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酸化剂和血浆蛋白粉对哺乳仔兔生长性能、胃肠道pH、胃蛋白酶活性及肠黏膜形态的影响。试验选取同期配种和产仔的新西兰经产母兔120窝,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窝,分别饲喂基础饲粮(A组,对照组)、基础饲粮+0.1%酸化剂(B组)、基础饲粮+0.3%血浆蛋白粉(C组)、基础饲粮+0.1%酸化剂+0.3%血浆蛋白粉(D组)。哺乳仔兔在18日龄开始补饲,饲养试验持续到35日龄断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D组28、35日龄仔兔的个体均重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10.53%、11.70%和16.07%、18.66%;B、D组28、35日龄仔兔的胃和十二指肠pH显著降低(P0.05);D组28、35日龄仔兔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B组35日龄仔兔胃蛋白酶的活性也显著提高(P0.05);C、D组28、35日龄仔兔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1%酸化剂或0.3%血浆蛋白粉均能改善哺乳仔兔的生长性能,且酸化剂和血浆蛋白粉同时添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断奶日龄对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对96头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按照断奶日龄分为4个组,断奶日龄分别为14、21、28、35天。试验期从仔猪42日龄到70日龄。计算试验期间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试验期间每天记录仔猪腹泻情况,测定养分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42日龄时,14日龄断奶组仔猪的体重显著低于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组(P0.05),饲料干物质和有机物的消化率显著低于28日龄断奶组(P0.05),饲料粗蛋白的消化率显著低于21日龄断奶组(P0.05),α-淀粉酶的活性显著低于21、28和35日龄断奶组(P0.05),脂肪酶的活性显著低于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组(P0.05),胰蛋白酶的活性显著低于21日龄和28日龄断奶(P0.05);到70日龄时,14日龄断奶组仔猪的体重显著低于21、28和35日龄断奶组(P0.05),饲料干物质和有机物的消化率显著低于28日龄断奶组(P0.05),α-淀粉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在试验期间,14日龄断奶组仔猪腹泻率显著升高(P0.05)。总之,断奶日龄对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消化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断奶越早,仔猪生长及消化方面的机能越不完善;随着仔猪逐渐长大,断奶日龄的影响在逐渐减弱,但是14日龄断奶对仔猪的影响到仔猪70日龄时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断奶日龄与长大母猪繁殖性状相关性,试验以1 275胎正常分娩母猪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断奶日龄分为21、28、35 d断奶3个处理。结果表明:1)随着断奶日龄的增加,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减少,21 d断奶组极显著大于35 d断奶组(P0.01),显著大于28 d断奶组(P0.05);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8 d断奶组显著大于35 d断奶组(P0.05);初生个体重,随着断奶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随着产活仔数的减少而增加(P0.05);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断奶成活率,随着断奶日龄的增加而增加,35 d断奶组极显著大于21 d断奶组(P0.01),35 d断奶组断奶个体重、断奶成活率极显著大于28 d断奶组(P0.01),28 d断奶组极显著大于21 d断奶组(P0.01)。2)断奶净增重,随着断奶日龄的增加而增加,35 d断奶组极显著大于21 d断奶组(P0.01),与28 d断奶组差异不显著(P0.05),28 d断奶组极显著大于21 d断奶组(P0.01);断奶日增重,随着断奶日龄的增加而减少,21 d断奶组、28 d断奶组、35 d断奶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3)断奶日龄与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断奶净增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09、0.267、0.145;与断奶日增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21;与断奶成活率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38。试验结果表明,适度规模猪场母猪断奶日龄以28 d(25~30 d)为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日龄对肉兔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初生肉兔120窝,随机分成4组,每组30窝,分别在出生后21、25、28和35日龄断奶,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断奶日龄对肉兔28和35日龄胃、小肠和盲肠重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随着断奶日龄延后呈增加趋势,断奶日龄对49和56日龄各消化器官重和各日龄小肠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2)断奶日龄对十二指肠(28、35和49日龄)、空肠(28、35、42和49日龄)和回肠绒毛高度(28、35、42和49日龄)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随着断奶日龄延后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对56日龄各肠段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P0.05),肉兔断奶后绒毛高度需要2~3周才能恢复,21日龄断奶组恢复最慢,35日龄断奶组恢复最快;3)断奶日龄对十二指肠(28和35日龄)、空肠(28、35和42日龄)和回肠隐窝深度(35日龄)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断奶日龄延后呈降低趋势,而对49和56日龄各肠段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4)断奶日龄对28和35日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断奶日龄延后呈增加趋势,而对56日龄各肠段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断奶日龄对肉兔肠道49日龄前发育影响较大,对49日龄后影响变小;早期断奶降低了小肠黏膜绒毛高度,增加了隐窝深度;随断奶日龄延后,断奶造成的肉兔小肠黏膜受损程度减轻,断奶后一般需要2~3周才能恢复小肠黏膜结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补料日龄对哺乳期仔猪消化道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母猪分娩时间相差在48h之内、泌乳性能良好、产仔数接近的12窝仔猪,分4个处理组,分别于仔猪出生后7、10、15日龄和21日龄开始补料。