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黑龙江省四季温度的起伏变化跨度较大,冬季和夏季温差甚至达到60℃以上。同时,在寒冷的季节舍内由于通风换气不好等因素影响,导致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严重超标,直接影响北方肉牛生产力。通过对黑龙江省肉牛饲养方式、畜舍结构及建筑工艺、畜舍环境测试结果等的分析认为导致寒冷地区冬季肉牛舍内环境污浊、潮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北方农牧交错区奶牛舍的空气环境质量,试验对内蒙古西部农牧交错区大型双坡式奶牛舍内外夏冬两季空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夏冬两季舍内NH3含量及微生物数量均显著高于舍外(P0.05),冬季舍内CO2含量显著高于舍外(P0.05),但均未超过卫生学标准,其他各项空气环境指标也符合卫生学标准。说明该种奶牛舍夏冬季节空气环境可满足奶牛生产需要,夏季时可加强粪便清理工作,以减少微生物和NH3产生。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冬季肉牛养殖环境控制及管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西北地区冬季肉牛养殖的环境、福利状况,提高肉牛生产水平,试验将环境控制(控制牛舍通风、铺加垫料、增加清粪次数)和管理措施(饮用温水)应用于实际生产,并通过检测牛舍环境、牛体清洁度、日增重等指标来评价改进措施的综合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控制牛舍通风、铺加垫料、增加清粪次数能显著提高牛舍内最低气温和地面温度,对牛舍内日平均气温没有显著影响;降低舍内风速的同时增加了湿度、二氧化碳和氨气浓度,但总的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牛舍内的环境状况;对牛体清洁度、日增重没有显著影响。说明给牛饮10℃的温水能显著提高肉牛日增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5,(6):26-31
研究对使用刮粪板清粪和人工清粪的两种牛舍进行温度、含湿量及几种有害气体的现场测试,对舍内的空气卫生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旨在通过机械清粪的方式提高牛舍环境条件,为肉牛生长发育提供保障。结果表明:两种清粪模式下舍内的含湿量、NH3、CH4、CO2、PM10日平均浓度均无显著差异,刮粪板清粪对舍内的NH3的瞬时产生量有较大的影响,在清粪过程中NH3浓度能会提高70%~75%,在刮粪后1 h内舍内氨气浓度会回落到刮粪前水平的80%~85%,人工清粪影响较小。舍内NH3、CH4和CO2的浓度还受肉牛行为的影响,肉牛的排尿、反刍、活动量都会影响舍内气体的含量。舍内温度、含湿量及NH3、CH4、CO2等气体的含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得出结论:牛舍内空气卫生条件的好坏对肉牛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冬季牛舍粪便的清除工作一直是牛舍卫生条件的重要因素,合理采用机械清粪方式,对肉牛生活环境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冬季肉牛采暖舍环境指标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东北地区冬季育肥牛舍的环境状况。[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育肥牛采暖舍进行了为期5d的实地测量试验。所测得的温湿度、风速、CO2浓度、NH3浓度[结果]为:舍内平均温度为12.4℃、湿度为83.9%、风速为0.10m/s、CO2平均浓度为3647ppm、NH3平均浓度为14.7ppm。由测量[结果]可知:采暖舍内温度、湿度和风速均能很好的满足肉牛的生长和育肥的需要。但是CO2、NH3气体浓度稍高,可能是由于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但没有对牛的生长生活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北方冬季采暖舍环境舒适度较高,可作为冬季肉牛舍有效的保温措施之一。[结论]通过本试验的结果,为北方冬季肉牛舍的建筑设计及健康养殖技术的改进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东北寒区奶牛舍屋顶烟囱风机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寒区自然通风奶牛舍普遍使用的屋顶烟囱通风冬季结冰堵塞严重,导致舍内湿度过大、有害气体难以排出等问题,本文选用屋顶烟囱风机对黑龙江某典型成乳牛舍的通风系统进行了改造,并对冬季最冷时段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牛舍采用屋顶烟囱风机后,舍内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对照舍,CO2、NH3平均浓度较改造前分别降低51%和63%;舍内相对湿度最低可降至89%,温度可维持在5℃以上。