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对包膜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进行稳定性和释放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物质在空气中敞开放置10d后过氧化氢分解率只有0.62%;该物质投放进水中后迅速释放出过氧化氢,10min过氧化氢的释放率达到18.6%,10h后过氧化氢的释放率为82.4%。将该物质应用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上,结果表明:试验开始后,对照池和试验池的溶氧均呈上升趋势,试验池中的溶氧比对照池上升的幅度大;与对照池相比,试验池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化学耗氧量和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pH值没有明显的变化;该物质对养殖水体的作用效果持续10h以上。  相似文献   

2.
网箱养草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外养殖池塘中进行异育银鲫和网箱养草(菹草)的混养实验,旨在通过监测室外池塘养殖系统中水体主要理化因子,探讨网箱养草对养殖水体主要营养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的鱼草共生系统中,网箱养草对水体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N、P等营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流水和循环水对虾养殖模式的系统运行稳定性和细菌群落演替的差异,对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COD)、弧菌总数和细菌总数进行了检测。同时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养殖第1、50、100天对养殖水体的细菌16SrDNA V4区域进行扩增和测序,对基因序列进行OTU聚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菌群落组成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流水养殖系统(FTS)和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COD质量浓度逐渐升高;养殖后期,FTS中三者质量浓度明显高于RAS;同时,2种养殖系统水体中弧菌和细菌总数不断增加,其中FTS中弧菌属的细菌丰度显著高于RAS(P<0.05)。细菌门水平分析显示,变形菌纲(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两个养殖系统共同的优势类群。在属水平,FTS中主要细菌种群为弧菌属(Vibrio)、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和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而RAS中核心细菌种群包括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交替单胞菌属(Altero...  相似文献   

4.
<正>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一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项以蠕虫在水体中的生长为基础的生态友好型水产养殖水循环系统。来自莱比岛水产养殖研究中心的生物学家们使用砂滤作为养殖水体处理工序的一部分,而沙子还可以让海生蠕虫在其中生长,他们称该系统为"生物修复系统"。已开展了七年的这一研究项目,其研究成果能让养殖者无需从毗邻养殖场的自然水体如海洋和河流中定期取水,这也就意味着无需  相似文献   

5.
<正>生物絮团是养殖水体中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体的有机体和无机物,经生物絮凝形成的团聚物,由细菌、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一些无机物质相互絮凝组成。生物絮团技术最早由以色列养殖专家在1999年系统提出,并于2005年在印度尼西亚试验成功,它是指通过操控水体营养结构,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C/N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  相似文献   

