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不同钙处理对脐橙裂果及其细胞壁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钙对脐橙裂果的作用机理.【方法】以抗裂果的‘纽荷尔’Citrus sinensis cv.Newhall和易裂果的‘朋娜’Citrus sinensis cv.Skagg’s Bonanza为试材,进行外源补钙和钙吸收抑制剂处理,在不同时期记录果实裂果率,测定果皮钙含量和纤维素酶(CX)、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E)的酶活性.【结果和结论】抗裂的‘纽荷尔’的果皮钙含量高于易裂的‘朋娜’,同一品种正常果的果皮钙含量高于裂果;花后150 d,质量分数为2%Ca(OH)2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果皮钙含量,提高果皮硬度,降低裂果率;质量分数为2%Ca(OH)2处理与CX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钙能通过影响细胞壁酶活性影响裂果,其中对‘朋娜’影响显著,对‘纽荷尔’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干旱处理下2个梨品种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以转录组数据为基础挖掘梨抗旱关键基因,为培育梨抗旱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正常浇水和干旱处理下黄冠梨Pyrus bretschneideri‘Xuehuali’×P.pyrifolia‘Shinsseiki’和黄金梨P.pyrifolia‘Niitaka’×P.pyrifolia‘Nijisseiki’的叶片进行Illumina Hi Seq TM 2000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利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分析2个梨品种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结果】2个梨品种间在正常浇水和干旱处理下分别发现了4 377和3 841个DEGs,其中只在干旱处理下的DEGs有1 340个。这些DEGs在GO数据库的3个本体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成分中富集到的数量分别是1 387、922和1 253个,与植物抗旱相关的代谢过程、应激反应和生物膜等条目分别富集到349、139和151个DEGs。仅在干旱处理下的1 340个DEGs被比对到102个KEGG代谢通路上,其中与植物内源激素相关的代谢通路有3个。将1 340个DEGs进行转录因子分析发现,被注释为转录因子的有37个,分布在17个转录因子家族中,其中乙烯应答转录因子(ERF)家族所拥有的DEGs最多,为11个。【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与梨抗旱相关的内源激素代谢基因和转录因子,干旱胁迫下这些基因在2个梨品种中差异表达,这可能与2个品种的抗旱性差异存在密切关系,为下一步梨抗旱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探究不同钙水平对娃娃菜生长发育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为揭示娃娃菜的需钙特性、生态适应性和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钙敏型‘秋玉黄’和钙耐受型‘华耐B1102’两个品种作为试材,采用基质(蛭石∶珍珠岩=3∶1)盆栽方法,共设置5个钙水平(0 mmol/L、2 mmol/L、4 mmol/L、6 mmol/L、8 mmol/L),研究不同钙水平对两种娃娃菜生长、干物质积累、RO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两种娃娃菜对钙水平的响应程度不同,‘秋玉黄’的叶宽、根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结球率、单球质量、总根表面积和根系活力均在6 mmol/L的钙水平下达到最大,其中根鲜质量和地上部鲜质量较不施钙显著增加37.9% 和29.8%,与8 mmol/L的钙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叶片中MDA、H2O2和O2含量在6 mmol/L的钙水平下最低,但是SOD、POD和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最高,说明缺钙和高钙均会对娃娃菜造成不同程度的胁迫。‘华耐B1102’的叶宽、根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结球率、单球质量、总根表面积和根系活力均在4 mmol/L 的钙水平下达到最大,地上部鲜质量显著增加,较无钙处理增加64.33%。叶片中MDA、H2O2和O2含量在4、6 mmol/L的钙水平下最低,但是SOD、POD和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最高,也说明缺钙和高钙均会对娃娃菜造成不同程度的胁迫。娃娃菜对钙的需求量高,缺钙会导致干烧心,无法结球。缺钙或供钙水平过高会降低娃娃菜细胞保护酶活性及根系活力,但对高钙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不同品种对钙水平的适应性不同,6 mmol/L钙水平适宜敏感型品种‘秋玉黄’的生长,4 mmol/L钙水平适宜耐受型品种‘华耐B1102’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日粮中钙磷水平对马岗鹅生长性能及肝脏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试验选用48只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50日龄马岗鹅,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每笼饲养2只。