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仔猪胃凝乳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15日龄时仔猪胃凝乳酶活性达到最高(P<0.05);10日龄补料组到28日龄断奶时胃蛋白酶活性与胰蛋白酶活性最高(P<0.05);7日龄与10日龄补料组仔猪28日龄断奶时脂肪酶与淀粉酶活性最高(P<0.05)。本试验证明,仔猪出生后10日龄补料对28日龄断奶仔猪消化酶活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鸡饲粮中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十二指肠形态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72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K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盐酸金霉素,EGF组(E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 EGF,EGF+抗生素组(E+K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 EGF+250 mg/kg盐酸金霉素。试验期为42 d。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双抗体夹心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了十二指肠黏膜形态,碱性蛋白酶、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以及EGFR的表达。结果表明:1)28、35、42日龄时,各组十二指肠碱性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E组十二指肠碱性蛋白酶活性均为最高。21、28、35、42日龄时,各组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E组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均为最高。35日龄时,E组十二指肠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CK组和E+K组(P0.05);42日龄时,E组十二指肠α-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K组和E+K组(P0.01)。2)21日龄时,E组十二指肠EGFR基因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CK组(P0.05);42日龄时,E组和K组十二指肠EGFR基因平均光密度值极显著高于CK组和E+K组(P0.01)。3)21日龄时,K组和E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CK组(P0.05)。28、35和42日龄时,各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21、35和42日龄时,E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为最高。综上所述,饲粮添加500 mg/kg EGF能促进21、28、35、42日龄肉鸡十二指肠黏膜形态的发育,增强十二指肠中碱性蛋白酶、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提高十二指肠EGFR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断奶日龄对仔猪胰腺和肠道中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12窝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即第一、二、三和四组 ,分别于17、21、28和35日龄断奶 ,测定断奶前后胰腺组织和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食糜及粘膜中胰蛋白酶的相对活性、比活和总活性。结果发现在哺乳期胰腺胰蛋白酶的活性比较稳定 ,断奶后除了第四组外 ,相对活性均降低。其中第一组在降低后3周内无回升 ,第二组在降低后2周开始回升 ,第三组在降低后1周开始回升。胰蛋白酶的比活在断奶后除了第一组降低外(P>0.05) ,其它各组均不降低。断奶前后胰腺胰蛋白酶总活性均随日龄增加(P<0.05)。空肠胰蛋白酶活性在哺乳期较为稳定 ,其断奶后的动态变化表明 :断奶日龄早于28日龄时 ,断奶后1周这种酶的活性降低 ,而28、35日龄断奶 ,断奶后这种酶的活性不受影响 ,而且断奶日龄越早 ,降低后恢复的时间越长。日龄和断奶对十二指肠和回肠胰蛋白酶的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讨β-酪啡肽-7(β-CM-7)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4头刚出生健康仔公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β-酪啡肽-7组,其中β-酪啡肽-7组仔猪在饲喂与对照组相同日粮的基础上,每天灌胃β-酪啡肽-7溶液。仔猪21日龄时一次性断奶,分别在21和35日龄时进行屠宰,颈部采血分离血清,取肠道黏膜和食糜,测定肠道黏膜消化酶(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蔗糖酶和乳糖酶)活性、肠道食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分泌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显示:β-酪啡肽-7能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能显著提高21日龄断奶仔猪肠道胰蛋白酶和乳糖酶的活性及35日龄仔猪肠脂肪酶和乳糖酶的活性(P0.05);β-酪啡肽-7能够提高21日龄断奶仔猪肠道食糜SIg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能显著促进35日龄仔猪SIgA的分泌(P0.05);血清中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β-酪啡肽-7能显著提高血清中IL-2和IL-6的含量(P0.05),但对TNF-α含量的提高作用不显著(P0.05)。