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抗寒基因的表达差异,以6个抗寒性不同的冬油菜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常温对照以及4℃、-4℃和-8℃低温处理5d后Bn COR25、Bn ICE1和Cu/Zn-SOD三个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常温时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Bn COR25、Bn ICE1和Cu/Zn-SOD基因未被激活,处于同一水平;随着温度的降低,白菜型冬油菜Bn COR25、Bn ICE1和Cu/Zn-SOD的相对表达量均上升,且均在-4℃时到达峰值;而甘蓝型冬油菜Bn COR25在4℃时到达峰值,Cu/Zn-SOD在-4℃时到达峰值,Bn ICE1的相对表达量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始终低于常温水平;-8℃时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各基因表达量均下降。在整个温度降低过程中,始终表现为白菜型冬油菜Bn COR25、Bn ICE1和Cu/Zn-SOD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强的品种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说明,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间抗寒性的较大差异与这3个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营养胁迫下植物内源激素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在营养胁迫下,特别是低钾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几种主要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CTK)、乙烯(ETH)、多胺(PAs)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评价北方地区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抗寒育种及组合配制提供依据,从252对标记中筛选出9对SSR和36对In Del标记对感温性、抗寒性、品质等性状差异明显的19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9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2.15个;有效等位基因变幅为1.05~3.27个,平均为1.70个。Shannon指数的变幅范围在0.121 7~1.269 5间,平均值为0.580 3;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范围为0.049 9~0.637 7,平均值为0.308 1。通过NTSYS计算遗传相似系数GS并按加权配对法(UPGMA)聚类,结果表明19份材料的GS变异在0.52~0.86之间。在GS为0.605水平上可将19份材料按两室与多室性划分为I-1和I-2两大类群,I-1类群在GS为0.655水平上可按冬春性分为II-1、II-2两个亚类群。在GS为0.71水平上,可将冬性材料划分为4个小群。聚类结果表明北方地区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冬、春性品种间及春性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抗寒生理机制,阐明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与内源ABA含量的相关性,以超强抗寒性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与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天油4号)为材料,研究越冬前低温胁迫后冬油菜在大田自然降温情况下叶片与根系中内源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除天油4号,随着气温的降低,冬油菜ABA含量逐渐升高,不同抗寒性品种增加幅度不同,超强抗寒性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的根系及叶片的ABA含量升高时期早于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相关性分析表明,与叶片相比,根系ABA含量与冬油菜的越冬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更高;而同一时期,各品种均表现出叶片伸长叶部分的ABA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低温条件下不同抗寒性冬小麦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为揭示寒冷地区冬小麦内源激素与抗寒能力的关系,以抗寒性强的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抗寒性弱的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于越冬前不同降温时期分别对叶片、根系和分蘖节取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和分析了内源激素ABA、IAA、ZR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叶片和根系中的ABA、ZR、IAA的含量随气温的降低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分蘖节中的ABA、ZR含量则持续增加.分蘖节中的IAA含量表现为东农冬麦1号随气温下降而逐渐增加,济麦22则先增后降.两个品种分蘖节中的IAA/ZR值均表现为前期急剧下降,后期趋于平稳.抗寒性强的东农冬麦1号各器官中的ABA、ZR、IAA含量均高于抗寒性弱的济麦22,对冬小麦安全越冬起重要作用的内源激素是ABA.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中的IAA/ZR低于济麦22,其分蘖能力比济麦22强,更利于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诺丽抗寒生理特性,比较其抗寒能力,以4个诺丽(Morinda citrifolia L.)种质幼苗为试材,研究不同低温(25、12、9、6、3、0℃)及不同时间(1、3、5 d)胁迫对各种质幼苗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利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诺丽种质耐寒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相同时间下随着胁迫温...  相似文献   

7.
以6个果蔗品种幼苗为试材,研究低温(0℃)胁迫对各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利用隶属函数对果蔗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桂果蔗1号’和‘拔地拉’的叶绿素(Chl)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其余4个果蔗品种幼苗叶片Chl含量持续下降;低温胁迫下,6个果蔗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下降,但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却显著增加,说明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在叶绿素荧光参数方面,低温胁迫下6个果蔗品种的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上升趋势,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和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均显著下降,表明低温对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潜力产生明显的抑制。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桂果蔗1号’>‘拔地拉’>‘闽引黄皮果蔗’>‘白玉果蔗’>‘龙黑果蔗’>‘川蔗26号’。   相似文献   

