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北京市6种下垫面不同季节温湿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北京市玉渊潭公园6种不同下垫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下垫面四季温湿效益的研究。每天8:00-18:00,每2h分别对6种下垫面的温度、相对湿度进行同步测定1次,春、夏、秋、冬各季分别连续测定7d。结果表明:城市中的绿地和水体具有明显的微气候效应。绿地夏季的降温增湿效果最明显,其次为春、秋季,冬季的温湿效益最小。在春、夏、秋季,绿地具有降温作用,在冬季,绿地具有保温作用。夏季,水体下垫面的降温作用比较明显,仅次于乔灌草下垫面,其降温值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下垫面。夏季绿地比铺装温度低0.8~4.1℃。不同类型下垫面春、夏、冬季的相对湿度高低趋势一致,均为:水体>乔灌草>灌草>草坪>铺装>建筑,秋季为:灌草>乔灌草>水体>草坪>铺装>建筑。夏季水体比建筑的相对湿度高10.2%~15.4%。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茭白产区的秸秆污染问题,在台州市黄岩茭白产区开展了茭白秸秆果园覆盖利用试验,果园畦面覆盖厚度5~8 cm,夏茭秸秆用于夏季降温,秋茭秸秆用于冬春季保温。试验结果表明,果园土壤覆盖茭白秸秆后,夏季土表最高温度平均下降6.78 ℃,地下10 cm处最高土温平均下降1.77 ℃;冬季土表最低温度平均上升0.74 ℃~2.77 ℃,地下10 cm最低土温平均上升0.65 ℃。茭白秸秆果园覆盖可以及时处理掉因季节性集中产生的茭白秸秆,可供各茭白产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使用微山湖湿地周边代表站微山站1961~2005年气象资料,计算其绝对湿度,分析绝对湿度的变化特征,并与距湿地较远的枣庄站对比,分析湿地对周边大气湿度显著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湿地周边绝对湿度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相对湿度夏季最大,春季最小。近45年来年平均绝对湿度呈上升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但均不显著。四季中冬春季平均绝对湿度呈显著上升趋势,秋季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受湿地影响,湿地周边年平均绝对湿度比对比站偏高0.4g/m3,年平均相对湿度偏高4%。两站大气湿度差值有明显的月际变化,5月差值最大,年及春、夏、秋三季平均绝对湿度差异显著,冬季平均绝对湿度差异不显著,年及春、秋、冬季三季平均相对湿度差异显著,夏季平均相对湿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研究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pH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少。(2)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为成熟林高于中龄林和幼龄林,而蔗糖酶活性随林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各林龄中均为冬、春、秋季较高,夏季最低;脲酶活性为秋季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为夏季秋季春、冬季,春季与冬季差异不显著;过氧化物酶活性为秋季显著低于冬、夏、春季。(4)土壤酶活性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全氮、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刈草覆盖是坡地果园土壤夏和了抗旱降温和冬季保冻的主要管理措施。为了解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我们通过连续两年采用刈草覆盖与裸土作对照的定点时观测记载,得出不同土壤管理方式的地面最高,最低温度和0cm,5cm,10cm,15cm及20cm土层温度的变化规律;(1)覆盖条件下,土表最高温度低于裸土1.1~5.6℃以夏季最为明显,土表最低温度高于裸土0.1~3.3℃,以冬季最为明显,(2)土壤  相似文献   

6.
李海川  许丽景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642-12643,12732
[目的]研究沧州市国家一般气象站草面温度变化。[方法]利用沧州市国家一般气象站2008~2012年草面温度资料,采用折线图、趋势图等方法,对草面温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草面平均、草面最高、草面最低温度月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72、0.299、0.828℃/a,均为上升趋势,年平均值分别为13.9、29.8、4.5℃,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900、8.600、-2.500℃/a,年平均草面最高温度为31.7℃,年平均草面最低温度为3.9℃,均出现在2012年;四季平均值春季分别为16.2、34.0、4.9℃,夏季分别为28.4、44.7、19.5℃,秋季分别为13.9、29.0、5.4℃,冬季分别为-2.9、11.7、-11.7℃,气候倾向率夏季均为上升趋势,冬季均为下降趋势,春季和秋季仅草面最高温度为上升趋势;年平均温度地温〉草温〉气温,年平均最高温度草温〉地温〉气温,年平均最低温度草温〈地温〈气温,年极端最高温度地温〉草温〉气温,年极端最低温度草温〈地温〈气温。[结论]该研究为气候资料使用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主要特点是春季温暖大风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44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11天,年平均气温14-2℃,一般最高温度39℃,最低温度-9℃,年平均降水量623 mm。近年来,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下了小麦亩产756 kg的河南省最新纪录,并总结出其高产栽培技术,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南宁市大棚小气候特征与石斛生长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石斛移栽炼苗初期,春季的晴天、多云天,光照过强;对度过炼苗期或种植1年以上的石斛,夏、春、秋季节的晴天及多云天光照过强,各季节的阴天及冬季多云天气则光照不足。整个春末至秋初,棚内气温达到石斛生长适宜温度,冬季气温满足石斛冬眠需要;夏季棚内最高气温超出石斛生长的最高临界温度4.1~6.1℃,春秋两季棚内最高气温上限也达到石斛生长的最高临界温度,但最低气温均高于石斛生长的最低临界温度。春、夏、秋季大棚内相对湿度达到石斛生长对空气湿度的要求,冬季空气湿度则明显偏高。