风机不同运行工况虽然对舍内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大,综合考虑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电等因素,推荐实行每日定时开启和关闭的风机管理模式;使用屋顶烟囱风机配合独立进风口可使舍内获得更优的环境质量,舍内的雾气现象和异味明显减轻,即使舍外温度低于-30℃,屋顶烟囱风机也不存在结冰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了达到充分利用太阳热能、增加牛舍内采光量、提高牛舍内温度、降低舍内空气湿度的目的,试验根据太阳高度角在不同季节随不同地区地理纬度不同而变化的原理,确定新疆地区半开放式肉牛舍最佳屋面夹角,测定了2014年新疆大寒当日牛舍内外太阳辐射、温湿度变化。结果表明:应用最佳屋面角的半开放式肉牛舍舍内温度和湿度基本可以满足肉牛冬季正常生长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江波涛  李莉  曲永利 《兽医导刊》2016,(22):221-222
本文对东北地区肉牛舍作为测定对象,对肉牛舍的温度、湿度、风速、CO2浓度以及NH3浓度进行分析.对牛舍内采暖温度进行测定,平均温度能够保持到12~15℃之间,湿度也在40~80%之间.通过对东北地区冬季肉牛采暖舍环境的检测,所得到的结果证明东北地区能够在冬季为肉牛提供较为舒适的环境,并且在养殖肉牛技术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全国不同地区的8个肉牛场的牛舍夏季环境状况进行检测,测定了牛舍内外的温度和舍内的湿度、风速、照度以及CO2、NH3浓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牛舍环境状况较好,中原地区环境状况次之,基本能满足肉牛生长育肥的环境需求,南方牛舍环境存在高温高湿的问题,需采取适宜的防暑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不同地区肉牛舍夏季环境状况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全国不同地区的8个肉牛场的牛舍夏季环境状况进行检测,测定了牛舍内外的温度和舍内的湿度、风速、照度以及CO2、NH2浓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牛舍环境状况较好,中原地区环境状况次之,基本能满足肉牛生长育肥的环境需求,南方牛舍环境存在高温高湿的问题,需采取适宜的防暑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全国各地肉牛产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北方非传统肉牛养殖区也开始将产业重点向肉牛养殖业调整。对北方非传统肉牛养殖区的生态环境、肉牛品种、饲养管理、产业发展和肉牛交易等特点进行了分析。在该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北方非传统肉牛养殖区肉牛品种改良方案。该方案分为2个阶段实施,第1阶段为基础母牛安格斯化:利用红安格斯牛作为父本,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实现基础母牛群体安格斯化;第2阶段为两品种轮回杂交:选用另一专门化肉牛品种与红安格斯牛为主要父本品种,开展两品种轮回杂交,建立优质肉牛高效繁育技术体系。通过制定该技术方案,以期为北方非传统肉牛养殖区开展黄牛改良和发展特色经济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通辽市是全国及内蒙古自治区肉牛主产区,肉牛育肥是肉牛养殖的最后环节,也是提高牛肉品质的关键环节。从养殖模式、品种特点、牛源结构、销售市场、饲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对目前通辽市育肥牛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期能为当地政府把握肉牛育肥基地发展现状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动物健康生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温热环境逐渐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和关键因素之一。虽然肉牛生产受到热应激的影响没有奶牛显著,但这种影响也不容小觑。本文综述影响肉牛养殖的环境因素,并阐述温湿度指数在肉牛健康养殖中的评定方法,以及热应激对肉牛生产性能、生理机能、免疫指标、繁殖性能和肉品质方面的影响。最后,提出缓解热应激对肉牛生产影响的有效策略,这些策略包括物理预防、肉牛耐热性的品种选育以及营养调控等。  相似文献   

14.
