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裹包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双乙酸钠对奶牛生产性能及消化特性的影响.试验选用30头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成3组,每组10头,分别为精粗分开饲喂组(SI)、裹包全混合日粮组(bTMR)和裹包TMR中添加双乙酸钠组(SDA),日粮精粗比均为50:50.试验期10周.试验结果表明,与SI组相比裹包TMR饲喂奶牛极显著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表现消化率(P<0.01),产奶量、4%标准乳、干物质和有机物的表现消化率也有所提高(P>0.05).裹包TMK中添加SDA组奶牛乳脂率、乳脂产量显著提高(P<0.05),乳糖含量也较SI组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和4%标准乳也极显著提高(P<0.01).与精粗分开饲喂方式相比,采用裹包TMR饲喂奶牛可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和日粮养分表现消化率,且在裹包TMR中添加双乙酸钠可显著提高乳脂率和乳脂产量(P<0.05).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两个试验研究发酵大豆产物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奶牛产奶性能、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1选择36头泌乳早期中国和斯坦奶牛(泌乳日龄56±23d)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TMR);BSNLOW组,每头奶牛饲喂TMR日粮添加0.5×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SNHIGH组,奶牛饲喂TMR日粮添加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期70d,每头奶牛每天测定产奶量和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0.5×1011和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线性提高奶牛产奶量(P<0.01,25.2、26.4、23.0kg/d),4%乳脂校正乳产量(27.3、28.1、24.2kg/d),能量校正乳产量(27.3、28.2、24.2kg/d),以及乳脂肪(1.01、1.03、0.88kg/d)、乳蛋白(0.77、0.82、0.69kg/d)和乳糖(1.16、1.22、1.06kg/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BSNLOW组和BSNHIGH组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分别降低了3.4%和5.5%(P<0.01)。试验2采用4头瘘管奶牛进行为期28d的自体前后配对饲喂试验。分成3个处理阶段:①试验期第1~7天(试验前期),饲喂基础日粮,在试验第6天和第7天采集瘤胃样品;②试验期第8~21天(试验期),奶牛日粮中添加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并在试验第20和21天采集瘤胃样品;③试验期第22~28天(试验后期),停喂纳豆枯草芽孢杆菌,饲喂基础日粮,并在试验第27和28天采集瘤胃样品。与试验前期和试验后期相比,试验期瘤胃pH分别下降2.7%和3.0%(P<0.01)。然而瘤胃中氨氮浓度(NH3)、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戊酸摩尔比有所提高。试验期乙酸摩尔比以及乙酸/丙酸摩尔比显著降低(P<0.05)。然而,尽管试验期和试验后期NDF降解率有所下降(P<0.01),不同试验期24h干物质降解率无差异。与试验前期相比,体外培养法测定的试验期奶牛瘤胃总细菌数、蛋白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分别提高了15.0%、16.2%、11.7%(P<0.01),而瘤胃原虫数量降低至5.35log10CFU/mL。以上结果表明,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提高了牛奶产量和乳成分含量,降低了体细胞数,促进了瘤胃总细菌、蛋白分解菌和淀粉分解菌的生长,说明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作为奶牛饲用益生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小肽对泌乳中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体况、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和配种后天数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3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头,对照组饲喂常规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头添加100 g/d的小肽,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在泌乳中后期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小肽可以使乳体细胞数较试验前下降1. 75万个/m L,下降幅度为7. 03%,有效控制乳房炎的发生;日均产奶量较对照组提高0. 72 kg/头;乳成分中的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形物较对照组提高,其中乳糖率极显著提高(P0. 01)。说明在日粮中添加小肽可以有效提高泌乳中后期奶牛的产奶量,改善乳成分,提高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乳酸菌对奶牛泌乳量、乳成分和乳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372头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牛,根据产奶量、乳体细胞数、胎次和泌乳天数等相近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除饲喂基础日粮外,每天饲喂133g/头的乳酸菌生态制剂,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能够显著地提高奶牛的产奶量(P<0.05);添加乳酸菌对牛奶中乳蛋白率、乳脂率和乳糖率均无显著影响,但是可以显著降低乳中53%左右的体细胞数(P<0.05)。  相似文献   

5.
