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于千桂 《北京农业》2007,(12):39-39
机器挤奶是利用真空造成乳头外部压力低于乳头内部压力,使乳头内部的奶被吸向低压方向排出。机器挤奶是4个乳区一起挤,便于与母牛短暂的排乳反射相协调。挤奶机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10项。  相似文献   

2.
机器挤奶原理是利用真空造成乳头外部压力低于乳头内部压力,使乳头内部的乳汁被吸向低压方向排出。挤奶机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十项:  相似文献   

3.
一是挤奶时坐的姿势要端正,并采用正确的挤奶方式和方法,否则容易引起挤奶员的疲劳,特别是两手臂的疲劳或使母牛乳头拉长。  相似文献   

4.
赵岩 《油气储运》2009,(9):57-58
挤奶机 利用挤奶机挤奶是提高奶品质量和工作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挤奶机模仿牛犊吮奶时的生理动作,由真空泵产生负压,真空调节阀控制挤奶系统的真空度,脉动器产生挤奶和休息节拍,空气通过集乳器小孔进入集乳器,以促使牛奶从集乳器送到牛奶管道中。机器挤奶适用于现代化奶牛场的大群泌乳奶牛,在母牛排奶时间内充分挤奶以获得更大的产奶量。而且机器挤奶更卫生,连空气中的灰尘也不易进入奶中,解决了人工挤奶时奶桶容易进入某些非奶来源的物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降低乳中细菌、体细胞含量及改善乳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挤奶器具有清洗与消毒、正确挤奶顺序乳头消毒液的使用对降低乳中细菌数及体细胞数的效果,同时进行了产奶量及乳成分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挤奶顺具的清洗与消毒可以有效地降低乳中的细菌含量,可使乳中细菌数从436.93±321.82万/ml,下降到154.42±77.94万/ml下降率为64.66%。正确挤奶顺序乳头的消毒可使乳中细菌数从154.42±77.94万/ml,下降到5.00±1.41万/ml,减少了149.42万/ml,下降率为96.49%,乳中体细胞数从93.00±28.11万/ml,下降到32.00±0.82万/ml,下降率为65.59%。采用正确挤奶顺序后乳成分有上升的趋势,对产奶量没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病因原发性乳房炎是由于乳腺受到了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坏死杆菌和腐败菌等.当乳房皮肤和乳头的损伤(特别牛咬伤,擦伤,刺伤,挤奶操作不当)受到细菌污染而没及时消毒和处理时,细菌侵入乳腺,引起发炎,出血和坏死.高产牛,经产牛、干乳期和产后期的牛发病率较高,患过乳房炎的牛易复发,机器挤奶较手工挤奶发病率高,挤奶技术不佳的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7.
正乳房炎,在舍饲条件下,奶羊群中的高产羊和经产羊多发,常见于泌乳期的绵羊、山羊,乳腺、乳池、乳头局部出现炎症。1病因一方面是人为因素,挤乳技术不熟练或违规操作损伤了乳头、乳腺体;或分娩后挤奶不充分,乳汁积存过多及乳房外伤;或消毒不严,挤乳工具不卫生等,使乳房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杆菌、大肠杆菌、假结核杆菌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是乳腺组织受到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致病微生物的入侵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乳中体细胞增多,乳的形状、品质发生异常,是严重影响奶牛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 1 病因 1.1 病原微生物感染 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乳房炎的主要原因.引起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无乳链球菌、乳房炎链球菌、停乳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支原体、巴氏杆菌、霉菌、病毒等. 1.2 饲养管理不当 常见有奶牛场环境卫生差,运动场潮湿、泥泞,粪尿、污水淤积,不及时清除,未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清洗乳房水不清洁,更换不及时;挤奶次数偏少,挤奶结束后乳头不药浴,干乳方法不正确,突然更换挤奶员,改变挤奶方式,日粮配合不平衡都可诱发乳房炎.  相似文献   

9.
挤奶管理技术措施涉及生鲜乳质量安全,直接影响牛场盈利能力,当前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成为热点,在机器挤奶条件下挤奶技术管理是保障生鲜乳安全及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文章总结了挤奶管理技术措施,以供奶牛养殖场户、养殖专业合作社、奶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奶业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乳房炎,在舍饲条件下,奶羊群中的高产羊和经产羊多发,常见于泌乳期的绵羊、山羊,乳腺、乳池、乳头局部出现炎症。1病因一方面是人为因素,挤乳技术不熟练或违规操作损伤了乳头、乳腺体;或分娩后挤奶不充分,乳汁积存过多及乳房外伤;或消毒不严,挤乳工具不卫生等,使乳房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杆菌、大肠杆菌、假结核杆菌等细菌感染所  相似文献   

11.
李祥农 《油气储运》2006,(10):45-45
将奶针样乳头切割器消毒后,涂润滑剂从乳头孔插入乳导管,将阻塞组织捅开直至乳导管深处,利用切割器两侧锐处将堵塞乳导管的组织逐渐刮下,完毕后即可挤奶(尽量减少挤奶次数,每日两次即可)。挤完奶后用均匀撒上高锰酸钾(高锰酸钾用量0.5克)的脱脂棉(长度约3~5厘米)裹在通乳针上,  相似文献   

