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生产冷冻蟹肉下脚料-蟹壳为原料,先从蟹壳中提取具有蟹风味的蟹油,再将其残渣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提取出符合工业生产要求的壳聚糖。  相似文献   

2.
选取不同性别、重量规格为30~100 g中华绒螯蟹(Ericocheir sinensis),分别测定其不同组织中氨基脲含量,并以蟹壳中主要成分为待测物,验证氨基脲的产生与其相关性,从而探究中华绒螯蟹中氨基脲产生机理。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脏、腮、性腺等组织中均未检出氨基脲,而蟹壳中均有氨基脲检出,进一步验证氨基脲作为内源性物质普遍存在于蟹壳中;壳中氨基脲并不是由甲壳素产生,究其来源可能与壳中结合蛋白水解氨基酸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甲壳化学的体系框架中,3种最为重要物质是甲壳素、壳聚糖和壳寡糖.有人推测,仅我国海洋中甲壳动物每年合成的甲壳素就达10多亿吨,其中有几万吨来自虾、蟹壳.我国的虾、蟹及贝类产量极大,食用后剩下大量甲壳废弃物,将其作为提取甲壳素、壳聚糖和壳寡糖的原料,不仅是废物利用,更重要的是可避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瓦利斯俄勒岗大学化学工程师研究蟹壳另一种用途,从废水里回收重金属。研究人员利用几丁质,这原为蟹壳的主要成分,来吸附废水里的重金属。他们研制了一种方法使壳聚糖产生无数个细孔,这些细孔很稳定,比片状的壳聚糖细孔数要多  相似文献   

5.
一、头胸部区别:一龄蟹的中沟纹理较浅;二龄蟹则较深而清晰。二、颜色上区别:一龄蟹壳背绿中带嫩,壳较薄;二龄蟹绿中显暗,壳较厚。三、腹部区别:一龄蟹脐部较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又名脱乙酰基甲壳素、可溶性甲壳素。它是从蟹、虾壳等水产加工废料中提取出来,具有广泛用途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国内对其研究和生产始于五十年代后期,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但因种种原因,无论在其基础应用或生产工艺的研究方面,均发展缓慢,特别是在应用研究上开展甚少,致使壳聚糖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范围相当狭小,反过来也制约了壳聚糖生产的发展。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壳聚糖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来,在江浙河蟹养殖区有一种被当地蟹农称之为"水瘪子"的疾病蔓延,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兴化地区今年约有80%以上蟹塘发病,患病河蟹达到30%~40%。蟹农之所以称其为"水瘪子",是因为这些患病河蟹干瘪无黄、壳内积水无肉。主要有以下症状:1河蟹体色发黑、发暗,鳃丝发白且脆,或见有黑鳃现象。2蟹腿成空壳状,无肉;头胸甲向上凸起,蟹壳  相似文献   

8.
彭婕  吕磊  喻亚丽  甘金华  何力 《淡水渔业》2019,49(3):108-112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内源性氨基脲的产生途径,以雄性及雌性个体的背部蟹壳和腹部蟹壳为研究对象,测定氨基脲在上述组织中的残留水平,分析不同部位蟹壳中的主要成分甲壳素、蛋白质及其水解氨基酸的分布规律,评估并验证其与氨基脲残留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部位蟹壳中甲壳素含量与其氨基脲残留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与氨基脲残留水平呈负相关性,结果表明,蟹壳中的甲壳素和蛋白质及其水解氨基酸可能是导致氨基脲检出的重要因素。验证实验表明,甲壳素和氨基酸在前处理过程中能产生氨基脲,这一途径可能是导致中华绒螯蟹中内源性氨基脲残留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徐承旭 《齐鲁渔业》2007,24(8):34-34
1主要症状病蟹行动迟缓,往往十足腾空,在蟹胸部、腹部出现裂痕,但无力蜕壳或仅蜕出部分蟹壳,病蟹背甲上有明显的斑点,全身变成黑色,最终消瘦而死亡。在池水四周或水草上常可以发现患此病的蟹。