3个组在相同日粮(含钙0.16%、有效磷0.11%)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15%和0.3%的磷酸氢钙。预饲5 d,试验期28 d,期间记录日采食量,定期采集粪样及血样,测定样品中的钙磷含量。试验结束每组随机抽取8只马岗鹅进行屠宰及肝脏组织样采集,测定其屠宰性能和磷酸化酶活性,转录组测序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试验鹅的采食量高于其他两组(P<0.05),平均日增重、屠宰性能均高于0.15%磷酸氢钙组(P<0.05),而与0.3%磷酸氢钙组无显著差异;3组鹅血钙血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粪钙含量随钙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对照组与0.15%磷酸氢钙组之间差异较少,而与0.3%磷酸氢钙组差异较明显,经过分析,差异显著基因较多富集在糖代谢通路,荧光定量PCR结果亦与转录组测序一致,糖代谢相关酶磷酸化酶的活性则随钙磷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Lour.) Rupr.)对硼的需求量较高且对低硼胁迫很敏感,常出现硼缺乏症.目前国内外对硼调控蔬菜风味品质的研究较为缺乏.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硼肥用量对大白菜生长发育、风味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 GLN)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硼对大白菜风味品质的调控机理.结果显示,施用硼肥提高了大白菜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主成分分析表明,蛋氨酸和半胱氨酸是大白菜的第一限制氨基酸,鲜味氨基酸中的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对大白菜风味贡献最大.施用硼肥后大白菜根GLN1.2和GLN2的表达量上调,GLN1.1和GLN1.4的表达量下调.‘华良早5号’叶柄GLN1.1和GLN1.4的表达量上调,‘脆甜白2号’叶柄GLN2表达量上调,GLN1.2表达量下调;叶片GLN家族基因表达量总体上调.大白菜地上部半胱氨酸质量分数与叶柄GLN1.4极显著正相关,酪氨酸质量分数与叶片GLN1.4显著负相关.不同大白菜品种对高硼的耐受能力存在差异,‘脆甜白2号’对高硼的耐受能力强于‘华良早5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BrABF3基因在不结球白菜开花时间调控中的功能。[方法]以不结球白菜‘苏州青’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获得BrABF3基因全长序列,再与其他物种中的同源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利用注射法将农杆菌导入烟草叶片研究BrABF3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利用PlantCARE在线软件分析启动子motif元件;采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BrABF3基因在早花品种‘苏州青’和晚花‘五月慢’品种不同生长期的表达情况。[结果]BrABF3基因含有1 242 bp开放阅读框,编码413个氨基酸,其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在进化过程中BrABF3的氨基酸序列与甘蓝型油菜亲缘关系最近。BrABF3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大量的motif元件,如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胁迫响应元件等。RT-qPCR结果表明,开花前BrABF3基因在晚花品种‘五月慢’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早花品种‘苏州青’。[结论]本试验克隆并获得BrABF3基因,其蛋白定位于细胞核,而且在晚花品种中高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不结球白菜的开花时间。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外源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对不同干旱胁迫下燕麦转录组的影响,本研究测定轻度(0.017 mol/L PEG-6000处理)和重度干旱胁迫(0.034 mol/L PEG-6000处理)处理及再添加JA处理的‘蒙燕1号’转录组,并对表达显著差异基因(DEGs)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外源JA诱导的DEGs均主要富集在膜、催化酶、转移酶和对刺激反应等代谢途径。