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黄淮海地区87个大豆常规栽培品种为材料,对12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最小的是生育期;亚有限型夏大豆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18.38%~27.56%)较大;有限型夏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21.02%~28.04%)较大。在亚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在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底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亚有限和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性状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92%和79.50%。对以亚有限和有限型为主的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在进行单株选择时,应根据其不同的结荚习性而有所侧重。对于亚有限型品种,应选择株高和生育期适中,有效分枝数较少,而每荚粒数、百粒重均较大的品种。对于有限型品种,应选择茎基部较粗,株高和底荚高度较高,主茎节数较多,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利用大豆种质资源,以黄淮海大豆产区102份大豆新品系为材料,对14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系的14个农艺性状中,四粒荚数变异系数最大,生育期最小,主茎节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单株产量与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二粒荚数相关性最大,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0.1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6.5处,可将参试种质材料分为5个类群。类群Ⅰ为生育期较短类群,适宜于黄淮海北片种植;类群Ⅱ为百粒重较大的类群;类群Ⅲ为高产类群,可作为高产育种的亲本材料使用;类群Ⅳ包含材料数量最多,是黄淮海大豆产区普通类型;第Ⅴ类群底荚部位高、植株高大、生物产量高,可作为适于机械收获及牧草大豆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大豆品种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广生  王艳玲 《大豆科学》2007,26(3):355-358,362
采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18个大豆品种的农艺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可通过主成份分析归纳成单株个体因子、品质因子、株形因子、致虫害因子及营养因子5个主成份;聚类分析,当阈值为52.7时,可划分为5个性状不同的类群,每一类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极显著,高产品种一般具有较多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株高和主茎节数的数值相对较低;逐步回归分析,节数(x2)、分枝数(x3)、结荚高度(x4)、单株粒数(x6)、百粒重(x8)、脂肪(x9)与单株粒重(y)有显著的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36份夏大豆种质资源的12项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筛选出适宜西南地区的夏大豆种质。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30%~47.06%,说明参试种质资源有着比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通过对12项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营养生长期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低分枝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对产量和其他性状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表明,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和最低分枝高度可以解释89.9%的因变量变异。通径分析表明,每荚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最低分枝高度的直接作用和综合作用均表现为负,综合效应排列次序为: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最低分枝高。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提取出3个主成分来反映这12项性状指标的信息,累计贡献率达65.08%。根据主成分得分并借助权重计算的综合得分把136份大豆品种聚类成4类,其中第Ⅰ类的8个大豆材料表现为株高较高、底荚较高、最低分枝高较低、主茎节数较多、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较多、百粒重较小,生育期较长,适宜作为西南地区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5.
套作大豆高产优质育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玉米-大豆"带状套作,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分析了高产材料(≥1 500 kg·hm-2)的产量、高蛋白材料(≥50%)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材料(≥20%)的脂肪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类型大豆材料中,有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都大于10%,特别是高脂肪材料的底荚高、分枝数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说明通过农艺性状的选择,提高大豆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潜力较大。套作下高产材料、高蛋白材料和高脂肪材料与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分别为:生育期株高分枝数底荚高单株荚数百粒重主茎节数;生育期主茎节数株高底荚高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生育期底荚高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套作下,高产材料的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3**),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09*);高蛋白材料的产量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材料的产量与脂肪含量相关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选择生育期长的品种可提高套作大豆产量、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选择分枝数、单株荚数较多和株高适中的品种可以同时提高套作大豆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加强对底荚高和百粒重的选择有望提高套作大豆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大豆品种生物学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玉革  胡绪彬 《大豆科学》2004,23(3):178-183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10个大豆品种在沈阳地区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可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成单株个体因子、株形因子及致病虫害因子3个主成分;聚为3类后,每一类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极显著,高产品种一般具有较多的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生育期相对较长,株高和主茎节数的数值相对较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是用于区域大豆品种筛选的十分有效的统计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模拟"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分析了133份大豆材料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大豆材料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44%~52.49%,各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929 3,说明参试大豆材料存在比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分枝粒重、分枝粒重占比、营养生长期、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得到7个与产量呈极显著的农艺性状,正效应因子排序为:每荚粒数分枝粒重百粒重主茎节数单株荚数营养生长期,负效应因子为株高。