肉牛育肥主要指专用肉牛品种一次性肥育,是肉牛养殖的核心,主要决定于品种、牛舍建设、饲料、饲养管理等关键环节,本文从肉牛品种的选择、标准化牛舍的建设、饲料配方的组成、饲养管理等方面详细总结了西北地区肉牛育肥的成功技术,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肉牛产业从持续火热期逐渐回落,加上饲料价格的新一轮上涨,出栏育肥牛盈利空间被极度压缩,一度出现一定比例的亏损和弃养现象。这是市场规律调节的结果,是养殖业必然要经历的市场阵痛期。所以仅仅依靠高行情去获得盈利,促进肉牛产业的发展是不可能长久的。本文阐述了从提高种牛品质、提高母牛繁殖性能、抓好犊牛培育及早期断奶、粗饲料储备等几方面着手,抓技术提质增效,抓管理降低成本,理顺养牛投资理念,使肉牛产业安全走出低谷期,以突破肉牛产业发展效益瓶颈。这是市场规律调节的结果,是养殖业必然都要经过的市场阵痛期。所以仅仅依靠高行情去获得盈利,促进肉牛产业的发展是不可能长久的。文章阐述了从提高种牛品质、提高母牛繁殖性能、抓好犊牛培育及早期断奶、粗饲料储备等几方面着手,抓技术提质增效,抓管理降低成本,理顺养牛投资理念,使肉牛产业安全走出低谷期,以突破肉牛产业养殖效益瓶颈。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集约化肉牛养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然而,集中式、拴系式、高密度的生产方式下,常常导致肉牛的动物福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会对肉牛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改善肉牛动物福利可提高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实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介绍了动物福利的概念、肉牛在饲养管理中的福利标准要求,以及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动物福利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肉牛生产福利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产实际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地区肉牛舍冬季建筑热环境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设计中国西北地区满足肉牛冬季温度通风要求的肉牛舍,采用建筑环境模拟软件DEST模拟了不同围护结构和通风率肉牛舍的冬季自然舍温。结果表明,在屋顶传热系数为1.0W/(m2·K)时,非保温窗牛舍在通风率分别为5次/h、10次/h和15次/h时,1~2月日平均温度最低值分别为-7.4℃、-12.3℃和-14.4℃,高于肉牛低临界温度,但需对饮水加热;在通风率为10次/h时,保温窗和非保温窗牛舍1~2月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1.6~-8.7℃、-12.3~-8.2℃;在通风率为5次/h、10次/h和15次/h时,非保温窗牛舍1~2月舍内外温差分别为8.8~12.2℃、5.2~7.6℃和3.7~5.4℃。建议西北地区肉牛舍采用非保温窗,屋顶材料采用单层彩钢板或者传热系数为1.0W/(m2·K)的材料,冬季通风率取10~15次/h;天窗和窗户分别选用阳光板和塑料膜卷帘窗。  相似文献   

18.
随着肉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户越来越注重精粗饲料的高效利用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的提升,往往容易忽视养殖过程中最基础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饮水管理。适宜的饮水条件不仅可以降低肉牛疾病的发生,还可提高饲料消化率及生产性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浅论优质牧草在肉牛饲养中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我国肉牛饲养在饲料利用中的误区,结合肉牛的消化及代谢特点,分析了牧草的鲜喂、青贮、干草饲喂以及综合利用4种不同的利用方式及其营养特点,指出优质牧草用于肉牛饲养能充分发挥牧草的优良特性,而且符合我国畜牧业发展要求,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及排酸对育肥牛肉嫩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品种对牛肉嫩度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排酸时间中肉嫩度的变化,试验在内蒙古肉牛主产区选择了16月龄的红白花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安格斯牛、黄白花西门塔尔牛等品种高代杂种牛以及草原红牛和蒙古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育肥180 d后屠宰并测定肉的嫩度。结果表明:安格斯牛肉嫩度较其他品种肉牛好,蒙古牛肉嫩度较其他品种肉牛差;但经过一定的排酸期后,嫩度均可达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