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固定化酵母发酵生产香蕉菠萝复合果酒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固定化酵母发酵生产香蕉菠萝复合果酒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成熟的香蕉和菠萝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香蕉菠萝不同原料配比对复合果酒品质的影响以及初始含糖量和发酵温度等因素对香蕉菠萝复合果酒酒度生成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香蕉菠萝复合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在固定化酵母发酵条件下,香蕉与菠萝原材料采用1∶1的配比发酵酿制复合果酒可使其品质最佳。极差分析可知,影响该复合果酒发酵工艺的因素依次为:初始含糖量>发酵温度>亚硫酸氢钠用量>发酵pH值。该产品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含糖量30%,发酵温度25℃,亚硫酸氢钠用量80 mg/L,发酵pH值4.0。[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生产的复合果酒品质最佳,具有典型的香蕉、菠萝果酒风味。  相似文献   

2.
D101树脂固定中性蛋白酶的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中性蛋白酶的固定化效果,对D101树脂固定中性蛋白酶的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D101树脂吸附法固定中性蛋白酶,分别测定不同温度、时间和加酶量条件下固定化酶的固定化效果,并对固定化中性蛋白酶和游离中性蛋白酶的酶学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D101树脂固定中性蛋白酶的最佳固定条件为:加酶量150 U/g,温度40℃,固定时间120 min,此时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率最高(70%)。固定化中性蛋白酶和游离中性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6和40℃,最适pH值分别为7.4和7.2,表观米氏常数Km分别为0.22和0.20 mg/mL,最大酶促反应速度Vmax分别为0.39和0.21 mL/min。【结论】以D101树脂固定中性蛋白酶后,固定化中性蛋白酶的活力、酶活回收率以及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双酶水解大豆玉米分离蛋白以制备大豆玉米活性多肽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以大豆蛋白和玉米蛋白为主要原料,配制不同浓度的大豆玉米分离蛋白溶液,经预处理后,分别用风味蛋白酶、复合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水解,通过测定水解度和酶活力,确定试验用酶。并将所选酶按一定比例两两混合,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双酶水解的最佳条件。[结果]最佳水解条件为大豆玉米分离蛋白溶液浓度2%,风味蛋白酶与复合蛋白酶的比例1∶1,pH 7.0,水解时间8 h;在该条件下,大豆玉米分离蛋白的水解度可达75.14%。[结论]该研究为大豆玉米活性多肽的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陆兵  谌斌  易小畅  李娜  殳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776-5778
[目的]对红芝LYL263漆酶进行不同溶胶-凝胶体系的固定化研究,以期找到适宜该漆酶的固定化材料。[方法]将海藻酸钠-明胶、海藻酸钠-壳聚糖和海藻酸钠-明胶-壳聚糖3种溶胶-凝胶体系用于红芝LYL263所产漆酶的固定化研究,并初步分析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海藻酸钠-明胶-壳聚糖体系固定后的漆酶酶活分别是海藻酸钠-明胶和海藻酸钠-壳聚糖的2.14倍和2.75倍,该体系最佳材料组成为:海藻酸钠浓度2.0%、明胶浓度1.0%、壳聚糖浓度0.3%、氯化钙浓度36.0%。该试验首次将苯甲酸用于包埋法固定化漆酶,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适宜的苯甲酸浓度能有效提高固定化漆酶酶活;该体系固定化漆酶最佳条件为:苯甲酸浓度2mmol/L、戊二醛浓度0.32%、交联时间50 min、酶浓度10.0%,此时固定化酶活高达635.7 U/g。对固定化漆酶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比游离酶高,冻干的固定化酶活是未冻干固定化酶的1.59倍,但冻干的固定化酶操作稳定性较差。[结论]在酶固定化材料中,各个物质的组成对酶固定化有非常大的影响,该研究对红芝LYL263漆酶的固定化材料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凹凸棒土处理含酚废水及生物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禄  张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567-8569,8675
[目的]研究凹凸棒土对苯酚的吸附效果及生物再生条件。[方法]用苯酚溶液模拟含酚废水,研究吸附剂投加量、pH、温度等因素对凹凸棒土吸附苯酚的影响及最佳条件。[结果]凹凸棒土吸附苯酚的最佳条件为吸附剂投加量4 g/100 ml、吸附温度40℃、pH10.0、吸附时间40 min,对苯酚的去除率可达27.1%。在pH为4.0、酵母菌液浓度2.040 g/L、30℃条件下对吸附饱和的凹凸棒土再生3h,再生后的凹凸棒土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对苯酚的去除率达到39.07%。[结论]该研究可为含酚废水的处理及凹凸棒土的再生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菠萝皮渣酵素的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乳酸菌发酵菠萝皮渣制备菠萝皮渣酵素。[方法]以蛋白酶活性为指标,运用Box-Behnken Design 8.0.5v响应面法优化制作菠萝皮渣酵素的工艺参数。