β-酪啡肽-7能提高断奶仔猪的消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即外源补充β-酪啡肽-7对克服畜牧生产中的早期断奶应激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黑白花兔的繁殖性能,对黑白花兔母兔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只数、21日龄窝重、28日龄断奶只数和28日龄断奶窝重7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繁殖性状在表型上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21日龄只数与28日龄断奶只数的相关系数最大(0.876 9);对28日龄断奶窝重直接影响最大的是28日龄断奶只数(通径系数为0.548 5),其次是21日龄窝重(通径系数为0.373 0);通过决定系数计算结果,也认为影响黑白花兔28日龄断奶窝重的主要因素是断奶只数和21日龄窝重。因此,在兔生产实际中,除了通过选育提高母兔的繁殖力外,还要健全仔兔保健措施以提高窝成活数,同时还要加强母兔的饲养管理以提高泌乳量,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黑白花兔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蓝塘和长白纯种猪胃肠道主要消化酶的发育变化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差异,试验选取胎次相同的12窝蓝塘仔猪和15窝长白仔猪,分别在7,26日龄时随机选择5头称重后屠宰,取样;在28日龄断奶,断奶后取体重无显著差异的蓝塘仔猪50头(20头公猪和30头母猪)和长白仔猪70头(22头公猪和48头母猪),分为蓝塘组和长白组,于7,26,30,60,90,150日龄各取1头公猪称重后屠宰。分别在仔猪屠宰后取消化道食糜,测定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长白猪的胃内容物蛋白酶活性在各时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蓝塘猪的胃内容物蛋白酶活性在150日龄时显著高于30日龄以外的其他日龄(P0.05)。同一日龄的蓝塘猪与长白猪品种间,胃内容物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与断奶前(26日龄)相比,断奶初期(30日龄)长白猪空肠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对蓝塘猪没有负面影响,断奶后胰蛋白酶活性反而升高。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早期断奶日龄对羔羊小肠各段pH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55只初生重为(3.43±1.15)kg的甘肃现代肉羊育种群哺乳公羔,按同质原则分成3组,即对照组(正常吮乳组,25只)、Ⅰ组(28日龄断奶组,15只)和Ⅱ组(42日龄断奶组,15只)。在断奶12 h、7 d和14 d后从每个处理中随机抽取5只羔羊屠宰,测定小肠各段pH、α-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十二指肠食糜能够更为敏感地表达断奶对小肠pH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从小肠近端至远端,断奶对各肠段内容物pH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逐渐减弱;断奶对小肠内容物pH、胰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影响较小;断奶日龄对羔羊小肠主要消化酶活性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影响不大,28日龄断奶组小肠α-淀粉酶活性恢复时间较42日龄断奶组短。本试验条件下,对羔羊实施28日龄断奶可行,且羔羊小肠主要消化酶活性恢复能力不逊于42日龄断奶羔羊。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用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240头(6.38±0.35)kg,采用2×2因子设计,研究饲养温度和饲喂方式对断奶仔猪消化酶活性和胃肠道pH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组(28~30℃)饲养的仔猪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低温处理组(23~25℃)(P0.05)。高温处理组仔猪肠道pH显著低于低温处理组(P0.05)。定时饲喂饲养的仔猪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自由采食饲养的仔猪(P0.05)。从饲养温度和饲喂方式互作方面来看,高温自由采食组和高温定时饲喂组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低温自由采食组和低温定时饲喂组(P0.01)。饲养温度对断奶仔猪消化酶活性和胃肠道pH有较大影响。高的饲养温度(28~30℃)有利于提高断奶仔猪体内消化酶活性和降低消化道酸度,增强仔猪的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对肉鸡消化生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对肉鸡消化生理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肉雏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49%果胶酶、0.168%纤维素酶和0.15%复合酶(果胶酶:纤维素酶=1:1)的试验日粮,并观测28日龄和49日龄肉鸡的肠道消化酶活性、49日龄肉鸡的肠道组织形态.结果表明,28日龄时,果胶酶组十二指肠、胰腺的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以及空肠的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9日龄时,果胶酶组胰腺的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十二指肠的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空肠的脂肪酶活性以及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果胶酶组空肠的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肠壁厚度显著降低(P<0.05).此外,复合酶组的部分肠道消化酶活性和空肠的绒毛高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果胶酶组和纤维素酶组(P<0.05或P<0.01).由此可知:果胶酶可提高肉鸡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空肠组织形态;与纤维素酶配合应用对肠道消化酶活性、空肠组织形态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5,(6)
