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江苏省太湖地区进行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务农劳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务农兴趣、劳力素质、物质投入下降,导致农业生产尤其粮食生产徘徊不前。1984年开始,各地进行扩大农民经营规模的探索,试图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农民务农收入比重,以增强农业自身活力。然而,我国由于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因此,实施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认为,我国目前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条件还不成熟,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有;(1)耕地资源不足而劳力资源过量;(2)劳动价格超低而使使用机械效益不高;(3)大机器与小地块经营状况不协调;(4)农机生产企业无利可图,积极性不高。因此,目前不宜采取行政手段来追求农业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农业专科学校的定位与管理类专业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专科院校应定位于为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管理人才的要求大致为三个层次 :(一 )宏观管理类 ;(二 )生产经营管理类 ;(三 )服务管理类。农业专科院校要适应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灵活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困境,一是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下滑速度明显;二是务农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务农劳动力的比重低,并且老龄化现象严重,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快培育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经营集约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将科学技术物化到劳动力中去,为劳动者所掌握,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吸收现代技术的能力,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为此:(1)对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价值的重新认识;(2)加大农村教育投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3)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4.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农业的输入,即劳力、土地、资金、工具和其他农用物资(农药、化肥等);(2)农业管理与政策,它包括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的体制,农业生产与管理体制,各种农业经济政策等;(3)农产品经营,包括农产品的贮藏、加工、经销;(4)农业的输出,指农业提供的农产品、加工产品以及经济收益。 农业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形成复杂的农业经济系统。 农业系统的四个子系统又共同构成更为复杂的农业系统。四个子系统间的内在关系是:(1)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二者构成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互相适应就能形成农业的自然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三农”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富裕农民不可能一蹴而成。就我区目前而言,虽在科教兴农、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有益探索,但与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仍有不完全适应之处。具体表现在我区务农人员数量多且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经营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差,明显制约着我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上海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按照郊区“三个集中”新一轮发展要求,突破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促成我区农村经济加速发展.使我区农民步入富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8.
未来一带的新型农民,决定着中国农业的未来。现在,接受初中教育的农村青年大多返乡务农或进城就业,加入农业产业队伍。但由于农村普通初中教育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劳动技能课解决不了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建设和产业化经营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因此,开展初中后职业技术教育势在必行,这是在农村普通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农村普通教育,培养和确保较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劳动力,确保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构建是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和谐农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长远之举。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要以农民培训为重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要适应新形势,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务工人员工资待遇的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老人、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农闲打工、农忙务农"的兼业化特征正在逐步淡化,大多数转移劳动力即使农忙时也不再返乡务农,成为专职打工者。因此,农业的"用工荒"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从多方着手。农业机械大显身手为应对劳力短缺,一些地方开始推广机械  相似文献   

11.
李会之 《农业与技术》2013,(11):219-219
梨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现有耕地面积26.4万hm^2,农业人口61万,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梨树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有效提高。但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手段主要以人工作业为主,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农忙季节缺入手、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农民兼业化等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农民致富进程。  相似文献   

12.
研究农药复配剂的意义及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用于植物保护的农药品种繁多。据1988年统计,我省农药品种、制剂达到219个。农药品种多是好事,但带来的问题是:广大农民由于错用药、乱用药,毒害、药害、造成减产的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毁田重播和颗粒无收。其次,有些农药品种长期单一使用后,害虫对其产生了抗药性,致使药效下降,治灾不保产,迫受到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第三,农村生产结构调整以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粮棉面积和务农劳力逐年减少。在这种形势下,过去的那种一虫一治、一药一治的植保技术已不适应农业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产方式由粗放式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和新千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各级政府极大地关注农业问题,农业升温、粮食安全重新受到重视。在农村务农劳力弱化、种植方式老化和技术水平退化  相似文献   

14.
农村耕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飞跃建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然而,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以承包到户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制度优势在不断弱化,逐步显露出了一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弊端。规模小、收益低、流转不规范的经营现状与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理念还有很大差距,完善和改革当前农村耕地生产经营体制成为当前农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良性发展,保障粮油棉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程度,解决农村务农劳力结构性短缺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湖南省出台了《2012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力第一要素,大力加强农村农业科技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县事业经费投入不够,基础条件差;培训经费短缺,教育培训基地和教学设施缺乏;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年龄结构及文化结构不合理,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收入少,使人不能不对我县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长期发展产生忧虑。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当前渑池县农民整体素质现状,分析了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现状成因,并提出了提高渑池县农民整体素质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通过政策扶持,合理有序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变口粮农业为商品农业;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素质高、有致富带动能力的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对如何培育职业农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土地集中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集中必然会作为一个重大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农业生产的代营制正是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涌现出来的一种土地集中的好形式。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承包农户由于主要劳力或全部劳力从事土地经营以外的经济活动,无暇经营土地;有的因家中缺劳或缺少某项生产要素,经营土地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而把承包土地生产上的某些环节或全过程,委托给农业专业户或服务组织代为经营。我们把这种土地经营方式叫做农业生产的代营制。这种协作经济组织,目前正在一些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发展起来,深受农民的欢迎。农业生产的代营制,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单环节代营。这种代营就是农民把经营能力所不及的耕耘、植保、施肥、灌溉、收种等经营管理的某个生产环节,委托专业户或服务组织代为经营。这种形式非常适合家中主要劳动力外出而仍有辅助劳力的农民的需要,也适合广大兼业户的需要。第二种是多环节  相似文献   

19.
建设农业强省的战略对策 实现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必须实行战略思想的转变和战略对策的落实。总体思路是:从山东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指导思想从偏重增加总量转到提高整体素质上来,把发展重点转到调整结构上来,把生产重点转到品种质量上来,把经营管理重点转到提高效益上来,以保证农产品社会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为重点,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推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总量、质量、效益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随之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提高。在农村务农的一亿五千万初高中程度、二亿小学程度的青壮年农民和农民技术员迫切要求学习农业技术知识。中等教育结构正在改革,大批农村中学将逐步改办为职业技术学校,迫切需要专业课教师。但是目前真正在农村的农业科技人员数量不多,有许多下不到第一线,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