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我国的国情,分析了发展木本粮食在我国食品加工业和解决耕地日趋减少所带来的供求矛盾方面的效用,认为发展木本粮食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怎样加快木本粮食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和区域性粮食短缺问题依然存在,粮食物流是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主要品种结构平衡的重要手段。粮食物流目前存在缺乏智能化的顶层设计、物流成本高、组织化程度低、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跨省协调运转艰难、信息孤岛问题严峻、部分标准缺失等问题,因此,建议利用大数据技术,统筹现有物流资源,建立粮食生产与物流协同信息平台和一体化粮食运输网络、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完善安全溯源体系和粮食物流标准等措施,形成便捷、高效、节约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中国粮食流通领域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中国粮食流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显,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备受关注,使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继续得到其个人喜欢的以及较高的生活质量,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相关学者的研究现状,结合社会实况,介绍对长期照护保险的认知,讨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原因。对长期照护保险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其发展的传统因素、制度因素、技术因素以及财务因素。并提出加大宣传、完善体系建设、提高专业素质等解决对策,以此来促进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实施,实现我国更加健全的保险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自给率与粮食贸易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现有的粮食自给率水平和粮食需求,对中国未来粮食单产发展和未来粮食自给率进行探讨,结合国际粮食市场出口情况,提出中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6.
1为了振兴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强国,必须制定和实施粮食、农业一农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体化系列战略。其中,粮食战略是农业一农村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者又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组成部分。中国人民能否养活、养好自己,是整体战略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持续生存和持续发展双重战略目标。而持续发展则是包括农业-农村发展在内的各领域的优化发展模式,其实质是生产-经济增长、发展,社会-文化进步,与资源-环境保护、改善和替代同步(一体化)进行的良性发展,从而避免走上以资源破破和环境恶化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供给已经实现由长期短缺到大体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潜在风险依然存在,确保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因此要在坚持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适当地进口粮食。利用国际资源进行必要的补充,不仅符合比较优势原则,而且可以调剂品种,化解贸易摩擦,实现区域平衡,保证粮食安全。通过我国粮食进出口对粮食安全影响及我国粮食贸易近年发展特征的研究,指出了我国粮食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对外贸易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自给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更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982-4984
给出了粮食自给率的定义,以及确定我国粮食自给率为95%的基本背景;通过对中国1980~2006年26年的数据计算,得出中国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并分析了现阶段保持粮食自给率95%这一目标的合理性;最后对粮食自给率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分析与判断。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近9年我国粮食生产变化态势基础上,构建粮食发展指数模型,计算我国省级单位的粮食发展指数,比较不同省级单位在粮食发展方面的区域差异,并针对不同变化原因提出建议与对策。结果表明:(1)自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整体呈增长态势,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00 kg的营养安全要求,粮食供需处于低水平的紧平衡状态下;(2)粮食发展水平最高的4个省级单位,区域粮食播种面积、单位播种面积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均提高较快,2011年人均粮食产量为营养安全标准的2.26倍,为国家粮食生产和提供余粮作出重大贡献;(3)粮食发展水平居中的10个省级单位,在粮食播种面积、单位播种面积产量、人均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增长速度均处于中等水平,人均粮食产量略有盈余。此区今后在播种面积提高方面潜力有限,增产方面须要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在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提高上实现突破,才有望在今后的粮食生产中提高本区的地位和作用;(4)粮食发展水平最低的17个省级单位,粮食播种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提高速度较低,人均粮食产量增长总体较低,其中较多单位人均粮食产量呈减少态势。这17个省级单位2011年人均粮食仅为251 kg,远远低于营养安全要求,须大量由外区调入粮食。此区人口稠密,今后在播种面积提高方面潜力有限,增产方面由于基数较低,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大力提高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是提高粮食自给程度,承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粮食消耗大国。在现有条件下,粮食增产压力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粮食浪费却触目惊心,特别是在生产环节。文章从粮食生产环节损失情况入手,分析了损失现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植物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侯学煜同志,就如何看待我国粮食增产问题,提出了意见,现摘登于后: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问题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关系正由过去的结构性过剩向供求基本平衡转化,粮食生产已进入了一种新型的受市场竞争影响的稳步发展时期。粮价上涨是合理的市场供求调整,对宏观经济运行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粮价上涨有利于农民增收,促进整个经济的良性互动。今后粮食价格走向主要取决于粮食产量,粮食产量将处于一种受自然灾害影响并通过价格表现的波动状态,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是必然趋势,粮食价格不会大起大落,但波动永远存在,而且在很大程序上将与全球粮食价格水平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户粮食储备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户粮食储备是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文献较多,但有关农户粮食储备问题的研究文献甚少,笔者从农户粮食储备概念、衡量标准、储备量估算、品种结构、储备动机、影响因素、农户粮食储备模型、对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和作用、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研究意义几个方面对我国农户粮食储备问题进行系统综述,最后提出农户粮食储备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供需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大量数据对我国近年来粮食生产、消费、储备和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肯定了国家出台的系列政策对提高粮食有效供给的重要作用,指出我国粮食继续增产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并基于粮食安全角度提出了政策和技术建议,以期为今后发展粮食生产、流通管理、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家庭农场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蓬勃的生命力,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做出一定贡献.文中通过实地调研及鞍山市农委相关数据分析,总结了鞍山市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提高鞍山市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发展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态势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对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黄淮海流域和东北三省各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和粮食单产1980-2003年间变化态势及粮食生产的相关因素相关性等方面研究,揭示了各区域20多年来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变化规律,最后结合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提出了发展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宋双佳 《农业展望》2009,5(1):25-26
对200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秋冬种情况进行说明,重点对小麦和油菜主产区的播种情况及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秋冬种工作的影响予以阐释.同时针对国内国际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动态提出相关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粮食晾晒工艺是粮食贮藏和种子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阐述了我国粮食生产和晾晒的现状,介绍了配套粮食晾晒后再收集的常见机械,分析了各种机械的优缺点,提出了开发专业收集装备的必要性和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并归纳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粮食的供求实现了基本平衡并略有结余,初步解决了全省人民长期未能解决的温饱问题。但是,我省现阶段的粮食供给水平只能维持全省的基本消费,并且这种消费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数和绝大多数省份的水平。现就我省粮食生产、消费现状和发展作一浅述。一、我省粮食生产消费水平的现状1、我省粮食消费数量低、消费结构不合理:据资料分析,在1985年全国九个余粮较多的省份中,我省是唯一人均粮食占有量  相似文献   

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是全国三大粮食主产区之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河南省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主要问题有一下几点: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河南省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河南省粮食生产效益低,就目前河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河南省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河南省农户的种粮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