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70年代后期,当我们研究坛紫菜(Porphyra haitumensis)自由丝状体直接采苗应用于生产取得成功的时候,黄海水产研究所王素平从事的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培养与采苗,虽然在丝状体的生长发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丝状体生长发育成熟度差,孢子放散不集中,因而未能进行直接采苗试验。  相似文献   

2.
70年代后期,当我们研究坛紫菜(Porphyra haitumensis)自由丝状体直接采苗应用于生产取得成功的时候,黄海水产研究所王素平从事的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培养与采苗,虽然在丝状体的生长发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丝状体生长发育成熟度差,孢子放散不集中,因而未能进行直接采苗试验。  相似文献   

3.
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无性繁殖系快速培养及其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自由丝状体快速培养并用固相化方法采苗下海养殖的试验,结果表明自由丝状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生长发育成熟,用固相化方法采苗可以克服自由丝状体室内集中放散壳孢子困难的缺点,每网采200万枝壳孢子囊枝切段,其出苗情况,紫菜生长均达到生产要求,本试验为自由丝状体快速采苗应用于生产上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自由丝状体快速培养并用固相化方法采苗下海养殖的试验,结果表明自由丝状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生长发育成熟,用固相化方法采苗可以克服自由丝状体室内集中放散壳孢子困难的缺点,每网采200万枝壳孢子囊枝切段,其出苗情况,紫菜生长均达到生产要求,本试验为自由丝状体快速采苗应用于生产上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条斑紫菜优良品系深丰1号、深丰2号及野生品系WT为试验对象,在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过程中设置不同的自由丝状体移植量和光温条件,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条斑紫菜不同品系丝状体生长和壳孢子放散量情况。结果表明,贝壳丝状体营养生长阶段,10~50μmol/(m~2·s)范围内提高光密度或15~25℃范围内提高温度都能加快贝壳丝状体的营养生长,初始藻落密度提高,丝状体能更快布满贝壳表面,获得更高的藻落密度;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培养适宜的移植量、光密度、培养温度分别为100 mg/m~2、10μmol/(m~2·s)、20℃。  相似文献   

6.
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有效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技术,以坛紫菜的2个选育品系"申福1号"和"申福2号"及野生型品系为实验对象,初步研究了自由丝状体的移植量、移植后培养的光密度和温度对贝壳丝状体的生长和壳孢子放散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当自由丝状体移植量为50~500 mg/m2,随着移植量的增加,贝壳丝状体的藻落数显著增加,但移植量如果超过100 mg/m2,贝壳丝状体的壳孢子放散量反而减少。培养光密度在10~50μmol photons/(m2.s)范围内,随着光密度的增加,贝壳丝状体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但壳孢子的放散量却随着光密度的提高而减少。培养温度在15~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贝壳丝状体的生长明显加快;在15~20℃范围内,壳孢子放散量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0~25℃范围内,壳孢子放散量反而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上述结果表明,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中,过大的丝状体移植量、过高的培养温度和光密度均会导致贝壳丝状体的壳孢子放散量减少。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条斑紫菜不同品系壳孢子放散、萌发和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条斑紫菜RD-1和WT品系的贝壳丝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壳孢子放散量以及壳孢子萌发体对高温的忍耐力,结果表明:在18、23、24、25℃下,平均每个贝壳连续放散15 d的壳孢子总量,RD-1品系分别为8.4×106、4.5 ×106、6.1×105、0个,WT品系分别为7.0 ×106、2.7×106、3.9 ×105、0个,2个品系的壳孢子放散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25℃下均不放散孢子.通过研究在同一温度下放散的壳孢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情况后发现,18℃下放散的壳孢子被分别置于4种温度条件(18℃、22℃、23℃、24℃)下培养15 d,RD-1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90.9%、85.6%、59.7%、49.8%,分裂率均为100%;而WT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只分别为81.8%、32.0%、21.9%、15.1%,分裂率分别为99.7%、96.7%、80.3%、78.3%.在上述3组高温(22℃、23℃、24℃)下培养的WT品系的壳孢子萌发体均出现烂苗现象.以上结果表明:RD-1品系的贝壳丝状体对23℃高温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它的壳孢子放散量基本优于WT品系,在24℃下也能大量放散壳孢子并且所放散的壳孢子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它的壳孢子和壳孢子萌发体对高温的忍耐力均比野生型品系好.所以,对这个品系进行继续选育,很有可能得到耐高温的品种,应用条斑紫菜的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全人工采苗之前,为了促使壳孢子集中大量放散,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是“下海刺激法”。  相似文献   

9.
在PESI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2,4-D,进行条斑紫菜叶状体的离体培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激素及浓度对条斑紫菜叶状体组织块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存在差异。适当浓度6-BA可诱导单孢子经无性繁殖产生小紫菜叶状体,适当浓度2,4-D可促进叶状体组织块比对照更早地发育成丝状体。  相似文献   

