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县某养兔专业户养基础母兔100只,于2010年9月底开始发病,表现为不吃、拉稀、消瘦,有的肚胀,2~3天后开始死亡。用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治疗无效,后经本人综合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与球虫的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殖户现存栏基础母兔100只,商品兔400只,幼兔350只,均用过兔三联和兔瘟单联疫苗,于2010年9月28日开始发病,开始有5只幼兔不吃、拉稀,畜主认为是消化不良,遂开始注射庆大霉素治疗,还未治好这5只幼兔,继而不吃、拉稀的兔群逐渐扩大,有50  相似文献   

2.
山东烟台郊区某种兔场近期发生一起饲料霉变事故,更换饲料后,大群幼兔和成兔出现拉稀、死亡,造成严重损失。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病原分离鉴定、毒素检测、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后,确诊为霉菌毒素诱发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腹泻病。1临床症状及防疫情况1.1流行病学几天前,发现饲料有霉变后,立即更换饲料,更换后,大群幼兔、成兔出现拉稀、死亡。1.2临床症状拉稀,流涎,死后臀部粘有大量粪便,干粪球上有乳白色或黄色黏液。1.3防疫状况按正常程序防疫,曾防疫过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发生疾病后注射过兔瘟疫苗。2剖检病变气管淤血,肝肿大,…  相似文献   

3.
我市某养兔专业户养兔263只,于2005年8月发病,开始表现为不吃、拉稀、肚胀,2~3天后开始死亡。不发烧,用庆大霉素治疗无效。后经综合诊断,确诊为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兔专业户已养兔3年,现存栏兔263只,其中30~42日龄的幼兔7窝计59只,已防过兔三联苗。2005年8月18日发现有两只兔不吃、肚胀、拉稀,畜主认为是消化不良,没有特别在意,2月19日又有7只兔发病,遂用庆大霉素治疗,2月20日死亡5只,发病兔达28只。2临床症状病兔精神沉郁,伏卧不动,眼鼻分泌物增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县养兔业发展很快,一些养兔户由于使用兔瘟疫苗不当,引起兔瘟发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1995年以来,我们对不同情况的兔,采用不同的免疫时间及不同的免疫剂量,有效地控制了兔瘟的发生,现介绍如下。1)仔兔的免疫是指母兔免疫后4个月内生的仔兔,因这时母兔体内的抗体较高,每只仔兔可在分窝后5~7天皮下注射兔瘟疫苗1mL;母兔免疫已5~6个月,这时母兔体内的抗体较低,每只仔兔分窝后需马上皮下注射兔瘟疫苗1mL;如果仔兔分窝较晚,仔兔哺乳时注苗1次,每只每次1mL;对于兔瘟流行严重的地区,仔兔第1次注射兔瘟疫苗后,7天以后再注射1次,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选取30窝同日出生、胎次相同和平均窝重相近的健康新生仔兔,于14日龄开始补饲,断奶当日(30日龄)从30窝仔兔中选取48只体重相近的健康幼兔作为试验兔,饲喂不添加抗生素的基础饲粮。分别于断奶当日及断奶后1、2和3周随机选取6只健康幼兔屠宰,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从中选取3个样本提取微生物基因组总DNA,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检测其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1)健康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指标(ACE值、Chao1值、Shannnon值)随日龄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P0.10)。2)不同日龄健康幼兔盲肠微生物各菌门的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P0.05),且均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组成;在科水平上,厚壁菌门主要由瘤胃球菌科和毛螺旋菌科组成,拟杆菌门主要由拟杆菌科和紫单胞菌科组成;在属水平上,拟杆菌属、Barnesiella、Akkermansia、普雷沃氏菌属和4种未知菌属为优势菌属;拟杆菌属和Parabacteroides在断奶当天的相对丰度较高,且与其他日龄组差异显著(P0.05)。3)健康幼兔盲肠中均存在乳杆菌属,且相对丰度在各日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断奶时健康幼兔盲肠微生物区系已基本建立,相对丰度最大的优势菌属为拟杆菌属,但断奶后随着日龄的增长,微生物组成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6.
<正> 山东烟台郊区某种兔场,近期发生一起饲料霉变事故,更换饲料后,大群幼兔、成兔出现拉稀,死亡,造成严重损失。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病原分离鉴定、毒素检测、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后,确诊该兔群为霉菌毒素诱发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腹泻病.现报告如下:1 临床症状及防疫情况1.1 流行病学几天前,发现饲料有霉变后,立即更换饲料,更换后,大群幼兔、成兔出现拉稀,死亡。1.2 临诊症状拉稀,流涎,死后臀部粘有大量粪便,干粪球上有乳白色或黄色黏液。1.3 防疫状况按正常程序防疫,其中曾防疫过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发生疾病后注射过兔瘟疫苗。2 剖检病变气管瘀血,肝肿大,脾脏肿大,肠道内充满黄色稀的内容物,肠壁变薄,有气泡,肾脏发生点状坏死、出血,皮质硬化,膀胱  相似文献   