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低聚壳聚糖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用个体均匀、初始均重为(16.20±1.30) g的中华绒螯蟹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 (对照组)、25、50和100 mg/kg低聚壳聚糖的实验日粮,正式实验为期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kg低聚壳聚糖组中华绒螯蟹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可食内脏指数显著提高;50 mg/kg低聚壳聚糖组降低了中华绒螯蟹肌肉和可食内脏中粗脂肪含量,提高了蟹肌肉和可食内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低聚壳聚糖组中华绒螯蟹碱性磷酸酶和酚氧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研究表明,添加低聚壳聚糖能够提高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降低机体脂肪沉积,且添加量为50 mg/kg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张冬冬  范陈伟  姜晓东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学报》2023,47(9):099610-099610
为了评估白壳中华绒螯蟹与广泛养殖的绿壳品系成蟹营养品质是否存在差异,本实验通过采集白壳新品系与正常绿壳品系扣蟹在相同池塘中养至性腺发育成熟的商品蟹,测定其可食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营养组成。结果显示,两种色泽中华绒螯蟹组织系数、可食率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白壳品系蟹壳湿样和干样亮度值(L*)显著高于绿壳品系,但红度值(a*)显著低于绿壳品系,肝胰腺和卵巢色泽参数无显著差异。白壳品系蟹壳总类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含量显著低于绿壳品系,但两品系肝胰腺和卵巢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组成均无显著差异。两种品系可食组织部分常规生化组成含量无显著差异,但白壳雌蟹肌肉中C20:4n6比例显著高于绿壳,绿壳雌蟹肝胰腺中18:0、18:2n6和DHA/EPA比例均显著高于白壳品系。两品系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组成和必需氨基酸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白壳雌体肌肉中异亮氨酸和酪氨酸含量显著低于绿壳雌体。研究表明,白壳和绿壳品系仅蟹壳的色泽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其可食率、可食组织的常规生化成分、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接近,说明白壳品系中华绒螯蟹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研究结果为中华绒螯蟹白壳品系种质资源评价和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三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联用在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的应用效果,5月中旬,在天津三缘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6块约80 m2的稻田养成蟹池中,投放同批次的“光合1号“中华绒螯蟹,密度为6 g·m-2。其中3个平行对照组稻田投喂中华绒螯蟹全价饲料;另3块平行试验稻田投喂拌有三种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全价饲料(微生态制剂组)。这些复合微生态制剂包括:(1)水产专用复合预混饲料“营养快线”氨基酸电解质多维;(2)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复合微生物“利多精”(含1.0×109CFU·g-1的枯草芽孢杆菌和破壁花粉);(3)水产用复合预混饲料“LY-生命素”(主要成分为低聚壳聚糖、复合维生素、DL-蛋氨酸、泛酸钙、啤酒酵母粉)。5个月养殖结果表明:饲喂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蟹的生长和基本营养成分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能显著提高蟹蒸煮后的感官品质(P<0.05),提高生殖腺肥满度、蟹肉鲜甜度和香味,使蟹壳红度增加。微生态制剂降低了底泥和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改变了物种组成,使水体中具有氮、磷、硫降解能力的菌-丛毛单胞菌科的比...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用丰年虫卵壳制备甲壳素及壳聚糖的方法及过程,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检测并与美国标准谱图库检索出的用蟹壳制备的壳聚糖光谱图对照,证实丰年虫卵壳制备的壳聚糖。  相似文献   

14.