对这7个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表明,综合效应排名为:分枝粒重单株荚数主茎节数营养生长期每荚粒数株高百粒重。根据主成分得分并借助权重计算的综合得分把133份大豆材料聚类成4类,其中第Ⅳ类大豆分枝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和主茎节数较多,营养生长期和生育期较长,株高适中,百粒重较小,底荚较高,适宜在套作模式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对55份大豆品种的15项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35%~55.76%,各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984 3,说明各地的种质资源有着比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茎粗、单株荚数、百粒重等9项指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选择品种应着重考虑茎粗、单株荚数、百粒重等9项性状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提取出5个主成分来反映这14项性状指标的信息,累计贡献率达67.29%,根据主成分得分并借助权重计算的综合得分把55份大豆品种聚类成3类,其中茎秆粗壮、单株荚数多、百粒重高、生育期适中的第一类大豆品种比较适合在黄淮海地区与玉米进行带状间作种植。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黄淮海地区73份夏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夏大豆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因品种结荚习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亚有限型大豆品种中,每荚粒数、单株荚数、株高和单株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在有限型大豆品种中,单株粒数、生育期、茎粗和株高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在品种选育上,对于亚有限大豆品种,应优先选择单株粒重较高的单株,尤其是注重多荚和多粒性状的选择;对于有限型大豆品种,应选择生育期与单株粒重间平衡较好的单株,能充分发挥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四川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的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7份来自四川的小豆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形态多样性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⑴参试品种资源群体中,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依次为单株荚数(24.68%)、百粒重(23.71%)、株高(21.06%)、主茎分枝数(19.75%)、单荚粒数(14.13%);⑵四川小豆地方品种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490;⑶依据14个形态性状的鉴定数据,应用非加权配对法聚类,将参试品种划分为三个类群,这三个类群的划分与生长习性、生育期、粒重、粒色等性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对南方大豆150份核心种质的15个主要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底荚高度、株高、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均在30%以上,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8.432%,而其数量性状的差异主要是由生育期结构性状引起的;不同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不同,同一性状在不同生态区种群中的多样性也不同;经聚类分析,南方大豆核心种质7个生态区域种群可划分为3组;随着纬度的升高,不同来源地大豆种质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筛选到大豆优异种质12份,并提出了其在生产和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大豆区试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南省大豆区试品种为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豆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后依次为株高、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荚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株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为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品种选育中,对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进行选择时,要优先考虑选择植株高大、籽粒大、结荚相对较多的单株。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夏大豆育种,对2006-2017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品质及抗性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产量水平明显提高;株高、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茎节数略有上升;生育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底荚高度略有下降。粗蛋白含量整体略有上升,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参试品种(系)中达到高蛋白和高脂肪标准的品种 (系)分别有20个、82个。参试品种(系)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水平不断提高,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水平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产量与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7株系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 株粒重是产量的正向作用因子;主茎节数是产量的负向作用因子。以上结果综合表明:单株粒重是黄淮海地区大豆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夏大豆品种选育时,应注重主茎节数适中、单株粒重较高的亲本组配及后代单株的选择,同时还要重视品质,强调抗性,从而选育出适宜黄淮海地区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大豆杂种F2代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其遗传进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显华 《大豆科学》1989,8(1):21-32
