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强壮的蜂群是获取大量蜂产品的前提条件,而蜂群能否发展强壮,同等条件下,关键在于蜂群中是否有优质的蜂王,因而怎样培育优质蜂王就显得尤为重要,经笔者实践证明,用移卵套管移大卵育王能育成初生重较大的蜂王,蜂王卵巢管数多,产卵力强,能维持大群。移卵套管的制作方法见《中国养蜂》2004年第1期。使用方法如下:一、培育育王用适龄大卵在开始育王的8 ̄10天前,用竖式隔王板把种王控制在放有两张大蜜粉脾一张大幼虫脾的巢箱内,限制蜂王产卵,让蜂王休息一段时间,在移卵前3天,把种王所在的3张脾换成一张大封盖子脾和一张适合产卵的空脾(空脾要半新…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育王,我采用了一次性移虫育王的办法。因为前年分蜂育王时,我用两种方法进行了两次育王。育出的蜂王不一样。4月27日,我复式移虫育王1框26个王台,第3天又育了1框一次性移虫育王27个王台,蜂群都是8框蜂。出王后的育王方法不一样,出的蜂王也不一样。复式移虫的蜂王体小,产卵后经对比,没有一次性移虫育出的蜂王产卵好。一次性移虫育出的蜂王,维持群势的能力也比复式移虫的蜂王强,产生分蜂热较复式移虫的蜂王晚。所以,经两年来的使用,我认为还是一次性的移卵刚孵化出的小幼虫育出的王好。在实际的养蜂生产中,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开发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技术与方法,以意大利蜜蜂为试验材料,利用蜜蜂王台产卵育王器培育蜂王,检测此育王法的幼虫接受率及蜂王质量,包括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并以人工移虫育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幼虫接受率方面,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法与人工移虫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王台产卵育王幼虫接受率显著低于人工移虫育王法。但在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方面,王台产卵育王法显著优于人工移虫育王法(P<0.05)。说明采用王台产卵育王技术可以将蜂王发育的营养与环境条件调整至更优水平,从而培育出繁殖力和抗病力强的蜜蜂良种。  相似文献   

4.
体形粗壮的蜂王,其产卵力较强。笔者经多次试验,总结出一种培育大个体蜂王的方法。现介绍给同行参考。一、哺育群的组织在选好种群和育王的适当时期以后,将哺育群进行人为断仔10—15天(限制蜂王产卵)。然后提出哺育群中4—6框空脾,换入其它群中的两框三日龄以上的幼虫脾,将此脾放在本群巢脾的中央,俩脾间相隔一定的距离,以便放进育王框(最好是脾式框)。二、移虫与放王哺育群组织好后,就可着手第一次移虫,24小时以内进行复式移虫。在复式移虫的同时应放开扣闭的经剪翅前对足致残的新  相似文献   

5.
正大家知道,养蜂中蜂王很关键,有自然分蜂王、急造王、人工育王(分移虫、移卵),最好是自然分蜂王,这是蜜蜂本身的意愿,因气温环境适宜,蜂群强大了,所以育的王好。而人工育的王,是人为挑选移到王台里的虫或卵,就没有蜂王自己产到王台里的好。所以在有分蜂热的蜂群里,用人工王台诱导蜂王在其中产卵育的王,与自然蜂王本质是一样的,可以说是用最简单轻松的方法育出最优质的蜂王。  相似文献   

6.
在养蜂或分蜂中 ,人工育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人工移虫 (卵 )育王的方法。本人在养蜂实践中经多次试验 ,掌握了一项不用移虫 (卵 )育王新法。使用工具 :育王框、自制蜡碗、竹制王笼控制器(规格 :长 4 5 5cm 宽 2 5cm 高 2 2cm )。具体做法如下 :1、把自制蜡碗筑在育王框上 ,放入强群中让蜜蜂修好。2、把修好的育王框与蜂王同时放入竹制蜂王(笼 )控制器中 (或塑料蜂王控制器内 )。3、调整蜂脾关系 ,使工蜂十分密集。4、奖励饲喂 ,刺激蜂王产卵。5、经过调整 ,蜂王在蜡碗中很快就能产上卵。6、把产上卵的育王…  相似文献   

7.
"詹特盒"是一种促进育王过程中移虫工作的精巧设备,初养蜂者使用"詹特盒"可以克服移虫常遇到的困难.使用方法:将种蜂王限制在塑料巢脾盒里,置于蜂群约12小时.巢脾盒背面由活动的塑料巢房活塞组成,蜂王可在上面产卵.3天后卵孵化成幼虫,取下巢房活塞,开口朝下排列在育王框的王台条上,移入哺育群.此方法可以知道蜂王产卵的精确时间以及幼虫的准确日龄,能比较确定地在卵孵化后36小时内移虫,这个日龄的幼虫比较适合于培育蜂王,幼虫在移虫过程中也不易受损伤.幼虫由哺育群的饲喂蜂照料,在蜂王羽化出房前把王台转移到核群,进行交配及产卵.  相似文献   

