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病原菌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该菌危害红毛丹为首次报道。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毛丹灰斑病菌在10~35℃下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PDA和C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病原菌在pH 3~11都能生长,pH 4~8生长较好,pH6生长最佳。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糖对病原菌生长有不同的影响,以木糖、甘露糖、山梨糖和蔗糖最好。PDA培养基中添加2%的不同的氮源对病原菌生长的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一株野生灵芝菌株(JXLZ-3)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菌丝培养温度、培养基pH、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15~30℃,灵芝JXLZ-3菌株菌丝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pH 4~11培养基中JXLZ-3菌株菌丝均能生长,最适pH为5;在以果糖或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JXLZ-3菌株菌丝长速较快、长势较好,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果糖;在以酵母粉、硝酸铵、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JXLZ-3菌株菌丝生长良好,培养基最适氮源为酵母粉。  相似文献   

3.
以具典型根腐病症状的辽藁本病根组织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EF-1α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明确辽藁本根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不同培养基对辽藁本根腐病菌的生长量和菌落致密性有显著影响,在PDA培养基生长最快,7 d菌落直径达85 mm,菌落致密;病菌以蔗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快,可溶性淀粉次之,对乳糖利用较差;最适宜的氮源为牛肉浸膏,其次为尿素和硝酸钾;在20~30℃温度范围生长较快,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光照处理对菌丝也有影响,在全黑暗培养条件下菌落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4.
针对京郊发生的西葫芦根腐病,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并对该病原菌的致病范围进行了测定,目的是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京郊发生的西葫芦根腐病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致病范围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接种该病原菌后,葫芦科蔬菜都能感病,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品种之间的感病性存在差异,发病率为10.00%~100.00%。其中西葫芦感病最严重,供试的4个品种发病率均为100.00%;茄科和十字花科蔬菜均不感病,供试品种的发病率均为0。建议在生产上西葫芦可以与茄科作物、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减轻腐皮镰刀菌根腐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以2020年5-7月采集的甘草根腐病植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甘草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研究了各种培养基、光、pH、温度、碳和氮源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期明确危害新疆甘草生长的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和病原菌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的96株真菌菌株,在科赫式法则中产生了与田间一致的发病症状,明确了新疆根腐病的病原菌是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其最适培养条件为自然pH的PDA培养基接种,置于25~28℃光暗12 h交替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相似文献   

6.
烟台地区草莓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彦江  张茹琴 《北方园艺》2012,(10):141-144
草莓根腐病是草莓上严重发生的一种病害。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2010年6~7月间,对烟台某草莓种植基地的草莓根腐病进行了调查,并在室内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物有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或疫霉菌(Phytoph-thorasp.),其中尖孢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最为普遍,疫霉菌次之。根据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猕猴桃叶斑病典型症状叶片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并结合回接试验确定病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通过不同培养条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探究,以期为该病害发生规律的探究和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引起猕猴桃叶斑病致病病原为可可毛色二孢菌(L.theobromae);该病原菌在10~35℃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5,光照条件为连续光照,适宜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酵母膏.  相似文献   

8.
设施韭菜根腐病致病镰孢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菜根腐病是设施连作多年生韭菜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辽宁省设施韭菜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从韭菜感病根系分离纯化获得45株镰孢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及EF-1a、Histone3、IGS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鉴定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和腐皮镰孢菌(F.s...  相似文献   

