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旨在观察饲料用混合油脂在储存过程中各氧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得到评价饲料用混合油脂氧化程度的有效衡量指标。试验选用3批次豆油,3批次鱼油,10批次国产饲料用混合油脂以及2批次美国饲料级混合油,在室温下储存120 d,观察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值、茴香胺值和水提取物电导率5个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除酸价外其余四个指标都随着油脂储藏时间的延长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在饲料用混合油脂储藏过程中变化程度最为明显,试验结果表明,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可以用作评价饲料用混合油脂氧化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试验通过对国家食用油脂标准的研究、对市售的大豆油、鱼油、猪油的油脂新鲜度各项指标进行实测研究,在常用的新鲜度指标:感官、酸价、过氧化值的基础上,引入克雷斯定性试验,并与感官、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和丙二醛值做相关性分析,发现:在国家标准食用油脂的19项指标中有关新鲜度的指标有: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碘价、皂化值;饲料用油脂还暂无国家标准;但单纯用一个、两个或者多个指标并不能有效地评价油脂的新鲜度;大豆油、鱼油对酸价并不敏感,而首次在饲料用油脂新鲜度评价中引入的克雷斯定性试验、丙二醛值对于鱼油和猪油的氧化酸败程度敏感,而且呈正相关。鉴于油脂新鲜度处于动态变化中,市场环境又特别复杂,存在掺假、加碱调低酸价等违法行为,所以对其新鲜度的评价,不应该单用一项或者几项指标孤立地、机械地按照标准判定;而应该通过一个新鲜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各指标综合判断,能够更有效、更合理地评价油脂的新鲜度,达到有效地控制油脂新鲜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氧化程度猪油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值,为其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36.38±1.03)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8头,按照有重复的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过氧化值(POV)为0.44 mmol/kg的新鲜猪油的试验饲粮(FL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POV为29.64 mmol/kg的氧化猪油的试验饲粮(OL_1组)以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POV为55.79 mmol/kg的氧化猪油的试验饲粮(OL_2组)。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10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与FL组猪油相比,OL_1和OL_2组猪油的DE值分别降低了4.62%(P0.05)和9.45%(P0.01),ME值分别降低了3.80%(P0.05)和9.63%(P0.01),能量表观消化率分别降低了4.06%(P0.05)和7.91%(P0.05),能量表观代谢率分别降低了3.23%(P0.05)和8.12%(P0.05)。由此得出,猪油氧化后会降低其DE和ME值,并降低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和表观代谢率,且氧化程度越高,上述指标降幅越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饲用油脂皂化值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和国标法分别对随机采集于山东省各地的油脂厂及饲料厂的鱼油(8份)、鸭油(20份)和豆油(20份)进行油脂皂化值的测定。结果表明:饲用鱼油和鸭油用自动电位滴定法的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国标法,相对偏差低于国标法;2种方法测定豆油皂化值的结果和相对偏差差异不显著;用国标法测定鱼油皂化值含量为184.72~192.18 mg/g,鸭油为177.67~201.44 mg/g,豆油为120.22~202.90 mg/g。  相似文献   

5.
饲粮铜含量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牦牛饲粮中微量元素铜的适宜含量,本试验以甘氨酸铜作为添加形式,以牦牛饲粮为底物进行体外瘤胃发酵,底物铜含量分别为5.0、10.0、15.0、20.0、25.0 mg/kg,共发酵48 h。测定发酵后的产气量、瘤胃发酵指标及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当底物铜含量为15.0 mg/kg时,干物质消化率(DM D),微生物蛋白质(M CP)、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脂肪酶(LPS)、胰蛋白酶(TYS)、纤维素酶(CLS)活力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3.858%、4.289 g/L、24.475 mmol/L、0.470 mmol/L、8.977 mmol/L、1.159 mmol/L、1.607 mmol/L、81.583 mmol/L、0.504 U/m L、84.167 U/m L、79.956 U/m L,乙酸/丙酸最低为2.045;当铜含量为10.0 mg/kg时,M CP、乙酸浓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289 g/L、51.075 mmol/L,且其他指标也都处于较高水平。综合得出,在体外条件下,牦牛饲粮推荐铜含量为10.0~15.0 mg/kg。  相似文献   

6.
