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免疫过黄病毒病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产蛋种鸭采用分离黄病毒强毒株(JQ)进行攻毒试验,并设未免疫组进行对照。攻毒后每天观察试验鸭精神、采食、产蛋等情况,连续观察21d。结果发现,免疫组攻毒后,精神、采食、产蛋均未受影响;未免疫组攻毒后第2天,采食、产蛋开始下降,并在后期出现死淘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蛋种鸭开产前进行3次油苗和1次弱毒苗免疫,能抵抗黄病毒感染。经鸡胚成纤维细胞多次传代致弱的黄病毒QL株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对鸭没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山东省某樱桃谷种鸭场29周龄产蛋鸭发病及死亡原因,本研究从采集的发病鸭脑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对其纯化培养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可见圆形、呈水滴状菌落;16S rRNA扩增后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鸭疫里默氏杆菌(RA)相应基因同源性为99%~100%;利用RA camp鉴定引物进一步对病原菌经PCR鉴定,结果显示目的条带为610 bp,与理论扩增大小一致,将其命名为RA-sd01株;血清凝集法检测该分离株血清型为血清1型。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可以导致28日龄樱桃谷肉鸭发病、死亡,其最小致死量为6.9×10~5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RA-sd01株对头孢类、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较敏感。以RA-sd01株制备灭活苗,免疫7日龄樱桃谷肉鸭,免疫后21 d以培养的RA-sd01株攻毒,攻毒剂量为106cfu/只,攻毒后7 d剖检,免疫保护率可达到90%。本研究结果表明,该产蛋种鸭群发病病原是1型RA,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可以对商品代肉鸭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力,免疫保护率可达到90%,本研究为RA疫苗研制和种鸭场RA净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1985—1991年从四川不同地区发生的DVH病例中分离到8株病毒,经鉴定均为Ⅰ型鸭肝炎病毒(ⅠDHV),并利用其中QL株经9日龄鸡胚连传79代获得QL_(79)株初步测试表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日龄雏鸭免疫,到5日龄可抵抗1万个LD_(50)强毒攻击;免疫种鸭后150天,其所产蛋孵出的1日龄雏鸭仍有70—85%能抵抗1万个LD_(50)强毒攻击,具有良好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研制及免疫效果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5株鸭黄病毒致病性试验和全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中筛选出对开产蛋鸭致病力较强和鸭胚传代稳定的WR株作为种毒株。按照研制灭活疫苗的常规方法制备了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菌检合格后经腿部免疫注射7日龄健康雏鸭(1mL/羽)和抗体阴性的健康开产麻鸭(3mL/只)进行疫苗安全性试验,表明所研制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安全、无毒副作用。以3组抗体阴性的健康开产麻鸭分别经胸部1次单剂量免疫接种疫苗不同批次的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1mL/只),免疫后21天经另侧胸部肌注WR株鸭黄病毒1mL/只,攻毒后每天观察蛋鸭产蛋等情况,连续观察14天。结果3个免疫实验组蛋鸭和空白对照组蛋鸭平均产蛋率下降均无差异,且观察期内均未见发病、死亡,观察期满捕杀后均无肉眼可见病变。而未免疫攻毒组蛋鸭减蛋明显,4天内平均产蛋率下降为40.85%,比疫苗免疫组平均产蛋率低39.15%;第5天产蛋率为6.7%,比疫苗免疫组平均产蛋率低82.2%;第6天起停产。以上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安全性好,对鸭黄病毒强毒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于2017年10月年和2019年2月进行了两期蛋鸭坦布苏弱毒苗免疫保护攻毒试验。通过对免疫弱毒苗后的蛋鸭攻毒,记录鸭群产蛋率、抗体水平、剖检病变,结合病原检测,分析研究蛋鸭坦布苏弱毒苗的免疫保护效果。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试剂鸭坦布苏病毒种毒由福建省农科院提供的WR株;抗体诊断试剂盒由浙江省农科院提供;弱毒疫苗由某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春季试验使用苗批号为1710005-1、冬季试验使用苗批号为  相似文献   

