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树黑刺粉虱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又名刺粉虱、桔刺粉虱,是我国茶树重要害虫之一,在全国各主要产茶区呈间歇性猖獗为害.主要以若虫栖息于茶树叶背刺吸汁液,成、若虫均排泄蜜露并诱发煤烟病,严重发生茶园茶树一片乌黑,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2.
茶树黑刺粉虱是茶树上的主要害虫,除了直接以其幼虫取食茶叶汁液为害茶树外,更为严重的是其分泌物诱发茶树煤烟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茶叶的光合作用,极大地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茶树黑刺粉虱暴发性强,其繁殖速度相当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面积暴发成灾;茶树黑刺粉虱的隐蔽性也特别强,该虫在茶树上的发生部位多集中于茶树丛的中下部植株叶片背面,药液不易直接喷射到虫体上;另外,茶树黑刺粉虱的抗药性极强,许多化学农药对它防效均很差。正是由于茶树黑刺粉虱的暴发性、隐蔽性和抗药性,导致其防治难度很大,采取一般方法防效甚差。  相似文献   

3.
4月1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的黑刺粉虱信息素诱捕器在浙江省松阳县通过鉴定,表明茶区大面积示范应用信息素诱捕器防治黑刺粉虱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尤溪县茶树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尤溪县部分茶园黑刺粉虱危害猖獗并诱发茶煤病,严重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以致极大地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黑刺粉虱对茶树危害性、为害特点、发生规律的认识,提出了黑刺粉虱无公害防治方法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韩宝瑜 《中国茶叶》2006,28(3):31-31
4月1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的黑刺粉虱信息素诱捕器在浙江省松阳县通过鉴定,表明茶区大面积示范应用信息素诱捕器防治黑刺粉虱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廖武  杨焕清 《中国茶叶》2005,27(6):37-37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属同翅目粉虱科,以成虫与幼虫刺吸茶树叶片汁液为害,并诱发茶煤病.随着茶园区域化、规模化开发,该虫已严重为害茶园,成为浙江永嘉县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为有效控制其为害,笔者于2001年开始对黑刺粉虱发生情况、暴发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做好黑刺粉虱的防治徐佐周,谢继金(浙江省台州地区经济作物总站·台州·317000)近年来,由于茶叶市场疲软,导致部分管理粗放茶园黑刺粉虱发生。黑刺粉虱以幼虫多在茶树老叶背面刺吸为害,并排泄“蜜露”引起烟煤病发生,严重时茶丛中下部叶片乌黑;阻碍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宇  孙晓玲  金珊 《中国茶叶》2010,32(9):11-12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属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Meyrodidae)剌粉虱属(Aleurocanthus),寄主范围广泛,是我国茶叶生产中发生普遍、危害较大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外学者已经对黑刺粉虱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以及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我国茶区曾相继暴发成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约10年暴发1次,  相似文献   

9.
茶树黑刺粉虱暴发原因及综防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武  杨焕清  吴志文 《茶叶》2005,31(4):246-247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属同翅目粉虱科,以成虫与若虫剌食茶树嫩叶,并发茶煤病。随着茶园区域化、规模化开发,该虫已严重为害茶园,成为我县茶叶产地的主要害虫。为有效控制其为害,我们于2001年开始对黑刺粉虱发生情况、暴发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现将结果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韦伯虫座孢菌防治茶黑刺粉虱示范推广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虫座孢菌为茶黑刺粉虱致病性病原菌,茶园使用菌剂后,菌孢子扩散触及虫体,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萌发感病,幼虫被感染致病死亡后,病尸体能再度产生菌抱子四处扩散传播,如此循环反复,最终至感病流行,高峰期一般出现在用菌后30至60天。该菌对人畜、天敌安全,不污染茶叶和环境,对条黑刺粉虱具有良好持续防治效果。条黑刺粉虱为我县茶树主要害虫,1993年以来相继在中房镇的下湖、满盾、叠石等地发生蔓延,同时由该虫诱发菜煤烟病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我县茶叶生产。如果系用化学农药防治,常因用药不当而致使茶叶中农药残留量超标和天…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茶树上一新记录粉虱——粉背刺粉虱Aleurocanthus inceratus Silvestri,该种亚缘区有11对长度一致的刺毛,其中头胸部5对;在背面中区头胸部有刺毛9对;腹部背面中区有14对,纵向分列3排;管状孔近圆形,盖瓣心形,尾沟不明显。统计了茶树上的9种粉虱即山茶褶粉虱Aleurotrachelus camelliae(Kuwana)、杨梅类伯粉虱Parabamisia myricae(Kuwana)、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番石榴白棒粉虱Aleuroclava psidii Singh、流苏子瘤粉虱Aleuroclava thysanospermi(Takahashi)、归亚瘤棒粉虱Aleuroclava guyavae(Takahashi)、杜鹃穴粉虱Aleurolobus rhododendri Takahashi、柑橘裸粉虱Dialeurodes citri(Ashmead)和粉背刺粉虱Aleurocanthus inceratus Silvestri,根据其伪蛹特征编制了茶树上粉虱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据了解,近年来茶树黑刺粉虱在韶关市乐昌县的广北、乐昌、沿溪山茶场严重发生,猖獗为害。其以幼虫寓居茶叶背面刺吸为害,并排泄“蜜露”诱致煤病流行发生,致使茶树一片乌黑,严重阻碍光合作用,影响茶树生势,芽叶稀瘦,叶落枝枯,对茶叶生产威胁极大,是茶园毁灭性害虫之一。目前,茶树黑刺粉虱发生、蔓延之快,为害面积之大,造成损失之重,在我省尚属罕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我县茶园生态环境不平衡,茶树害虫黑刺粉虱分布广,有严重发展趋势,据调查不同程度受害面积达40%以上.黑刺粉虱属间隙性暴发性害虫,全年有4代,第一代幼虫3月下旬出现,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盛期,第二、三、四代幼虫分别在5-6月,7-8月,9-10月出现黑刺粉虱害虫又会拍诱煤病菌,使茶树一片乌黑、叶片枯落,枝消生长停滞,新芽少,如果防治不好,将会严重影响茶叶产量与质量。根据我们实践经验采取预防和药物防治等措施,具体措施如下:一、预防措施;对发生局部黑刺粉虱枝叶剪除;对台州、重修剪的茶园,清园时对枯枝落叶进行烧…  相似文献   