6.
徐彬 《齐鲁渔业》2007,24(8):32-34
研究了麦饭石和过氧化氢作为水质净化剂对水体中水化因子的调控作用和效果,结果表明:双氧水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且基本无残留;麦饭石对养殖水体具有双向调节酸碱度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麦饭石的一次使用量为50 mg/L,一次效应为8天左右。随着使用量的提高,水体中的NH_4~ -N和NO_2~--N的浓度降低的效果更为明显,且效用时间更长,尤其是在水质恶化时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氨氮是养殖水体主要的控制指标,自养硝化过程将水体中的氨氮经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是水体中氨氮最常见的一种转化途径,也是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常用的氨氮控制方式。根据国内外关于循环水养殖水体中自养硝化过程的研究报道,结合养殖水体特征,分析了利用固定膜式自养硝化过程控制养殖水体氨氮的优势和劣势、水产养殖过程中影响自养硝化效率的因素以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自养硝化过程的建立进行重点介绍,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养殖模式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养殖水体和肌肉中土腥味物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了池塘内循环跑道养殖系统(In-pond raceway system, IPRS)与传统养殖模式对草鱼中土腥味特征性物质土臭素(Geosmin, GSM)和二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 2-MIB)累积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中水体和草鱼肌肉中2-MIB、GSM的动态检测,探究养殖过程中影响土腥味物质累积的因素。结果表明,IPRS水体和鱼肉的2-MIB随养殖时间的延长显著上升,GSM呈现相同的逐步累积趋势,且鱼肉中这2种特征性土腥味物质的变化趋势与水体一致。传统养殖模式下,水体中2-MIB含量逐渐增加,鱼肉中的2-MIB含量在实验末期显著高于实验初期和中期;水体中GSM的变化差异不显著,鱼肉与水体的GSM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但不同时期鱼肉中的GSM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末期达最大值。相关性分析表明,土腥味物质的累积量与草鱼体质量、体长呈正相关。综上,养殖水体和草鱼肌肉中土腥味物质的累积受养殖模式影响,规格为0.42~1.23 kg...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16S rDNA的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比较分析了添加尼龙筛绢网基质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精养系统中水体细菌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质组水体菌群结构丰富度稍低于对照组;2)基质组水体菌群结构相似性始终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基质组的相似性系数不断升高,而对照组出现了先升高后下降的波动;3)对照组水体养殖前期优势菌主要为变形菌门和未培养细菌,在养殖后期则以厚壁菌门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细菌为主,基质组水体菌群则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均以厚壁菌门芽孢杆菌属细菌和未培养细菌为主。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人工基质养殖系统中微生物的生态调控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有机物。水体中的有机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界向水体中排放有机物;二是生长在水体中的生物群体产生的有机物以及水体底泥释放的有机物。在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氮、碳、磷、硫4种,氮的分子氨态及亚硝酸氮态存在形式对水生动物产生很强的神经性毒害。高密度养殖模式加大了水体有机氮物质分解转化的负荷,微生物分解环节严重受阻,从而制约了水体系统循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虹鳟鱼在双层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中的养殖试验。该养殖系统主要包括射流暴气增氧、沉淀分离和双层浮球生物过滤器过滤,过滤悬浮物能力达到90%,氨氮处理能力达到149~(gm-3.d-1)(在养殖水体15度条件下),利用臭氧催化氧化法完成杀菌、消毒及二次去除氨氮作用。在8个养殖水体为1m~3的养殖池,放养1015尾平均体重240g虹鳟鱼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应用动力为0.75kW、处理能力为20 T/h的BAF—20型双层浮球生物过滤设备进行循环养殖水体的处理。在养殖试验过程中,对养殖水体的pH、DO、COD、悬浮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水化学指标进行了监测,并对虹鳟鱼在养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水体循环周期为2次/h,换水周期为一次/每两周的条件下COD≤15mg/l、氨氮≤1mg/l、亚硝酸盐≤0.13mg/l、硝酸盐≤24mg/l,经对比养殖试验表明,没有循环鱼池的水体和经过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系统的循环水体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别。试验表明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水系统完全满足虹鳟鱼工厂化养殖生产的要求,确保虹鳟鱼养殖水体的水质和鱼类生长环境,达到良好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动态     
英国采用一种新的水体净化法英国Interox化学公司针对最近发生的一起排水道严重污染水体的事件,采用了一种新的水体净化法。该方法是以过氧化氢作为水体净化剂,经过一套有效的混和措施,使大面积污染水体得到净化,并可用于水产养殖上的需要(这项研究成果目前正在申请专利)。众所周知,过氧化氢是一种很好的氧化剂,污染水体经混和处理后能很快变清,并饱含氧气,同时也能去除硫化物,杀灭厌氧细菌。这家公司的环境专家John Fraser博士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综合水产养殖的发展历史、原理和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双林 《中国水产科学》2011,18(5):1202-1209
综合水产养殖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类型,它既包括同一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混养,也包括水产养殖与同一水体或邻近区域进行的其他生产活动的结合。中国的稻田养鱼始于1 800年前,大规模的海水综合养殖始于公元1975年。目前中国开展的综合养殖模式有近百种,其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有3个:通过养殖生物间的营养关系实现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利用技术措施、养殖种类、养殖系统间功能互补或偏利作用平衡水质;养殖水体资源(时间、空间和饵料等)的充分利用。综合养殖系统可分为技术措施综合、养殖种类综合和系统综合三大类,其中系统综合类又可再分为水基系统综合和水基与陆基系统综合两个亚类。  相似文献   

14.
生态浮岛植物在富营养化养殖水体中去磷途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修复富营养化养殖水体过程中磷(P)的去除途径主要包括植物吸收、植物根系吸附、底泥吸附和还原状态下的磷挥发。为了深入探讨植物修复去磷机理,阐明植物修复富营养化养殖水体过程中磷的去向问题,分别以夏秋季(高温)和冬春季(低温)的高效除磷植物大漂和冬牧70组成的生态浮岛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模拟条件下的富营养养殖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研究不同温度季节下生态浮岛植物在富营养养殖水体中各去磷途径对水体总磷(TP)去除量的贡献率大小。结果表明:经过20 d处理后,生态浮岛植物大漂和冬牧70对富营养化养殖水体中总磷的去除效率都较高 ,均达50%以上;在生态浮岛植物修复富营养养殖水体过程中最主要的磷去除途径都为植物吸收作用和底泥吸附作用,分别占水体中总磷去除量的23%~58%和27%~51%;其次是植物根系吸附作用,占水体中总磷去除量的13%~28%;贡献率最低的是还原状态下的磷挥发,一般低于1.5%,几乎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水体水质情况以及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构,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测定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一级移动床生物净化、二级固定床生物净化、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水体和生物净化载体以及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果显示,水体的氨氮(NH4+-N)和亚硝态氮(NO2-N)质量浓度显著降低,分别为0.85和0.21 mg/L。养殖系统水体、生物净化载体和虾肠道样品中共有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此外,一级、二级生物净化系统水体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生物净化载体中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为优势菌;对虾肠道中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另外,对虾养殖循环水系统中生物净化载体上的细菌物种含量比水样中的细菌物种少,但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养殖水体,...  相似文献   