KEGG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在未进行干旱胁迫条件下(CK),外源JA诱导1 955个基因表达上调,4 666个下调;DEGs主要富集的通路为代谢途径和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其中苯丙素的生物合成通路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轻度干旱胁迫下,外源施用JA诱导1 574个基因表达上调,933个基因下调;DEGs主要富集的通路为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其中脱落酸和水杨酸信号转导、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中基因表达均上调;重度干旱胁迫下,外源JA诱导223个基因表达上调,456个下调;DEGs显著富集的只有鞘脂代谢通路。与未施用JA相比,不同干旱胁迫下,施用JA均可诱导细胞分裂素(CTK)代谢通路中CTK的N-糖基化基因(UGT73C5)上调和氧化酶/脱氢酶基因(CKX11)下调,以及脱落酸(AB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THI1.3)和未知功能基因(AT1G71250)表达发生显著变化。综上,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外源JA能诱导燕麦响应干旱胁迫的CTK和ABA相关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究生长期叶面喷施钙、硅和钙+硅对‘瑞阳’苹果果实品质、总钙含量、钙组分含量和组成比例的影响,为生产上科学补钙,改善‘瑞阳’苹果果实品质提供科学依据。以5 a生‘瑞阳’为试验材料,分别喷施清水、氯化钙、硝酸钙、糖醇钙、硅、氯化钙+硅、硝酸钙+硅、糖醇钙+硅,在幼果期每隔15 d喷施1次,共喷2次;在果实膨大期每隔20 d喷施1次,共喷2次;在果实成熟期喷施1次;生长期共计喷施5次。于花后120 d采样,测定果实单果质量、横纵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皮色泽等果实品质指标,以及果实总钙含量和不同钙组分含量和所占比例。结果表明,钙、硅和钙+硅处理均可以提高果实总钙含量,且钙+硅处理的效果优于钙或硅处理,其中糖醇钙+硅处理的总钙含量最高。各处理均能提高果实中的水溶性钙、果胶酸钙以及草酸钙含量和比例,降低磷酸钙的含量和比例。果实中总钙与钙组分中水溶性钙、果胶酸钙和草酸钙含量呈正相关,且它们均与磷酸钙在含量呈负相关。在提升果实品质方面,糖醇钙+硅的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在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a*均显著提高4.73%、20.29%、13...  相似文献   

9.
为了鉴定调控不同萝卜品种间根大小性状差异的关键基因,利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数字基因表达谱(DGE)技术,对2种根直径大小不同的圆球形萝卜‘扬州圆白’(直径大)和‘萨丁’(直径小)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测序共获得1 468个差异表达转录本。基于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共鉴定到参与细胞壁代谢相关的转录本28个,参与蔗糖代谢相关的转录本2个,参与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相关的转录本29个。利用RT-qPCR分析对6个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其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研究发现参与植物激素合成与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TIFYs、DELLA、 ERF2和 CYCD3)、蔗糖代谢相关基因( ATBETAFRUCT4和 HK3)和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XTHs、EXPs和COBs)可能是调控‘扬州圆白’和‘萨丁’萝卜根大小品种间差异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两个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品种紫花白和费乌瑞它的干物质积累和钙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品种茎叶、根系和块茎的干重和钙含量的增加随植株的生长,均呈现出"快-慢-快"的趋势;两品种不同器官干重由高到低的次序依次为:块茎>茎叶>根,而钙含量由高列低的次序为:茎叶>根系>块茎.通过对块茎不同发育时期钙含量变化的研究,发现两个品种块茎中钙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从块茎形成期开始迅速提高,到块茎膨大结束钙吸收减少,在块茎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吸收的钙占全部钙含量的60%以上,而且块茎钙含量与干重的变化趋势一致.另外,紫花白块茎中矿质离子的含量均高于费乌瑞它,表明两品种在矿质离子吸收方面存在遗传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品种杨梅Myrica rubra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以‘早佳’‘Zaojia’和‘荸荠种’‘Biqizhong’2个杨梅品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果实的单果质量、可食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有机酸、维生素C质量分数和在成熟过程中糖和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早佳’杨梅单果质量高于‘荸荠种’杨梅,可食率及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总酸质量分数相近。