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青海农林科技》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学会和青海省林学会共同主办的以农林业科学为主的连续性的综合性刊物,本刊创刊时间是1971年秋,原刊名为《农林科学试验》,1979年更名为《青海农林科技》,1992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1028/S,国际刊号ISSN1004-9967。  相似文献   

2.
许建业,男,汉族,1965年8月出生于青海贵德,研究生学历。1987年毕业于青海工农学院农学系植物保护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现任海南州农林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海南州唯一的国家级农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相似文献   

3.
青海12号蚕豆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1990年以(青海3号×马牙)为母本,(74—75×英国17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95—323,属vicia,faba,vat,major变种。2005年1月10日青海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现定名青海12号,品种合格证号为青种合字第0192号。  相似文献   

4.
征订启事     
<正>《青海农林科技》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学会、青海省林学会合办的综合性农林业科技期刊。本刊立足青海,面向全国,突出青藏高原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与普及兼顾,主要刊登农林业科学研究报告,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研动态、试验简报、良种介绍、新技术推广、科技兴农经验、国内外科技信息、广告等,图文并茂。《青海农林科技》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码56—19,每期定价5.00元,全年定价  相似文献   

5.
<青海农林科技>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学会和青海省林学会共同主办的以农林业科学为主的连续性综合性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集中反映青海农林科研教学和生产实际的一个重要窗口,所刊载的论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省农林科研动向和学术水平.应用文献信息学原理,分析<青海农林科技>的载文和文献利用状况,可完善和提高农林科技信息服务,促进我省农林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许建业,男,汉族,1965年8月出生于青海贵德。1987年毕业于青海工农学院农学系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现任海南州农林科学研究所所长,推广研究员职称。参加工作31年来一直在基层从事农业科研、农作物良种繁育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别是青稞新品种的培育、引进、示范、推广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主持了  相似文献   

7.
《辽宁农业科学》曾于1974年第3~4期介绍了1931~1973年日本水稻农林编号品种230个。为了保持资料完整性和供水稻育种工作参考,本期摘要介绍1974—1979年日本水稻农林编号品种231—259号。  相似文献   

8.
播期对青海草地早熟禾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cv.‘Qinghai’)在祁连山区的最适播期,设置17个播种时期,通过2a对不同播期青海草地早熟禾生长特性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栽培的第2年,5月中旬到8月上旬期间播种的青海草地早熟禾均可以完成整个生活史;随着播期的推后青海草地早熟禾的生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6月下旬播期的青海草地早熟禾的盖度、株高、密度、地上植物量、种子产量、千粒质量及生殖枝数最高。日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对青海草地早熟禾的生长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果说明,青海草地早熟禾在祁连山默勒地区最佳播期应以6月下旬为宜。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宁夏农林科技》2014,(6):F0003-F0003
《宁夏农林科技》创刊于1958年,由宁夏农林科学院主办,为省级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自治区优秀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全文收录,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月刊,大16开,刊号ISSN1002—204X,CN64—1007/S,邮发代号74—3,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年订价120元。  相似文献   

10.
征稿启事     
《宁夏农林科技》2014,(4):F0003-F0003
《宁夏农林科技》创刊于1958年,由宁夏农林科学院主办,为省级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自治区优秀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全文收录,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月刊,大16开,刊号ISSN1002—204X,CN64—1007/S,邮发代号74—3,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年订价120元。  相似文献   

11.
征稿简则     
《青海农林科技》2010,(1):54-54
1《青海农林科技》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林科技期刊。欢迎投寄农林试验研究报告、科学论文、丰产技术总结、科研动态综述、新技术推广应用报告等。  相似文献   

12.
征稿简则     
《青海农林科技》2013,(1):69-69
1 《青海农林科技》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林科技期刊。欢迎投寄农林试验研究报告、科学论文、丰产技术总结、科研动态综述、新技术推广应用报告等。  相似文献   

13.
征稿启事     
《宁夏农林科技》2013,(11):F0003-F0003
《宁夏农林科技》创刊于1958年,由宁夏农林科学院主办,为省级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自治区优秀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全文收录,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月刊,大16开,刊号ISSN1002—204X,CN64—1007/S,邮发代号74—3,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年订价120元。  相似文献   

14.
【篇名】高寒山旱农区集水型温室梯级开发分析【作者】陈来生马进福【机构】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西宁【刊名】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关键词】高寒山旱农区集水型温室梯级开发【篇名】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小气候因子分析【作者】张瑞兰【机构】吴忠市气象局宁夏吴忠【刊名】宁夏农林科技,2006年01期【篇名】基于变频驱动的温室变风量通风节能效果试验【作者】赵云Meir Teitel【机构】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Institute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R.O Senior Researcher50250Bet-Dagan Israel314001浙江省嘉兴市【刊名】农…  相似文献   

15.
<正>《青海农林科技》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学会、青海省林学会合办的综合性农林业科技期刊。本刊立足青海,面向全国,突出青藏高原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与普及兼顾,主要刊登农林业科学研究报告、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研动态、试验简报、良种介绍、新技术推广、科技兴农经验、国内外科技信息、广告等,图文并茂。《青海农林科技》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码56-19,每期定价10.00元,全年定价40.00元,请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青海农林科技》迎来了50岁的生日,恰逢"十四五"开局,又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在如此重要的历史交汇点,《青海农林科技》有必要回顾和总结五十载栉风沐雨历程,搭上党和国家新规划、新征程的快车,追寻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李松龄简介     
《青海农林科技》2014,(2):I0001-I0001
<正>李松龄,男,汉族,1972年生,青海乐都人,中共党员,九三社员,1997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同年分配到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并工作至今。研究员,现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微生物研究室主任,从事土壤肥料与农业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工作。兼任青海九三农林支社委员,青海省有机肥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青海省农牧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专家,海西州农牧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青海农林科技》2010,(4):I0001-I0001
<正>薛寒青,女,1965年生,陕西西安人,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同年分配到青海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工作。2000年因工作需要到青海农科院生物所工作至今,一直在科研生产一线从事蔬菜栽培、育种、花卉和蔬菜的组织培养和脱毒工作。  相似文献   

19.
《青海农林科技》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学会、青海省林学会合办的综合性农林业科技期刊。本刊立足青海,面向全国,突出青藏高原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与普及兼顾,主要刊登农林业和科学研究报告、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研动态、试验简报、良种介绍、新技术推广、科技兴农经验、国内外科技信息、广告等,  相似文献   

20.
三地两代小麦育种加代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淮北当地正季播种的半冬性小麦杂交后代,利用当地11月下旬和12月的冬季低温气侯特性能通过田间自然春化。12月下旬未(或1月上旬初)起苗移栽到海南三亚进行冬繁,3月上旬末收获。三亚冬繁小麦的收获时间与西宁当地小麦播期较为吻合,在时间上为1年2代提供了保障。从青海春繁的对比试验和直播试验后期抽穗情况分析,在西宁春繁加代的半冬、冬性小麦后代材料(在42℃恒温下打破休眠)一定要在3月上中旬与当地品种同期播种,利用青海西宁当地3—4月的地面低温条件通过田间自然春化。充分利用青海5—8月的光热资源,保证在8月下旬成熟(9月青海进入低温期),完成在青海西宁的第2代加代过程。试验结果证明,半冬性、冬性小麦正季播种(安徽淮北)→异地冬繁(三亚)→异地春繁(西宁)进行三地两代加代是可行的、成功的。解决了以往小麦夏繁要冷室春化和冬季加代要建温室的难题,节省了制冷和加温的成本,保证了春化的正常通过。为安徽省小麦育种加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加速淮北地区小麦育种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