以262窝PIC母猪所产的2 396头仔猪为研究对象,探讨窝产活仔数对仔猪初生重、28日龄断奶重及断奶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窝产活仔数的增加,仔猪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增加,断奶成活率降低。不同窝产活仔数间的初生窝重差异极显著(P0.01),窝产活仔数9~11头间的断奶窝重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大于窝产活仔数6、7头(P0.01),断奶成活率以窝产活仔数6~11头较好(90%以上);不同窝产活仔数间的初生个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窝产活仔数6~10头间的断奶个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极显著大于窝产活仔数11头和12头(P0.01)。窝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和0.589;与初生个体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05;与28日龄断奶个体重及28日龄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7和-0.581。本试验条件下,窝产活仔数在10~11头之间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湖羊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发育的变化,为羔羊的早期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初生重相近的22只双羔湖羊公羔(初生重3.81 kg±0.55 kg),1~7日龄饲喂母乳,8日龄与母羊分离,开始饲喂代乳粉(按8日龄体重的2%,分3次等量饲喂)和开食料(自由采食),35日龄停止饲喂代乳粉。于8、21和42日龄分别屠宰6只羔羊,检测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的重量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的长度和重量;采集瘤胃和小肠组织,切片后进行伊红和苏木精染色,检测瘤胃乳头长度、宽度、环形肌厚度、小肠绒毛高度、宽度和隐窝深度,并计算绒隐比(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采集瘤胃、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检测淀粉酶、纤维素酶、乳糖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及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显示,瘤胃、网胃、瓣胃重和瘤胃占总胃重的比例随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皱胃重占总胃重的比例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小(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长度、重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42日龄十二指肠、回肠绒隐比均显著高于8和21日龄(P<0.05),瘤胃乳头高度、乳头宽度和肌层厚度均随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及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小;十二指肠淀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及空肠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42日龄羔羊瘤胃中淀粉酶活性及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21日龄羔羊(P<0.05)。以上结果说明,和断奶(21日龄)前相比,断奶后羔羊的瘤胃发育增强,皱胃和小肠组织形态变小,瘤胃和小肠中主要消化酶的活性均增强。  相似文献   

16.
羔羊小肠pH及主要消化酶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小尾寒羊羔羊小肠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pH及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和乳糖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羔羊小肠不同部位内容物pH不同,回肠pH显著高于空肠,空肠和回肠pH显著高于十二指肠,羔羊1月龄后,小肠各段pH变化不大;小肠不同部位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不同,空肠段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段,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小肠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增加,3月龄后各消化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O.05);羔羊小肠不同部位乳糖酶活性不同,空肠乳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小肠乳糖酶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断奶日龄对仔猪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96头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按照断奶日龄分为4个组,断奶日龄分别为14、21、28、35天,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期从仔猪42日龄到70日龄。在仔猪42日龄和70日龄,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头猪采血测血浆抗氧化指数和免疫参数。结果表明,在仔猪42日龄时,14日龄和21日龄断奶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低于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组(P0.05),血浆丙二醛(MDA)浓度显著高于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组(P0.05),血浆IgG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浓度显著低于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组(P0.05);到70日龄时,21、28、35日龄断奶仔猪的免疫力无显著差异(P0.05)。总之,断奶日龄越早,仔猪的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力下降的程度越大,21日龄断奶仔猪随着年龄的增长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力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18.