6.
鸭黄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表现为产蛋下降、头颈歪斜、软脚为主要特征的发病蛋鸭卵巢、脑浆、肝、脾等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毒能致死番鸭胚和鸡胚,人工感染产蛋期的蛋鸭能导致体温升高、产蛋急速下降,卵泡出血和萎缩;分离毒不能凝集鸡和鸽红细胞,能被鸡黄病毒高免血清特异中和;用禽黄病毒特异引物扩增为阳性。上述结果证实分离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鸭黄病毒,是导致蛋鸭产蛋下降的病原。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鸭病毒性肝炎二价(1+3型)灭活疫苗(YB3株+GD株)鸭肝流行毒株的保护效果,选用近年临床上流行的鸭病毒性肝炎病毒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在种鸭开产前免疫2次鸭病毒性肝炎二价(1+3型)灭活疫苗,其所产后代的母源抗体对抵抗鸭肝炎病毒(1型与3型)的感染效果显著,产生的免疫保护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10月年至2019年2月,笔者进行了两期蛋鸭坦布苏弱毒疫苗免疫保护攻毒试验。通过对免疫弱毒疫苗后的蛋鸭攻毒,记录鸭群产蛋率、抗体水平和剖检病变,结合病原检测,分析研究蛋鸭坦布苏弱毒苗的免疫保护效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试剂鸭坦布苏病毒种毒由福建省农科院提供的WR株;抗体诊断试  相似文献   

9.
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超英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12):177-179
为调查发病鸭场的病原,本试验从发病鸭场中分离到1株鸭肝炎病毒,Reed-Muench法测定该病毒对鸭胚ELD50为10-5.53/0.2 mL,动物回归试验显示攻毒雏鸭复制出原发病鸭场鸭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Ⅰ型阳性血清对分离株病毒无中和作用,RT-PCR鉴定分离株病毒为新型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山东多地樱桃谷父母代种鸭发生不明原因产蛋下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通过采集病料进行检测,分离到3株鸭肝炎Ⅰ型病毒。通过动物回归试验证明了该病毒对种鸭的致病性。用此分离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35周龄种鸭,表明灭活疫苗和市售的鸭肝炎活疫苗联合免疫能够很好地抵抗鸭肝炎Ⅰ型病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11.
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弱毒疫苗株培育及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鸭甲型肝炎病毒血清3型引起的小鸭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着肉鸭养殖业.本研究采用鸭胚连续传代对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分离株进行致弱,通过检测不同代次的鸭胚组织毒的毒力、稳定性及免疫原性,结果发现该病毒在鸭胚中连续传代至第53代以后对雏鸭无致病性,在雏鸭体内连续继代不出现毒力返强.雏鸭经颈部皮下接种5×105.9ELD50的第54代病毒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1日龄雏鸭免疫后4 d对强毒感染的保护指数为81.4%,免疫后6天的保护指数为100%.3日龄雏鸭免疫后5 d攻毒保护率为100%.1日龄雏鸭免疫后1周,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为10-3.29,至第4周达到高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试验结果表明,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株第54代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毒力稳定,雏鸭接种后诱导产生的免疫力完全可以保护小鸭渡过鸭肝炎易感期,可作为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2.
1 发病情况  3个种鸭场分别存栏父母代肉种鸭70 0 0羽、5 5 0 0羽、2 0 0 0羽。均按肉种鸭免疫程序进行了鸭瘟 -鸭肝炎二联活疫苗、种鸭大肠杆菌铝胶苗、鸭巴氏杆菌蜂胶苗的免疫。发病前产蛋率分别为85 %、83 %、89%。投喂某饲料厂生产的高峰蛋鸭饲料后 3天开始发病。喂该批饲料的鸭群发病率达1 0 0 % ,死亡率 1 %~ 3 % ,而未喂该批饲料的周围鸭场及同场其他鸭群未见发病和死亡。2 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鸭精神沉郁 ,食欲明显下降 ,采食量减少 3 0 %~ 40 %。产蛋率以每天 5 %~48%的速度下降 ,最低降至 2 5 %~ 3 0 % ,小蛋、沙壳蛋明显增…  相似文献   

13.
从2010年4月起,中国东南地区的部分鸭场发生一种以产蛋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疫病殃及包括肉种鸭和蛋鸭在内的多种产蛋鸭,感染鸭最突出的临床症状为采食量下降伴随产蛋率的骤降,产蛋率在5d内可降至10%左右,直至停产[1~3].我们对该病进行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动物回归试验、病理学研究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证实了该病是由一种新型黄病毒引起,根据黄病毒命名的通行规则,参照病毒分离地点,将其命名为BYD病毒(BYDV,取Bai YangDian之缩写).  相似文献   

