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步研究了茉莉酸诱导对小麦苗抗病虫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在喷施茉莉酸后能够提高植株对麦长管蚜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叶锈病菌的抵抗能力,可显著降低小麦白粉病、叶锈病的发病级别和病斑数量,对麦长管蚜则在体重和产仔数量上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麦病虫的控制效果达40%~60%。茉莉酸诱导小麦抗病虫性初步研究@尹姣$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  相似文献   

2.
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和条锈病普遍率与严重度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田间接种条件下,详细地观察了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和条锈病普遍率与严重度之间的关系(I-S关系)。结果表明供试三种病害的I-S关系均可用指数函数描述;在普遍率小于70%左右时,用直线方程拟合效果更好;普遍率大于90%时,对严重度的预测效果较差。分别建立了各病的I-S关系式。小麦生育阶段(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对叶锈病和白粉病I-S关系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条锈病的I-S关系在不同生育阶段有一定的差异。文章最后对I-S关系的使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的各种成膜抗蒸腾剂都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叶锈病和白粉病:在旗叶出现后应抗蒸腾乳胶剂便足以抑制小麦叶片上的叶锈病和白粉病;于接种之前,在室内幼苗植株上应用抗蒸腾聚合物可以减轻叶锈病,但接种时用药则无效。  相似文献   

4.
2020年江苏大丰沿海地区小麦白粉病、叶锈病相继重发,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小麦生产.本文总结了2020年该地区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重发特点,并分析了其重发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控策略,并对今后小麦病虫害的防控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地区的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的治理提供参考.同时,通过绿色防控理念的建立,减少田...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品种抗病性水平,对2011年以来河南省审定的302个小麦品种进行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5种病害的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具有抗病性的品种数量比例较小,未发现对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表现高抗的品种;65%以上的品种对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表现中感,95%以上的品种对赤霉病...  相似文献   

6.
茉莉酸诱导小麦抗病虫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初步研究了茉莉酸诱导对小麦苗抗病虫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在喷施茉莉酸后能够提高植株对麦长管蚜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叶锈病菌的抵抗能力,可显著降低小麦白粉病、叶锈病的发病级别和病斑数量,对麦长管蚜则在体重和产仔数量上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西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抗锈病、白粉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5年,采用人工接菌方法,对25个育种单位的601份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进行了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鉴定,筛选出对小麦条锈病抗性表现良好的品种材料36份,对小麦叶锈病抗性表现良好的品种材料16份,对小麦白粉病抗性表现良好的品种材料12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河北省冬小麦品种抗病性水平,以2020-2021年河北省审定的90个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其抗病性.结果表明,审定品种抗病性整体水平较低,其中抗条锈病小麦品种占比26.67%,抗白粉病小麦品种占比4.44%,抗叶锈病小麦品种占比6.67%;兼抗条锈病和叶锈病以及兼抗3种病害的品种均为2个.经系谱分析发现,抗条...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考察5%己唑醇悬浮剂不同剂量处理对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发现在小麦乳熟期使用该药剂每667m~2用量20m L~40m L喷施1次,白粉病病指防效达81.76%~97.47%,叶锈病病指防效达82.75%~91.64%;小麦千粒重增加0.7g~1.6g。药后7d~14d药效稳定。  相似文献   

10.
对室内筛选出来的2种三唑类杀菌剂与吡虫啉的复配剂及其组分单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复配剂A对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和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18%、91.21%和99.06%;复配剂B对上述小麦病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58%、92.47%和98.71%。复配剂的防治效果优于三唑酮和戊唑醇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叶锈病(84.89%、88.68%)和小麦白粉病(90.24%、90.54%)的防治效果,低于烯唑醇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两病的防治效果90.59%、92.31%;复配剂与吡虫啉在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97.55%持平。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A与复配剂B在田间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进一步的试验,以期得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是小麦主要的叶部病害,它柄在侵染特点、发病规律及危害特性等方面均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酮对小麦条锈病防病保产效果好,残效期长,用药量低,安全低毒,内吸传导性能强,使用方法多,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防锈药剂。在小麦初见剑叶及其前后,病叶率在2~4%时,施药较为适合,每亩用药量7~20克。用此法施药一次,平均防病效果在90%以上,保产效果在13.3~36.2%,平均病指压低在3%以下,可控制整个成株期条锈病危害。中、低和超低容量以及淋浇、泼浇的施药效果与常规叶面喷雾的相似,都是可行的方法。三唑酮还可兼治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  相似文献   