[结果]菠萝皮渣酵素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3℃,酵母菌接种量0.3%,发酵时间16.5 h。按上述工艺制得的菠萝皮渣酵素颜色均匀,酸甜适口并伴有发酵香味,有光泽。[结论]研究可为菠萝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产几丁质酶菌株发酵产酶活性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将筛选得到的一株产几丁质酶菌株G-254进行驯化培养,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菌株产酶活的影响响应面试验利用,以菌株发酵所产酶活为响应值,确定最佳的发酵产酶工艺条件。[结果]菌株G-254发酵产几丁质酶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8%,牛肉膏料5%,硫酸镁0.07%,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几丁质酶活为6.86U。[结论]该研究提高了菌株发酵产几丁质酶酶活,为后续工业化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碱性蛋白酶水解文冠果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选取底物浓度、pH、温度、酶用量和水解时间为影响因素,以文冠果蛋白的水解度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以此为依据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确定碱性蛋白酶的最佳水解条件,然后对最佳条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碱性蛋白酶水解文冠果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5%,加酶量4%,pH 9.0;在此优化条件下,水解度为19.75%。[结论]为文冠果蛋白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
齐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10-7413
[目的]研究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南瓜籽油热处理工艺、酶解工艺的最佳条件,并试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总添加量及添加比例对南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热处理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热处理温度90℃,热处理时间10 min。酶解工艺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间6 h,酶解温度50℃,酶解pH 7,蛋白酶添加量3%,料水比1∶5;在该条件下,南瓜籽油的提取率为83.32%。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总添加量为2%,最佳添加比例为2∶1。[结论]水酶法工艺条件温和,适合油料作物油脂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尚宏丽  顾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73-6176
[目的]对介孔分子筛固定化海藻糖合酶进行研究。[方法]以基因工程菌所产海藻糖合成酶为材料,利用介孔分子筛MCM-41作为载体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并对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前后的海藻糖合酶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海藻糖合成酶可通过物理吸附法固定于介孔分子筛MCM-41孔道中,在pH为3,给酶量为62.5 mg/g的条件下,固定12 h时可得到最佳固定化效果;与游离海藻糖合酶相比,固定化后的海藻糖合酶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明显改善,并具可重复操作性,有利于酶的使用和储放。[结论]该研究为开发新的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廖春燕  方美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18-16220
[目的]对β-淀粉酶的固定化工艺进行探讨。[方法]以D301大孔阴离子树脂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吸附法固定化β-淀粉酶,测定酶活性。[结果]加酶量为500 U/g(树脂,湿重),pH值为5.6,在45 ℃下恒温振荡3 h,固定化酶的酶活可达180 U/g载体。[结论]制备的固定化酶,其温度稳定性、pH稳定性、储藏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李翠莲  方北曙  李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40-10841
[目的]优化Alcalase蛋白酶酶法提取纯度较高的大米淀粉的工艺,从而解决库存谷物严重浪费的问题。[方法]以大米为原料,以Alcalase蛋白酶酶法提取大米淀粉,采用3因素正交实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采用凯氏定氮法GB5511285测定蛋白质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结果]各因子对蛋白质去除和淀粉得率的影响顺序为:反应温度>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对蛋白质去除的最优组合为温度50℃,酶添加量0.3%,反应时间6 h。淀粉提取的最优工艺组合为温度50℃,酶添加量0.2%,反应时间5 h。[结论]综合考虑,以大米为原料,采用Alcalase蛋白酶酶法除蛋白质提取大米淀粉的最优工艺为温度50℃,酶添加量0.2%,反应时间5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大米淀粉中蛋白质含量为0.39%,淀粉提取率为89.53%。  相似文献   

13.
