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而宅基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将面临着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和配置效率问题。【方法】以山西省孝义市特色小城镇梧桐镇的两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农户进行调查走访,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两村有73.9%的农户愿意流转宅基地,36.9%的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2)年龄、家庭总人口、家庭收入来源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均在90%以上水平显著影响中梧桐村农户宅基地的流转意愿;年龄、在外定居人数、家庭年收入、家庭收入来源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均在95%以上水平显著影响中梧桐村农户宅基地的退出意愿。(3)年龄、家庭年收入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均在95%以上水平显著影响北姚村农户宅基地的流转意愿;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在外定居人数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均在90%以上水平显著影响北姚村农户宅基地的退出意愿。【结论】为了盘活农村大量闲置的宅基地,需要建立并完善宅基地流转与有偿退出机制,提升农民自身的素质,同时政府要重视土地管理的相关工作,最后要借鉴其他地区宅基地治理的成功经验,制定适合该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推进宅基地有序退出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格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河南省12个区县21个村庄的农户调查,发现:农户年龄越大,其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越弱;文化程度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越强;农户家庭人口规模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明显强于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的农户。  相似文献   

3.
宅基地退出作为宅基地流转的重要环节,在控制宅基地存量、解决空心村问题、提高农村建设用地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陕西杨凌、武功两地农户调研,分析了目前城市化过程中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利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退出宅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与户主年龄、户主工作稳定程度、未婚男性比例、人口数、对耕地的依赖程度成负向关系;与家庭人均收入、宅基地数量、社保参与程度、政策认知程度成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城市发展建设用地不足与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的矛盾,各地积极探索与推进宅基地退出工作。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视角,利用陕西省户县、武功县和杨陵区农户的调研资料,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家庭人口数、房屋建造样式与房屋修建年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极显著影响,居住满意度、经济收入来源、家人工作稳定度、政策态度与政策执行担忧具有显著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为合理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对江苏省农户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江苏省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人口数量、年龄、文化程度、对政策认知程度、退出方式与补偿标准是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制定有效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农户意愿角度出发,运用Logistic模型对浏阳市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户退出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众多影响因素中,农户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宅基地数量、宅基地来源以及宅改政策了解度均通过了显著相关性检验。家庭年收入因素的显著性最强,宅基地数量因素呈正相关。推进宅基地使用权有序退出,应尊重农户意愿,予以正向激励,放活使用权,建立配套机制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2-模网络数据结构,将农户的基本信息作为社会关系载体,构建农户基本信息社会关系网络,测度网络关系节点的度数中心度和关系强度,明确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家庭人口规模、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选择影响最明显。本文建议实行差异化宅基地用地标准,科学引导农户改变保守观念,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积极规范宅基地退出机制,科学引导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行为。  相似文献   

8.
宅基地退出应尊重农户意愿。以陕西省旬阳县13个村200户农民的实地调查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来源、对陕西省将推出的宅基地退出政策了解程度等因素对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影响较明显,在给予农民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八成以上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基于该结论提出建立退出激励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宅基地约束及有偿使用等措施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9.
选取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作为研究区域,对其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根据所得数据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与年龄、宅基地利用现状和宅基地重置成本呈显著负相关;与家庭年均总收入、收入最主要来源、文化程度、宅基地使用年限、在城镇购房情况和补偿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制定农户宅基地退出机制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宅基地退出是提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伊犁州伊宁市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样本范围,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农户退出意愿不高且具有分异性。其中"有无就业技能"、"有无城镇购房"、"房屋结构"和"村集体是否有技能培训"与农户退出意愿均呈正相关影响。"民族"、"家庭经济压力"、"家庭年纯收入"、"家庭参加社保情况"与农户退出意愿均呈负相关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尊重农民退出意愿、加大财政投入、完善退出体制、建立就业和生活保障机制、加强政策宣传有助于提高农户退出意愿,促进农村宅基地退出。  相似文献   