8.
如何培养出好蜂王,我采取以下措施: 一、移虫用卵.养蜂人应3年买一只种王,移虫前6~8天,群内都是封盖子,尽量让种王少产卵,把中间有少量出房的封盖子脾加入种王群内,90小时后(约4天)提出来移虫,并复式移虫,以达到初生卵大之目的(注意要割底巢房).  相似文献   

9.
也谈育好王     
王台内王浆多育出的蜂王反而小真有其事。我认为王台内王浆多 ,育出的蜂王反而小这一问题是王台内王浆的内在质量差异造成的。王浆质量差是否是高产浆蜂变异过程中的劣迹显露 ,值得探讨。杂志上报道越是产浆多蜂群越容易培育出“侏儒王” ,这已是显然的事实。2 0 0 1年秋季 ,我在蜜型蜂群育王 ,头天向 2 0个王台内移虫 ,不点浆。第 2天检查有 1 2个王台被接受。于是我对1 2个王台采用复式 ,余下的 8个不接受的王 ,不点浆又移入幼虫。介绍王台前检查 ,复式移虫的王台比较大。新王交尾产卵后 9天检查 ,复式移虫育出的蜂王产卵好。我建议蜂业界…  相似文献   

10.
拙文《工蜂能识别蜂卵、蜂幼虫的性别吗 ?》刊登在《蜜蜂杂志》 2 0 0 3年第 3期 15页上 ,文中提到 :“工蜂移卵”育王可能是中蜂特有的行为和本能。现在发现西蜂也有“工蜂移卵”育王的行为和本能。2 0 0 2年 8月中旬 ,上海出现第二个高温天气 ,我停止移虫产浆。 8月 2 3日检查一继箱群 ,发现老王已失 ,巢内无卵、无幼虫 ,并发现一体型较小的处女王。为了介绍产卵王培养失王情绪 ,淘汰上述处女王 ,我用海盐产的“多用器”把 8月 2 6日一蜂友赠我的 1框蜂 (带产卵王 )直接放入继箱控产区。 8月 2 8日撤“多用器” (通气不通风 ) ,8月2 9日恢…  相似文献   

11.
一、步骤1.前期父母群的管理育王前选择优良父群和母群。选择标准为王优、群强、蜜粉足,西蜂10框足蜂,中蜂8框足蜂以上。体色鲜,无病虫害。要求用优良新王群育王,父群的雄蜂出房时准备移虫育王。2.移虫前组织育王群把蜂王放在巢箱,隔王板上放蜜脾、粉脾、幼虫脾、巢础和饲喂器。花粉脾放中间,育王框紧挨着花粉脾和幼虫脾。巢箱内放有蜜粉脾、封盖子脾、正出房的老子脾和空脾。巢箱巢门转到相反方向,关掉巢箱的巢门迫使工蜂从继箱开启的巢门出入。这样继箱蜂多,有助于幼虫和幼蜂的哺育和王台建造质量。在育王前和育王期均要奖励饲喂糖浆和花粉,以保持育王群的安定和哺育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移卵勺     
近年来,国内外多数养蜂者认为移卵育成的蜂王质量较好,它不但可以根据人们的要求进行选种,而且幼虫发育一开始就接近自然育王状态,往后又避免了娇嫩幼虫移位的移虫过程,解剖卵巢发现移卵育成的蜂王比移虫育成的蜂王卵巢管多,新王交尾快,产卵早,繁殖能力强。尽管如此,移卵养王在我国养蜂场中应用的并不普遍,这可能和移卵方法比较复杂有关。去年我场职工,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  相似文献   

13.
<正>中蜂一旦失王,容易出现工蜂产卵。因此,养中蜂育王是关键。中蜂蜂王宜选择枣红色王蜂群作为种群,蜂王健壮才能保持最好的产卵能力,蜂王只能用一年,及时换王十分有必要。换王要采用有王群育王,具体做法是:一、淘汰劣王在选定的育王群中把左右两区隔堵板纱网的封纸撕开,让群味混合,两蜂王选优去劣,合并成1群。二、移虫育王用纱网隔堵板将老王隔在副区,5个小时后移虫,将育王框放在主区的2框幼虫脾中间,每次育王20只。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育王 ,是把 3日内的小幼虫用移虫针从工蜂房中移入塑料或蜂蜡制的台基内 ,让工蜂培育成蜂王。这种方法现在比较普遍。我经过多年摸索 ,现在育王不再移虫 ,而用单个塑料台基 ,一排台基也可用。用这种方法育王 ,好处是不损伤虫体 ,接受率高 ,育成的蜂王体型大、质量好。现将方法介绍给蜂友 :a .台罩的制作 :把塑料台基用钢锯条将底座截去 1 3,再将台基内壁用小刀刮光滑 ,即成台罩。b .选种 :用刚交尾的优良种王产的头次卵 ,这种卵较大 ,孵化的小幼虫房底浆液多 ,育成的蜂王体型大 ,质量好。c .割脾 :选好的小幼虫脾用刀割下来 ,切成小块 …  相似文献   