9.
对黑龙江省依兰县酸浆根腐病病根及地下茎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根据致病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结合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与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为主要致病菌。茄镰孢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 ℃,最适pH值为8.0;尖镰孢菌在10~30 ℃之间均可生长,25 ℃为最适生长温度,最适pH值为7.0;光照对菌落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滇中灵芝(Ganoderma dianzhongense)和可食灵芝(G. esculentum)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驯化,测定其农艺性状和子实体的主要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滇中灵芝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酵母粉和三氯化铁,最适p H为6.0,最适培养温度为26℃;可食灵芝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麦芽糖、硫酸铵和三氯化铁,最适pH为5.0,最适培养温度为28℃。通过小孔开袋覆土栽培法,首次成功获得滇中灵芝和可食灵芝子实体,滇中灵芝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12.08%,子实体总三萜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05%和0.91%;可食灵芝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8.97%,子实体总三萜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13%和0.97%。研究结果可为云南高原特色灵芝资源发掘利用、新品种选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花乌头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书琴 《北方园艺》2011,(1):169-171
采用凹玻片法,通过不同碳源和氮源处理条件对黄花乌头根腐病的镰刀菌的生长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的孢子在温度为10~35℃的温度处理中均可以萌发,其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5~30℃;在pH为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在pH 5~6的不同处理条件下最适于病原菌孢子的萌发;黄花乌头根腐病菌的孢子萌发率受光照条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南京紫金山野生生物资源,对采自紫金山的一株野生菌株ZJ-1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该野生菌株为灵芝(Ganoderma lucidum),并对菌株ZJ-1开展了菌丝培养特性研究及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适宜pH为4.0~5.0,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酵母粉;通过人工栽培成功获得了灵芝菌株ZJ-1的子实体。利用扫描电镜发现灵芝菌管内有着规则的网状结构,其上布满卵形孢子。研究结果将为菌株ZJ-1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刘叶高  陈新淇 《食用菌》2024,(2):18-21+24
将野外采集的茶树菇进行分离提纯,得到纯培养物。为探究其是否为新菌种以及最适的培养条件,进行菌丝拮抗试验、菌株鉴定以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试验确定其与茶树菇-5等菌株不同;经鉴定确定其为Agrocybe sp.(田头菇属),是潜在的新种,并命名为茶树菇-20;菌丝生物学特性试验确定茶树菇-20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0%左右,最适生长pH为6~7,最适光照强度为0 lx,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和麦芽浸膏琼脂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灵芝Gal-0201的生物学特性及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玉米芯、稻草、木屑和棉子壳为培养基,在16℃、21℃、25℃和31℃下培养观察Cal-0201生长特性。结果表明:Gal-0201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6~30℃,最佳培养基是棉子壳;其在木屑培养基上不能形成原基,在稻草培养基上可形成原基但不能形成正常的子实体。以棉子壳为培养基,以赤芝8号(Gal-8)为对照对Gal-0201子实体的干重、含水量、粗蛋白含量、多糖含量、灰分、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Gal-0201子实体的氨基酸含量、多糖含量以及灰分均比对照Gal-8高,其它成分与赤芝8号没有显著差异,是一个有开发价值的灵芝新资源。  相似文献   

16.
<正>百合(Lilium spp)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鲜切花之一,除观赏外,百合还可以食用、药用。近年来荷兰、日本、韩国的百合产业迅速发展,在我国,百合也成为很多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湖南、甘肃、云南、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广泛种植。但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百合根腐病的发生日趋严  相似文献   

17.
2020年10月在海南省儋州市油梨树上发现一种枝干溃疡病,通过组织分离病原菌,经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及分子鉴定该病害病原菌种类;并测定该病原菌对不同油梨品种的致病性,从不同培养基、pH值、碳源、氮源及光照条件等方面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梨枝干溃疡病病原菌为假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这是中国油梨树上新发现的病原菌;供试油梨品种中“富尔特”最感病,“祖坦诺”最耐病。该病原菌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胡萝卜琼脂培养基(PCA),最适pH值4,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不同光照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玉竹叶斑病病原菌一系列分离、纯化、接种试验进行病原鉴定,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玉竹叶斑病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查阅中国科学院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中国真菌志》第16卷链格孢属,初步确认病原为日光兰链格孢(Alternaria asphodeli);适宜菌落生长的碳源为木糖;适宜菌落生长的氮源为硝酸钾;适宜菌落生长温度为25℃;适宜菌落生长的pH为6~7;全光照条件下适宜菌落生长。  相似文献   

19.
2018年在北京通州试验基地的一温室内发生一种甜瓜新症状病害,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该病害,采集典型发病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测定其致病性;利用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法鉴定该病原菌种类,并测定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melon...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黑木耳菌丝生长期竞争性杂菌病害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传统形态学方法和ITS序列分析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拟青霉属真菌(Paecilomyces formosus),尚未见其他有关该菌危害黑木耳生产的报道。菌种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0℃~35℃,最适温度35℃;在培养基pH 6~9条件下,菌丝均生长良好,偏酸性条件下菌丝生长略优于碱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