8.
采用冬油菜品种Gorczansk的菜苗,放在营养中生长,在昼夜温差20℃~15℃的条件下培养4个星期,以及在5℃与20℃的温度下培养2个星期。然后将地上部分的第5、6、7叶分别暴露在温度25℃条件下的C~(14)O_2中处理2、5、10分钟,有占总量的70%的C~(14)被利用。叶片在5℃处理下比20℃处理的利用率更小。被利用的C~(14)结合在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咖啡嫁接苗应对干旱胁迫其内源激素变化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布置了盆栽试验.接穗为中粒种咖啡'大丰1号',砧木分别为大粒种咖啡'查理种16号'(种间嫁接)和中粒种咖啡'热研2号'(种内嫁接),3种水分处理:(1)正常淋水土壤含水量(soil moisture content,SMC),18%≤SMC≤25%,(2)轻度...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芝麻内源激素及其表型对水涝胁迫的响应特征,在盛花期盆栽条件下,对两个耐湿水平差异显著的基因型ZZM2541(耐湿)和鄂芝2号(敏感)进行水涝胁迫,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两个组织(顶端倒三叶和茎尖组织)内源IAA和ABA在胁迫3h、9h、15h及撤水后20h的含量变化,另外分析两种基因型在连续水涝胁迫72h脱落叶片数、植株高度以及顶端倒三叶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基因型顶端倒三叶中IAA含量均在胁迫开始至胁迫9h后逐渐上升、而后下降,茎尖IAA含量在胁迫9h后仍有所升高。整个过程中ZZM2541两个组织的IAA含量都明显高于鄂芝2号。ABA含量在不同耐湿基因型的两个组织中均表现为在水涝开始至15h持续下降,撤水后急速上升,且耐湿基因型叶片ABA含量上升速度比敏感基因型快,在撤水后20h耐湿材料的两个组织ABA含量是敏感材料的2倍左右。相对而言,耐湿基因型的株高生长和叶绿素含量受胁迫的影响较小,但有更多的叶片脱落,这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本研究显示水涝胁迫初期(9h以内)IAA含量和撤水后20h的ABA含量可明显区分上述两种不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木薯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量化木薯受到干旱胁迫的程度,并测量木薯叶片与离层的内源乙烯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的量,以探讨内源乙烯的产生、Fv/Fm的下降速度与木薯抗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旱性越强的品种,Fv/Fm下降速度越慢,内源乙烯上升的时间也越靠后。  相似文献   

12.
高温干旱极端环境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发育,以及茶叶产量和品质,激素作为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重要信号因子,其在茶树响应高温和干旱胁迫过程中的分子机理少有报道。以龙井长叶为材料,对高温和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和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显著降低,玉米素核苷(ZR)含量略有升高,推测茶树通过减少促生类激素来延缓生长以适应胁迫影响;同时,大量IAA、GA3、ZR生物合成和信号响应相关的基因显著差异表达,为解释激素含量变化及信号转导提供了分子基础。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作为逆境响应激素其含量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均显著增加,这可能依赖于ZEP、NCED、SDR等ABA生物合成途径基因和LOX、OPR、ACX等JA生物合成途径基因的上调表达;另外,许多PYR/PYL、PP2C等ABA信号途径基因以及JAZ、MYC2等JA信号途径基因也显著差异表达,暗示了ABA和JA信号途径在茶树响应高温和干旱胁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茶树依赖内源激素的高温...  相似文献   

13.
燕飞  蒋文华  曲东  付静  赵璇 《茶叶科学》2020,40(5):597-606
通过对陕茶1号(耐低温型)和金牡丹(低温敏感型)2个茶树品种在冬季自然低温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0、10、30、50 mg·L-1)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探究外源ALA对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光合荧光特性及生理特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ALA对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及PSⅡ潜在活性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儿茶素类物质、茶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活性物质含量的累积;外源ALA能够提高低温胁迫下茶树光合作用的能力并改善茶叶品质,其中50 mg·L-1的ALA处理能有效提高陕茶1号应对低温胁迫的能力,10 mg·L-1和30 mg·L-1的外源ALA对金牡丹应对低温胁迫具有较好的缓解效用。  相似文献   