对不利于大棚石斛生产的气象条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合理化的小气候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江西信丰县脐橙种植网室内(150 m×70 m),研究不同季节网室内、外温湿度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网室内外日均温为夏、秋两季网内高于网外,春、冬两季低于网外,且夏季温差达到3.7℃,其它季节的温差均在0.5℃以内;日平均相对湿度则不同季节均表现为网内高于网外,但差异较小。网室内外温湿度的相关性在不同季节之间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温度相关性R~2值变化范围为0.06~0.96,相对湿度则为0.01~0.93;而温湿度的日平均值在不同季节网室内外的相关性则均表现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日均温相关性R~2值变化范围为0.80~0.97,日平均相对湿度为0.39~0.96。除夏季外,晴天与阴雨天网室内外温度的日变化均存在差异,网室内外温度高低呈现出时段性交替变化的特点,天气类型仅仅影响各时段的持续时间;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在不同天气类型条件下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刘路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5,(4):209-210,375
利用邹平县1959 ~ 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5d滑动平均、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四季开始日期及其长度的变化特征,并利用Mann-Kendall、滑动t检验法对四季开始日进行突变分析,通过对比定性来确定较为可靠的突变年份.结果表明,近52年来邹平地区四季开始日期的总体变化趋势为春、秋开始日期呈提前趋势,提前幅度春季>秋季,冬、夏开始日呈推迟趋势,推迟幅度冬季>夏季;平均四季长短的总变化趋势为春、秋季天数呈延长趋势,且延长天数春季>秋季,冬、夏季天数呈缩短趋势,且缩短幅度冬季>夏季;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邹平当地最敏感的反应就是春季开始日的显著提前和冬季天数的显著缩短;Mann-Kendall、滑动t检验结果表明,春季在1968和2005年发生了突变,夏季在1971和2004年产生了突变,秋季在1973年发生了突变,冬季在1968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1.
齐丽君 《现代农业》2014,(10):100-105
选用呼和浩特市6个气象站1961年至2010年的气温观测资料,分析呼和浩特市地区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呼和浩特市年平均气温、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普遍升高,且以冬季升温最为显著,气候变暖与我国乃至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基本一致。1994年是呼和浩特市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冬季气温上升幅度较大,春季次之,秋季较小,夏季最小。全市平均最低温度的升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温度,表现出温度变化的不对称性,导致全市温度日较差普遍变小。从年代际变化来看,无论最高还是最低温度都是上世纪60年代经历一个最冷期,2000年以来最高,而冬季的10平均最高值则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温度日较差是60年代最大,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最小。  相似文献   

12.
在江西信丰县脐橙种植网室内(150 m×70 m),研究不同季节网室内、外温湿度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网室内外日均温为夏、秋两季网内高于网外,春、冬两季低于网外,且夏季温差达到3.7℃,其它季节的温差均在0.5℃以内;日平均相对湿度则不同季节均表现为网内高于网外,但差异较小。网室内外温湿度的相关性在不同季节之间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温度相关性R2值变化范围为0.06~0.96,相对湿度则为0.01~0.93;而温湿度的日平均值在不同季节网室内外的相关性则均表现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日均温相关性R2值变化范围为0.06~0.96,相对湿度则为0.01~0.93;而温湿度的日平均值在不同季节网室内外的相关性则均表现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日均温相关性R2值变化范围为0.80~0.97,日平均相对湿度为0.39~0.96。除夏季外,晴天与阴雨天网室内外温度的日变化均存在差异,网室内外温度高低呈现出时段性交替变化的特点,天气类型仅仅影响各时段的持续时间;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在不同天气类型条件下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86—2016年库伦旗逐月气温观测资料,通过一元线性回归、线性倾向估计等统计学方法,对库伦旗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年际变化以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1年库伦旗年平均气温呈平缓波动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气温为7.6℃,气候倾向率为0.099℃/10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38、0.227、0.181、-0.249℃/10年;库伦旗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最高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04、0.282、0.211、-0.352℃/10年;库伦旗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48、0.253、0.159、-0.167℃/10年;造成库伦旗年气温逐年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春季、夏季及秋季的气温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青海玉树隆宝湿地2011年10月~2012年11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年变化特征,以及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特征和地表反照率随土壤湿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玉树隆宝湿地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均呈夏秋季(融化期)高、冬春季(冻结期)低的特点;土壤热通量在10月~次年2月为负值,3~9月为正值;感热通量的年变化幅度较小,潜热通量的值呈现夏秋季高、冬春季低的特点,地表反照率冬季高夏季低,在春季和秋季土壤冻结和融化期间地表反照率的值上午高下午低,12月份地表反照率日平均值最高,为0.44,6月份地表反照率日平均值最低,为0.24,地表反照率年平均值为0.32;冻结和融化期间,地表反照率随土壤湿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冬春季低温胁迫、土壤连作障碍、单产低、水肥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栽培方法-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方法(SSC)。