复合酶水解鸡肉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二刚  童群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83-6085
[目的]为进一步改善鸡胸肉的加工工艺奠定基础。[方法]以蛋白水解度、水解液的鸡香和苦味为指标,比较P+N复合酶、胰蛋白酶、Alcalase、木瓜蛋白酶和精制中性蛋白酶在各自适宜条件下对鸡肉的水解效果。研究液固比、初始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P+N复合酶水解度的影响,探索P+N复合酶水解鸡肉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P+N复合酶为水解鸡肉的最佳酶,其水解效果明显优于单酶。各因素对水解度影响程度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初始pH值,而反应温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显著。P+N复合酶水解鸡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0.2%、反应温度50℃、液固比31:、初始pH值7.0、反应时间8 h。[结论]在该条件下,鸡肉水解蛋白液的水解度达51%~54%,且鸡香浓郁、无苦味。  相似文献   

14.
王丽岩  张晓帆  王磊  李建伟  李良  刘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43-13144,13233
[目的]优化林蛙肉酶解工艺。[方法]以长白山雄性林蛙肉为原料,选用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对其进行水解。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酶解条件。[结果]酶解效果最好的是中性蛋白酶,其最适酶解条件为pH值6、加酶量7%、底物浓度55%,水解时间110min、温度50℃。在此工艺条件下,水解度达55.02%。[结论]该酶解工艺用酶少、分解快,适合长白山林蛙肉的酶解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古绍彬  吴影  彭光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60-9362
[目的]研究桔皮饮料混浊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提高产品得率。[方法]以桔皮为原料,采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复合酶解制取混浊剂。以酶解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所得混浊剂的浊度值为考察指标,对制取工艺和最佳的工艺条件进行深入的探讨。[结果]最佳工艺条件即物料浓度90%,果胶酶浓度25 U/g,纤维素酶浓度25 U/g,酶解温度45℃时,酶解40 min,所得混浊剂得率为79.64%,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9%,50倍稀释液的OD值为0.050。由极差及方差分析可知,酶浓度对混浊剂浊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最大,PE浓度的影响大于CE浓度,其F值分别为FPE=7.65和FCE=7.4(0 F0.05(2,4)=6.94)。[结论]复合酶能大大降低酶解液中不溶性固形物含量,适当控制添加的酶量能保证混浊剂良好的浊度品质。  相似文献   

16.
师仲  杜莹  廖莉玲  卫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55-15658
[目的]研究头花蓼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选出提取头花蓼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确定头花蓼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0(W/V,g/ml,下同),温度80℃,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头花蓼总黄酮的得率为8.304%,纯度为52.10%。[结论]试验优选的花蓼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7.
张见  刘元法  李东亮  李进伟  吴艳  戴亚  单良  李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7):3973-3975,3979
[目的]在非溶液体系下优化复合酶降解烟草梗丝的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和结合实际生产工艺的方法,优化了复合酶降解梗丝的工艺条件,建立了二次项拟合的数学方程,研究了在非溶液体系下酶解条件主因素影响效应、交互作用的影响及反应前后梗丝表面的变化情况。[结果]确定了复合酶降解梗丝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45℃,水分40%,果胶酶Ⅰ20 U/g,果胶酶Ⅱ400U/g,粗酶液2%;在非溶液体系下,酶解条件交互作用不显著;反应前后梗丝表面变化明显,果胶降解显著,暴露出纤维素管束。[结论]酶反应前烟梗最好利用酸碱、爆破、微波或超声波等方法破坏其致密结构和纤维素结晶,以提高酶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