金属元素能够促进油脂的氧化,引起饲料酸败变质。试验选择畜禽饲料中常用的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和甘氨酸铁三种微量元素原料,模拟实际生产中8%仔猪预混料中油脂与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将三种铁离子与大豆油的比例设定在91 000,乳化后将三种铁离子与大豆油混合,在广东夏季(6~9月)高温高湿条件下,将混合后的油脂在避光和密封的条件下储放0、10、20、30、40、50 d和60 d,检测各处理组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试验共设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大豆油中不加铁离子)、硫酸亚铁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2.45 g一水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2.73 g富马酸亚铁)、甘氨酸铁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3.28 g甘氨酸铁)。每个处理3个重复,试验期60 d。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三种形式铁离子组的酸价变化不大,丙二醛含量大幅度增加,碘价降低明显,过氧化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在60 d的存储期内,甘氨酸铁组的酸价变化不大,过氧化值高而丙二醛含量低,说明甘氨酸铁组还处于油脂氧化的初始阶段。硫酸亚铁组的酸价低,过氧化值高而丙二醛含量也高,说明硫酸亚铁组处于氧化中期。富马酸亚铁组的酸价低、过氧化值低且丙二醛含量高,说明富马酸亚铁组处于氧化酸败后期。为避免油脂氧化,建议在预混料配制时优先选择甘氨酸铁为微量元素原料,其次是硫酸亚铁,尽量不用富马酸亚铁。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评估了浸提法相关条件下的试验参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有机溶剂与幼虫粉的比例)对黑水虻中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浸提法与压榨法两种方法提取的油脂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黑水虻粉与石油醚的比例为1:12时,在50℃的条件下持续反应5 h后,用浸提法提取的油脂效率最高(24.59%)。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发现,提取的黑水虻油颜色为淡黄色或浅黄色,其酸价、过氧化值、碘价、皂化值等与压榨法制备的黑水虻油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且酸价及过氧化值均低于饲料用鱼油、豆油及猪油的国际饲料用油脂标准,是一种有潜力的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饲料中油脂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饲料中油脂过氧化值的有效方法。优化后的过氧化值测定方法为:将TBHQ(m(TBHQ)=饲料重×饲料含油率×200 mg/kg)添加到饲料中搅拌均匀,称取50 g含TBHQ的饲料到5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0 mL[料液比(g/mL)=1∶3]正己烷。在30℃搅拌下回流浸取0.5 h。反应结束后,在4500 r/min下离心5 min,然后旋蒸,旋蒸脱溶后按GB/T 5538-2005中方法测定过氧化值。结果表明,过氧化值为3~20 mmol/kg,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1,多次实验平均过氧化值(PV)回收率为95.56%~106.83%,且不受饲料含油率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胆碱添加水平对3~5月龄獭兔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选用200只体重相近的3月龄獭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对照)、200、400、600和800 mg/kg的50%氯化胆碱(折算为胆碱的添加水平后分别为0、87、174、261和348 mg/kg)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实测胆碱水平分别为812、902、993、1 086和1 170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饲粮中胆碱添加水平显著影响肝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87、174、261和348 mg/kg的胆碱显著增加血清中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瘦素(LEP)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174和261 mg/kg的胆碱显著增加血清中生长激素(GH)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261和348 mg/kg的胆碱显著增加血清中脂蛋白酯酶(LPL)的活性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261 mg/kg的胆碱显著提高肝脏中肉碱棕榈酸转移酶1(CPT1)m RNA的表达水平(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261 mg/kg的胆碱(饲粮实测胆碱水平为1 086 mg/kg)改变了獭兔肝脏中脂肪酸组成,促进了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关键基因CPT1的表达,同时加强了肝脏中甘油三酯(TG)的输出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氧化油脂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和不同来源硒对1~21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功能的影响。选用1 260只体质量相当的1日龄岭南黄羽肉公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新鲜豆油基础饲粮、氧化组饲喂氧化豆油基础饲粮,基础饲粮中Ss、Sy、维生素E水平分别为0. 15、0 mg/kg、10 IU/kg。亚硒酸钠(Ss)、酵母硒(Sy)、维生素E、亚硒酸钠+维生素E(SsVE)、酵母硒+维生素E(SyVE)组在氧化组基础上额外添加0. 15 mg/kg Ss、0. 15 mg/kg Sy、200 IU/kg维生素E、0. 15 mg/kg Ss+200 IU/kg维生素E、0. 15 mg/kg Sy+200 IU/kg维生素E。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维生素E和不同硒源的添加对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 05); 2) Ss VE组法氏囊指数显著升高(P0. 05); 3) Sy、VE、SsVE组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升高(P0. 05),VE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 05); 4) Sy、SsVE、SyVE组空肠黏膜微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 05); 5) SsVE组空肠黏膜谷氧还蛋白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 05),Sy、VE、SsVE、SyVE组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 05);综上,氧化油脂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和不同来源硒对1~21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无改善,但提高了免疫功能、肠道抗氧化和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11.
