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行节水灌溉米孟恩,门旗(新疆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新疆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农业必须依靠灌溉。但新疆可利用水资源只有625.52×108m3,单位面积占有水量居全国末位。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北多南...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利部官员最近在山东东营举办的“中国——西班牙水论坛”上透露,中国已制订了明确的节水灌溉发展规划,力争到2010年,将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目前的0.46提高到0.5以上;农田灌溉面积达5860万公顷,其中50%的面积达到节水灌溉规范要求;新增农业年节水能力200亿立方米,万元农业产值耗水量减少10%;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50亿千克。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水资源贫乏,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是农业可继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因此根据农作物需水规律、水分与产量效益关系,确定作物需水关键期、节水灌溉指标.实施节水灌溉,使吉林省粮食总产量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正>新疆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仅100—200mm,而蒸发量为2000—3000mm,干旱指数达20—50,个别地区在50以上.可以说,在新疆,没有灌溉,便没有农业.据有关部门统计,新疆可耕地面积约1.1×10~8亩,现有耕地5204×10~4亩,可利用草地7.2×10~8亩,而新疆可利用水资源为625.52×10~8m~3,亩均只有34.08m~3,居全国末位.另外,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要求必须在农业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条件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节水、高效、防污的现代农业,提高灌溉用水的效率和效益。对目前国内和国外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的农业灌溉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农业生产灌溉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省是农业大省,人均水资源为2800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时空、区域分布不均,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严重不足,年供水缺口达46亿立方米,一些丘陵山区和老旱区问题十分突出.同时,全省农业灌溉年用水量为140亿立方米,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由于灌溉方式大多采用漫灌,有近60%的水被渗漏和蒸发,有效利用率不到1/3.因此,我们必须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运用各种先进的、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进一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耕地、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决定了中国农业必须走灌溉农业的发展道路。灌溉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每年灌溉面积上生产的粮食占全国总量的3/4,生产的经济作物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农村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资源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总量(不包括黄河过境水)为509.22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86%,排名第16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69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88%。单位土地面积产水量仅为4.38万立方米,公里,为全国平均值的15%.居第28位。在水资源总量中,地表水资源371.27亿立方米。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72.9%,地下水资源137.95亿立方米。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27.1%,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仅为160亿立方米(p=75%降雨保证率)。  相似文献   

9.
根据试验资料,求得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同时达到最高时的经济灌溉定额为120m3/亩,耗水量300m3/亩;生育期浇返青、孕穗、灌浆3次关键水,每次每亩40m3左右。以此指导灌溉,可获得最高产量,比传统灌溉制度节水30%以上。具体实施时,还可根据当地水源条件、地力水平等进行节水农业生产分区,在不同的区内实施不同的节水灌溉制度,如可浇一水、二水、三水或旱作,并将节水灌溉技术与节水农业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灌溉时期和灌溉次数对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胡麻产区节水灌溉提供参考。【方 法】设置 3 个生育期(枞型期、初花期和灌浆期)不同灌溉次数(各时期 1 次、以上任意 2 个时期各灌溉 1 次、 3 个时期均灌溉)的灌溉处理,评估不同时期、灌溉次数对胡麻产量、品质和抗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在年 降雨量 220 mm 左右的干旱地区,灌溉对胡麻生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各灌溉处理比不灌溉对照增产 2.5%~75.1%; 单次灌溉处理平均产量为 1 321.5 kg/hm2 ,二次灌溉平均产量为 1 375.5 kg/hm2 ,三次灌溉平均产量为 1 870.5 kg/hm2 ,比对照(1 068.0 kg/hm2 )分别增产 23.7%、28.8% 和 75.1%;枞型期灌溉处理(含单次和多次灌溉)比 枞型期不灌溉处理均表现为植株更健壮、抗折力更高。各灌溉处理下胡麻粗脂肪和 α- 亚麻酸含量均低于不灌溉 对照,降幅分别为 2.22%~6.96% 和 0.21%~9.44%。【结论】从灌溉次数看,灌溉 3 次(枞型期、初花期和灌浆 期各灌 1 次)是该地区胡麻种植的有效灌溉措施,纯收益最高,比不灌溉增收 4 807.5 元 /hm2 ;从灌溉时期看, 枞型期灌 1 次的灌溉产投比最高、为 4.06,增产效益好,可达 3 次灌溉处理收益的 97%,可作为该地区节水灌 溉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中亚干旱中心,该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不到250mm,年蒸发量1700mm以上,水资源年径流量约750亿m^3(减去净出国水量)、其中地下水补充量370亿m^3,水资源短缺现象极为严重。