15.
单脾分蜂法     
人工分蜂是为了扩大蜂群饲养量 ,但分蜂应以不削弱原群实力为原则 ,应计算好繁蜂时间和分蜂群势。分蜂必先育雄蜂 ,雄蜂由卵到性成熟需 34~38天 ,蜂王性成熟需 19~ 2 2天 ,两者相差 2 0天左右 ,因此要在移虫育王前 2 0天培育雄蜂。1997年 2月 12日紧脾开繁时 ,种用雄蜂我用“分区法”单脾开繁 :产卵区放 1张雄蜂房较多的脾 ,4月 5日可见部分雄蜂认巢飞翔 ;随即移虫育王 ,4月 17日将成熟王台装入铁纱王笼 ,挂在边二脾蜂路间 ;4月 18日组织交尾群 ,每群只放 1张半蛹半蜜的子脾 ,组织 10个 1脾蜂的交尾群 ;4月 2 5日种用雄蜂正处于青春期 ,10…  相似文献   

16.
<正>选择适宜本地区的蜂种育王,最好每隔两年就从外地引进一次种王,以免种性退化。有了好的种王,还要有好的蜜粉源。如外界蜜粉条件差则不能育王。利用大卵育王,首先要将种王用竹丝王笼囚禁5~10天,移虫前4~5天放王,让蜂王开始产卵,放王后4天内所产的卵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以后随产卵量增多而逐  相似文献   

17.
移虫育王法     
幼虫的移植 ,是用移虫针从工蜂房内将适龄的雌性幼虫挑取出来 ,移到人工王台 (蜡碗或者塑料王台 )内。移虫可分为湿式移虫和干式移虫 ;一次移虫和复式移虫。1 .如何获得适龄幼虫2 .5日龄以内的工蜂幼虫移植到人工王台内 ,都可以由哺育群哺育成发育正常的蜂王。用于培育蜂王的雌性幼虫虫龄越小 ,育成的蜂王的一对卵巢里的卵巢管的数量就越多。但刚刚从卵孵化的幼虫不到 0 .1mm ,难以看清 ,移植时容易将其弄伤。人工培育蜂王 ,通常采用1 2— 2 4小时的幼虫。为获得 1日龄左右的小幼虫 ,通常将蜂王饲养在 5框箱内 ,以限制其产卵量 ,并且容易找…  相似文献   

18.
在失王或者蜂王交尾失败后工蜂就会产卵,我用下述方法处理工蜂产卵群效果良好。一、工蜂卵还没有转化成幼虫时,可用王笼把产卵王扣在工蜂卵脾的上部蜜房上,同时割开王笼底部和周围的蜜房盖,轻轻放下巢脾,调好框距,第二天放出蜂王。二、工蜂卵已经变成幼虫和蛹的蜂群处理:傍晚时分提一产卵王带1—2框子、蜜  相似文献   

19.
<正>培育优良蜂王是每个养蜂者的共同的目标。虽然同时人工育王,但做法却有差异。现就有关育王相关事宜谈谈笔者粗浅看法:一、怎样才能培育较大蜂王温暖的天气、良好的辅补蜜粉源是培育优良蜂王的外部条件。非流蜜期在蜂多于脾的前提下不能低于8脾蜂;流蜜期不能低于15脾蜂。哺育蜂应占绝对优势。春季育王应事先提出大部卵及小幼虫脾。育虫前箱内饲料应达到巢脾上见白的现象,育王后每晚奖饲至出现赘脾。移虫后提出育王框护脾蜂以  相似文献   

20.
读了《蜜蜂杂志》2003年第7期《西蜂也有“工蜂移卵”育王的习性》一文,我对“工蜂移卵”现象有和费起充老师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文章中谈到的“工蜂移卵”,是工蜂产卵,而不是蜂王产的卵被工蜂移进王台的。因为蜂群失王已久,巢内无虫、卵,工蜂卵巢已发育,后虽介绍新王,但新王被限制在“多用器”内,所以工蜂在王台内产卵。随着新王的存在,工蜂产卵逐步减少并消失,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并非工蜂移了卵。因为工蜂产的全是雄蜂卵,所以大都在中途被废,数量虽多,不会有一只发育成蜂王。类似情况我见过2次:2001年8月,一继箱取浆群王台内无浆、有卵,但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