(十五)河蟹 【品种来源】长江水系、辽河水系野生河蟹或人工繁育养殖选育的河蟹。 【特征特性】河蟹肉味鲜美细嫩,蟹黄(肝脏)更是独具风味,蟹壳可提取甲壳素、壳聚糖和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高新技术产品。河蟹喜栖息在水质清晰、水草丰盛的湖泊、江河水域,营穴居生活。它食性很广,嗜食死鱼、烂虾等动物尸体和蠕虫、螺、蚌、昆虫及其幼虫。由于水体中植物性食物容易获得,因此,在蟹胃中岸边植物和水生植物常占主要成分,食饵缺少时还会相互残食。河蟹有生殖洄游的习性,在长江流域每年9月~10月间其性腺趋向成熟,开始降河洄游,顺水流由湖至江,再由江至河口浅海区域交配产卵,海水是交配产卵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蟹壳聚糖已作为天然的絮凝剂用于废水的处理。日本厚生省正式批准壳聚糖和羧甲基甲壳素作为护发、护肤产品的原料以及保护烧伤皮肤用的甲壳素无纺布的使用。甲壳素/壳聚糖也是日本食品和饲料的功能性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几丁质及其衍生物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丁质也称甲壳素,壳聚糖,是N-乙酰葡糖胺的同聚物,广泛存在于动物和微生物中,尤其以水生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中含量为丰。几丁质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稀碱和稀酸及大部分溶剂,但其各种衍生物在水中有较高溶解度,如去乙酰几丁质(又称几丁聚糖),甲苯磺酰甲壳素和碘化甲壳素等,由于几丁质含有-OH和-NH2基团,因此,可以对其进行修饰,制备各种衍生物,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几丁质主要从水产品加工的废弃物中提取。我国的虾、蟹资源极其丰富,水产品加工过程中有大量的虾、蟹壳废弃物产生,目前多加工成饲料或丢弃,大部分得不到合理利…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大闸蟹或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之一。近年来,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代表的中华绒螯蟹消费市场每到秋冬季十分火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以水域命名的商标日益涌现。但受利益驱使,市场上假冒产品屡禁不止、特别是假冒产地现象特别严重。为了防止产品被假冒,各地采取了多种防伪措施。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防伪方法是在大闸蟹上附着防伪标识,然后通过公布的网站、电话号码或短信号码来验证标识中的编号(序列号)或防伪编码。附着的方法有在蟹壳用激光刻上加密随机码,或在蟹腿戴上防伪蟹扣等。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细胞色素CYP2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皮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RT-PCR反应以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了中华绒螯蟹CYP2基因cDNA全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各组织的相对表达量。试验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CYP2的cDNA全长1772bp,编码491个氨基酸序列,包括一个84bp的5′端非编码区,一个212bp的3′端非编码区、一个1475bp的开放阅读框,经BLAST比对,该核苷酸序列与岸蟹、三疣梭子蟹的相似性分别为66%、6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蜕皮前,CYP2基因在鳃中的表达量相对最高;在肝胰脏、肌肉中表达量略低于鳃;在Y器官、眼柄、胸神经节、脑神经节、肠中少量表达;在心和胃中表达量最低。中华绒螯蟹在不同的蜕皮时期中,通过荧光定量试验得出,肝胰脏中CYP2基因表达量在蜕皮前期和蜕皮期最高;眼柄中CYP2基因表达量从蜕皮期到蜕皮后期有上升趋势;鳃中CYP2基因表达量在蜕皮前期最高;Y器官、脑神经节和肠中CYP2基因表达量在蜕皮期最高;肌肉中CYP2基因表达量在蜕皮前期最高;胸神经节和胃中CYP2基因表达量在蜕皮后期最高;Y器官中CYP2基因在蜕皮前期表达量高于蜕皮后期和蜕皮期。以上试验结果表明,CYP2对中华绒螯蟹蜕皮生长中的调控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红色可视嵌入性荧光(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VIE)标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观察了荧光标记在中华绒螯蟹中的保持率和对其存活、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荧光标记幼蟹不同部位在室内饲养并观察8周,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幼蟹不同部位的标记保持率均为100%,对照组和各试验组幼蟹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荧光标记幼蟹螯掌节和腕节间的关节膜后移入室外养殖池养殖,中华绒螯蟹室外养殖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与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P0.05)。挑选标记后经室外池塘养成的中华绒螯蟹进行小水体繁育实验,抱卵率为83.3%,平均抱卵量30×104egg·ind-1,与未标记中华绒螯蟹小水体繁育实验结果比较,抱卵率、平均抱卵量无显著性差异,荧光标记不影响中华绒螯蟹交配抱卵。本文结果表明,VIE可视荧光标记可作为中华绒螯蟹个体识别标记,应用于育种、资源调查等研究和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0.
水蕹菜浮床对盐碱地池塘水质与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6—9月,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池塘开展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水蕹菜"复合种养模式试验。基于水蕹菜浮床的覆盖率,设计3个处理组:0%浮床(对照组)、5%浮床和10%浮床,并定期监测试验池塘水质和中华绒螯蟹生长状况。结果显示:10%浮床组碱度、总氮、总磷、氨氮、硝酸盐氮和高猛酸盐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溶氧、pH和电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浮床组浊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0%浮床组浊度低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总体而言,10%浮床组的水质状况优于5%浮床组,显著优于对照组。10%浮床组的中华绒螯蟹壳宽和体重增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5%浮床组,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组之间中华绒螯蟹产量和成活率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10%浮床组水蕹菜产量显著高于5%浮床组。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中华绒螯蟹养殖中,应用10%水蕹菜浮床对改善水质、促进中华绒螯蟹生长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