在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新疆具有重要的作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最根本和切入点,而新疆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如何把有限的水资源在不同用水部门之间进行优化和合理配置,在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的情况下用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足新疆发展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新疆农业属于荒漠绿洲、灌溉农业,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首先要从农业节水出发,发展高效、资源节约型的节水灌溉是新疆农业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它不仅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作物产量,而且可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对大棚西红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探索适宜的灌溉方式,促进大棚西红柿产量的不断提升。以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某农业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以大棚西红柿为试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设置3种灌溉方式,即沟灌(CK1)、滴灌(CK2)、地下滴灌(D);地下滴灌灌溉量设置3个水平,即0.5 L/株(A)、0.75 L/株(B)、1 L/株(C);地下滴灌毛管埋设深度设置3个水平,即10 cm(a)、20 cm(b)、30 cm(c)。每个处理重复3次,分析不同灌溉方式以及灌溉量对大棚西红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间的大棚西红柿单株产量无显著差异,单株产量最高的为DBa和DBb处理。总产量最高的为DBc处理,产量为63.22 kg,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用水量显著高于DBa、DBb、DBc处理。地下滴灌处理的西红柿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有机酸含量、水分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对照组土壤体积含水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地下滴灌处理呈增加的趋势。地下滴灌方式节水效果高于沟灌和滴灌,且灌水量为0.75 L/株、地下滴灌毛管埋置深度为30 cm时,西红柿产量和品...  相似文献   

13.
节水灌溉与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水资源人均占有量460m^3,低于全国平均的1/4,而江苏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工农业,生活用水将会急剧增加。从水资源总量平均方面来看,农业用水的负增长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节水灌溉,发展高效用水农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乃至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水资源人均占有量 4 60 m3,低于全国平均的 1 /4,而江苏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前列 ,工农业、生活用水将会急剧增加。从水资源总量平衡方面来看 ,农业用水的负增长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节水灌溉、发展高效用水农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乃至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一、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据有关方面专家研究测算,亩产500千克水稻常规生理需水量约为280立方米左右,生态灌水量以400~500立方米为宜,但很多地区亩灌水量一般均在800~1000立方米之间,多者达1200立方米左右.这样势必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农业用水主要是由水利灌溉工程供给的,因此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确定,对于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干旱区新疆灌溉农业为分析背景,采用灌区现场调研与测验数据信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灌区农业综合田间灌溉用水定额,以及灌区综合毛灌溉用水定额2个重要技术管理指标,以为干旱农业灌区灌溉用水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新疆塔里木农业灌溉排水与环境保护第二期工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和阿克陶县项目区)项目区4年(2000~2003)的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排水监测点水质和水量,土壤含盐量等水盐动态监测资料的分析和计算,了解了该区农业水盐分布规律及时空变化状况,这些监测和研究结果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污水灌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黄河流域总体水资源不足,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灌溉用水不断被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所挤占,农业缺水日趋严重。由于水资源开发几乎达到了临界状态,农业灌溉用水的不足只能通过节水灌溉、污水灌溉甚至超采地下水来弥补。 据农业部门调查,1991年全国污水灌溉面积已达306.7万ha,约占当年全国灌溉面积的6%,其中90%以上集中在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黄、淮、海及辽河流域。1998年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新疆各行业用水、供水结构和农业用水现状,用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原理并结合实际,分析研究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和节水潜力,得到所分析的净(田间)灌溉定额是可行的,此结论为新疆用水总量调控和定额灌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用水仅来源于本区淡水资源,淡水资源匮乏以及时空分配不均加剧了供需矛盾。本次以海南省农业水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农业产值、劳动力、农业投入、资产投入、农业用水及灌溉水量等为效益衡量标准,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计算分析海南省农业水资源经济效益,包括总农业用水边际效益和灌溉用水边际效益,得出2000年以来总农业用水和灌溉用水弹性系数分别为-0.37和0.314 7,总农业用水和灌溉用水平均边际效益分别为-7.65元/m~3和3.895 1元/m~3。通过分析,总农业用水的增加抑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增加;随着海南省节水灌溉面积及节灌水设施投入的增多,海南省灌溉用水边际效益仍会增多,灌溉用水对农业(农作物种植)产值增加的效益将会持续。该生产函数在此类问题中的应用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