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粮食生产潜力影响因子及需求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探讨了耕地、生产技术及生态条件等因子对福建省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耕地和生产技术等对耕地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力,并预测了2006~2020年的福建省粮食生产潜力。此外,通过对福建省粮食供求关系的预测,进一步分析了福建省未来耕地面积与粮食有效需求所要达到的耕地面积间可能出现的缺口情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2000-2012年福建省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总结福建省粮食生产的主要特点,应用计量经济方法,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对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福建粮食生产特点总结如下:耕地数量减少,人地关系恶化;生产规模偏小、从业人员老化;综合产能下降、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等。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粮食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与粮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农村劳动力、成灾面积与粮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在劳动力方面存在隐蔽性失业;(2)目前福建省粮食生产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最后,从提高粮食生产经营者素质、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农业技术应用创新等3个方面,提出了增强福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粮食生产现状与能力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福建省粮食生产能力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省情,从政策保障要素、资源基础要素、技术支撑要素和结构促进要素等多方面,阐述提高福建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针对福建粮食物流、储备问题与痛点提出福建省数字化粮食物流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优化福建省数字化粮食物流体系提供参考,切实扛稳筑牢粮食安全的重任。【方法/过程】通过对福建省粮食需求、物流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福建省数字化粮食物流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供应链、信息化、标准化、基础设施等方面问题。【结果/结论】为促进福建省粮食物流体系高质量转型升级,从“集”“转”“智”“融”四方面提出了:构建粮食供应链网络,强化物流全局意识;重视标准体系建设,实现运转智能高效;做好智能物流基建,强化粮库数字化水平;融合发展物流与信息化,搭建粮食物流信息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缓解福建省粮食供需矛盾,确保福建粮食安全,分析了福建省粮食生产供求现状和制约因素,揭示了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实质特征及福建省粮食产业化经营现状,根据自主创新的内涵提出依靠自主创新加快福建粮食产业化发展步伐的8项具体措施:科技创新,提高粮食单产,进一步增加粮食总量;机制创新,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逐步推进粮田的适度规模经营;开发创新,发展粮食生产产业链;市场创新,建立科学的粮食购销体系;制度创新,落实粮食风险基金制度;服务创新,建立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观念创新,发展外向型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福建粮食安全:现状、趋势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属于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在简要分析福建省粮食生产及其面临主要问题与矛盾的基础上,着重就福建粮食安全战略的构建及其实施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探索,提出了防止耕地抛荒、稳定粮食生产以及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方青 《吉林农业》2014,(19):10-12
提高粮食作物的生产力是稳定福建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本文在详细阐述福建省粮食生产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福建省粮食生产中主要遇到自然灾害频繁导致粮食减产、人均耕地少且分布不均、种粮经济效益低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农业科技的创新性和成果转化力不足等问题,并从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民培训的角度对福建省粮食生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福建省粮食生产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清流县水稻高产创建的做法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流县是福建省25个粮食主产县之一,粮食种植面积26万亩,年产量9000万kg。水稻是清流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7.2万亩,产量在7000万kg左右。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烤烟、红心甘薯、花卉苗木等产业的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在逐渐减少,故发挥技术优势,实施高产创建,是挖掘水稻增产潜力的重要手段。2013年按照农业部和福建省的部署,创建11220亩烟后超级稻示范区,取得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对1978—2015年福建省人口、耕地、粮食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趋势理论对2016—2030年福建省粮食、耕地变化等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78—2015年福建省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等均呈下降趋势,而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福建省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预测2016—2030年福建省人口数量仍然保持增加,但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继续稳步降低,造成福建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逐年增加。因此,未来福建耕地超载更为严重,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据此,提出降低福建省耕地压力、保证区域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福建省粮食生产能力制约因素和宏观约束因素,结合福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其影响因子的计量分析和粮食生产潜力预测,根据省情,从资源保护、耕地利用、技术支撑、市场机制、预警机制、粮食政策、防灾减灾等方面,提出保障福建粮食安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福建省粮食单产的波动变化和影响粮食单产的人文社会因素,获取福建省统计年鉴中1986~2012年的若干组基础数据作为影响因子,依据主成分分析原理在SPSS操作平台下进行福建省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7年以来福建省粮食单产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前20年增长速度保持持续增长,后续产量达到最高值后趋予稳定。运用主成分分析结果,将影响福建省粮食单产的人文社会因素归结为经济要素,人口、农业投入与运输要素,消费与投入压力要素3方面。鉴于经济要素的贡献最大,提出依靠经济发展是促进福建省粮食单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和农用地膜的使用量是影响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白丽月 《农学学报》2016,6(11):85-89