16.
研究小球藻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对三态氮的吸收能力。实验表明,小球藻可有效吸收养殖水体中的含氮化合物,但对三态氮的吸收有差异性。在一定氨氮浓度范围内小球藻优先吸收水体中的还原态氮,随着氮氧化程度的提高,其吸收能力有所下降。小球藻净化养殖水体中的氮化物与水体中小球藻数量有关,小球藻吸收氮的能力受到养殖环境中pH值、溶氧浓度、温度以及水体中磷浓度的影响。实验证明,用小球藻进行养殖水环境调控是可行的,但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工厂化养殖水处理系统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聪年 《海洋渔业》2000,22(4):168-171
<正> 在渔业水体有限的情况下,渔业的可持续增长要在养殖模式上寻求发展,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单位水体产量、减少对养殖环境的污染。应用传统养殖技术,已难以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养殖效益下降、养殖环境恶化,主要养殖品种病害严重,且多呈暴发性流行。工厂化养殖应是我国发展集约化养殖和健康养殖的方向,而其中的水处理系统是工厂化养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盐碱地洗盐压碱过程中盐碱水水资源浪费、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盐碱地洗盐压碱工艺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系统由抬田、排水渠、蓄水池、养殖池塘组成,面积比为10∶1∶2∶4。系统中抬田底部铺设打孔暗管,暗管与蓄水池相通,蓄水池为养殖池塘提供养殖补充水体。在灌水量3 000 m~3/hm~2的情况下,系统中土质、水质检测结果显示:蓄水池水体中盐度、氯化物质量浓度和电导率远高于养殖池塘和排水渠;蓄水池和养殖池塘的p H显著高于排水渠;蓄水池能有效收集洗盐压碱过程中的盐碱水;抬田土壤中p H、盐度保持平稳,没有出现返盐、返碱现象;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中养殖水体总氮4 mg/L,总磷1.3 mg/L,高锰酸盐指数逐渐下降,符合养殖需求。研究表明:与传统洗盐压碱工艺相比,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可提高循环利用灌溉用水2.2~3倍,减少氮、磷排放,有明显的节水、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水产养殖水体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及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中的碱度水平能通过改变水体中某些物质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养殖对象,也会通过影响养殖水体的自养硝化、异养反硝化和氨氮异养同化过程的效率进而对养殖对象产生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水产养殖水体中碱度的标准,根据水体中微生物学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对碱度的影响及碱度与pH、CO_2、硬度等水质指标的紧密联系,对循环利用的养殖水体中碱度的变化规律和调控策略进行总结。养殖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会明显降低,通过补充碱度或者替换新水的方式提高养殖水体中碱度到一定的水平,以满足自养硝化和氨氮的同化过程所消耗的碱度从而实现养殖水体的原位净化。关于养殖用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机制和规律需开展大量基础的研究,为实现循环利用水体碱度控制和维持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系统pH的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冷水鱼循环水养殖中的低温氨氮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冷水鱼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累积问题,根据低温生物滤器及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氨氮的特点,设计了冷水鱼工厂化养殖氨氮处理系统并进行了试验。试验基于以臭氧氧化为主、低温生物处理为辅的处理工艺,试验鱼为虹鳟鱼,养殖密度为23 kg/m3,试验水体约为10 m3,试验周期为7 d。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冷水鱼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有关氨氮处理的水质指标要求,处理后的养殖池进水口的水质指标总氨氮≤0.18 mg/L,硝酸盐氮氮≤29.43 mg/L,亚硝酸盐氮氮≤0.1 mg/L;养殖水体氨氮浓度监测表明,臭氧在水中残留低于0.008 mg/L,符合养殖鱼类对水体臭氧浓度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