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夏季是养蜂的主要季节,应加强蜂群的管理,以利于蜂群的繁殖和生产,其基本措施有以下5点。(1)注意维持强群。经过春季繁殖的蜂群内,培养了大量的适龄采集蜂,可采用及时更换老劣蜂王、强弱群互相调子脾,利用辅助蜜粉源加巢础造脾,连续生产蜂王浆等方法,维持强群,避免产生"分蜂热"影响繁殖和生产。(2)注意遮阳、通风、供水。蜂箱应摆放在阴凉和有水源的地方,或是搭凉棚,在巢门附近摆放饮水器。炎热的中午应注意向蜂箱和场地喷洒适量  相似文献   

2.
(一)维持强群经过春季繁殖的蜂群内,培养了大量的适龄采集蜂,可采用及时更换老劣蜂王、强弱群互相调子脾、利用辅助蜜粉源加巢础造脾、连续生产蜂王浆等方法,维持强群,避免分蜂影响繁殖和生产。  相似文献   

3.
(一)维持强群经过春季繁殖的蜂群内,培养了大量的适龄采集蜂,可采用及时更换老劣蜂王、强弱群互相调子脾、利用辅助蜜粉源加巢础造脾、连续生产蜂王浆等方法,维持强群,避免分蜂影响繁殖和生产。(二)注意遮阳蜂箱应摆放在阴凉和有水源的地方,或搭凉棚,在巢门附近摆放饮水器。  相似文献   

4.
一、荔枝花期的蜂群管理 1.组织强群强群应在荔枝开花前50天左右大量繁殖组成,开花前10天左右加继箱,以训练蜂群。采蜜时,意蜂应拥有20框的强大继箱群,中蜂应是6~8框的强群,同时还要有辅助繁殖群。这样,可随时从繁殖群中抽调老蛹脾或成年蜂补充采蜜群,采蜜群中多余的卵、虫脾又可随时调入繁殖群,做到采蜜、繁殖两不误,又主次分明。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长期生产王浆的过程中 ,摸索总结出了一些高产技术措施 ,供同仁参考。1、饲养强群 ,提前生产王浆。蜂群中只有出房 7— 1 5日的幼蜂才能分泌王浆。能泌浆的幼蜂大约占整个蜂群的 6——— 8% ,必须要有 1 5框脾以上的群 (大约 3万蜂 )才有 2千多只泌浆蜂分泌王浆 ,生产周期 3天 ,一次可产浆2 0———3 0g。如果只有 1 0脾蜂的中等群 ,每次只能产浆 1 0g左右 ,因此强群是提高王浆产量的基本条件。养强群应从秋季繁殖抓起。秋繁越冬蜂多 ,蜂群就能安全越冬 ,来年如有 4脾足蜂参加春繁 ,至 3月中旬即可组织生产强群 ,提早半个月生产王浆…  相似文献   

6.
<正>新疆大部分地区夏季是养蜂的主要生产季节,同时也是蜂群发展和分蜂阶段。在流蜜期间应保持蜜蜂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及时取蜜,这样既能消除分蜂情绪,又能增加蜂蜜产量。流蜜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1.流蜜期前应早育王,早分蜂,加速蜂群繁殖。提前20天补充蜂脾,使蜂群到大流蜜时达到1220脾的强群采蜜。做到流蜜前期发展蜂群;流蜜中期补充蛹脾,保持群势;流蜜后期调整蜂群,抓紧时间恢复与繁  相似文献   

7.
饲养双王群太麻烦,管理不方便,很难实现规模化。饲养单王群只要外界条件好,管理得当,饲料充足,也能发展成20多脾的特强群。笔者用三强养蜂法管理蜂群,即强群繁殖、强群产蜜、强群越冬。开春3脾蜂以上的越冬蜂群,经过90~100天繁殖都能发展成三箱体群势,为当地椴树蜜增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一、顺应蜜蜂生物学特性,用科学的方法管理蜂群,充分发挥蜂王产卵积极性,不人为干扰限制。蜂王  相似文献   

8.
强群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产量与质量的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养蜂场是饲养单王群,由于蜂王的产卵力有一定的限度,蜂群要发展到满两个以上箱体(20框足蜂以上)有很大困难,而且蜂群发展到12—15框蜂以上时,就容易发生分蜂热,很难维持强群,群势消长驼峰明显。在一群蜂中人为的诱入两只蜂王进行繁殖,可以利用蜂群中多余的哺育力,加速蜂群发展,适时的培育出大量的工作蜂,为大  相似文献   

9.
饲养强群和千方百计地加速蜂群繁殖,是赢得分蜂、取蜜、产蜡全面高产的重要条件。但是怎样饲养强群,和如保充份发挥强群的作用,以及怎样把蜂群的繁殖和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强群,从蜂群的繁殖与生产上来讲,蜂数应该是:繁殖群要不低于6—8框蜜蜂;采蜜群须具有15框以上的群势;同时它还应该具备有优良的蜂王、充足的饲料(花粉的蜂蜜)和足够的完整巢脾  相似文献   