选取处于泌乳期中后期的水奶牛20头,按照胎次、泌乳天数与产奶量相近或相似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每头水奶牛每日额外添加2g蜘蛛酶,研究其对水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水奶牛产奶量都呈下降趋势,但是试验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对照组体细胞数在试验结束时下降了25.90%,而试验组下降了47.53%,因此在牛乳体细胞数较低的水平下,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蜘蛛酶仍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另外,蜘蛛酶还可以提高乳蛋白和乳脂肪,并显著降低乳中活菌总数。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有机酸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消化生理的影响。选择388头泌乳奶牛,根据体重、产奶量、泌乳天数相近原则,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9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每头每天添加48 g复合有机酸。试验期共4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复合有机酸可显著提高泌乳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4%乳脂校正产量以及钙的表观消化率(P<0.05),对乳蛋白率、体细胞数、体细胞评分以及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灰分、磷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复合有机酸显著增加了泌乳奶牛的采食时长(P<0.05),但未显著影响躺卧时长、咀嚼次数、肢蹄评分、瘤胃充盈度评分、粪便评分、体表清洁度评分(P>0.05)。由此可见,添加复合有机酸能够提高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钙表观消化率及采食时长。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内源酶激活剂对华南地区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饲料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胎次(2胎)、泌乳天数[(212.99±3.84)d]、日均产奶量[(23.18±0.67)kg]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前后饲喂2种基础日粮(基础日粮1和2),试验组在2种基础日粮中添加60 g/d·头内源酶激活剂,预试期7 d,日粮转换过渡期5 d,每种基础日粮添加试验的正式期为14 d,正式期共计28 d。结果表明:泌乳后期奶牛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产奶量呈现下降趋势,相比试验前1周,基础日粮2+激活剂第2周的产奶量下降达到显著水平(P 0.05),添加内源酶激活剂对产奶量无提升作用(P 0.05);同时,添加内源酶激活剂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泌乳后期奶牛的乳脂和乳蛋白率,提高日粮氮的泌乳转化效率,降低乳中尿素氮含量,降低体细胞数,提高奶牛饲料消化率,但这些影响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综上,内源酶激活剂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泌乳后期奶牛的乳成分,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8.
复合酶制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头产奶量和泌乳天数相近的泌乳高峰期(32~100d)头胎中国荷斯坦奶牛[BW=(520±6.44)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复合酶制剂),试验Ⅰ组[添加复合酶制剂500g(/t精料)]和Ⅱ组[添加复合酶制剂1000g(/t精料)]。基础日粮为TMR日粮,试验期共45d,预饲期15d,正式试验期30d,饲喂制度按牛场规定统一进行。试验结果表明:①复合酶制剂的两个不同水平的添加量(1000和500g/t)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P<0.01)、乳中乳脂率(P<0.05)和乳糖(P<0.05)含量,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1);②在本试验条件下,使用复合酶制剂可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取年龄、体重、胎次、泌乳时间、产奶量及生理状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牛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试验期为40d,其中预试期10d,正试期30d。在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的添加剂,试验1组每头牛每天添加3g富兰宝,试验2组每头牛每天添加40g腐殖酸钠,试验3组每头牛每天添加80g植物提取物。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各组的产奶量无显著差异,试验1组、3组产奶量较试验开始的降幅低于对照组;试验2组的乳脂率较其他各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的乳蛋白率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2组乳体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综合分析,富兰宝在减缓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下降和降低乳体细胞数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取200头年龄、泌乳月、胎次以及产奶量相近的奶牛随机分为两组(100头/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相同日粮基础上添加80g/(头·d)的奶源宝,分早晚两次混入精料饲喂,试验期35d。结果发现,奶牛的采食量和采食速度较试验前明显提高,试验前奶牛粪便中明显的过料现象在试验7d后基本消失;试验组奶牛平均产奶量比对照多1.3kg/(头·d),乳中体细胞数较试验前下降了27.4万个/mL。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奶源宝可明显改善泌乳期奶牛对日粮的消化和吸收率,提高生产性能,并显著降低体细胞数。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在TMR日粮中添加复合营养补充剂对奶牛发情及产奶性能的影响,选取30头年龄、胎次、泌乳日龄、妊娠期、产奶量、体重基本相似且身体健康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对照组(TMR)和试验组(在基础TMR中添加500 g/头·日的复合营养补充剂)日粮。经120 d试验结果显示,产后8~60 d内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在120 d内对照组与试验组每头日平均产奶量差异极显著(P0.01);120 d内对照组和试验组乳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极显著缩短产后发情时间(P0.01),在泌乳早期每日每头奶牛添加500g/头的复合营养补充剂,显著改善产奶性能,促进发情及配种。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以30头生产性能相似的泌乳中期奶牛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5头)和试验组(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YC100 g/d·头.结果表明:(1)试验组奶牛DM与NDF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试验组...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多肽菌素对奶牛产奶量、体细胞数和乳成分的影响。选择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牛40头,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试验组奶牛在TMR中添加10g/(头·d)多肽菌素,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28d。结果显示,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奶牛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高出6.71%,差异显著(P0.05);体细胞数较对照组降低20.5%,差异显著(P0.05);乳脂率比对照组高7.40%,差异显著(P0.05),乳蛋白率、乳糖含量比对照组高出3.08%、1.66%,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日粮中添加10g/(头·d)的多肽菌素,可以提高产奶量,显著降低体细胞数,改善乳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泌乳阶段奶牛饲喂相同日粮对采食行为和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体重、胎次相近的8头健康泌乳牛,其中4头处于泌乳盛期(泌乳盛期组),4头处于泌乳后期(泌乳后期组),2组奶牛饲喂相同日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15 d。