7.
1发病情况 2007年8月,鹤壁市某獭兔繁育中心50日龄左右的獭兔,断奶后先后发生拉稀、腹胀,严重者因拉稀肚胀而死亡。病程1周左右,发病率为1%,用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林可霉素等治疗有效,但不彻底。经问诊,该繁育中心幼兔防疫程序为:33日龄: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苗;38日龄:波氏杆菌-巴氏杆菌二联苗;43日龄:兔瘟单苗;48日龄:魏氏梭菌单苗。  相似文献   

8.
2005年3月10日,我镇华南村陆某饲养的220只獭兔,其中成年兔和青年兔140只,断奶幼兔80只.兔群突然发病,断奶幼兔第1 d死亡13只,第2 d死亡25只,第3 d死亡35只,3 d基本死完;青年兔和成兔也陆续发病死亡,青年兔第1 d死亡2只,第2 d死亡4只,第3 d死亡6只;成年兔第3 d死亡1只(成年兔注射过2次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疫苗,青年兔注射1次三联疫苗,刚断奶的幼兔未注射疫苗).发病率为60%,死亡率为45%.  相似文献   

9.
正兔瘟疫病症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引种时避免在疫区购买,引种后必须隔离观察1个月,并定期做好场地、笼具等的全场消毒,对饲养兔群做好兔瘟疫苗的注射。1)兔瘟免疫方法。断奶后的幼兔35~40日龄用兔瘟单联苗进行首免,每只颈部皮下注射2 m L,  相似文献   

10.
1兔瘟在养兔地区,注射了兔瘟疫苗的兔群,急性病症就明显减少,但时有慢性兔瘟发生。其特点是病程拖长,食欲废绝,头拱笼底,多数流涎,四肢趴开,有时拱背或瘫痪,5~6天后衰竭死亡。其治疗方法是:采用大剂量兔瘟血清皮下注射,大兔3~4mL,小兔2mL,每日注射  相似文献   

11.
1 发病情况 2011年8月下旬,山东文登某水貂养殖场断乳分窝10 d左右的幼貂突然发生拉稀,病情较急,很快波及同期断乳幼貂和哺乳貂,经痢特灵、头孢噻呋钠、免疫球蛋白抗病毒等药物治疗3d后,拉稀症状没有得到控制,并出现12只死亡.  相似文献   

12.
1 发病情况  2 0 0 1年 3月 1 2日河北省永年县正西村王某饲养的 1 1 0只獭兔 ,突然发病 ,当天死亡 4只。   2 0 0 1年 3月 2 2日 ,河北省临西县下堡寺陈某饲养的 2 0 0只獭兔 ,其中成兔和青年兔 1 0 0只 ,断奶幼兔 1 0 0只。兔群突然发病 ,断奶幼兔第 1天死亡1 7只 ,第 2天死亡 2 8只 ,第 3天死亡 46只 ,3天基本死完 ;青年兔和成兔也陆续发病死亡 ,青年兔第 1天死亡 2只 ,第 2天死亡 4只 ,第 3天死亡 6只 ;成兔第 3天死亡 1只 (成兔注射过 2次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疫苗 ,青年兔注射 1次三联疫苗 ,刚断奶的幼兔未注射疫苗 )。发…  相似文献   