为了实现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提供福建省粮食安全新的数据支持,分析了2003—2012 年福建省粮食消费的特点,预测未来年份的粮食需求量。结果表明:第一,福建省粮食消费总量呈现递增的趋势,粮食消费结构也有较大幅度调整;第二,人均粮食消费量增加了44 kg,人均口粮消费量减少了12 kg,人均饲料粮消费量增加了55 kg,饲料用粮大幅增加,是导致福建省人均粮食消费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第三,比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和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粮食需求量,发现差异明显,实际人均消费量远高于合理人均需求量,不合理的食物消费结构造成了不合理的粮食浪费现象;第四,按照高、中、低3种不同的人均粮食需求量分别预测全省的粮食需求量,基于平衡膳食模式的粮食需求量能较真实地反映福建省的实际需求量,即2020、2025年全省粮食需求量分别为1222万t、1243万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了解福建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预测福建省粮食产量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78~2012年福建省粮食产量的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并以2007~2012年的粮食产量数据为样本,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福建省未来5年(2013~2017年)的粮食产量进行预测.[结果]1978~2012年福建省粮食产量呈波动增长、快速下降和平稳发展的阶段特征,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南平、龙岩和三明市一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在确保信息量的基础上,提取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因素和价格政策因素两个主成分;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政策扶持下2013~2017年福建省粮食产量将呈现小幅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模型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0.87%,预测精度较高.[建议]应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加大粮食扶持政策实施力度,以保持福建省粮食生产能力及提高粮食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粮畜生产协调度(CDGPAH)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序变化分析表明,1991-2005年来福建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相悖趋势日益严重,两者之间的协调状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1-1999年,CDGPAH值由-0.66下降到-0.81,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处于冲突的发展模式阶段;第二阶段为1999-2005年,CDGPAH值由-0.81下降到-0.96,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处于相悖的发展模式阶段.粮畜生产协调度状况的空间变化分析表明,闽东南属于粮畜生产的相悖区,而闽西北则属于粮畜生产的基本协调区;但闽西北内部存在差异,宁德和龙岩两市属于粮畜生产冲突区,南平市属于粮畜生产基本协调区,而三明市则属于粮畜生产的耦合协调区.福建省9个地市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最好的是三明市.最差的是厦门市;各地市协调状况由好到差依次为:三明>南平>宁德>龙岩>漳州>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最后,针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相悖的原因,提出了协调两者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按照农业部和福建省、三明市的要求,永安以稳定种粮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量、提高种粮效益为目标,狠抓技术服务,不断创新、集成、组装高产栽培技术,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食品工业现状及"十一五"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食品工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全省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产业集聚、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的举措,为福建省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根据福建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和产业特点,提出“十一五”发展的思路,以及提升食品工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1福建省食品工业现状福建省食品工业“十五”期间,积极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全行业技术和设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机…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粮食安全农业资源保障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入粮食主产区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简述了福建省的粮食生产、供需平衡情况,指出了耕地资源短缺、耕地质量差、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规模化经营推广受阻、种粮成本上升、种粮比较效益低、粮食自给率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的存在使粮食安全的压力加大,提出了保障福建省粮食安全的对策措施:(1)坚守耕地红线,强化用途管制;(2)依靠高新技术,提高粮食单产;(3)加快制度创新,构建激励机制;(4)转变发展思路,确保粮源供给。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粮食安全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人多地少耕地面积更少,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主销区,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粮食生产与消费需求矛盾加剧。采用粮食安全系数评价法,构建了包括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单产水平、人均耕地、粮食生产波动系数在内的区域粮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9个设区市2006年和2012年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整体上福建省粮食安全状况为临界安全级,粮食安全基本有保障,但粮食自给率下行压力增大;(2)福建省各区域粮食安全状况差异显著,存在粮食生产与粮食消费空间分布上的错位性,在趋势上东南沿海地区粮食安全形势恶化明显而闽西北地区形势转好;(3)依据粮食安全综合评价分值(Q值)可将福建省粮食安全等级划分为3类,即三明、南平、龙岩属于粮食安全区,漳州、宁德属于粮食临界安全区,福州、厦门、莆田、漳州为粮食不安全区。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域粮食生产及消费特点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家顾问》2011,(1):8-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发布《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要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地.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仓储设施建设和承储国家政策性粮食。支持粮食企业扩大仓储能力,继续组织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发展适合大农户的粮食仓储物流模式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