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虾混养菲律宾蛤仔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花蛤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杂色蛤(R.variegata)的俗称,属瓣鳃纲,真鳃目,异齿亚目,帘蛤科,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花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蛤仔与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蛤仔与对虾混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虾池混养模式,且菲律宾蛤仔生长迅速,适应力强,养殖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投资少、收益大,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市场供不应求。现在将本地区菲律宾蛤仔与对虾混养技术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池的选择根据菲律宾蛤仔的生态习性,选择养殖池最好为软泥底或半沙底,且进排水畅通,水质无污染,有淡水注入,水质肥沃,海水比重在1.016~1.020之间的,面积20~100亩均可。2.清淤消毒与整滩对虾收获后,将虾池的池水排干曝晒,用推土机将池内淤泥及沉积物清…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蛤[Rudltapes philipinarum(Adams et Reeve)]俗称花蛤,广泛分布我国南北沿海,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为7.4%,是人们非常喜食的埋栖型贝类之一。其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养殖周期短,养殖工艺简单,便于掌握。但随着养殖规模的快速发展,自然苗种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需求,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天然苗种资源已近乎绝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日本对虾与菲律宾蛤仔混养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试验池投入产出比为1:3.7,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蛤仔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洪大 《齐鲁渔业》2000,17(2):32-33
菲律宾蛤仔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资源十分丰富,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且生长迅速,适应力强,养殖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投资少,收益大,是滩涂贝类养殖的重要品种。现将我国北方地区菲律宾蛤仔养殖技术简单介绍如下:1养殖场地 养殖场地选择在风平浪静、潮流畅通并有淡水注入的内湾,要求滩途平坦,无污染,沙泥底质(含沙量60%~80%),且一年四季底质稳定。最好处于退潮时干露时间不超过4小时的中、低潮区。海水比重要求常年稳定在1.015~1.020。2场地改良与平整 一是对受洪水冲击、淤泥过大的滩涂,投放大规格蛤…  相似文献   

7.
虾池综合利用已被广大养虾生产者所重视。近年来厦门市同安区等地在秋冬季利用虾池进行日本对虾与花蛤混养得到迅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根据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具体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池塘选择 1.1虾池条件 进行混养的虾池除具备一般对虾养殖池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求排灌方便,池底为沙泥底,含沙量 60%以上,池深大于 1.2米。 1.2水质条件 海水比重要求在 1.010~ 1.022之间, pH值稳定在 7.8~ 8.4,氨氮含量 0.6mg/l以下,底质硫化氢低于 0.01mg/l,有淡水注入的内湾水质尤佳。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2.1清污和翻整 虾塘早季收成后…  相似文献   

8.
硬壳蛤与脊尾虾池塘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硬壳哈(mercenaria mercenaria)又称小圆哈、北方帘哈或美洲帘哈,该贝属广温、广盐性种类,对环境耐性强,适于不同底质养殖,生长速度较快,两周年可达商品规格50-60毫米壳长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项目利用2hm2(30亩)虾池,进行对虾、海鲋鱼、菲律宾蛤仔、梭子蟹混养,常规养殖管理,养殖8个月,净收入4.89万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1池塘的选择选择池塘养殖时必须根据菲律宾蛤仔与梭子蟹的生活习性,地质适宜,以软泥沙质为好,要求进、排水方便,养殖水源水肥无污染,水位保持1.3 m以上,盐度不低于20。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是我国传统的优良养殖品种,但由于病毒性疾病的频繁发生,导致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不高。为了寻找更好的养殖模式,提高综合效益,山东省日照开航水产有限公司在333,3hm^2(5000亩)海水养殖池塘中进行了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生态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1.
李才根 《科学养鱼》2005,(10):37-37
1.养殖池塘的选择 池塘池底平坦,能使进水淹没,排水干露。有一定的换水能力,水质调节方便,日换水量在20%以上,如有淡水注入更佳。海水比重在1.016~1.020之间。池塘底质最好为软泥底或半沙底。池塘面积以1.3~4公顷为宜,水深1.2~1.5米。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生产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大面积养殖,与缢蛏、泥蚶、牡蛎有四大养殖贝类之称,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养殖贝类。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人员对菲律宾蛤仔的生理生态、生长发育及繁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徐军超 《科学养鱼》2003,(12):28-29
大黄鱼、美国红鱼、黑鲷和缢蛏作为目前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经济效益较高。近年来,对其中的单一品种养殖或两个品种的混养有许多报道,但关于“三鱼一贝”混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于2002年4月3日至12月1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双盘涂生态渔业示范园区进行“三鱼一贝”的混养试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较明显的推广价值。现将该试验的有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参考借鉴。一、池塘条件试验池为东西走向的长方形池塘,长宽比例为3∶1,面积为20亩,泥沙底质,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有效水深为1.5~2.1米,进排水系统相对独立,每次潮汛能进…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蛤仔是我国重要的海产贝类资源,菲律宾蛤仔等滩涂贝类的年产量近200万t,约占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20%,产量和价格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对象。由于过去菲律宾蛤仔一直依赖自然种苗进行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强度的增加,苗种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而养殖产业所用的野生型种质,潜在的病害问题严重。现就池塘养殖生产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吴惠雄 《河北渔业》2004,(1):27-27,39
近年来,对虾病毒性暴发病的频繁发生导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不高,各地均在探索虾塘增效的途径。目前,我区虾塘采用对虾、青蛤混养的养殖模式已获成功,但是对于大多泥质底的虾塘采用这种养殖模式却不理想。根据青蛤的生态习性,我站利用平海湾北江垦区的一口泥沙质海水池塘进行对虾、青蛤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5-2006年度,两年共利用800 kg亲贝进行了4批育苗,获得受精卵2.33×1010粒,D形幼虫15 734×1010粒,平均孵化率68.8%。受精卵经22~25 d的培育,稚贝规格达210~296μm,2005、2006年度单位水体出苗量分别为1.315×106粒/m3、2.797×106粒/m3,出池稚贝的平均壳长分别为265μm、228μm。分别采用干露法和用常温阴干刺激加流水法进行催产,平均每千克亲贝所获得的受精卵、D形幼虫及孵化率前者分别是后者的33.5%、20.32%和60.6%。  相似文献   

