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养殖水体发生浮游生物水华时向其中撒入粘土,成为新加坡养殖者的一个救命手段。粘土絮团,通过向水体中布撒粘土颗粒,让粘土颗粒能够在结成团并沉入海底前与浮游生物相结合。这是新加坡养殖协会将在下个月向新加坡农粮兽医局(AVA)推荐的水华解决方案中的一个。新加坡养殖协会会长指出,目前还没有了解到新加坡当地有任何养殖者尝试采用粘土喷撒方式,粘土喷撒也是从英特网上  相似文献   

2.
施正学 《水产养殖》2012,33(6):35-36
水色是由水体中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的种类决定的,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是决定水色的主要原因之一。藻类大量繁殖以致水色较浓甚至出现藻团、浮膜的现象称水华。出现"水华",对养鱼来说具有双重性。这种水较肥,对鱼类可以提供容易消化  相似文献   

3.
养殖水体水华发生及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殖水体水华的发生及控制是一个不可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探讨了养殖水体水华的发生机制,以及近年来水华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絮团通过异养细菌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氮与菌体蛋白,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养殖水体中保持一定量的生物絮团,对净化养殖水体水质、降低饵料系数、减少病害等作用显著;并且可操作性强,可以人为向水体中添加碳源和有益微生物培养生物絮团,是淡水高效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1对虾生物絮团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概述 1.1生物絮团养殖技术提出背景 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技术最早由以色列养殖专家Avnimelec在1999年提出,并于2005年在印度尼西亚试验成功,主要通过操控水体营养结构,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C/N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动物所摄食,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实现零换水、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和防治病害等作用的一项技术,它被认为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有效替代技术。  相似文献   

6.
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因水体有机质和营养盐类的含量及其它因素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别,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是决定水色的主要原因之一,水色的好坏是决定水质优劣的重要评价指标。在水产养殖中评价水色通常用"水华"表示。研究水华不仅对鱼类生产及藻类植物的分布生长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预防水体富营养化所造成的危害,水华也是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盛夏高温季节,强碱性(pH值8~9.5)和高氮低磷的养殖水体,往往会出现蓝、绿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绿色、云斑状或带状的水华。水华既阻碍空气中氧气溶入水体,藻类又与养殖水生动物争氧,加重水体缺氧程度。水华还会诱发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的毒眭,并且阻碍有毒气体逸出,使养殖水体水质恶化,造成养殖水体水生动物疾病发生。水华中的藻类死亡后,藻体蛋白腐败分解,会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可致使养殖水生动物死亡;另外,在养殖水生动物体内积累的藻毒素,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而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深入推广,大部分养殖水体常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华频频暴发,蓝藻作为最常见的水华种类之一,已经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蓝藻水华具有分布广、适应能力强、繁殖力强等特点,蓝藻暴发会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透明度迅速下降。此  相似文献   

9.
8-9月份是青虾的生长旺季,也是以微囊藻为主有害藻类大量繁殖的季节,因此养殖池极易产生“水华”。所谓水华:就是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致使水的颜色变浓甚至变成藻团和浮膜现象。现根据微囊藻为主的“水华”形成特点,结合生产实践,谈谈“水华”的防治技巧。  相似文献   

10.
袁永锋 《河北渔业》2006,(10):10-12,27
随着精养池塘富营养化的日趋严重,微囊藻水华也大量出现,微囊藻水华形成后又向水体排放含N、P、C物质和一类单环七肽的生物毒素,加剧水质恶化,给鱼类生长以及渔业生产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从微囊藻水华形成的环境因子入手,应用药物清杀,给全水泥衬砌池塘回填粘土,在池塘底泥中种植小麦,在微囊藻水华大量出现时增放红草鲫鱼等综合方法,成功地抑制了微囊藻水华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生物絮团是养殖水体中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体的有机体和无机物,经生物絮凝形成的团聚物,由细菌、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一些无机物质相互絮凝组成。生物絮团技术最早由以色列养殖专家在1999年系统提出,并于2005年在印度尼西亚试验成功,它是指通过操控水体营养结构,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C/N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  相似文献   