10.
用包埋-脱水法在常温和常低温下保存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探讨了温度、光(暗)和含水量等因素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在常温或常低温下都可以保存6个月并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其中,4℃(暗)保存的最高存活率达到71.5%;而且保存后的丝状体的生长力达到了保存前的水平.包埋-脱水法操作简单,无需贵重设备,在藻类种质保存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条斑紫菜壳孢子的抗生素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紫菜细胞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时,常以叶状体的酶解单离体细胞为材料,但由于来自同一个叶状体的体细胞处于不同的分化阶段,离体培养时,体细胞的成活、再生和发育途径均不相同,从而无法准确地判断抗生素对紫菜离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影响。以成活、萌发和发育途径等几乎一致的条斑紫菜壳孢子为研究材料,较系统地观察了3种抗生素对壳孢子的成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卡那霉素能促进条斑紫菜壳孢子的萌发、生长和发育。加卡那霉素培养7 d,26%的壳孢子萌发体,其细胞数多于20个,比对照组多2倍,培养11 d和18 d,萌发体的平均长度分别为对照组的1.6倍和2.1倍。氨苄青霉素能显著地抑制条斑紫菜的壳孢子萌发、生长和发育,造成细胞的分裂速度减缓、叶状体发育异常。加氨苄青霉素培养7 d,80%的壳孢子萌发体的细胞数少于15个,培养11 d和18 d,各试验组的壳孢子萌发体的平均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随着氨苄青霉素浓度的提高,萌发体的平均长度下降。氯霉素对条斑紫菜的壳孢子具有强烈的致死作用。加氯霉素培养7 d,浓度大于100 μg/mL的各试验组的壳孢子萌发体全部死亡;培养11 d,低浓度组(50 μg/mL)的萌发体也全部死亡,90%以上的萌发体的细胞数小于5个。由此得出,氯霉素是开展条斑紫菜基因工程的理想抗性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12.
坛紫菜(porphyra hairanensis)幼苗能否形成单孢子是我国多年来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复、多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幼苗释放细胞的条件,细胞的发育分化趋势及超微结构作了重点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真正放散单孢子的条斑紫菜(P.yezoensis)作了比较,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坛紫菜幼苗能释放一种以前曾被认为是单孢子的细胞,它们的光学及超微结构、释放规律和发育趋势与坛紫菜酶解的营养细胞相同,而与条斑紫菜单孢子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证明坛紫菜幼苗阶段不能产生单孢子。  相似文献   

13.
温度胁迫对紫菜丝状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调制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研究温度胁迫对条斑紫菜、坛紫菜和皱紫菜丝状体叶绿素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下丝状体Yield、F<,v>/F<,m>和q<,p>均能维持较高的水平.对低温(5℃)的耐受性以条斑紫菜最强,坛紫菜次之,皱紫菜较弱;而对高温(35℃、40℃)的耐受性则与之相反.5℃下24 h,丝状体F<,v>/F<,m>呈下降趋势,转入常温后逐渐恢复.40℃处理1.5 h,坛紫菜和皱紫菜的F<,v>/F<,m>降幅不足10%,转入常温能基本恢复,而条斑紫菜降为起始值的82%,转入常温后持续降低;40℃处理3 h,3种丝状体的F<,v>/F<,m>均降为起始值的65%,恢复培养16 h后,活性未见恢复;40℃胁迫8 h,所有材料的F<,v>/F<,m>均降为0.  相似文献   

14.
坛紫菜(porphyra hairanensis)幼苗能否形成单孢子是我国多年来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复、多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幼苗释放细胞的条件,细胞的发育分化趋势及超微结构作了重点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真正放散单孢子的条斑紫菜(P.yezoensis)作了比较,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坛紫菜幼苗能释放一种以前曾被认为是单孢子的细胞,它们的光学及超微结构、释放规律和发育趋势与坛紫菜酶解的营养细胞相同,而与条斑紫菜单孢子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证明坛紫菜幼苗阶段不能产生单孢子。  相似文献   

