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罗兆富 《福建果树》2002,(Z1):23-24
柑桔矢尖蚧 [Unaspisyanonensis(Kuwana) ]是我国的主要柑桔害虫 ,为害严重时可造成枝叶甚至整株枯死。在福建省 1年发生 3~ 4代 ,第 1代和第 2代初龄若虫的发生高峰期分别在 5月中下旬和 7月中旬 ,以第 1代的高峰期为最明显。以受精雌成虫、少量老熟雌性若虫和雄蛹越冬。近年该虫在连城县发生为害严重 ,为了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2 0 0 1年对柑桔矢尖蚧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及其浓度3%啶虫脒乳油 2 0 0 0倍液 (江苏省吴县市农药厂 ) ;3%莫比朗乳油 2 0 0 0倍液 (日本曹达…  相似文献   

2.
叶蝉又名叶跳虫,是对农作物为害普遍且严重的害虫。叶蝉有多种,危害杧果的是短头叶蝉(又称扁喙叶蝉),系为害杧果花、果的大敌。1发生规律与为害性 该虫在华南五省区(琼、粤、桂、闽、台)均有发生,在琼西南地区一年可发生8-10代,世代重叠,活动范围大,迁移、繁殖快,给防治带来不少困难。该虫最严重发生期为11月至次年4月杧果开花结果期。据观察,在气温12-35℃,相对湿度90%以上的天气条件下,该虫容易发生,尤其在高温、阴湿天(18-28℃,相对湿度95%以上)与雾天最易盛发成灾。以若虫和成虫群集在花穗…  相似文献   

3.
杧果小齿螟在广西南宁地区每年发生3代。幼虫蛀食果实造成为害。以蛹或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内越冬。幼虫每年有2个为害高峰期。在x果生理落果基本停止时,用纸袋套果防虫效果达100%;在幼虫发育成熟期和采果后用石灰浆涂树干防治幼虫化蛹和越冬有很好的效果。在幼虫入果前或入果时,用菊酯类农药2500—30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3000倍液与敌敌畏3000倍液混喷,防效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杧果畸形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世界各杧果产区杧果畸形病普遍发生,为害日益严重.在我国四川省攀枝花市和云南省华坪县杧果园已有杧果畸形病发生.简要介绍了杧果畸形病的症状、分布、为害、病原及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柑桔矢尖蚧在赣州地区各县市均有分布。柑桔矢尖蚧除为害柑桔外,还为害龙眼。为害严重时,叶片干枯、卷缩、脱落,枝条干枯、死亡,导致树势衰弱,引起大量减产;果实被害后,严重影响果实外观,降低商品价值。从1989年开始,笔者对柑桔矢尖蚧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发生规律柑桔矢尖蚧一年发生四代,主要以尚未产卵的受精雌成虫越冬,越冬雌成虫于次年3月底或4月上旬产卵,4月上中旬出现第一代若虫,若虫多在柑桔老叶上危害;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第M代若虫发生期,这个世代的大部分虫体在新叶上危害,小部…  相似文献   

6.
1)受害症状。以幼虫蛀食幼果,受害果不但果核被全部食尽,果肉亦被食空,果内充满虫粪,虫果停止生长,提前脱落。 2)发生规律。在陕西眉县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夏和‘越冬,3月中旬李树萌芽时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李开花期成虫羽化,羽化成虫在树冠上空1m以上高空处成群飞舞,或停留于花上产卵,  相似文献   