无机微量金属元素能够促进油脂的氧化,其中以铜离子促氧化能力最强。为研究硫酸铜和酵母铜对油脂氧化的影响,研究以膨化大豆粉为底物,共设计5个试验组,跟踪监测每组每周油脂氧化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硫酸铜组较对照组明显促进膨化大豆粉中油脂的氧化,表现为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是对照组的1.23倍、1.29倍和1.21倍。而添加酵母铜组与硫酸铜组相比能够显著减缓膨化大豆粉中油脂的氧化(P0.05),其过氧化值、酸价和丙二醛含量较硫酸铜组差异显著(P0.05)分别降低了14、20和16%。酵母铜减缓油脂氧化效果与硫酸铜加抗氧化剂共同作用效果相当。试验结果可为饲料中如何添加使用铜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香菇多糖对断奶大鼠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选取20只健康的断奶Wistar大鼠,按照体重相近的原则分为2个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添加了84 mg/kg香菇多糖(香菇多糖有效含量为30%)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84 mg/kg香菇多糖显著提高了断奶大鼠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饲粮中添加84 mg/kg香菇多糖显著提高了断奶大鼠血清和空肠的总抗氧化能力(P0.05),不同程度降低了血清(P0.05)和空肠(P=0.08)丙二醛含量;饲粮中添加84 mg/kg香菇多糖显著提高了断奶大鼠空肠黏膜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此外,饲粮添加84 mg/kg香菇多糖提高了断奶大鼠盲肠食糜中乳酸菌的数量(P=0.07),显著降低了盲肠食糜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并显著提高了盲肠食糜中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断奶大鼠饲粮中添加84 mg/kg香菇多糖(香菇多糖有效含量为30%)可以改善其抗氧化能力、空肠黏膜形态结构和盲肠菌群结构,进而提高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用分别添加0、50和100mg/kg 左旋肉碱 (L—肉碱 )的饲粮 ,饲喂“杜大长”三元猪。试验结束屠宰收集十二指肠内容物、血液和肝脏等样品。实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50、100mg/kg肉碱处理提高或趋向于提高十二指肠内容物总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 ,其中100mg/kg肉碱组显著提高总蛋白酶63.49 % (P<0.05)、淀粉酶活力285.85 % (P<0.05)、脂肪酶活力360.86 % (P<0.01)。肉碱处理刺激肝脏酮体生成 ,促进脂肪酸β-氧化利用 ;50mg/kg和100mg/kg肉碱处理使血清β-羟丁酸分别趋向升高 (P>0.05)和升高27.80 % (P<0.05) ;肝β-羟丁酸浓度提高9.80 % (P<0.05)和16.95 % (P<0.01)。结论 :肉碱处理促进脂肪酸氧化 ,用利于机体蛋白质沉积 ,增加消化酶的分泌 ,提高消化酶活力 ,改善生长肥育猪的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微量元素对饲料油脂氧化的影响,选择畜禽饲料中常用的3种微量元素原料,模拟实际生产中8%仔猪预混料中油脂与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将3种锌离子与大豆油按6∶1 000乳化后与大豆油混合,分为对照组(大豆油中不加锌离子)、硫酸锌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1.48 g一水硫酸锌)、氧化锌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0.75 g氧化锌)和甘氨酸锌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1.96 g甘氨酸锌),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广东夏季(6—9月)高温高湿条件下,将混合后的油脂在避光和密封的条件下储放0、10、20、30、40、50和60 d,检测各处理组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结果显示:第20~60天时(除第40天硫酸锌组酸价),3种锌离子组的酸价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0~60天时,硫酸锌组的过氧化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0~60天时,氧化锌组的过氧化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0~60天时,甘氨酸锌组的过氧化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与储放第0天相比,各组的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均呈线性升高的趋势,碘价均呈线性降低的趋势;在存储期间,与氧化锌组和甘氨酸锌组相比,硫酸锌组的酸价上升幅度最小,碘价降低幅度最快,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最大。结果表明:硫酸锌更容易导致大豆油的氧化酸败,建议在预混料配制时优先选择甘氨酸锌和氧化锌作为微量元素原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对国内7个省份的104份油脂样品(包括豆油、猪油和鸭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3种油脂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组成;同种油脂不同来源的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市场上饲用油脂的质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文中分析比较了三种油脂中苯并(a)芘含量的测定方法,其中GB/T22509—2008《动植物油脂苯并(a)芘的测定》方法安全性高、可行性强。本试验对该方法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加以优化后,用以测定饲料用混合油脂中苯并(a)芘的残留。标准品苯并(a)芘在0.5~20μg/l范围内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445 6X+0.004 1,R2=0.999 5。油脂样品添加苯并(a)芘10μg/kg水平时的平均回收率为102.2%(N=5,RSD=2.3%);添加5μg/kg水平时的平均回收率为95.5%(N=5,RSD=4.2%)。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性好、分析准确度高,非常适合用以评价油脂中苯并(a)芘的残留情况。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我国饲料级混合油中苯并(a)芘都有检出而且含量高于美国进口饲料级混合油,具有一定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7.