断奶日龄对五指山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日龄对五指山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日龄相近(±1 d)、体重[(0.56±0.07)kg]相近的五指山仔猪96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4组仔猪分别在21、28、35和42日龄断奶。试验从8日龄开始,至56日龄结束,试验期间定期测定体重、采食量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组仔猪断奶后平均日增重(ADG)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断奶日龄越早,ADG下降幅度越大;35日龄断奶组和42日龄断奶组21~28日龄、28~35日龄、35~42日龄、49~56日龄阶段的ADG显著高于21日龄断奶组(P0.05)。各组仔猪断奶后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增加(P0.05),42日龄以后,各组ADFI无显著差异(P0.05)。21日龄断奶组、28日龄断奶组、35日龄断奶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断奶后7 d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并以21日龄断奶组波动最大;与35日龄断奶组和42日龄断奶组相比,21日龄断奶组28、35日龄时血清TP、ALB、IgG、IgM含量显著降低(P0.05),ALT、AST、LDH活性显著提高(P0.05),到56日龄时,血清TP、IgG、IgM含量仍显著低于35日龄断奶组和42日龄断奶组(P0.05)。21日龄断奶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含量在28~56日龄间存在显著变化(P0.05),35日龄断奶组和42日龄断奶组血清TG、CHOL含量在整个试验期内均无显著变化(P0.05)。35日龄断奶组血清TP、ALB、IgG、IgM含量以及ALT、AST、LDH活性除在42日龄时与42日龄断奶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时间点与42日龄断奶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35或42日龄断奶的五指山仔猪在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机能方面优于21日龄断奶的五指山仔猪。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心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受试仔猪24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各处理仔猪分别在14日龄、21日龄、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所有仔猪在42日龄宰杀取样.测定仔猪相应组织的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断奶日龄的推迟,仔猪心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MDA含量逐渐降低,35日龄断奶组仔猪心肌MDA含量显著低于14日龄组(P<0.05),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组背最长肌和半腱肌MDA含量显著低于14日龄组(P<0.05);与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组相比,14日龄断奶组心肌T-SOD、GSH-Px活性(P<0.05)以及半腱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各断奶日龄组仔猪背最长肌抗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提示,仔猪断奶日龄越早,其肌肉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越强,抗氧化功能越低.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品种乳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回肠闭合小环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基因表达的差异。试验选取1日龄深王鸽、卡奴鸽和敖峰鸽各120羽,3个品种即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乳鸽。试验期21 d。检测1、7、14、21日龄3个品种乳鸽的体重,十二指肠和空肠脂肪酶、蔗糖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麦芽糖酶活性以及回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间乳鸽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卡奴鸽的十二指肠糜蛋白酶、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深王鸽(P0.05),7日龄深王鸽、敖峰鸽的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14日龄敖峰鸽的十二指肠蔗糖酶活性以及深王鸽的十二指肠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3)1日龄卡奴鸽的空肠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深王鸽(P0.05),空肠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敖峰鸽(P 0.05),空肠麦芽糖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深王鸽和敖峰鸽(P0.05);14日龄深王鸽的空肠胰蛋白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21日龄深王鸽的空肠糜蛋白酶、蔗糖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4)不同品种间乳鸽的回肠ZO-1、Occludin的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5)不同品种乳鸽的体重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升高(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蔗糖酶、麦芽糖酶、脂肪酶活性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回肠ZO-1、Occlidin的基因表达量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综上所述,深王鸽、敖峰鸽和卡奴鸽的体重均随日龄的增加线性增加,但相同日龄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的乳鸽在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消化特性。不同品种乳鸽回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基因表达量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增加,但相同日龄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