14.
新型鸭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治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试验通过鸭胚尿囊腔接种,对我国部分省市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9个病毒分离株。这些分离株对10日龄鸭胚的致死率为100%,人工感染6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0~100%不等。死亡鸭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将9株分离株经鸭胚传至第5代,收集鸭胚尿囊液毒测定这些毒株的ELD50为10^-7.32/0.2ml~10^-3.5/0.2ml不等。用鸡抗1型DHV及新型DHV的血清进行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有7株为新型DHV,有2株为1型DHV。对实验室早期分离的新型鸭肝炎病毒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收集鸭胚尿囊液毒稀释成不同倍数对1日龄雏鸭进行免疫,并于10日龄时用新型鸭肝炎强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B20株在20倍稀释时,保护率达100%。采集免疫的雏鸭血清,中和试验测定血清的效价,雏鸭在免疫后可检测到中和抗体,第1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结果表明,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在毒力下降的同时仍保留一定的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15.
Ⅳ型鸭肝炎病毒鸡胚化弱毒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一株Ⅳ型鸭肝炎病毒(DHV)用鸡胚传代,培育出Ⅳ型鸭肝炎病毒63代鸡胚化弱毒疫苗株E63。该苗对1日龄雏鸭安全无致病性,免疫剂量为2.5×105.12个ELD50/只。用E63免疫1日龄雏鸭,7日龄时即可产生高峰期中和抗体,并可完全保护雏鸭抵抗同型强毒的攻击,此后中和抗体效价有所下降,但可持续至4周龄。疫苗在-20℃保存3~6个月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蛋(种)鸭产蛋下降综合征是指蛋鸭养殖生产中出现的以产蛋数量下降、产异常蛋(软壳蛋、畸形蛋、大小不均、蛋壳形状异常等)、无产蛋高峰或持续低产蛋率的产蛋现象,也称种(蛋)鸭产蛋异常。给蛋鸭养殖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须引起养殖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2010年8月,湖北某种鸭场免疫过禽流感、产蛋下降综合征疫苗的产蛋鸭出现产蛋下降症状,1周内产蛋率锐减50%左右,发病率达30%,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腹泻,或产软壳蛋、畸形蛋、沙壳蛋等劣质蛋,成年鸭几乎无死亡,青年鸭死亡率10%.剖检病鸭发现肝脏有坏死,脾脏肿大,脑组织表面有点状出血,气管环出血,肺脏有出血性或纤维素性炎症,有典型的卵黄性腹膜炎症状.发病初期投喂各种抗生素疗效不明显,初步怀疑为副黏病毒感染.现将该病毒的分离鉴定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用新城疫病毒克隆79株,减蛋综合征病毒NE4株和传染支气管炎病毒M1株分别接种于鸡胚和鸭胚,并收取其鸡,鸭胚尿囊液毒,经甲醛灭活,按一定经例配比,以矿物油为佐剂制成三联油佐剂灭活苗。本苗接种于产蛋后备鸡,免疫后7天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后30天保护率达90%-100%,免疫后六个月攻毒,ND和IB保护率100%,EDS76为95%。1992-1994上半年,本苗在江苏,安徽,山东等省的一些鸡场免疫十万  相似文献   

19.
2015年9月,江西省乐平市等地相继暴发了以产蛋量大幅下降为特征的传染病,为了明确病因,对病原进行了鉴定、特异性目的基因片段扩增和动物回归等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毒(命名为JX01株)能致死鸭胚和鸡胚,不凝集鸡红细胞;对病料和接毒鸭胚尿囊液进行RT-PCR,可扩增出特异性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与鸭坦布苏病毒BYD-1株的相似性为92.1%;用鸭胚分离毒接种300日龄蛋鸭,能够复制出产蛋量下降病例。分析表明,分离毒为鸭坦布苏病毒,该病毒是引起此次鸭病疫情的病原。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雏鸭急性传染病,尤其是1~2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材料材料有疑似Ⅰ型鸭肝炎病毒病料、Ⅰ型鸭肝炎病毒标准毒株、抗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弱毒苗、Ⅰ型鸭肝炎病毒油乳剂灭活苗。9日龄非免疫鸡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