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四子王旗特定的环境下,对其主要农作物-马铃薯的种植中所应用的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技术在节水、省工、增产等多方面的优点,同时通过马铃薯膜下滴灌与普通灌溉两种灌水方式的对比,进一步说明四子王旗在种植马铃薯中适合使用膜下滴灌技术。  相似文献   

2.
近日,古交市农机局在岔口乡关头老农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试验田里首次进行了马铃薯膜下滴灌试验。膜下滴灌技术种植马铃薯是一项新技术,能够一次完成播种、覆膜、下管等工序,省时、省力、节水。地膜覆盖减少了地表蒸发,滴灌系统管道输水,局部灌溉,无深层渗漏,和畦灌相比节水50%以上;  相似文献   

3.
膜下滴灌番茄的技术经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技术是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相结合的一项节水技术,目前已在棉花、食品加工业用番茄和蔬菜等作物上大面积推广和使用。在膜下滴灌与常规沟灌技术条件下,对番茄种植与生产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膜下滴灌条件下番茄生产的盈亏平衡和敏感性因素,提出了膜下滴灌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紧缺,实现农田科学用水,发挥节水灌溉技术优势,提高玉米种植现代化水平,对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结合膜下滴灌技术下玉米产量、品质及其土壤性质的响应规律,对膜下滴灌技术进行评价。将膜下滴灌技术与传统灌溉、浅埋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其他灌溉方式进行比较,系统论述膜下滴灌的特点优势、增产节水效果和不足之处,并总结不同条件下合适的灌溉方式。在深入探究膜下滴灌施肥制度、灌水制度和水肥耦合的基础上,通过对玉米生长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讨论灌水和施肥的协同效应,旨在精炼出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玉米膜下滴灌的水肥阈值,实现节水、省肥、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由于膜下滴灌可将水溶性化肥、非常规水源等灌溉用水作用于土壤环境,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酶、土壤生物会受到影响,分析土壤生态系统做出的响应将对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养分流失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地膜污染、地下水补给降低和覆膜与滴灌的缺点等膜下滴灌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式,以优化膜下滴灌技术的材料配置和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发挥膜下滴灌技术的优势,从区域地下水埋深、不同灌溉方式相结合、构建作物生长模型、作物品质和生态问题、膜下滴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各县(市)农机部门因地制宜建立了以青贮玉米、食葵、大豆、小麦、马铃薯和打瓜(膜下滴灌)等作物为主的千亩高效综合机械化示范基地,总面积709 hm~2。通过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膜下滴灌技术、马铃薯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技术、青贮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精量播种技术等多项新技术在我地区得以大面积推广且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作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对水肥需求量较大,水肥成为制约马铃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膜下滴灌水肥调控技术可通过合理的水肥配施达到节水节肥和水肥高效利用目的,在实现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同时,提高作物根层土壤酶活性,稳定土壤肥力。本文综述了膜下滴灌水肥调控对马铃薯产量、品质、水肥利用和根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马铃薯水肥调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重要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漫灌、喷灌、露地滴灌、膜下滴灌下马铃薯生物量、田间农艺性状、块茎商品特性等.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下,马铃薯苗期到淀粉积累期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及收获时块茎产量、单株薯数、可溶性蛋白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喷灌和漫灌相比,滴灌(露地和膜下)下单株薯数、大薯比率、单株薯质量和淀粉质量分数升高,但还原糖降低.露地滴灌和膜下滴灌下,节水、高产、质优.  相似文献   