12.
临床型乳房炎,乳产量明显下降,炎乳废弃,继而乳区化脓坏疽,失去泌乳能力,其经济损失严重。隐性乳房炎对生产影响:①流行面广,为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②乳产量降低4%~10%;③牛奶品质下降,乳糖、脂肪、乳钙减少;乳蛋白升高、变性;钠和氯增多;④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的诱因。为此,防止乳房炎的发生,已是当前奶牛场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一、病因一是感染。病原由乳头管口侵入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二是中毒。如饲料中毒。三是饲养管理不当。常见有乳牛场环境卫生差,运动场潮湿泥泞;不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挤奶时过度挤压乳头,挤奶机器不配套,洗…  相似文献   

13.
一、选好母牛.挤奶水牛要求口大而平,皮薄骨细,毛光滑,腹部扁,乳房大且皱褶多、靠近后肢,乳头距离相等且长短一致.  相似文献   

14.
南涧县是云南省肉牛基地县,肉牛产业发展潜力大,是南涧县四大农业重点产业之一。本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南涧县西门塔尔肉乳兼用牛科学饲养与传统饲养挤奶的经济效益,为养殖户科学养牛和南涧县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科学发展养殖西门塔尔肉乳兼用牛挤奶,使一头牛取得三头牛的作用,即母牛产犊、耕地、产奶,很好解决了山区农村喝不到鲜奶,并降低饲养、劳动力成本,对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将奶针样乳头切割器消毒后,涂润滑剂从乳头孔插入乳导管,将阻塞组织捅开直至乳导管深处, 利用切割器两侧锐处将堵塞乳导管的组织逐渐刮下,完毕后即可挤奶(尽量减少挤奶次数,每日两次即可)。挤完奶后用均匀撒上高锰酸钾(高锰酸钾用量0.5克)的脱脂棉 (长度约3-5厘米)裹在通乳针上,旋转通乳针缓慢插入乳导管,然后从通乳针注入5%碘酊1毫升,  相似文献   

16.
实验选用泌乳摩拉水牛16头、尼里11头及其与中国水牛杂交后代三品杂12头,分别测定乳头括约肌紧张度和乳房内压。结果表明:排乳反射前乳头括约肌紧张度超过500mmHg负压的,摩拉约占40%,尼里77%,三品杂100%;排乳反射后,500mmHg负压以下的三种水牛分别占93%、77%和46%。排乳反射前的乳房内压:摩拉、尼里、三品杂分别为9.59±0.58,10.25±0.67,7.66±0.63mmHg;排乳反射后,相应升至28.43±2.15,36.07±3.49,32.00±3.79,峰值分别为40.00±1.59,46.97±2.86,42.37±3.63mmHg。升至峰值所需时间分别为67.63±7.55,53.65±8.60,47.42±8.73s(秒)。尼里水牛的结果表明,乳头括约肌紧张度与乳房内压呈显著负相关。三种水牛的乳房和乳头的测量结果初步表明,都能适应机器挤奶。  相似文献   

17.
榨乳机引起乳房炎的原因 机械榨乳时,由于管理不善,常导致乳牛发生乳房炎症,其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榨乳机奶杯波动呈不规则的变动,杯中乳汁就可能将杯上的细菌带入乳头管内,导致乳房炎。其次,榨乳机真空度高于50kpa会使乳头皮肤和乳头口括约肌受损,加重乳头外翻,易受细菌感染而发生乳房炎。第三,乳房排空后,奶杯没有及时取下,由于反复长时间高真空下过吸而损伤乳头组织及乳头括约肌;另外,乳房卫生差、细菌污染奶杯均可导致乳房炎。乳房炎的预防措施 ①坚持挤奶卫生:应经常保持牛舍,特别是牛床及走道清洁,定时冲洗;…  相似文献   

18.
1.挤奶员必须保持个人卫生。指甲勤修,工作服勤洗,每挤完一头牛应洗手臂,洗手水用0.1%漂白粉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等。2.保持安静的挤奶环境。用40~50℃的温水按顺序洗净乳房、乳头,并将其由上而下擦干。夏季(7~9月)可在水中加入3%~4%次氯酸钠或0.1%漂白粉等。3.乳房洗净后要进行按摩,待膨胀后开始挤奶,挤奶前用3%~4%次氯酸钠浸泡乳头30秒。手工挤奶采用拳握式,开始用力宜轻,速度要慢,逐渐加快速度,每分钟挤压80~120次。机器挤奶,真空压力应控制在350~380m m H g(1m m H g=133.32Pa),搏动器控制在每分钟60~80次,要防止空挤。4.挤…  相似文献   

19.
围产后期(开始产奶)有部分奶牛会乳房内充满乳汁却挤不出奶或挤奶比较困难的现象,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会造成乳房炎,乳头坏死(瞎奶),甚至淘汰牛只,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原因是由于乳头管内壁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或形成瘤状肉芽阻塞乳孔造成挤不出奶或挤奶不畅,手术切开治  相似文献   

20.
张乔 《农家致富》2014,(16):43-43
1.注意乳房健康,减少经产牛与小母牛之间的感染压力。2.避免犊牛相互吸吮乳头。3.实施有效的苍蝇控制系统。4.将怀孕小母牛和经产牛分开,给她们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5.避免营养缺乏,监测维生素E、硒、锌、铜和维生素A的水平。6.通过合理的围产期日粮,最大限度降低能量负平衡的影响7.减少乳房水肿的发生率。8.最大限度降低产犊应激及难产率。9.在产前,当乳房炎环境性感染风险升高时,考虑使用乳头成膜剂保护乳头。10.产前若要使用抗生素,应征求兽医的建议。如有其他取代措施,立即停止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