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甘南州曼玛多盖乡当江大队高寒草甸草场退化因素的调查,反映了近几年采甘南地区引起天然草场退化和部分草场植被群落发生演替的原因、程度和特点。为进一步防止天然草场退化和草地植被群落演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晓波 《农业考古》2015,(3):188-191
自古以来汉藏民族交往十分频繁,民族之间在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不断融合。而民族交往中也伴随着特殊的融合方式:社会纠纷的产生与解决。晚清时期在藏族聚居区,汉藏民族在社会领域中也存在着许多纠纷,官方参与解决形成了特殊的纠纷解决机制。以甘南昝土司与刘旗草山纠纷案例分析可知,官方在处理汉藏民族纠纷时,并不是根据一方控诉而断案,而是在勘验调查后,才做出裁决;官方具结汉藏民族纠纷案件时会联合民间力量巩固纠纷解决的成果;官方解决汉藏纠纷案时,会以"劝慰"的方式说服汉族做出让步;"划定界址并雕刻立碑"是解决汉藏民族草山纠纷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豫东平原沙区睢县牧草场,原是一个经营十七年,亏损七十余万元的林场,自1978年改建为草场以来,已种植沙打旺7万多亩,繁育草籽50余万斤,支援了14个省、区的38个地区的草场建设,不仅使该场迅速扭亏为盈,特别是在恢复植被,改善生境,开发沙区工作中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地区基本上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不仅经济落后,而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草场退化、沙漠化面积扩大,乱砍滥伐屡禁不止,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开采过渡,水源和大气污染加剧等等,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中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2017年上半年阿拉善右旗地区的天气气候、草场旱情、牧草长势进行了分析。2017年上半年阿拉善右旗平均气温偏高,西南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地域集中,北部地区降水偏少,草场墒情变幅大,旱情持续且较重;当前,右旗西南部轻旱,其余地区重旱;大部分地区牧草长势不如2016年同期。基于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草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生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90-8791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有关于农业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不够完善,民族地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探讨了我国民族地区农业职业教育的立法保障,希望为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贵州清水江下游地区广为分布的碑刻,对研究清代以来该地区农业经济与乡村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农田管理、地权纠纷以及赋税、夫役等不同类型碑刻的梳理和研究,分析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农业管理及其运行机制,从而进一步认识清代以来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协积极创新民族地区科普载体,开展基层科协、民委和民族院校相互合作,推出了共建少数民族"双语"科普试点工作。中国科协确定延边州科协科普工作队和大连民族学院为少数民族双语科普试点项目单位以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双语"科普读本、"双语"科普挂图、"双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关系着我国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全国农村改革的逐步推动之时,民族地区由于种种原因,"三农"问题仍然严峻,为了更好的解决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在对制约民族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基础上,对依托教育解决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若干方略进行探索,以期对于民族地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民族地区特种粮食生产能力和自给能力,甘孜州努力构建民族地区特种粮食青稞供给的长效保障机制。一、抓重大项目建设,打造青稞核心产区2006年以来,投入1000万元实施"民族地区增粮增收工程",累计建设青稞粮食生产基地32万亩  相似文献   

11.
清代,云南藏区的纠纷解决管辖和规范渊源都发生了重大变迁,表现出多元化和趋同性的特点,多元和趋同的成因是中央王朝对云南藏区社会控制的加强和云南藏族对中央纠纷解决机制与当地固有纠纷解决机制的博弈取舍。研究云南藏族纠纷解决机制的变迁,对今天正确处理中央和民族地区的互动,在民族地区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三江平原地区草甸和沼泽植被的基本类型和生态地理分布.根据该地区草本植被类型及其生态条件,将草场资源划分为4大“类”(草旬草场、沼泽草甸草场、沼泽草场和疏林灌丛草场)14个“组”.论述了各组草场的土壤、植物种类组成和生产力,还讨论了草场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杜承秀 《农业考古》2015,(3):333-33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人文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农村地区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在纠纷解决的方式、主体、程序、规则等方面都需要作出一定应对,因应建构契合当下农村纠纷解决需要的纠纷解决机制,服务于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科学及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地区法治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天然割草场是储备冬草的重要来源之一。新疆有天然割草场2000万亩左右,是发展畜牧业生产、抗灾保畜重要的、低成本的饲料基地。当前天然割草场的主要问题,一是数量少,二是割草不及时,饲草产草量低,质量差。改良天然割草场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1975年以来,我们对南山种羊分场桦树沟打草场进行了改良试验。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草原超载过牧的牧户异质性,利用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四子王旗和陈巴尔虎旗3个旗县的320户牧户样本数据,对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下草原超载过牧的牧户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小牧户是草原超载的主体,草场经营面积越小,载畜量的草地面积单位越低。中小牧户是草场租入的主体,草场承包面积越小,租入草场的概率越高。大牧户是雇工放牧的主体,草场经营面积越大,雇工放牧的概率越高。在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下,草场面积是影响牧户是否超载和超载程度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草原生态保护,实现草畜平衡,在制定和完善一些政策措施时,应该瞄准草原超载的主体,重点关注草地资源禀赋较差的地区和牧户。在草地资源禀赋适中的地区,应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牧户进行草场流转,扩大草场经营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在草地资源禀赋较差的地区,应该反思围栏的必要性,尝试探索新的草地管理模式,例如集体草场的社区参与式管理。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地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地带,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相当一段时间以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部分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草场退化,而且退化面积占草场总面积的1/3以上,土地沙化,土壤盐化,气候恶劣等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内蒙古农牧业经济良性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不仅是一种服务业更是一种文化产业,极具特色的康巴民俗文化是康巴人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沉淀。康巴地区幅员辽阔,拥有圣洁的冰山雪岭,奔涌的急流大川,澄澈的高原湖泊,牛羊遍布的绿色草原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拥有"锅庄舞"、"弦子"、格萨尔文化、绘画雕塑,民族手工艺品等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十二五规划"以来,以甘孜州为例,该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其浑然天成的地理优势和淳朴的文化魅力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将旅游业全面融入地区战略体系,成为地区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因此,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当前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其中文化资源的开发更是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生态环境、政策支持、生产经营、草地资源、畜种资源、品牌资源优势,针对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存在的缺少有机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草场退化制约有机畜牧业发展、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牧民缺乏有机畜牧业生产知识的问题,提出符合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发展有机畜牧业,提升牧民收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9.
正青海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区,是窝工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占据国土面积的十三分之一,地域辽阔,有用广袤的土地财富,其中,青海牧区也是我国的四大牧区之一,天然草场主要包含有高寒甘草类草场、山地干草类草场、高寒荒漠类草场、平原荒漠类草场、山地荒漠类草场、高寒草甸类草场等。对于我国畜牧行业的发展情况来讲,面积巨大的草场能够实现优质的牲畜饲养环境,但从牧区的发展角度来看,草场的生态问题更为重要,只  相似文献   

20.
"直过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以全国唯一德昂族乡三台山为案例,以微观的视角探索了"直过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指出当前"直过民族"地区劳动力人口过于集中在第一产业,农业生产投资力不足,农业生产化肥使用过量,农户市场意识浅薄,这一系列因素阻碍了"直过民族"地区农业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分析,得出努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大农业生产的资金扶持力度,发展特色农业等策略,已成为推进"直过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