随着果实成熟,2个品种杨梅的总糖质量分数在果实成熟中后期均快速上升,总酸质量分数在果实成熟期都呈现出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下降的趋势,而2个品种维生素C质量分数变化趋势不相一致。成熟果实的品质指标表明:‘早佳’杨梅柠檬酸质量分数占总酸质量分数的92.0%,草酸质量分数最低,仅占4.0%,因此‘早佳’杨梅属于柠檬酸型水果。‘早佳’杨梅商品经济价值优于‘荸荠种’杨梅,成熟期早,完全成熟的‘早佳’杨梅果实中的总糖、葡萄糖和果糖质量分数均高于‘荸荠种’杨梅,完全成熟的‘早佳’杨梅中葡萄糖、果糖质量分数比‘荸荠种’杨梅高28.0%和51.2%,总酸质量分数接近,糖酸比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采前喷施糖醋螯合钙对蓝莓外观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3个主栽蓝莓品种‘巴尔德温’‘粉蓝’和‘梯芙蓝’为试材,花后第20、40、60天时喷施稀释1 000倍的糖醋螯合钙,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采前喷施糖醋螯合钙对蓝莓果实外观形态、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采前喷施糖醋螯合钙能提高蓝莓果实的横径、纵径、表面色泽及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降低总酚含量(降幅为13.13%~22.93%),改善外观品质;喷施糖醋螯合钙对3个品种的品质影响存在极大差异,显著降低巴尔德温果实p H、出汁率,较对照分别降低了8.02%、27.36%,显著降低粉蓝果实的还原糖含量(降幅达44.13%)和花色苷含量;显著提高梯芙蓝果实的花色苷含量,增幅达96.07%;喷施糖醋螯合钙后,巴尔德温和粉蓝果实对DPPH的清除能力及抗氧化能力(FRAP)均降低,粉蓝和梯芙蓝果实对ABTS的清除能力也显著降低;喷施糖醋螯合钙,巴尔德温果实中乙酸含量比对照提高9.96倍,粉蓝果实中苹果酸、乳酸和乙酸含量分别增加3倍、100倍和61.6%,梯芙蓝果实中乳酸、乙酸和柠檬酸含量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3.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与小麦植株抗旱性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叶片和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与小麦植株抗旱性和产量的关系,选用3个抗旱等级不同的小麦品种(‘洛旱7号’‘周麦18’‘西农979’),分别设置干旱和对照处理,研究不同品种叶片和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干旱胁迫下的积累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和茎鞘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随着花后时间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且均在花后20d质量分数最高。干旱胁迫下,3个品种叶片和茎鞘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及NSC总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不同品种之间表现为,‘洛旱7号’叶片和茎鞘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高于其他2个品种;其中在10DAA时,‘洛旱7号’叶片和茎鞘蔗糖质量分数平均较‘周麦18’高8.54%和6.77%,较‘西农979’高0.31%和12.40%。其中干旱胁迫下‘洛旱7号’产量较对照降低13.3%,‘周麦18’和‘西农979’则分别降低39.0%和41.5%。NSC与穗粒质量及产量相关分析表明,开花期茎鞘中蔗糖和淀粉质量分数与穗粒质量、产量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小麦植株的NSC质量分数特别是茎鞘中质量分数可能有助于缓解小麦干旱,提高干旱胁迫下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红小豆苗期不同叶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材料,通过RNA-Seq技术对3叶龄和6叶龄红小豆叶片进行转录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样本的转录组测序共得到94.1×106个原始reads,过滤后得到92.31×106个clean reads, Q30比例为94.17%,GC含量为43.68%,能定位到基因组序列上的碱基数占97.77%,在参考序列上有唯一比对序列数占93.07%;两个样本共获得6 31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 059个基因上调表达,355个基因下调表达,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光信号接收、昼夜节律、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淀粉蔗糖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代谢途径上,其中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代谢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最多,达108个;从昼夜节律、天线蛋白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代谢途径中各选取2个差异显著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与FPKM值趋势一致.