12.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微囊藻引发的鱼病以致死亡的事例频频发生,特别是近年来,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人们以追求高效、高产为养殖的主要目的.使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致使水华发生已成为全国以至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微囊藻是淡水水体水华最常见的藻类。  相似文献   

13.
<正>在淡水池塘养殖中,水质的优劣往往可从水色上看出来,而水色的好坏又可通过浮游生物的种类、有机溶解物、悬浮颗粒的多少等因素体现出来。在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广大养殖者可通过分析水色变化的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措施,阻止水体环境恶化,控制养殖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快速生长。笔者现将淡水养殖池中的六种水色调控措施分享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二、养殖水体氨氮的调控氮是养殖水体中最主要的营养元素,适量施肥增加浓度,是培育浮游生物天然活饵、增加溶氧,保障健康高效养殖的便捷有效途径,符合生态养殖发展模式;若氨氮积累过多,会直接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甚至还会出现急性氨中毒等重度危害现象。目前降低养殖水体氨氮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15.
夏季高温时,养殖水体水华现象频繁发生,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常见水生植物释放的活性物质在低浓度下可以起到抑藻作用,对藻类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实验室静态模拟方法,取养殖池塘暴发蓝藻水华的水体,与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及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进行共培养,研究这2种沉水植物对养殖水华水体营养水平、藻类生长、藻类结构及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可显著降低水华水体氮、磷等营养水平(P<0.05);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可有效抑制水华蓝藻(Cyanobacteria)生长,尤其对颤藻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效果显著(P<0.05),且篦齿眼子菜对水华蓝藻抑制效果更为显著。实验结束时,篦齿眼子菜培养组藻密度下降93.6%,生物量下降98.9%,叶绿素a含量下降60.5%;金鱼藻培养组藻密度下降72.5%,生物量下降86.8%,叶绿素a含量下降54.3%;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的存在可促进养殖水体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增加,且金鱼藻提高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效果更显著。金鱼藻培养组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升高98.4%,篦齿眼子菜培养组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升高50.3%。本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生态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表征之一即是蓝藻“水华”的大量暴发。2003年8月26日,凌海市西八千乡60亩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水面不同程度地漂浮着厚积的绿色黏膜,对虾陆续死亡。经笔者镜检鉴定确认是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所致。2004-2005年盛夏初秋,又相继在各类中小型鱼塘出现了蓝藻“水华”现象。2006年经实地防治试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高温期养殖水体微囊藻的发生。现将养殖水体防治微囊藻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殖中的浮游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综合阐述了浮游生物在池塘养殖的重要功能、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为合理试探开展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浮游生物作为饵料、作为水环境的评价指标等均对系统的完善改进有指导性作用,对浮游生物生态研究的探讨,必然能更合理地指导水产养殖,对保护养殖水体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水产养殖除了解水体的理化因子、环境条件外,还必须调查水体饵料生物的生产量(包括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等),尤其是了解浮游生物的数量、种类更为重要,以便为养殖品种放养数量、搭配比例等提供参考数据。然而淡水生物的采集与计数方法,我国一直没有统一起来,其中包括采集工具、采集时间、采集次数、采集数量、操作程序等更为紊乱。尽管有的学者在这方面有过建议,但没有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众所周知,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的多寡,对单位面积的放  相似文献   

19.
我国蓝藻(蓝细菌)分布广泛,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养殖中后期水温适宜,水体pH升高,导致近几年来全国主要鱼类养殖区养殖中后期蓝藻大量繁殖和高密度聚集,水华频繁发生,给鱼类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我国大型湖泊由于水体日趋严重的富营养化而加剧了蓝藻水华的频繁发生,如我国云南  相似文献   

20.
关于滤食性或杂食性鱼类对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国内外已做过很多工作。罗非鱼作为以浮游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不仅能够直接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还通过自身的摄食和代谢活动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1~4]。Drenner等[5]研究罗非鱼在Kinneret湖中对浮游生物的摄食选择性后指出,罗非鱼对浮游动物和大型浮游植物具有压制作用,同时能促进超微浮游植物的发展。因此养殖池塘中放养一定数量的罗非鱼,不仅能够提高池塘的物质利用效率,还会起到稳定养殖环境的作用。本文结合台湾红罗非鱼(O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