14.
杂交油菜内源激素的变化特征与杂种优势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酶联免疫法研究了油菜杂种优势与内源激素变化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莱相比,苗期叶片GA含量高,ABA含量低,营养生长旺盛.杂种优势明显;越冬期叶片GA含量低,ABA含量高,生长缓慢,植株细胞液浓度高,抗寒性强;茎期叶片GA、ABA含量均低,GA/ABA仍然低;薹茎中GA/ABA高,有利于抽薹开花,促进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2016,(1):57-61
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5个光温敏不育系为材料,研究育性敏感期低温(17.5℃,10 d)处理对其叶片中内源激素ABA、IAA、GA含量以及GA/ABA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不育系在低温处理下ABA含量总体上升,IAA、GA含量及GA/ABA比值下降;返回大田恢复生长5 d后各不育系的ABA含量趋于正常水平。冷害指数较小的Y58S和广占63S在低温处理过程中IAA、GA含量及GA/ABA比值相对稳定,返回大田恢复生长后大幅上升且高于对照;冷害指数较大的不育系C815S和株1S随低温处理时间延长,IAA、GA含量及GA/ABA比值下降幅度较大,恢复生长后仍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兜兰产业发展迅速,但花期调控难成为限制兜兰产业发展的瓶颈。以较易开花的同色兜兰为试验材料,观测各时期功能叶长和宽及花朵发育的形态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功能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动态,分析它们与花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同色兜兰花苞显现期,功能叶具有高水平的ZR和低水平的IAA,以利于成花分化;(2)在激素平衡研究中发现,顶芽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时(大苗期),功能叶具有高比值的 IAA/GA3、ABA/GA3和低比值的ZR/ABA、ZR/IAA;(3)成花形态分化时(花苞显现期),功能叶具有低比值的IAA/ABA、IAA/GA3和高比值的ZR/GA3、ZR/IAA;(4)大苗期、花苞显现期内源激素水平和比值对同色兜兰花芽诱导和花芽正常分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烯效唑在减轻大豆淹水胁迫伤害中的生理作用,本研究以耐涝品种垦丰14和涝渍敏感品种垦丰1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在三节期(V3)叶面喷施50mg/L烯效唑,之后进行淹水胁迫,于三节期(V3)、淹水3d(V3-3d)、淹水5d(V3-5d)以及恢复正常水分条件后(始花期R1、始荚期R3、始粒期R5期)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分析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期间(V3-3d~V3-5d),垦丰16叶片光合特性各指标的降低幅度高于垦丰14;恢复正常水分处理后,垦丰14较垦丰16具有较强的补偿效应,表现为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与喷施清水进行对比,喷施烯效唑能提高淹水胁迫期间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并且在恢复正常水分管理后,已喷施烯效唑的大豆叶片SPAD值、光合特性指标高于正常水分处理。淹水胁迫条件下喷施烯效唑处理使垦丰14的单株产量较正常水分、喷施清水处理分别高105.81%、28.17%,使垦丰16单株产量分别提高10.16%、23.93%。说明喷施烯效唑可有效改善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从而增加其单株产量,且不同品种对烯效唑的调控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自交系掖478、合344、吉853为材料,在不同低温胁迫及恢复正常温度情况下比较幼苗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和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3个玉米自交系幼苗叶片初始荧光Fo呈上升趋势,Fv/FoFv/Fm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叶绿素荧光参数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强变化较大,且相同温度下的变化幅度掖478<合344<吉853。3个玉米自交系在各温度胁迫后恢复到常温时的叶片初始荧光Fo下降,Fv/FmFv/Fo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掖478恢复常温1~2 d后恢复到正常水平,抗冷性最强;吉853的PSⅡ系统受损较重,恢复常温3 d未达正常水平,抗冷性较弱。  相似文献   

19.
白菜型春油菜(BrassicaCampestris)两个品种8种栽培密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与各枝序粒重和角果数占单株粒重和角果数的比率有密切关系。角粒重较高,较稳定下,单位面积产量随一次分枝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的下降,或主序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的上升而提高;角粒重低,且随一次分枝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的下降,或主序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的上升而降低.一次分枝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为50%-55%,或主序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为25%-30%,同时每角粒重较高,可获得最高单位的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20.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光合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大辣椒’、‘4 号’、‘富乐夕阳’、‘火凤凰’、‘婚宴’和‘满天红’6 个蝴蝶兰品种为试材, 分析了低温胁迫过程中蝴蝶兰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并从中挑选出抗冷品种‘大辣椒’和不抗冷品种‘富乐夕 阳’,再对这 2 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光合酶 PEPC 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温胁迫 期间,蝴蝶兰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 Fo 逐渐升高,其他均呈降低趋势,低温处理后期,‘大辣椒’的 Fv/Fm 最高,‘大 辣椒’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富乐夕阳’;PEPC 活性先逐渐升高,后趋于平缓,‘大辣椒’PEPC 活性显著高于‘富乐 夕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大辣椒’的积累量高于‘富乐夕阳’;脯氨酸含量变化规律不一致; SOD 活性均逐渐升高,而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 活性基本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大辣椒’各抗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幅度均大于‘富乐夕阳’。由结果可知,‘大辣椒’PEPC 和 SOD 活性显著高于‘富 乐夕阳’,可能是其抗冷性较强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蝴蝶兰抗冷品种的选育及抗性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