红小豆转录组测序数据准确可靠,苗期生长发育受到光合作用、淀粉和蔗糖、昼夜节律和植物激素等代谢途径的调控,为红小豆的开花结荚提供保障.该结果为...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马铃薯块茎膨大过程中多酚化合物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以7个马铃薯品种(系)‘CQP1505’‘CQB1540’‘CQB1508’‘CQR1501’‘CQR1509’‘费物瑞它F’和‘夏波蒂S’为材料,分析马铃薯块茎发育对总酚、花青素、绿原酸质量分数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块茎膨大过程中,不同马铃薯材料间总酚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CQB1508’和‘CQR1501’分别降低32.18%和13.10%,‘费物瑞它F’和‘夏波蒂S’分别升高56.12%和15.49%,其他材料的变化则较平缓;彩色马铃薯花青素质量分数随块茎膨大降低7.63%~44.88%;所有马铃薯材料的绿原酸质量分数随块茎发育降低21.42%~45.85%。总酚质量分数与块茎膨大无直接关系,而花青素和绿原酸质量分数均随块茎膨大而下降。品种(系)间比较表明,‘CQP1505’和‘CQR1501’总酚、花青素、绿原酸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CQB1540’‘CQB1508’和‘CQR1509’,极显著高于黄色马铃薯‘费物瑞它F’和白色马铃薯‘夏波蒂S’,彩色马铃薯的抗氧化活性为黄色和白色马铃薯的1.37~3.26倍。总之,紫色马铃薯品系‘CQP1505’和红色马铃薯品系‘CQR1501’均可作为高抗氧化活性马铃薯品种选育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远缘杂交育种是目前牡丹、芍药品种改良和育种的主要方法,而远缘杂交不亲和一直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从牡丹、芍药远缘杂交授粉后不亲和应答相关的柱头差异蛋白与转录组方面深入研究,揭示牡丹、芍药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分子机理,为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芍药‘粉玉奴’自交、芍药‘粉玉奴’与牡丹‘凤丹白’杂交为供试材料,在授粉后24 h采取柱头,分别进行同位素标记相对定量(iTRAQ)和转录组技术分析。对所获得的蛋白和转录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中可能与远缘杂交不亲和相关的基因进行定量PCR验证。【结果】利用iTRAQ技术分析牡丹、芍药远缘杂交后柱头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共鉴定到685个差异蛋白,富集到了188条通路,其中显著富集的Pathway有18条。与不亲和授粉相关代谢通路有RNA降解、钙信号途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MAPK)信号途径、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在RNA降解代谢通路中,烯醇酶(Enolase)、热休克蛋白DnaK(HSP70)及病菌抗原(GroEL)均表达下调。在钙信号途径中,钙调蛋白(CALM)表达下调,腺苷酸转运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ANT)表达量增加,表达上调。MAPK信号途径中,乙二醛酶Ⅰ(GloI)表达下调。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中的钙调蛋白(CALM)表达下调。随机选取与差异蛋白相关的6个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6个基因的表达与蛋白质水平趋势相一致,均表达下调。通过转录组测序,共获得了52 998个有注释信息的Unigene,占所有Unigene的40.37%。基于6组样品的RPKM(Reads Per Kilobase per Million)值,共筛选到16 224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3 361,下调基因2 863个。对差异基因进行Pathway显著富集分析,杂交与自交相比,不亲和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代谢、ABC转运蛋白、次级代谢产物等通路。与远缘杂交不亲和相关且发生显著变化的基因有CalS-5、CalS-12(胼胝质酶)和SPL(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表达上调,ABCF(ABC transporter family protein)表达下调。【结论】在转录组和蛋白数据共注释到6个蛋白、4个基因与植物不亲和性密切相关,这些蛋白与基因可能在远缘杂交不亲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引进20个梨品种,通过对新梢生长动态、物候期和果实品质研究,筛选出适合河西地区栽培的梨品种。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新梢长度为41.2~103 cm,新梢停长时间为7月5日-25日。