)种植后当年收获药用部分,种植时间短,中药材药用部分Ni含量降低,低于监测样本平均值1.8 mg。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土壤水分、肥料对人工栽培甘草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水分在5%~18%,甘草的产量与土壤水分正相关,但产量提高的同时商品甘草的品质下降;不同肥料处理对甘草产量有很大影响,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产量均有提高,使用专用肥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