11.
对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的7个村庄中已放弃农地经营权的201户样本农户进行结构式访谈,获取农户放弃农地经营权后宅基地退出意愿相关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了解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农户在放弃经营农地后对宅基地退出的意愿并定量分析其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主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特征、收入结构、资产特性等3个方面对放弃农地经营权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研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比例为36%;显著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因素包括家庭特征中的家庭人口数及家庭被抚养人数、农户收入结构中的转移支付、资产特征中的建筑层数、建筑重置成本、城镇住宅持有情况及宅基地重置成本;其中家庭被抚养人口数及城镇住宅持有的影响为正,其他因素的作用方向为负。因此,提出了引导农户宅基地退出的相应政策,即建立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出台农村住房建设标准及限制准则、将退出农户逐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户视角下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周丙娟  饶盼 《江西农业学报》2014,(4):121-124,128
以江西省5个县区314份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估计从农户视角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并重点分析了农户的宅基地产权认知因素。结果表明:在农户个体中,性别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有重要影响;农户家庭特征因素中家庭实际耕种和住房结构影响显著;此外欠发达地区农户的宅基地产权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江西省5个县区314份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估计从农户视角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并重点分析了农户的宅基地产权认知因素。结果表明:在农户个体中,性别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有重要影响;农户家庭特征因素中家庭实际耕种和住房结构影响显著;此外欠发达地区农户的宅基地产权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安徽省两个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村落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得到两村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相关意愿和影响因素数据。对比分析两村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观影响因素,并运用多元有序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客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高低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对两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家庭总人口数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外务工或定居人数则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宅基地面积则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针对以上结果,在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时应着重考虑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的退出政策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对农户退出宅基地后的安置、社会保障、就业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应当完善且要做好衔接,还要加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科普和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其实施必须以维护农民权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选取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案例地,采用PPS抽样法确定调查区域,将问卷与访谈相结合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研究芜湖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约83.22%的被调查对象参与积极性较高;家庭结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保障及性别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其中家庭结构、年龄、性别与农户参与意愿呈负相关,文化程度、社会保障与农户参与意愿呈正相关。鉴于此,为进一步深入拓展增减挂钩工作,提出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强化公共教育体系、多渠道提高农户非农化水平、提高拆旧区搬迁补偿标准、深入推进宅基地退出进程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安徽省两个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村落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得到两村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相关意愿和影响因素数据。对比分析两村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观影响因素,并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客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高低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对两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家庭总人口数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外务工或定居人数则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宅基地面积则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针对以上结果,在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时应着重考虑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的退出政策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对农户退出宅基地后的安置、社会保障、就业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应当完善且要做好衔接,还要加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科普和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7.
引导农户自愿参与闲置宅基地退出是提高宅基地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城乡融合发展为其退出提供了驱动力。基于城乡融合发展和代际效应理论,以福建省建瓯市为例,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并运用Probit模型、IV-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城乡融合发展、农户代际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调研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明显,65.77%的农户愿意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追求城市较好的就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为退出宅基地的主要诱因。人口融合、经济融合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土地融合、社会融合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抑制作用。村庄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口融合发展对近郊型农户退出宅基地有显著促进作用。代际能调节城乡融合发展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方向,人口融合、经济融合发展正向提高了新生代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土地融合、社会融合发展反向抑制了老一代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因此,为推进闲置宅基地退出工作,提出了统筹管理城市住房指标与农村宅基地指标以优化宅基地管理制度,推动宅基地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提高农户城市融入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探究合适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对激发农户退出内生动力、推动宅基地退出政策实施进程、扩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农户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的理论分析模型,利用四川省邛崃市375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功能认知对其退出补偿期望的影响,探讨家庭生命周期在其中的差异性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有七成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退出意愿较高。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农户的原因主要是补偿未达到期望。农户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有正向显著影响,农户保障功能认知、经济功能认知、心理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均为正向显著影响。所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农户宅基地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抚养期农户家庭,经济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更显著;负担期农户家庭,经济功能认知和心理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更显著;稳定期农户家庭,三项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均显著;赡养期和空巢期农户家庭,保障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更显著。因此,提出针对不同家庭完善差异化补偿措施,落实配套措施弱化保障依赖,优化补偿方案满足经济期待,提高福利水平增强心理获得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京市谷里街道4个村153位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与Logistic分析方法,探究失地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较高,达40.7%;村集体信任程度、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县城购置房屋情况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基于研究发现,从基层治理、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及法律法规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宅基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伊宁市作为样本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农村宅基地闲置与退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家庭拥有的房屋数量、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年收入、家庭是否有人担任村干部等6个自变量对家庭宅基地的闲置有着显著影响;对于伊宁市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的满意程度、对宅基地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对现居住宅基地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家庭是否有人担任村干部、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里有几代人对农户响应宅基地的退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