(2)不同品种初花期为4月23日-5月1日,果实成熟期为8月5日-9月15日,果实发育时间97~139 d。(3)20个梨品种单果质量为86.25~284.0 g,果形指数为0.85~1.24,果心比率为39.04%~51.76%。(4)不同品种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为10.17%~14.85%,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为5.69%~9.46%,可滴定酸质量分数为0.12%~0.62%,糖酸比为9.98~50.81,果实硬度为4.3~12.8 kg·cm~(-2)。(5)不同品种石细胞质量分数为0.202%~1.911%,石细胞团平均直径233.50~482.01μm。研究认为,‘甘梨3号’‘软儿梨’‘南果梨’‘81-11-69’‘黄冠’‘身不知’‘新梨7号’‘中梨1号’‘早美酥’‘早金酥’‘甘梨2号’‘爱甘水’和‘早酥’可在河西地区栽培,其中‘南果梨’‘甘梨3号’‘黄冠’‘早酥’‘甘梨2号’‘早金酥’和‘新梨7号’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8.
对甘肃省8个不同鲜食葡萄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并研究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与霜霉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醉人香’‘高妻’和‘夏黑’为抗病品种,‘红地球’和‘奥古斯特’为感病品种,‘瑞必尔’‘金秀’和‘火焰无核’为高感品种。葡萄叶片内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和品种与霜霉病的抗性不显著相关,但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降幅与霜霉病的抗性呈显著负相关,即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降幅与叶片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降幅低于30%时,品种表现为明显抗病;降幅为30%~40%时,品种表现为感病;而降幅高于40%时,品种表现为高感。表明,葡萄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降幅可作为葡萄对霜霉病抗性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田自然越冬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自然越冬过程中,白菜型冬油菜冬前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冬前随着气温降低,5种白菜型油菜植株地上部避害型失绿枯萎的同时,主根不断增长、根颈逐渐加粗、单根干质量和单根鲜质量增加,且品种间差异极显著,越冬率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即‘天油2号’>‘876’>‘8728’>‘986’>‘813’.叶片含水量均逐渐下降,其中‘876’和‘天油2号’的含水量下降幅度较大,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波动明显,总体呈上升趋势,油菜叶片内MDA含量在温度较低时急剧累积,而根系中MDA含量却逐渐下降,说明根系受低温伤害的程度低于地上部植株的受伤害程度.随冬前温度下降,油菜叶片和根系的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均呈增加趋势,当含水量降到最低时,二者含量均达到最高.‘876’和‘天油2号’体内积累较多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形态特征表现为植株匍匐、生长点下陷,说明2个品种更能适应低温寒害,具较强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意大利蜜蜂(简称意蜂)幼虫肠道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谱和基因差异表达信息,研究基于前期已获得的高质量的意蜂幼虫肠道转录组数据,利用STEM软件对意蜂4、5和6日龄幼虫肠道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趋势分析,进一步通过相关生物学软件对显著上调趋势包含的DEGs进行GO与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及表达量聚类分析。趋势分析结果显示,5 920个DEGs共聚类在8个基因表达模式,其中935个DEGs聚类在1个显著上调趋势。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显著上调趋势包含DEGs富集于39个GO条目,富集基因数最多的为结合,其次是细胞进程和单组织进程。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显著上调趋势包含DEGs富集于94个代谢通路,富集基因数最多的是嘌呤代谢、内质网蛋白质加工和内吞作用。表达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意蜂幼虫肠道发育时间的延长,代谢和免疫相关通路富集基因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强。研究提供了意蜂幼虫肠道发育过程的基因表达谱和基因差异表达信息,揭示了基因表达规律,为深入研究意蜂幼虫肠道发育的分子机制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