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土垄(SR)、标准垄(NR)、矮标准垄(NRs)、窄标准垄(NRn)和种植密度加倍标准垄(NRd)5种不同垄型的根区与侧面土壤温度的昼夜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6年11月6~10日和2017年1月2~7日两个生长阶段连续5个昼夜中室内平均温度、白天平均温度和夜间平均温度依次为16.53℃、20.44℃和14.12℃,13.92℃、22.78℃和10.16℃。11月份连续5个昼夜中昼夜平均温度的差值和最高温度平均值与最低温度平均值的差值均以SR处理最高,分别为2.04℃和6.06℃;均以NRs处理最低,分别为0.80℃和4.95℃。1月份连续5个昼夜平均温度的差值和白天最高温度与夜间最低温度平均值的差值均以SR处理最高,分别为1.18℃和6.24℃;最高温与最低温平均值的差值以NRs处理最低,为4.85℃;昼夜平均温度差值以NRn最低,为0.07℃。各处理根区温度和东侧西侧土壤温度都为极显著线性相关。试验结果表明,NR具有较好的根区温度缓冲能力,且能够提升夜间根区温度,在冬季与早春季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对2014年1~12月国家气象中心下发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指导预报产品24 h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准确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中日最低气温的预报质量明显高于日最高气温的预报质量,夏、秋季指导预报的参考性好;预报员对气温指导预报的订正范围日最低气温应控制在1.4℃以内,且20:00的订正幅度小于08:00的,日最高气温的订正范围应控制在2.0℃以内;气温预报存在季节性误差,日最低气温的准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日最高气温的准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订正后的预报质量日最高气温提升明显,在实际预报中可以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菏泽市2013年气象要素对农作物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5,(1):113-114
2013年菏泽市平均气温比历年偏高,平均年降水量比历年偏少,日照比历年偏多。四季气候特点分别是: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春季、夏季、秋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冬季、春季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夏季、秋季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冬季、春季全市平均日照时数比历年同期值偏少,夏季、秋季平均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值偏多。总体来看2013年极端天气较少,气候条件总体上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尚属较好年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整理右旗1969—2018年气温逐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右旗近50a平均气温年际变动、季节性变化趋势、突变特点展开研究。得出结论:50a来右旗温度呈0.39℃/10a的速度增加,在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増温明显,且有显著的阶段性波动特点。季节性气温都是以不同速度在增加,春季平均气温增加发展趋势在四季中极为明显。由最高气温季节平均值可知,春季最大,其次秋季夏季冬季,由此可知,最低温度季节性均值是春季最大,其次夏季秋季冬季。年和四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波动,使得平均气温日较差呈减小态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岩溶区板栗树下土壤CO2迁移动态,以广西隆安县典型岩溶区为例,测定了板栗树下土壤CO2浓度、CO2释放量、岩溶溶蚀量以及在季节上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CO2浓度在土壤剖面上为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40或60 cm深处,土壤CO2浓度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土壤CO2浓度与土壤含水率、空气温度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除夏季外,土壤CO2释放日动态变化为下午>上午>晚上,夏季为上午>下午>晚上,在季节上土壤CO2释放量由大到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这与土壤CO2浓度变化规律一致,土壤CO2释放量与土壤含水率和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土壤剖面上溶蚀量由小到大为-5 cm<-30cm<-50cm,在季节上溶蚀量由小到大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夏季溶蚀量平均值约是冬季的1.33 ~2.00倍.  相似文献   

20.
常军  潘攀  王纪军  吴元超  张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10-13613
利用10和22℃2个界限温度,采用5 d滑动平均温度的方法来计算春、夏、秋、冬四季开始时间和持续长短。结果表明,河南冬季最长,其次是夏季,秋季和春季长度很相近,秋季略短;各季节的开始时间发生了变化,春、秋季开始时间提前,夏、冬季开始时间推后,春、夏、秋、冬季开始时间变化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804、0.843、-0.947、0.834 d/10a;各季节长短也发生了变化,春、秋季变长,夏、冬季缩短,春、夏、秋、冬季长短变化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667、-1.767、1.723、-2.820 d/10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