15.
坛紫菜幼苗无性繁殖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幼苗能否形成单孢子是我国多年来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复、多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幼苗释放细胞的条件,细胞的发育分化趋势及超微结构作了重点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真正放散单孢子的条斑紫菜(P.yezoensis)作了比较,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坛紫菜幼苗能释放一种以前曾被认为是单孢子的细胞,它们的光学及超微结构、释放规律和发育趋势与坛紫菜酶解的营养细胞相同,而与条斑紫菜单孢子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证明坛紫菜幼苗阶段不能产生单孢子。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不同海水比重、温度、光照强度、附着材料对条斑紫菜壳孢子附着的影响。初步确立条斑紫菜壳孢子的最适附着条件为海水比重1.022,温度20℃,光照强度27μmoL(m2.s)。塑料培养皿的附着率比玻璃培养皿高,且有许多其他优点,建议在类似试验中使用塑料培养皿;维尼纶网绳的附着率是聚乙烯网绳的3倍以上,可见壳孢子大多生长在维尼纶网绳上;尼龙筛绢的附着率介于维尼纶网绳和聚乙烯网绳之间,而且便于观察,使用尼龙筛绢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壳孢子的附着情况,从而大大方便紫菜的采苗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紫菜遗传学研究的发展,紫菜育种手段趋于多元化,除了传统的选育方法外,诱变育种和种间杂交育种已成为紫菜育种的重要途径.以条斑紫菜绿色突变株(YM)、杂交重组品系Y-H1(F2代,显示条斑紫菜性状)、杂交重组品系Y-H2(F2代,显示条斑紫菜性状)、条斑紫菜栽培品系(YW)和坛紫菜栽培品系(HW)贝壳丝状体为材料,通过调制荧光技术对各丝状体叶绿素荧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紫菜贝壳丝状体最大量子效率(Fv/Fm)没有明显差别.HW和Y-H2贝壳丝状体实际量子效率(△F/Fm')略高于其他供试紫菜品系,YW与Y-H1品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F/Fm’相似,而YM明显低于其他株系;快速光曲线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上升,所有紫菜贝壳丝状体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先上升,后逐步降低.低光照处理各品系在光照强度低于200μmol/(m2·s)时rETR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光照强度的上升,Y-H2和HW的rETR高于其他品系;高光照处理下,Y-H2和HW藻体rETR高于其他品系,且YM藻体rETR值明显低于其他供试材料.通过最大量子效率、实际量子效率、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等参数的测定,能够反映不同紫菜株系叶绿素荧光特征,进而为量化描述不同紫菜选育株系或栽培品系光合特征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附着在条斑紫菜上的丝状细菌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丝状细菌为无色、不分枝的丝状体,成熟的菌丝呈串珠状.菌丝体的基部可以进入细胞壁的表层,但不能穿透细胞壁.从大量附着丝状细菌的藻体上分离得到了丝状细菌菌株YL,经感染试验证实发病症状与自然海区患病紫菜的症状一致,说明该菌为条斑紫菜丝状细菌附着症的致病菌.对菌株YL的形态及致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需氧革兰氏阴性菌,不能水解淀粉,接触酶呈阳性,在淡水中不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指纹状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所形成的微生子可聚集成玫瑰花环样结构及绳结状拓扑结构,初步确定其为毛霉亮发菌(Leucothrix mucor).该菌最适生长条件为盐度25~35,pH值为7.5~8.5,温度为10~25 ℃.  相似文献   

19.
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单孢子放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紫菜单孢子的放散规律,以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的野生品系(PC-WT)与诱变品系(PC-Y1)为材料,对来自不同日龄和不同部位的叶状体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圆盘体的培养过程中,PC-WT品系的不同日龄和不同部位的叶状体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早晚和数量差异较大。日龄40 d的叶状体,其梢、中、基3个部位的圆盘体均未出现性细胞,单孢子日放散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培养12 d的总放散量次序为:中部梢部基部;日龄45 d的叶状体其梢部和中部的圆盘体已出现性细胞,与日龄40 d的圆盘体相比,单孢子开始放散的时间提前,但总放散量下降,圆盘体的解体速度更快,单孢子总放散量次序为:中部梢部基部;日龄50 d的梢部和中部的圆盘体分别在培养的第6天和第10天完全解体,发现它们的圆盘体几乎全面成熟,单孢子放散总量较少,而基部的圆盘体未成熟,单孢子放散总量最多。PC-Y1品系的叶状体其梢部、中部和基部的圆盘体,培养12 d,其生长良好,边缘完整,没有放散单孢子。日龄40 d的叶状体圆盘体也未出现性细胞,营养细胞颜色鲜红,细胞排列紧密;日龄45和50 d叶状体的圆盘体均出现了性细胞。上述结果证实,PC-WT品系为单孢子放散品系,其梢部最先放散单孢子,中部次之,基部最后;随着叶状体日龄的增加,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时间提前,但单孢子放散总量减少。不同日龄、不同部位的PC-Y1品系藻体均不能放散单孢子,暗示与放散单孢子相关的基因在这个品系中可能已经变异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营养藻丝快速生长的最适宜光照强度。【方法】以坛紫菜新品种申福2号自由丝状体营养藻丝为培养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10、20、40、80、100μmol·photons m~(-2)·s~(-1))对自由丝状体营养藻丝生长、光系统PSⅡ最大量子效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经25d培养后,坛紫菜自由丝状体营养藻丝的增重随光照强度梯度增加而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80μmol·photons m~(-2)·s~(-1)光照强度培养下的藻体增重最多,且光系统PS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值最高。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红蛋白含量整体上随光强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藻蓝蛋白含量则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藻体CA和RubisCO酶活性均随光强增加而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中,以40μmol·photons m~(-2)·s~(-1)培养下的酶活性最强,80μmol·photons m~(-2)·s~(-1)次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SOD在不同光强下的活性随光强增加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80μmol·photons m~(-2)·s~(-1)下培养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营养藻丝这两种酶的活性均最低,分别为最高活性试验组的24.0%和22.9%。【结论】在80μmol·photons m~(-2)·s~(-1)培养下,坛紫菜自由丝状体营养藻丝增重最多,藻体最大量子效率Fv/Fm值最大,RubisCO和CA活性较强,超氧阴离子和SOD活性最低,该光照强度最有利于坛紫菜自由丝状体营养藻丝的快速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