13.
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慢发性抗病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小麦发生白粉病日趋严重。由于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生理小种,品种抗性不能稳定。从我们多年积累品种资源资料中,选择高抗秆、叶锈病的小麦品种27个,经过温室和田间苗期和成株鉴定,分成四类作为试材。沈阳地区小麦白粉病菌株属于 Pm/Pmx,4/1,2,3a,3b,3c,5型。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慢发抗性的品种,具有:(1)普遍率和严重率低和上升速度缓慢;(2)菌落小而少;(3)分生孢子发生少,菌落再生力弱;(4)菌落扩展缓慢;(5)产量上影响不显著。利用严重率指数可以作为选择慢发抗病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叶锈特对小麦叶锈病防病保产效果好,残效期长,用药量低,内吸传导性能强,使用方法多,是目前防治该病较理想的农药品种。在冬小麦播种期,用叶锈特湿拌、浸种和干拌处理种子,对叶锈病均有显著防治效果,其中以种子重量的0.03~0.035%剂量湿拌处理方法为好,防病效果在90%以上,保苗效果显著,可基本上控制整个秋苗期叶锈病的为害。防治成株期叶锈病,应掌握在早期病轻时施药,方可求得最大防效。一般在小麦挑旗期,病情基数低时,采用叶面喷雾和土壤浇灌方法,每亩50克原药,施用一次,防病效果在90%以上,保产效果显著,可控制整个成株期叶锈病的为害。也可用超低容量喷雾方法。  相似文献   

15.
普通小麦“兰考90(6)”品系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兰考90(6)"系列品系是以六倍体小黑麦(X Triticosecale Wittmack;AABBRR)为白粉病抗源培育的新的小麦-黑麦1BL/1RS异易位系。这些品系高抗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推导试验证明,"豫麦66"携带的抗病基因与大多数已经报道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不同。用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DC.) E. O. Speer f. sp. tritici]单孢堆分离物进行的遗传分析表明,"兰考90(6)"品系携带一个小种专化的隐性抗白粉病基因。对"中国春"和"兰考90(6)21-12"杂交F2分离群体进行1RS染色体检测,结果证明该抗白粉病基因不在1RS染色体臂上。本研究为有效利用"兰考90(6)"系列品系中的抗白粉病基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烯唑醇对小麦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烯唑醇对小麦病害的防治效果 ,通过在全国小麦主产区各省小区试验 ,表明烯唑醇对小麦病害具有广谱、高效、长效的特点 ,对白粉病、纹枯病、叶锈病和叶枯病等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好于三唑酮。在春季用药 1次 ,一般情况下 ,可控制全季病害的流行 ,应用前景广阔。春季利用 1 2 .5%禾果利WP喷雾防治小麦病害 ,用量可掌握在 2 2 5~ 3 0 0g/hm2 。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主要病虫分期混合施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主要病虫的发生有明显的阶段性,秋苗期主要是纹枯病和地下害虫,返青拔节期主要是纹枯病和麦蜘蛛,两者皆在3月25日前后进入侵染和为害盛期;穗期主要有白粉病、叶锈病和麦蚜,有的年份条锈病流行,它们多在5月1日前后进入盛发期。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和穗期3期,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具有良好的药效和明显的增产作用,特别是穗期。3期混合施药的最优组合是:播种期,0.08%甲基异柳磷与0.03%三唑醇混合拌种,返青拔节期,甲基硫环磷(175.5g/ha)与三唑醇(75g/ha)混合喷雾;穗期,抗蚜威(45g/ha)与三唑醇(105g/ha)混合喷雾。3期施药经济效益显著,投入产出比1: 12.7~14.1,每ha纯收益1450.5~1797.0元。  相似文献   

18.
以盆栽苦瓜苗接种白粉病为试材,室内测定粉唑醇和三唑酮的毒力。结果表明:粉唑醇的EC趴EC90分别为23.7851mg/L、110.8963mg/L,三唑酮的EC50、EC90分别为41.1813mg/L、290.9136mg ai/L,说明粉唑醇对苦瓜白粉病的活性好于三唑酮。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证明:在苦瓜白粉病发生初期,用粉唑醇12.5%悬浮剂有效剂量83.75mg/L~125.0mg/L,连续喷药3次,使用间隔期10~15d,防效达到66.00%~83.44%,是目前防治苦瓜白粉病较理想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19.
草莓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敏荣 《江西植保》2003,26(3):111-113
草莓是人们喜爱的水果,在常规栽培中。防治病虫害主要依靠喷洒化学农药。往往防治效果差。而且污染了果实,造成口感异味严重。实施草莓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以农业措施为主,在药剂防治中。根据草莓不同生育期选择使用农药。防治白粉病效果在90%以上,而常规栽培整个挂果期均发生白粉病,严重时病果率达40%以上;防治灰霉病效果比常规栽培提高17~30个百分点。延长采果期40d~60d。示范效果。增产、增值显著。分别可达38%和3000元/667m^2。  相似文献   

20.
为调查新型杀菌剂叶菌唑、咪鲜胺铜盐·噻霉酮、丙硫菌唑·戊唑醇单施或与其他药剂混用对河南省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从中筛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处理,于2022年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667 m2制剂用量)、8%叶菌唑悬浮剂60 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0 mL两处理在防治白粉病和保障小麦产量方面均具明显优势,建议在白粉病重发区应用;8%叶菌唑悬浮剂60 mL+430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8%叶菌唑悬浮剂60~75 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0 mL+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对白粉病的防效也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处理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19%丙环·嘧菌酯悬乳剂50 m L,并具一定的保产效果,建议在白粉病中度至偏重发生年份或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