17.
谢章源 《水产养殖》2012,33(9):33-34
南美白对虾、梭子蟹、菲律宾蛤仔都是市场上十分畅销的养殖产品.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晋江市金井水产养殖场根据当地资源状况和池塘条件,开展虾、蟹、蛤池塘生态混养,合理利用品种间的不同特性,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不仅可以节省饲料成本、提高成活率,还可以减少池塘污染、提升产品质量,此技术成为当地主推养殖模式.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硬壳蛤又称美洲帘蛤,原产于美国东海岸,是美国大西洋沿岸浅海和滩涂主要的养殖贝类。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贝壳又是高级工艺品、装饰品的原料,提取的蛤素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辽宁锦州地区地处辽东湾北部,滩涂底质和水质等自然环境十分适宜美国硬壳蛤的生长。2006年初我们去大连丹东等地考察学习,  相似文献   

19.
水温13.8~20.0℃下,在容积50L的塑料水槽中,放养体质量为(1.4±0.6)g的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11个,过量投喂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再分别混养体质量为(3.4±0.6)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0(A组)、3(B组)、5(C组)和10个(D组),体质量为(12.4±1.7)g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6个,排出水培养底栖硅藻和石纯(Ulva lactuca),用底栖硅藻饲喂仿刺参。77d的饲养表明,仿刺参和海胆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混养组海胆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单养组(P〈0.05),B、C和D组海胆的SGR分别比单养高9.12%、7.24%和10.06%,各混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混养海胆的饲料系数(7.28~7.70)分别显著低于单养(9.12)(P〈0.05)组20.29/6、15.5%和18.0%。将刺参的产量计算在内,B、C和D组海胆的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1.5%、26.8%和16.0%,但混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海胆和仿刺参的适宜混养比例为11:3。蛤仔和石纯生长慢,死亡率高。养殖排水培养的底栖硅藻以菱形藻(Nitzschia sp.)和卵形藻(Cocconeis sp.)为主,少量舟形藻(Navicula sp.)。混养海胆性腺中亚麻酸、EPA+DHA含量和n-3/n~6比值显著大于单养组(P〈0.05),混养池水中氨氮含量低而稳,溶氧量高。  相似文献   

20.
水温13.8~20.0℃下,在容积50 L的塑料水槽中,放养体质量为(1.4±0.6)g的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11个,过量投喂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再分别混养体质量为(3.4±0.6)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0(A组)、3(B组)、5(C组)和10个(D组),体质量为(12.4±1.7)g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m2rum)6个,排出水培养底栖硅藻和石纯(Ulva lactuca),用底栖硅藻饲喂仿刺参.77 d的饲养表明,仿刺参和海胆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混养组海胆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单养组(P<0.05),B、C和D组海胆的SGR分别比单养高9.12%、7.24%和10.06%,各混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混养海胆的饲料系数(7.28~7.70)分别显著低于单养(9.12)(P<0.05)组20.2%、15.5%和18.0%.将刺参的产量计算在内,B、C和D组海胆的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1.5%、26.8%和16.0%,但混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海胆和仿刺参的适宜混养比例为11:3.蛤仔和石纯生长慢,死亡率高.养殖排水培养的底栖硅藻以菱形藻(Nitzschia sp.)和卵形藻(Cocameissp.)为主,少量舟形藻(Navicula sp.).混养海胆性腺中亚麻酸、EPA DHA含量和n-3/n-6比值显著大于单养组(P<0.05),混养池水中氨氮含量低而稳,溶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