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根据土地利用分区对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提出区域土地利用方向,是实行有差别的政策和管制措施的依据。本文通过对新疆各土地利用分区的人口-经济-资源相对承载力和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分析,结合各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对不同区域区别对待、分区指导、体现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综述和比较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体系。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土地管理及遥感、GIS技术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监测、评价及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揭示了该系统在强化土地资源管理、促进社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尚正永 《干旱区研究》2006,23(1):149-154
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4个方面构建了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特征的指标体系,选择了23个参评因子,对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并认为甘肃各地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方面有待进一步协调.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土地利用分区时,必须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本文在充分分析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条件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干旱绿洲区的土地利用分区原则、依据和方法,并将之实证于吐鲁番市。  相似文献   

5.
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危害较大。研究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及其区域差异,可为土地利用合理开发及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理论依据。采用G IS技术和土地利用综合分析方法,以甘州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和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对土地利用程度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全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平均为255.25,土地利用程度整体处于一个中等偏上水平,但是各乡镇的土地利用程度参差不齐,土地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甘州区大部分乡镇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大于零,土地利用变化差异较大;土地利用程度依地形地貌特征差异分布,土地利用程度高的区域集中于中部平原,而南北两侧山地区域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阿拉善盟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位理论出发,测算阿拉善盟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的经济、自然与社会生态位,以此作基础设置区域土地利用多目标,充分考虑阿拉善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状况,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为阿拉善盟土地利用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阿拉善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中,耕地数量是33334hm2,林地面积是773814.1hm2,牧草地是12568412.1hm2,城乡建设用地是30123.2hm2。研究所确定结构调整方案与本轮规划所确定阿拉善盟结构调整方案有一定差异,这主要因为上级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未考虑区域资源环境特点。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土地分区时,必须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本文在充分分析干旱绿洲区的土地利用条件特殊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干旱绿洲区的土地利用分区原则,依据和方法,并将之实证于吐鲁番市。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根据西安市所辖区县的历史统计资料,建立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分析了西安市1989~1999年土地利用的数量交化趋势和空间变化差异特征。揭示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空间变化的区域差异、结构差异等特征。阐明了西安市1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从而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蒸散发估算方法及其驱动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散发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度量土壤-植被-大气耦合系统中水文与能量传输的关键指标。因此,准确估算蒸散发,充分理解蒸散发的驱动力对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区域蒸散发估算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总结了干旱半干旱地区蒸散发变化的驱动力。最后,评论了当前蒸散发估算方法及其驱动力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应加强蒸散发估算模型的改进与完善,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蒸散发估算方法及其驱动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蒸散发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度量土壤-植被-大气耦合系统中水文与能量传输的关键指标。因此,准确估算蒸散发,充分理解蒸散发的驱动力对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区域蒸散发估算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总结了干旱半干旱地区蒸散发变化的驱动力。最后,评论了当前蒸散发估算方法及其驱动力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应加强蒸散发估算模型的改进与完善,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对于西北干旱区,土地资源作为一种关键的自然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嘉峪关市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与人口增长及城镇化、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调整、政策等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受资金、电力等的影响,建设用地随之表现出了一定的波动性,在克服了各种困难后,存量建设用地得到了充分利用。针对嘉峪关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疆于田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干旱区土地利用和相关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变化特征的典型相关分析,提出了表征县级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人类驱动因素的指标,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及探讨人口变化驱动因素对土地利用特别是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为协调干旱区土地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提供依据,也为干旱区土地利用研究的深入积累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土地生产力丧失或减弱:草场退化,灌溉土地由于盐渍化而荒芜,水灾和其它形式的土壤退化,使干旱区的农业生产歉收。其实,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本来就维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经常遭受干旱、虫灾袭击及其它自然界变化的威胁。但是,在自然条件下,如能有效地利用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文中紧扣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方面,对中国62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评价,揭示其空间分布格局基础上,重点凝练城市土地优化利用的战略层次和措施.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与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存在一致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武汉都市圈、成渝地区城市群等地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度高,西部地区的地级市、县级市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偏低.2)中国城市土地利用优化战略分为战略目标、约束条件、措施层等.区域层面,以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为导向,统筹区域生产要素配置,促成”产城”高度融合、带动区域就业合理格局.土地利用配置及制度创新层面,创新城乡土地统筹规划机制,对城乡土地进行时间、空间与产业之间合理安排,强化完善基本供地机制,构建城乡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挂钩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长效机制.3)对接经济转型、社会结构调整、文化培育、城市空间重塑,合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和数量结构,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积极进行城市更新,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将是中国城市土地利用转型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5.
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对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阐述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内涵,之后以黑龙江省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为例,在全面分析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构建实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理论,建立评价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AHP-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实施至2004年所产生的总体效果进行评价,为下一步加强对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为全国新一轮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的编制及实施评价方法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民乐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出发,分析民乐县土地利用现状,并采用灰色预测法、趋势预测法和综合增长法预测规划目标年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识别和DPSIR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探讨,选用改进熵值法对民乐县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04年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值为0.3382,到2008年和2009年增加达到0.3498和0.3506;至规划目标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达到0.3549、0.3684和0.3819,比2008年提高了0.0051、0.0186和0.0321,增长率依次为:1.46%、5.32%和9.18%,其增长是逐年大幅度提高。显示评价指标能较好地预估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对环境、生态和土地资源的潜在影响,为规避土地利用调整可能出现的不良生态环境影响,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干旱(含半干旱)面积广阔的国家,集中分布于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前者面积约2.80×106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9.3%,后者面积约2.20×106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3.2%,两者合计占国土面积的52.5%.在谱写我国5000余年的历史文明篇章中,干旱区占有突出位置,是我国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我国干旱区域是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天然草场、畜牧资源和农业特色产业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的区域,也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依托区域,然而又是降水稀少、生态极其脆弱、荒漠化危害突出的区域.寻求资源有效开发和环境良性演替,实现干旱区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干旱区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8.
盐池县属宁夏中部生态环境脆弱典型区。从区域土地利用整体层面上评价了该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经济效益,重点分析了该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结构及土地利用格局特点,同时对该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得出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土地利用产出偏低等结论,并从持续高效利用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问题   总被引:11,自引:20,他引:11  
易秀 《干旱区研究》2001,18(3):54-57
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特征,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选取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比较典型的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作为研究区域,以2000-2008年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统计资料为依据,开展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力研究。作者首先从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两个方面对乌鲁木齐市近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建立不同用地类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影响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的人文因素,定量分析了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是影响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子,在短时间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