《饲料工业》2017,(12):16-20
为了探讨不同水平硒源对妊娠母猪生长性能、繁殖性能、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况良好的3~5胎妊娠85 d的母猪45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饲喂0.5 mg/kg亚硒酸钠,试验组分别添加0.3 mg/kg氧化硒、0.5 mg/kg氧化硒、0.3 mg/kg酵母硒、0.5 mg/kg酵母硒,其余营养水平一致。试验结果表明:(1)在母猪饲粮中以添加0.5 mg/kg酵母硒对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的背膘作用效果较好;(2)在母猪饲粮中添加0.5 mg/kg酵母硒有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趋势,其仔猪初生个体重分别比0.5 mg/kg亚硒酸钠、0.3 mg/kg氧化硒、0.5 mg/kg氧化硒高12.14%(P>0.05)、13.77%(P<0.05)、10.56%(P>0.05);断奶个体重分别高5.11%(P>0.05)、8.03%(P>0.05)、2.35%(P>0.05);(3)在母猪饲粮中添加0.5 mg/kg酵母硒可以提高母猪血液白细胞数量,分别比0.5 mg/kg亚硒酸钠、0.3 mg/kg氧化硒、0.5 mg/kg氧化硒、0.3 mg/kg酵母硒高23.05%(P>0.05)、73.88%(P<0.01)、22.28%(P>0.05)、2.40%(P>0.05)。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牦牛微量元素锰的需要量,本试验以甘氨酸锰为添加形式,研究不同发酵底物锰含量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共设定5个发酵底物锰含量,分别为35.00、40.00、50.00、60.00和70.00 mg/kg,采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进行48 h发酵,结束后测定产气量、瘤胃发酵特性以及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1)当锰含量为40.00 mg/kg时,发酵液氨态氮、微生物蛋白质、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60 mg/d L、3.90 g/L、47.12 mmol/L、19.45 mmol/L、0.35 mmol/L、5.41 mmol/L、0.96 mmol/L、0.50 mmol/L和72.24 mmol/L;2)当锰含量为50.00 mg/kg时,发酵液脂肪酶活力达最大值,为0.50 U/m L,乙酸/丙酸最低,为2.05。综合可得,对于生长期牦牛,若以甘氨酸锰作为锰元素添加形式,推荐牦牛饲粮锰含量在40.00~50.00 mg/kg,有利于瘤胃发酵和饲草料降解。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和利用杨梅核仁资源,对杨梅核仁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以及抗氧化和降血脂等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核仁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48.18%和35.99%,占脂肪酸总量的84%以上。酸价为0.39mg KOH /g,过氧化值为0.025mmol/kg,符合优质食用油标准;杨梅核仁油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核仁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为10.089mg/mL,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杨梅核仁油以高剂量(5g/kg.bw)灌胃处理6周后小鼠的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分别为1.04 mmol/L和2.75mmol/L,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有所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5),表现出较好的血脂水平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碘含量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以碘化钾作为添加形式,以牦牛饲粮为底物进行体外发酵,底物碘含量分别为0.1、0.3、0.5、0.7、0.9 mg/kg,共发酵48 h。发酵结束测定总产气量、瘤胃发酵特性指标及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当底物碘含量为0.3 mg/kg时,发酵液微生物蛋白质(M CP)、乙酸(C2)、丙酸(C3)、丁酸(C4)、异戊酸(i-C5)、戊酸(C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以及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胰蛋白酶(TYS)活力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694 g/L、56.286 mmol/L、28.906 mmol/L、9.507 mmol/L、1.552 mmol/L、0.919 mmol/L、97.769 mmol/L、1.567 U/mL、0.453 U/mL、60.787 U/mL;当碘含量为0.5 mg/kg时,干物质消化率(DMD)达到最大值,为69.39%,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碘含量为0.7 mg/kg时,发酵液纤维素酶(CLS)活力达到最大值,为79.956 U/mL,发酵液乙酸/丙酸最低,为1.636。综合各项指标得出,在体外条件下,在底物碘含量为0.3~0.7 mg/kg时,牦牛体外瘤胃发酵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