结果表明:泌乳盛期组奶牛每天干物质采食量(24.0 kg)高于泌乳后期组(P<0.01),泌乳盛期组奶牛每千克干物质的采食时间、一昼夜总反刍时间、躺卧时间均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泌乳盛期组奶牛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由此可见,泌乳盛期奶牛采食时间极显著高于泌乳后期奶牛,泌乳盛期奶牛躺卧时间极显著少于泌乳后期。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酿酒酵母培养物对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60头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牛,按照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划分区组,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含酵母培养物成分;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在饲喂基础饲粮基础上,按照150 g/d·头和300 g/d·头的剂量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结果表明,饲粮添加酵母培养物可以显著提高泌乳早期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而且呈现剂量依赖效应(P0.05)。饲粮添加酵母培养物对乳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300 g/d·头的添加剂量显著提高了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5)。饲粮添加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了泌乳早期奶牛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随着酵母培养物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饲粮添加300 g/d·头的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了泌乳早期奶牛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综上所述,泌乳早期奶牛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可以显著增加干物质采食量、改善泌乳性能,提高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本试验中以300 g/d/头的饲喂量具有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蜘蛛酶对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血清理化特性的影响。试验根据泌乳奶牛体重、泌乳天数与产奶量相近或相似的原则,选用40头泌乳后期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每天饲喂分别添加10 g/头、15 g/头和20 g/头蜘蛛酶的试验饲粮。结果显示:对照组、试验组的日均产奶量分别降低5.58%,4.87%,2.58%,4.78%;饲粮中添加蜘蛛酶后,试验组Ⅰ、Ⅱ、Ⅲ的乳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Ⅲ乳糖率显著提高了4.06%;试验组Ⅰ的乳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蜘蛛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奶牛产奶量,改善乳品质,并且不会对泌乳奶牛血清生化产生不良影响,推荐蜘蛛酶在泌乳奶牛中的添加量为10 g/(头·d)。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裹包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4头泌乳天数为(124±20)d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进行为期10周的饲养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精粗分开饲喂方式,试验组采用裹包TMR饲喂方式,精粗分开饲喂组和裹包TMR饲喂组的日粮配方组成和比例均相同,日粮精料比例为50∶50,裹包TMR水分含量调整为50%。结果表明,1)饲喂裹包TMR,可以显著增加干物质采食量(P<0.05),提高产奶量7.69%并提高3.5%标准乳产量5.20%(P>0.05);2)裹包TMR饲喂方式与精粗分开饲喂方式对乳成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3)裹包TMR饲喂可以显著提高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干物质消化率有提高的趋势(P<0.1);4)裹包TMR饲喂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素氮的含量(P<0.05),但对其他血液指标影响2组间差异不显著。裹包TMR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全混合日粮供给方式,可在我国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和个体养殖户中推荐使用,以期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综合收益。  相似文献   

18.
该试验旨在研究微生态制剂BLCS对奶牛产奶性能及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依据完全配对试验分组原则,考虑胎次、泌乳月龄、产奶量、体重等因素,将24头荷斯坦奶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基础日粮相同,试验组奶牛每头每天饲喂5 g BLCS,对照组不饲喂.试验期90d,统计试验期内各组奶牛的产奶量及乳成分,并在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日平均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乳脂肪、乳蛋白质、乳中总固形物平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日平均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奶牛对日粮CP、DM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NDF消化率有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51).结果表明,饲喂BLCS对提高奶牛产奶量、乳成分产量和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脱霉剂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及体细胞数的影响,试验根据体重、胎次、日产奶量、平均乳脂率等相近的原则选择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21头,随机分成3组,1组为对照组,按日常饲喂方式管理,不作任何添加,2组、3组每头奶牛每天在精料补充料中分别添加20 g、50 g脱霉剂。预试期5 d,试验期31 d。结果表明:添加脱霉剂能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P0.05),但对体细胞数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和日粮消化程度的影响,研究开展3个试验。试验一:选择40头1~6胎次、产奶量20~35 kg及泌乳天数60~100 d的泌乳盛期奶牛,根据泌乳天数、产奶量和胎次随机分为酵母培养物添加组和对照组2个处理组;试验二:选择60头1~6胎次、产奶量20~35kg及泌乳100~200 d的泌乳中期奶牛,根据泌乳天数、产奶量和胎次随机分为酵母培养物添加组和对照组2个处理组;试验一和试验二的对照组共50头牛集中饲养于牛舍Ⅰ,饲喂基础TMR日粮;试验一和试验二的试验组共50头牛集中饲养于牛舍Ⅱ,饲喂在基础TMR日粮中添加200 g酵母培养物(奶师博);试验三:选择牛舍Ⅱ所有牛只个体,进行200 g酵母培养物添加效果试验,监测牛只个体日产奶量和平均采食量,并在试验前后进行粪便分析。结果表明:奶牛泌乳盛期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改善日粮消化,提高产奶量,利于泌乳高峰期的到达;奶牛泌乳中期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改善日粮消化率,减少应激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稳定生产性能;泌乳奶牛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有效改善泌乳盛期和中期奶牛的日粮消化率和日粮干物质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