本文通过对8个大豆品种(系)的F_2代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固定模型的分析,初步研究了蛋白质含量等11个品质性状之间以及它们与产量等农艺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讨论了几种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进度。结果表明: 1.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粒重、主茎有效节数、脂肪、软脂酸含量呈密切负相关,与百粒重、株高、主茎有效节数、开花期的相关遗传进度的绝对值较大。 2.脂肪含量与百粒重、株高、蛋白质、软脂酸、油酸含量、蛋白质总量密切负相关,与单株粒数、开花期、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密切正相关;与单株粒数、百粒重、株高、开花期的相关遗传进度的绝对值较高。 3.蛋氨酸含量与主茎有效节数、亚油酸含量密切负相关,与株高密切正相关;与株高的相关遗传进度值较高。 4.亚麻酸含量与百粒重、株高、油酸含量、蛋白质总量密切负相关;与单株粒数、结荚高、开花期、脂肪含量密切正相关;与单株粒数、百粒重、株高、结荚高、开花期、成熟期的相关遗传进度的绝对值较高。 这些相关遗传进度值大且容易测定的性状、可以在F_2代开始作为直接选择性状,间接选择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黑龙江省审定的10个高蛋白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与蛋白、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高蛋白大豆品种的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粗与产量呈正相关,底荚高度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大豆蛋白含量和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力最大。对于高蛋白大豆育种,应考虑选择株高中等偏高、主茎节数多、单株粒重大,同时百粒重较大、生育期为中晚熟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和鉴定适宜云南省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本研究在玉米与大豆间作条件下,采用灰色关联度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44个大豆品种(系)的10个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各性状的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7.3%~51.2%,说明各地大豆资源的表型多样性比较丰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影响间作大豆产量的性状依次为单株粒数、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分枝数、倒伏性、株高、节间长度、每荚粒数。利用系统聚类法将44个大豆品种分为了3大类,各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其中单株荚多、单株粒多、分枝多、百粒重适中的第一类是比较适宜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系)。  相似文献   

17.
为指导国家长江流域高产优质春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分析了2006-2017年国家区试长江流域春大豆组12年间的品种试验数据,并通过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参试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其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化规律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2年间90个参试品种有16个通过试验并申请国家审定;参试品种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品质性状的变异最小,其次是产量及其相关性状,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最大;随着年度的递增,参试品种的生育天数、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现缓慢下降的总趋势,而产量、单株粒重、百粒重呈缓慢增加的总趋势,单株有效分枝数、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粒重、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天数、粗蛋白质含量负相关且达极显著及显著水平。因此,在长江流域春大豆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适当缩短生育天数和降低粗蛋白质含量,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选取中方和俄方共计15个不同大豆品种,进行连续4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对不同品种的产量、蛋白含量、油分含量以及生育期、株高、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结荚高度、抗病性等性状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中方大豆品种具有多籽粒、种子蛋白含量高以及较高的产量水平,不足在于晚熟性和易感病原真菌。俄方大豆品种抗病性较高,二者在选育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中有着互补利用价值,为今后大豆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18个西南大豆种质为研究材料,通过人工降雨室模拟夏播大豆收获期的连阴雨天气,在R8期处理大豆材料以诱发籽粒田间霉变,对大豆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抗性与大豆主要农艺、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抗性与种皮颜色、种脐颜色及结荚习性显著相关;与株高和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和脂肪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霉变抗性影响较大的3个性状为单株荚数、主茎节数和单株粒数,株高、百粒重和脂肪相对含量亦间接通过单株荚数和主茎节数对霉变抗性产生显著影响。主茎节数多、株高较高、单株荚数多的深色小籽粒无限结荚大豆种质对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的抗性较好;种皮种脐颜色、结荚习性、脂肪相对含量可作为筛选抗籽粒田间霉变大豆种质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夏大豆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河南省1985~2005年间通过国审的16个大豆品种,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产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农艺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γ=0.69**)、单株荚数(γ=0.69**),百粒重(γ=0.65**)分别极显著正相关,且株高、单株荚数和百粒重三者之间相互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农艺指标之间相关均不显著.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序分别为单株荚数(0.7534)株高(0.7449)百粒重(0.7375)生育期(0.6981)分枝数(0.6517),百粒重(0.67979)株高(0.67743)分枝数(0.65838)单株荚数(0.64921)生育期(0.62917),生育期(0.67170)百粒重(0.65976)株高(0.65568)单株荚数(0.63310)分枝数(0.60824).表明在河南省生态条件下,夏大豆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为:选择单株荚数多、植株较高的品种(系),同时加强对百粒重的选择,而对生育期和分枝数的选择可适当放宽要求.通过农艺性状的选择对优质育种有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实现优质育种和高产育种协调统一的困难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