14.
茶树黑刺粉虱病,在福建茶区时有发生.八十年代末期,我省的福鼎、柘荣、福安、霞浦等县茶区,发生茶园面积达7-8万亩,采用化学药剂滴滴畏、甲铵硫磷等防治效果不理想(主要是没有抓住在幼虫期施防).据不完全统计经济损失达300余万元.罗源县近年来发生了5000多亩黑刺粉虱,对茶叶生产造成一定损失.今年采用省茶科所“八五”期间植保科研成果-韦伯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面积达1800亩,防治效果平均在72.8%以上.  相似文献   

15.
黄板诱杀是监测与防治茶园黑刺粉虱成虫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本文利用黄板对不同品种(品系)上黑刺粉虱成虫的种群密度、年消长动态,以及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内色板诱集到的粉虱成虫数量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1)中选 2号、中选3号和中选7号上黑刺粉虱成虫的发生数量显著低于目前茶区大面积种植的福鼎大白茶;2)在杭州黑刺粉虱成虫数量具有明显的4个高峰期,其中春季和秋季的虫口发生数量较高;3)色板在上午9:00~11:00期间诱集到的黑刺粉虱成虫数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广西桂林柑桔园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为对象,采用田间调查该粉虱卵、若虫、蛹和成虫的方法,研究了该粉虱的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广西桂林柑桔园每年3月中旬—12月上旬的气温可满足黑刺粉虱的生长发育需要,2015—2017年间黑刺粉虱种群变动较大,黑刺粉虱卵至蛹全年发生高峰在5月中旬—7月上旬,其次在8月下旬—9月上旬;而成虫全年发生高峰在5月上旬,其次则在9月上中旬。本研究表明每年5—9月是桂林柑桔园黑刺粉虱自然种群增长较快的时期,生产上应用密切关注这一时期的该粉虱种群动态,并根据其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烟台地区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又名橘刺粉虱、剌粉虱、黑蛹有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是南方茶树、花卉的主要吸汁性害虫。2005年,在山东省海阳市部分茶园形成危害,笔者通过4年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该虫在烟台地区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黑刺粉虱是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曾多次猖獗为害,给茶叶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目前,黑刺粉虱的防治一般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尽管短期内也能奏效,但连续使用农药会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而再度猖獗以及破坏茶园生态平衡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展生物防治。90年代初,在福建、浙江茶园中发现了一种新的黑刺粉虱寄生真菌,对黑刺粉虱的自然寄生率可高达90%以上。从1992年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功地分离和繁殖了这种真菌,经鉴定为韦伯虫座孢菌(Aegerita Webberi Faweett),之后,进行了该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黑刺粉虱防治效果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一、室内试验 1.将灭菌后的PDA培养基倒入9cm内径的培养皿内,每皿20mL,待冷却凝固后,接入菌丝少许,置于4、8、12、16、20、24、28和32℃(5次重复)培养箱内培养,每隔1天测量菌落生长直径,直至30天止,比较各种温度条件下该菌的生长量。 2.先将PDA培养基、HCl、NaOH及KH_2P0_4置于高压消毒锅中灭菌,然后在灭菌条件下,用上述酸、碱和缓冲剂将培养基调节成pH2、4、6、8、10和12,再接入菌丝,置于24±1℃恒温箱中培养(每处理5次重复),观察不同pH值对该菌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茶园里,茶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camelliae KanmiyaKasai是最常见的刺吸为害的粉虱类害虫。本文介绍茶黑刺粉虱各龄期虫态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相关防治要点,供茶农和农技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黑刺粉虱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综述了黑刺粉虱生物防治研究概况 ,介绍了黑刺粉虱的天敌种类 ,着重叙述了黑刺粉虱寄生蜂、虫生真菌的种类、各地的优势种以及研究、应用的进展 ,提出了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