13.
獭兔A型魏氏梭菌病的防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型魏氏梭菌病兔临床上主要表现以腹泻拉褐色稀样水粪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笔者通过本镇及邻镇小型獭兔场的跟踪调查发现 ,獭兔 A型魏氏梭菌的发病率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 ,呈上升趋势 ,对养兔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1 病例情况病例 1 :仇湖镇獭兔专业户孙某 ,2 0 0 0年从某獭兔良种场购进 60只种用獭兔 ,到 2 0 0 1年 4月底已发展到 5 4 8只 ,其中种用獭兔 60只 ,断奶仔兔 2 2 7只 ,青年兔 1 1 3只 ,哺乳幼兔 1 48只。由于该养殖户饲养方式粗放。将哺乳幼兔、断奶仔兔、青年兔、种用兔混于一舍 ;未及时给断奶仔兔、青年兔以及空怀种用兔…  相似文献   

14.
1997年6月26日,我县大甲乡小甲村阮某饲养的120只20~50日龄的仔兔、幼兔发病,传染迅速,每天死亡2~6只,至7月15日共死亡70只,其中20~30日龄的仔兔65只,50日龄幼兔(体重约1.7市斤)5只。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确诊为兔巴氏杆菌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大甲乡小甲村肉兔存栏6000多只。阮某饲养种母兔21只(其中比利时兔1只,福建黄兔2只,本地兔18只),种公兔3只,仔兔、幼兔120只,其种兔和断奶幼兔均按免疫程序进行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福建省生物药品厂生产)预防注射,平时在日粮中添加氯苯胍片和喹乙醇片。6月24日我县…  相似文献   

15.
1发病情况铁力市某镇一养兔场,饲养哈白、比利时、加里弗尼亚等肉种兔160只,存栏幼兔、青年兔1800多只,已接种兔瘟/巴氏杆菌病二联苗(据了解疫苗已过期)。2007年9月20日从外地购入8只种公兔进场时未进行检疫和隔离观察,即放入兔群中饲养。到9月29日,有5只断奶幼兔和4只青年兔死亡。  相似文献   

16.
<正>1发病情况黑龙江省铁力市某镇一养兔场,饲养哈白、比利时、加里弗尼亚等肉种兔160只,存栏幼兔、青年兔1800多只,已接种兔瘟/巴氏杆菌病二联苗(据了解疫苗已过期)。当初从外地购入6只种公兔进场时未进行检疫和隔离观察,即放入兔群中饲养。后来有5只断奶幼兔和4只青年兔死亡。次日早晨发现全群兔有半数以上发病,死  相似文献   

17.
1流行病学发病兔场采用开放式兔舍、金属笼具养兔。种兔群定期免疫接种了兔瘟单苗和巴氏杆菌单苗,仔幼兔断奶后一周免疫接种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日常消毒定期进行。因场内老鼠较多,故兔场放养了5只猫。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兔初期体温升高达41℃,  相似文献   

18.
引进我国的獭兔品种主要有德系、美系、法系等 ,饲养数量已发展成规模。如何防病已成为发展獭兔、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现就常见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兔出血性败血症又称兔瘟 ,是专门侵害兔的病毒性传染病。不论长毛兔、肉食兔 ,獭兔都有易感性。其防治方法主要是注射兔瘟灭活疫苗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是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 ,注射剂量首免为 1ml,于断奶时 (分窝时 )注射 ,在 2周内产生抗体后 ,即进入催肥饲养阶段。如果为种用獭兔可隔 5个月再加强免疫1次 ,每次注射剂量为 2ml,这样所产仔兔的母源抗体水平较高 ,可保证哺乳期不…  相似文献   

19.
今年初,我区某兔场发生了因免疫接种而激发兔瘟的情况,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该兔场于去年10月份创办,至发病前共有幼兔(35-45日龄)650只,成兔(7~8月龄)220只.1月5日,长主刘某某给全部兔子免疫注射兔瘟出败魏氏梭菌三联灭活苗,每只肌注2ml(常规预防量).7日晚,兔子开始出现发病死亡,至12日止,共死亡兔子59只,12日以后就不再出现死亡.死亡的兔子中除了两只是8月龄左右的成兔外,其余的均是幼兔.  相似文献   

20.
<正> 兔瘟又叫“兔病毒性出血症”、“兔出血热”等,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毁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实质器官点块状或片状出血,肝脏坏死,短暂的稽留热。发病率及死亡率高达90—100%,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由于农村养兔再次出现高潮,本病会呈相继上升的趋势。现就当前的防制问题提出意见。一、发病特点 1.本病只发生于家兔,主要是2月龄以上的青年兔,2月龄以下的幼兔多在自然感染下发病,即使应用大剂量人工感染3~5日龄兔,也不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