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药用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含有大量的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这些基因对改良栽培稻和培育新种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通过综述了国内外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发掘及其利用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药用野生稻在抗病性、抗虫性以及稻米品质方面具有优良性状,目前对这些优异基因的利用的途径主要包括单片段附加系的培育、渗入系的建立及单个基因材料的获得,但在利用过程中仍存在遗传学背景不清楚、常规育种效率不高两方面障碍.针对这些问题,许多研究者提出通过建立药用野生稻全基因组基因嵌入突变体库,利用可转化大片段基因组文库和转基因技术,将大片段克隆导入栽培稻中,通过这些技术方法可将药用野生稻的优良基因转入栽培稻,并已获得了一些极有价值的基因与种植材料.  相似文献   

2.
栽野杂交转移药用野生稻抗褐飞虱基因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高产优质的栽培稻中86-44为母本,高抗褐飞虱的广西药用野生稻为父本,远缘杂交结合胚拯救,获得高抗褐飞虱的杂种植株F1。通过和栽培稻中86-44回交,获得高抗褐飞虱的回交一代及回交二代;经自交获得BC2F2,部分株系农艺性状优良,结实正常,高抗褐冰虱。  相似文献   

3.
野生稻资源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稻是提供优异基因,拓宽栽培稻遗传基础的重要种质资源库,是水稻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稻属有22个种,现已确定了其中的AA,BB,BBCC,CC,CCDD,EE,FF,GG和HHJJ9个染色体组;由于野生稻长期的自然繁殖生长,形成了抗病,虫害,耐干旱,酸性土壤,寒冷和利用这些有利基因进行栽培稻品种的遗传改良已成为现代水稻育种的主要内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野生稻与栽培稻间杂交不实、  相似文献   

4.
5.
6.
河姆渡碳化稻中普通野生稻谷粒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亚洲栽培稻(O.sativa L)起源于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中国是亚洲栽培稻起源地之一的观点已被世人所公认。关于我国栽培稻的具体起源地,主要有:五十年代的华南说,七十年代的云贵高原说,八十、九十年代的长江(中)下游说,迄今尚未定论。长江(中)下游说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明确在远古的新石器时期(7000年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否曾经生长、繁衍过普通野生稻。  相似文献   

7.
在80年代末评价出一批抗水稻白叶枯病普通野生稻抗源的基础上,选出1个高抗所有栽培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均不能抵御的广致病菌P6的新抗源WBB1。将其与感病品种金刚30杂交,经花培、自交,获得抗性纯合系H4。笔者报道自1994年以来,采用国际全套鉴别菌系进...  相似文献   

8.
野生稻中蕴含着大量抗生物胁迫和耐非生物胁迫的基因,是栽培稻品种进一步改良的天然遗传种质资源库。对野生稻中抗虫、抗病、抗逆、高产等优良基因的发掘及定位作了概述,并对野生稻优异基因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水稻与普通野生稻及其近缘植物的基因漂流问题,是目前国内外科学家在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方面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笔者综述了转基因水稻向普通野生稻及其他近缘植物基因漂流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转基因水稻基因漂流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小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鉴定与初步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将小粒野生稻(Acc. No. 101133)的抗白叶枯病基因导入栽培稻IR24,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子标记定位,以便应用于育种实践。【方法】以小粒野生稻和栽培稻IR24的BC2F2群体及其F3、F4家系为材料,利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SA),借助SSR标记对Xa35(t)进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通过对抗病基因进行抗谱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对白叶枯病菌株PXO86和PXO99表现感病,而对PXO61、PXO112和PXO339表现抗病,初步将其定位于水稻的第11染色体长臂上,同标记RM144共分离,并位于标记RM7654和RM6293之间,与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 cM和0.7 cM。【结论】小粒野生稻(Acc. No. 101133)含有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暂定为Xa35(t)。  相似文献   

11.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野生近缘种,作为重要的基因资源,具有诸多的优良性状,如野生稻对病虫害的抗性、对各种逆境的耐受性以及胞质雄性不育等,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栽培稻的育种改良,成为栽培稻遗传改良的丰富基因源和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本文综述了野生稻优良基因的发掘和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总结了野生稻保护和利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潜力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野生稻等外源DNA导入宁夏水稻品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分子育种技术,将野生稻等外源DNA导入宁夏水稻品种,比较了不同方法的导入效果,结果表明:茎注射法导入的D0代结实率高,且种子饱满:花粉管通道法和复合导入法导入的结实率低,且种子发育较差而不饱满。在D1代复合导入法的群体中出现了3.7%的穗型变异,茎注射法导入的群体中出现了19.2%的高度不育穗。说明外源DNA导入在D1代就可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4.
15.
野生稻是现代栽培水稻的野生近缘种,在向栽培稻驯化的过程中,约有1/3的等位基因和1/2的基因型丢失,其中包括大量的抗病、抗虫等有利基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野生稻主要病虫害抗性基因的发掘定位及在水稻育种中利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已报道的栽培稻Waxy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海南普通野生稻Waxy基因的DNA序列和cDNA序列进行克隆和鉴定。获得Waxy基因编码区的DNA序列3 330 bp,cDNA序列1 860 bp,该基因编码区存在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编码609个氨基酸残基。海南普通野生稻与其他水稻Waxy基因序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主要体现在内含子上,推测其可能影响Waxy基因的转录水平。Waxy基因聚类分析表明,栽培稻与海南普通野生稻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普通野生稻优异基因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飞  候立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94-7796
[目的]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该研究旨在为中国普通野生稻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简要回顾我国近年来普通野生稻优异基因的研究与利用。[结果]回顾了中国普通野生稻的命名、分类与形态学特征,综述了中国普通野生稻抗病性、抗虫性、产量性状、稻米品质、胞质雄性不育性及其它优异基因的研究与利用,展望中国普通野生稻普野的利用潜力。[结论]普通野生稻中广泛存在着可用于栽培品种改良的优异基因,但需要创建一套切实可行的优异基因转移方法和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的水稻DNA标记辅助育种体系。  相似文献   

19.
野生稻外源DNA导入宁夏水稻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宁夏地区主裁水稻品种宁粳16号和新育成的高产品种宁粳23号为受体,野生稻、宁夏野稗为供体。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和穗茎节导入法,将供体DNA导入受体,导入后代D2代做更加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导入体D2代变异范围极其广泛,变异可发生在营养体上,同时也可能在生殖体上发生,在宁粳16号D2代导入体上变异率为4.7%;宁粳23号D2代导入体上变异率为2.6%,总变异率为4.0%。由此证明:不同受体在对外源DNA的介入和整合能力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普通野生稻抗褐稻虱基因导入栽培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普通野生稻所具有的特异广谱高抗褐稻虱基因,其抗源基因是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用高产优质栽培稻与之杂交、复交和回交,成功地将抗性基因导入到栽培稻中,通过花药培养,获得一批具有抗性的合成育种中间材料和一个优质高产新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