8.
针对扬黄灌区玉米节水灌溉存在投入高、效率低和种植模式单一的问题,通过采用浅埋式滴灌、露地滴灌的灌溉方式种植双行靠地膜玉米,测定玉米各生育时期生长指标、土壤含水率,探索降低玉米节水灌溉和种植模式投入新方法。试验表明:膜下滴灌和膜下浅埋式滴灌出苗比露地和露地浅埋式滴灌分别早3d和2d;全生育期内膜下浅埋式滴灌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膜下浅埋式滴灌、露地浅埋式滴灌和露地滴灌;同一种植模式下浅埋式滴灌比露地滴灌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膜下浅埋式滴灌产量分别比露地滴灌、露地浅埋式滴灌、膜下滴灌提高15.8%、8.87%、1.81%;膜下浅埋式滴灌的群体WUE分别比露地滴灌、露地浅埋式滴灌、膜下滴灌增加16.1%、9.3%、1.6%。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对西瓜/棉花间作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西瓜/棉花间作种植模式,对比分析了滴灌、沟灌灌水方式下间作作物生长状态、耗水规律、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西瓜/棉花间作种植模式,膜下滴灌灌水方式优于沟灌灌水方式;膜下滴灌处理群体叶面积指数大于沟灌处理;对于间作西瓜,共生期内膜下滴灌处理较沟灌节水62.9mm;对于间作棉花,全生育期内滴灌处理较沟灌节水129.9 mm;滴灌处理下西瓜产量、棉花籽棉产量、间作水分生产率较沟灌提高了14.9%、9.2%、40.39%。在研究区,瓜棉间作种植模式采用膜下滴灌灌水方式对农业生产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膜下滴灌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适宜性,试验设置膜下滴灌(DI)、裸地滴灌(OI)、沟灌(FI)和漫灌(CK)共4个处理,对比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对马铃薯叶片SPAD值,光合特性指标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较漫灌处理(CK)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叶片的SPAD值,且以膜下滴灌增幅最为显著,各生育期平均较处理CK高22.22%~49.58%。马铃薯全生育期内,膜下滴灌处理叶片光合特性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各处理,且各处理光合特性指标显著高于漫灌处理CK(P0.05)。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各处理光合特性指标较漫灌处理CK增幅达到最大,处理DI、OI和FI净光合速率值分别较CK高88.50%、63.34%和41.88%,蒸腾速率值高30.07%、26.80%和19.17%,气孔导度值高26.32%、19.30%和12.28%。膜下滴灌马铃薯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了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经济产量分别较裸地灌溉、沟灌和漫灌处理高10.56%、29.80%和58.72%;水分利用效率高5.99%、34.80%和150.23%。综合考虑,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较适宜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膜下滴灌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在我国农业节水灌溉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国内外对膜下滴灌技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膜下滴灌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理论及技术研究的方向,展望了膜下滴灌技术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针对扬黄灌区大田玉米种植模式单一、节水灌溉投入成本高等实际问题,通过采用不同种植模式(膜侧种植、膜下种植、露地种植)和不同灌溉定额(2 400、3 000、3 600 m~3/hm~2)对双行靠滴灌玉米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膜侧滴灌种植玉米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最佳。膜侧滴灌低水量的水分生产效率最高,达到2.75 kg/m~3(产量为10.34 t/hm~2),露地滴灌高水量的水分生产效率最低,为1.98 kg/m~3(产量为9.91 t/hm~2)。膜侧滴灌高水量产量最高,为11.00 t/hm~2,但水分生产效率仅为2.37 kg/m~3,说明产量高,水分生产效率不一定最高。膜侧滴灌种植玉米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高于其他灌溉技术,是宁夏扬黄灌区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灌溉定额为2 400 m3/hm~2的玉米水分生产效率最高,节水增效明显,可作为当地较适宜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种植作业环节多、劳动强度大,而我国马铃薯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低、机械作业播种质量较差,多数需要人工辅助作业。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小型多功能马铃薯种植机,可一次作业完成旋耕、施肥、开沟、播种、起垄、铺设滴灌带及覆膜覆土等多工艺联合作业。起垄装置采用液压驱动可调起垄宽度,实现起垄宽度可调,满足不同农艺要求。增设滴灌带铺设装置,可以实现播种同时在垄上膜下铺设滴灌带,有利于节水增产防旱保墒。田间试验检测表明:该机漏播率为1.072%,重播率为1.286%,作业效果良好,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马铃薯种植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将具有保墒增温等优点的地膜覆盖栽培方法,与具有节水增产适时适量的局部浸润滴灌集成创新,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膜下滴灌技术,是我国典型的内陆干旱新疆农业节水实践成果,这一技术已在新疆灌区大面积应用,成为我国干旱农业区实施节水灌溉的重要发展模式。随着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实践,该技术在具有节水增产、增温保墒等特点的同时,由于膜下滴灌特有的介面特征,显现出在水盐运行环境、运移变化特点、脱盐程度等方面与传统和单一的灌溉方式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新疆灌区有关膜下滴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脱盐变化等主要方面试验研究和实践效果,提出了利用膜下滴灌的水盐运移规律而实施脱、排盐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马铃薯品种冀张薯8号为供试材料,在宁夏半干旱区固原旱地进行了膜下不同滴灌量和施氮量对薯田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可明显提高0~40cm土层土壤水分,水肥一体化适时、适量供给马铃薯,为马铃薯块茎生长至快速膨大阶段创造了适宜的水肥环境条件,加之地膜覆盖保墒,使其在水肥最佳状态下生长发育,达到了节水、节肥、增产的作用。氮肥施肥量75~300kg/hm~2,膜下滴灌450m3/hm~2,土壤水分10.03%~17.97%,较225m3/hm~2处理增加80%~59.5%。优化出马铃薯膜下滴灌定额450m3/hm~2、氮肥225kg/hm~2最佳栽培模式,马铃薯产量2.630 175万kg/hm~2,较无氮肥处理增产36.95%,氮素生产效率31.54kg/kg,水分生产效率69.88kg/(hm~2·mm)。  相似文献   

16.
以机械化为载体,全面集成机耕、机播、机械植保、机械培土、机械杀秧、机械收获以及膜下滴灌等项技术。该项集成技术解决了传统马铃薯种植用工多、用水多、用肥多、用药多以及种植效果差、肥水利用率低等难题,将农户由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效融合了农机农艺技术,兼顾了生产生态效益,实现了马铃薯种植的高效、高产和低耗。  相似文献   

17.
玉米膜下滴灌种植技术可以运用在许多复杂环境中,有利于玉米农作物的保产和增产。通过分析玉米膜下滴灌种植技术的优点,进一步分析了运用玉米膜下滴灌种植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节水滴灌技术的应用推广,昌吉市农机推广站将膜下滴灌机械化技术在种植红辣椒上进行试验应用,取得了较好效益,现已经被昌吉市广大辣椒种植户认可,推广面积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9.
松花江流域典型区域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效果评价体系,并运用于松花江流域典型区域.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典型区域的节水技术推广效果较好.其中膜下滴灌技术推广的覆盖度和深度大于控制灌溉技术,但控制灌溉技术比膜下滴灌技术的示范效果更好,并且采用控制灌溉技术比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更容易产生效益.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区玉米种植中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能够达到节水、高产、高效的目的。膜下滴灌多功能玉米精量播种机的成功研制,为今后半干旱区玉米种植时采用膜上播种提供了更先进的农机具。使用膜下滴灌多功能玉米精量播种机可进行膜上播种,变膜下播种的三次机械作业为一次机械作业完成,同时省去二次人工作业。膜上播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