7.
矢尖蚧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是柑桔果树上最难防治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研究虽有一定进展,准确掌握在第一代幼蚧盛期喷用机油乳剂+有机磷混合液或国产扑虱灵以及国外产的速扑杀等有较好防治效果,但对成蚧几乎无效,至今尚缺乏对矢尖蚧成虫、若虫兼治的理想药剂。因此,一旦错过若虫盛期,防治很难奏效;四川省新津县成教化工厂生产的顽虫毙粉剂,不仅对矢尖蚧若虫具有100%的防治效果,而且对雌成虫的防效可高达85%以上,是国内近年来继扑虱灵、国外速扑杀之后杀蚧药剂研制上的重大突破,它的问世将使矢尖蚧及其它蚧虫的药剂防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8.
苹异银蛾是80年代初期在我国发现的苹果新害虫。据在陕西省凤县多年研究,该虫1年发生1代,以蛹在表土层越冬,翌年6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7月上中旬为幼虫蛀果盛期,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幼虫脱果入土结茧化蛹盛期。成虫喜18~20℃冷凉湿润环境。幼虫蛀食苹果种子。深翻埋茧蛹,6月初用辛硫磷处理树盘土壤,6~7月成虫羽化产卵期树冠喷溴氰菊酯药液2~3次,可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9.
2015年1—12月在万州区农业病虫测报站纽荷尔脐橙园中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卵、若虫和伪蛹及黄板诱捕成虫的方法,观察了柑桔粉虱和黑刺粉虱的年发生动态。发现,柑桔粉虱卵、若虫和伪蛹3个虫态总数量和成虫数量均在3月29日达到全年最高峰;黑刺粉虱卵、若虫和伪蛹3个虫态总数量和成虫数量均在4月9日达到全年最高峰;在两种粉虱中柑桔粉虱种群数量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 板栗采收后桃蛀螟的发生为害,是影响栗果质量的主要问题,目前还有加重为害的趋势。桃蛀螟前期为害桃树,后期以板栗为主,同时对苹果、梨、杏、李、山楂以及玉米、向日葵等多种植物均有发生为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一、生活习性桃蛀螟一年发生2—3代,1—2代多为害桃等水果,第3代开始为害板栗等,老熟幼虫在树皮下、树洞和贮果场所,或玉米杆、葵花盘等处越冬。5月下旬出现成虫,自天伏在叶背阴暗处,晚8—10时活动交尾产卵,卵散产在桃果上,一般一果产卵2—3粒,多者有10多粒,多在双果处和枝叶密茂的树上产卵。卵经一周孵化为幼虫,在果肩部或胴部蛀入果内,致使桃果流胶或染褐腐病,有的果内有虫1—2条,个别多的有虫7—9条,还可转果继续为害。经半个月后幼虫老熟,在果内或树枝杈上结茧化蛹。蛹一周后羽化成虫,主要为害桃果,7月下旬后出现2代成虫,开始在板栗、晚玉米和向日葵等作物上为害。9月下旬老熟幼虫爬出在树皮下,贮果场所等处结茧越冬。  相似文献   

11.
草履蚧为害柿、桃、苹果、核桃、柑桔等果树,近年来对核桃的为害较严重,导致枝芽枯萎、衰弱树势,降低产量。1发生规律与习性草履蚧1年发生互代,以耶在土中越冬,翌年1月下旬开始孵化,若虫孵化后,暂时停留在卵囊内,随温度升高开始出土上树,沿树干成群爬到嫩芽、幼枝上,吸食汁液,若天气寒冷,傍晚下树,钻入土缝等处潜伏,次日再上树活动取食,也有不上树而在地表下根颈部为害的。4月上中旬,老熟雄若虫潜伏于树皮、土缝等处化蛹。雌若虫经3次脱皮后,即变为雌成虫仍在树上为害,雄成虫羽化后与雌成虫交配,随后死去,5月下旬,雌虫…  相似文献   

12.
柑桔矢尖蚧是柑桔重要害虫,为寻求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1986~1996年对柑桔矢尖蚧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探讨。一、发生特点1.寄生范围广可为害各种柑桔、枳、金柑幼树、老树,生产上要注意防治权篱笆上的介壳虫,以免传播为害。2.生活习性喜荫蔽潮湿。雌虫常分散为害,雄虫绝大部分群集于叶背为害。树势衰弱特别是树冠郁蔽的柑桔园,为害常极严重,相反,树冠通风透光良好、树势健壮的园发生轻微或很少发生。3.年发生世代在湘中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雌成以全年可见。据多年观察,柑桔初花期后3~4周为幼断盛发期,初花期后6~7周为盛…  相似文献   

13.
对13头杧果食叶性象甲和5头杧果果核象甲Sternochetus mangiferae(Fabricius)mtDNA-COI基因进行序列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杧果象甲mtDNA-COI基因序列长度611~658 bp,平均碱基组成为A 29.78%、T 35. 60%、G 15.93%、C 18.70%,碱基A+T含量显著高于G+C含量,表现出明显的A+T偏好性特点。NJ系统发育树将18份杧果象甲分为2大类群,象甲1-4、1-6与其他象甲亲缘关系较远,组成类群I;其余16份象甲组成类群II。其中象甲1-2与5份杧果果核象甲的遗传分歧最小,结合形态特征鉴定其为杧果切叶象甲Deporaus marginatus Pascoe,它们共同组成亚类群IIa;其余10头象甲聚为亚类群IIb,18份杧果象甲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歧。研究证实了mtDNA-COI基因多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杧果象甲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适用于杧果象甲物种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可为进一步开展杧果象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棉岭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为害棉花、小麦、玉米、蕃茄、辣椒等200多种作物。近两年来,棉岭虫的1~2代幼虫在我市苹果树上为害普遍严重,主要为害嫩叶及幼果,据调查发生重的园片,虫梢率达70%以上,虫果率达10%以上。据初步观察,棉铃虫以蛹在土壤中越冬,一年发生4代,赵冬代成虫集中在5月上旬出现成虫,一般在顶梢嫩叶产卵,卵期3天,第1代幼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为第2代卵高峰期,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上旬,7月下旬为第3代卵高峰期;由于果园浇水比棉田多,降低了土壤温度,使蛹的羽化延迟,因此在果树上发生亦比棉花晚3~5天。我们在防治…  相似文献   