10.
在养蜂生产中,弱群常采取杀王合并或强群补足成1~2框蜂的群势进行繁殖。弱小的蜂群因面临灭亡而蜂王常提前产卵,为得到新蜂应比常年开始繁殖期提前10~20天包装保温和饲喂促使蜂群提前繁殖。  相似文献   

11.
正意蜂多王群具有产卵快、产卵量大、产卵集中等优势,宜作为副群饲养。多王群蜂王正常产卵后,应充分发挥多王群的优势,为蜂群繁殖、维持强群、获得高产服务。将多王群作为蜂场生产的副群,在饲养管理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邢汉卿 《蜜蜂杂志》2011,31(7):31-31
强群在强盛时期,养蜂人应加强管理,尽量避免自然分蜂。但如果所养蜂群太多或有其他原因管理不周,自然分蜂在所难免。观察发现,自然分出的蜂群无论是繁殖力或采集力都远胜过人工分出的蜂群。因此,一旦发生自然分蜂,养蜂人应尽量将其收回饲养。分蜂季节来临之前应准备好收蜂专用的小蜂箱、空巢脾、网兜、长竹竿等。  相似文献   

13.
蜂群安全越冬是关系着来年蜂群繁殖和采蜜的重要关键。我们在1958年秋季加强了后期管理,注意了蜂巢保温和繁殖幼蜂的工作,因此蜂群越冬获得了良好结果。我们在8月底把老蜂王全部淘汰,换成已产卵的新蜂王,注意调整蜂巢,添加空巢脾供给蜂王产卵,抓紧蜜源后期繁殖幼蜂。到进入越各期的时候,蜂场上都是充满幼蜂的强群。蜂窖也是提前在9月下旬挖好,经过日光照射,把窖里晒干以  相似文献   

14.
谢涌 《中国蜂业》1989,(4):22-22
众所周知,中蜂有好分蜂、不易维持强群的缺点,给中蜂生产带来了不利因素。然而,事物的发展都有其正反两个方面,笔者多年的实践证明:当中蜂自然分蜂时,可因势利导,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利用分蜂群造脾、采集积极等方面的潜力,促使分蜂群尽快发展为强群,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措施介绍如下,供同行们试用。  相似文献   

15.
饲养中蜂维持强群,必须做到年年换王、年年换脾。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的总结,春季中蜂造脾有多快好省的两种方法:一、在调整组织蜂群时,为了促使15—20%的蜂群达到分蜂热,以便加速自然分蜂。在分蜂团收捕回来的当晚,除加进一框子脾外,其余应视其蜂群强弱,加进适量的巢础框。通常在大量奖励饲喂的情况下,可连续抽出部份巢脾,加进巢础框,让工蜂造牌  相似文献   

16.
韦公远 《中国蜂业》2013,(11):31-31
一、强群越冬,蜂脾相称 群势不同的蜂群,其抗寒能力相差很大。如果只有稀落的几只蜂,在尚未封冻之前就会被冻僵而死亡。而一个强群,即使气温下降到-21℃,也能安然无恙。因此,必须将弱群合并起来,组成强群,并要蜂脾相称。若脾多于蜂,空间大,不利于保温。但过强的蜂群应脾多于蜂,以防蜂过多而出现伤热。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油菜、紫云英南北花期连续2个月之久,定地饲养的蜂群,必须加强早春管理,才能在流蜜期到来之前,养成强群,取得丰收。早春的蜂群管理,除了调整群势,防病治螨,紧脾保温,补充饲料以外,因时,因蜂制宜,调整和扩大蜂巢是加速蜂群繁殖的  相似文献   

18.
大、小蜂螨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中印  吴利民  武存坡 《中国蜂业》2003,54(4):20-20,22
蜂螨的综合防治 ,应本着“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 ,加强管理 ,防治结合”的原则 ,根据蜂群、蜂螨的生物学特性和气候、蜂巢内外环境特点 ,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制剂 ,采取正确的施药手段来控制蜂螨。一、加强管理 ,阻断蜂螨传播和滋长途径1 养强群 强群生产力强 ,抗逆性和清巢力也强 ,大蜂螨的寄生率与蜂群群势呈负相关。强群幼虫巢房的温度能恒定在 35℃ ,不利于螨的繁殖。因此 ,生产上应采取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选好蜜源场地、保证饲料充足、积极预防病虫害等措施。2 讲卫生 不互相调子脾、调蜂 ,淘汰被蜂螨危害严重的小群。3 防盗蜂 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11,62(7)
秋繁是基础,春繁是继续。春季开繁要求强群,秋繁也需要强群繁殖。秋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越冬安全和来年春季养蜂生产。如何才能强群繁殖呢?笔者根据当地蜜源、气候和蜂种条件,将秋繁分成三个阶段,即蜂群恢复阶段、培育适龄越冬蜂阶段和保子阶段。  相似文献   

20.
春季蜂群繁殖速度的快慢,对蜂群当年生产有着明显的影响。所以,应从早春开始,加强管理,为春末或夏初主要蜜源流蜜期积累工作蜂而培养强群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