15.
杧果引种试验初步结果表明,金煌和凯特这2个品种更能充分发挥福建杧果的晚熟区位优势,品质优,抗病性较强,但均为大果型品种,市场需求受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6.
噻嗪酮与杀扑磷混用对柑橘矢尖蚧控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矢尖蚧,又名矢坚蚧、箭头蚧、矢根介壳虫,是我省柑橘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雌成虫和若虫刺吸枝干、叶和果实的汁液,严重者造成叶干枯卷缩,削弱树势甚至死亡,并严重影响柑橘的商品价值.矢尖蚧主要在成年和老龄果园发生较重,幼年果园次之.该虫在我省1年发生3~4代,从4月上旬若虫初见至10月下旬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陈冬亚 《果农之友》2001,1(5):43-43
桃小食心虫为害枣果,也为害苹果、梨、桃、李、杏等多种果实。幼虫蛀入果子后,吃果肉、排虫粪,使果实畸形,果内充满虫粪,果味变苦,失去食用价值,果实提前变红脱落。该虫在黄河故道地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桃小食心虫每年发生1~2代,6月上中旬开始成虫产卵于枣叶背基部,卵期大约1周,天快亮时,幼虫孵化蛀入果皮下为害果实,8月中旬开始幼虫老熟脱果,直到晒枣结束,高峰是8月下旬~9月中旬,其中脱果早的幼虫可化蛹再羽化为成虫,继续为害,脱果晚的则入土结茧过冬,明年再为害枣果。对桃小食心虫一定要采用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密植柑橘园树冠交叉郁闭易使矢尖蚧盛发,大树发生矢尖蚧较幼树重.矢尖蚧第一代发生不整齐,以后世代重叠,加上虫体体表介壳随龄期增加而加厚,抗药性增强,故药剂防治重点应放在第一代1龄~2龄若虫.矢尖蚧危害程度与树势有关,因此应做好柑橘园的综合防治、施肥、防冻及其他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柿蒂虫又名柿举肢蛾、柿食心虫,是柿树上最常见的害虫,以幼虫钻食柿果危害,造成柿子早期发红、变软、脱落,严重时可造成柿子绝产. 1 发生规律柿蒂虫在遵化市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内或干基附近土中结茧越冬,4月中下旬幼虫化蛹,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第1代幼虫5月下旬开始为害幼果,6月下旬~7月上旬幼虫老熟,第2代幼虫自8月上旬开始为害柿果,8月下旬以后幼虫陆续老熟越冬.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杧果(Mangifera indica L.)MiCO基因并探讨其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从杧果转录组测序数据中获得一个MiCO基因全长序列信息,设计基因全长引物,克隆具有不同开花习性的‘四季杧’和‘紫花杧’2个品种的MiCO基因全长序列,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iCO基因在杧果不同组织以及年周期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序列分析显示,2个杧果品种的MiCO基因c DNA全长均为1 150 bp,都包含1个96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22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8,‘四季杧’品种的MiCO蛋白分子质量为35.30 ku,‘紫花杧’品种的MiCO蛋白分子质量为35.22 ku;MiCO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CO同源蛋白结构,包括B-box1、B-box2和CCT结构域;系统进化树表明,杧果MiCO蛋白属于第一类CO蛋白,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 COL4相似性最高而聚类到一起。基因表达分析表明,MiCO基因在杧果不同组织中均表达,但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年周期表达分析表明,MiCO基因在杧果成花转变期高度表达,而且在来年的5—6月还存在一个小的表达高峰期,但2个品种不同组织中MiCO基因表达存在差异。【结论】克隆获得杧果MiCO基因全长序列,发现2个具有不同开花习性的杧果品种的MiCO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只存在少许差异。MiCO基因在杧果成花转变期高度表达,说明MiCO基因与杧果成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