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变化情况,为促进马铃薯与玉米合理间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马铃薯单作(对照)和间作(2行马铃薯间作2行玉米)2种栽培模式,结合田间观测与室内测定,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糖类物质的影响。【结果】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的茎粗、单株主茎数、单株匍匐茎和单株根干物质重量及单株结薯数无显著变化(P>0.05),但间作可提高马铃薯单株分枝数、单株匍匐茎数、单株小叶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单株茎叶和单株块茎的干物质重量,并显著提高马铃薯的株高、单薯重、单株产量及复合产量(P<0.05,下同)。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间作马铃薯叶片、匍匐茎和块茎中糖类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对叶片的影响较大,间作马铃薯叶片的蔗糖、果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块茎增长期和淀粉积累期均显著低于单作。【结论】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与玉米2∶2行比间作模式下,马铃薯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复合产量显著提高,该间作模式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遮光处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常光照为对照,用2针遮阴网进行马铃薯遮阴处理,研究不同遮阴度对青薯9号植株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薯9号遮阴处理后较对照株高显著增高、茎粗呈变细趋势、主茎数、节数无明显差异、节间长增长、叶面积增大,遮光严重影响块茎产量,当遮光70.22%时商品薯率、单株重、产量均显著下降,产量较对照减产达87.08%,遮光率高于80%后植株不结薯引起绝产。以遮阴70%作为选择压力对另外9个品种进行耐阴性评价,结果显示,所有参试品种在遮光条件下都显著减产,减产率在62.14%~90.74%,但耐阴性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以中薯20最耐阴;Woff,青薯9号,费乌瑞它较耐阴;合作88最不耐阴。从对块茎品质的影响看,遮阴使块茎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减少,绝大部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63份马铃薯品种(系)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发掘利用马铃薯种质资源,我们对63份马铃薯品种(系)的生育期、出苗率、主茎数、株高、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单薯质量、商品薯率、淀粉含量和产量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单株块茎数、主茎数、单株块茎质量、株高和单薯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83.4%、42.9%、39.6%、32.9%、32.2%、30.9%;主成分分析发现生育期、出苗率、主茎数、株高、单株块茎数和单株块茎质量累计贡献率达85.198%,可用这6个主成分较好地代替10个农艺性状来评价马铃薯品种(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单株块茎质量、主茎数、单株块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数与单株块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块茎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薯质量、单株块茎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块茎数与单株块茎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薯率、单薯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块茎质量与单薯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薯质量与商品薯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63份马铃薯品种(系)分为5个大类,其中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资源的57.89%聚在I类群,主要特点是淀粉含量最高,但产量最低。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资源的76.47%聚在IV类群,主要特点是单薯质量最大。与其他类群相比,这两大类群马铃薯品种(系)较适合广西等南方冬作区种植。生育期、出苗率、主茎数、株高、单株块茎数和单株块茎质量是广西等南方冬作区马铃薯品种筛选优先考虑的农艺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马铃薯块茎内微量元素积累受温光处理因素的影响机制,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常用马铃薯品种内农薯1号、底西芮和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采取温室遮光和人工气候室长短日照处理,并研究了马铃薯块茎内K、Fe、Zn、Se四种元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遮阳网遮光处理后能够较显著地降低温室内温度,减弱温室内光照强度,一层、两层遮光条件下温度降低值与自然条件比较平均为1.9℃和3.3℃;光照强度减少值为27 840.5 lx和45 442.9 lx。K、Fe、Zn、Se在3个马铃薯品种块茎内含量随发育时期不断降低,遮光在生育前期影响较小,生育后期响较大。块茎内K含量的积累在生育后期长日照处理能得到促进。同一品种块茎内Fe、Zn、Se的含量经过不同长、短日照光周期处理后差异不显著,块茎内对光周期变化不敏感元素为Fe、Zn、Se。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马铃薯试管薯大田直播栽培技术的可行性及生物产量与块茎淀粉的积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在不同地区不同播种深度对试管薯植株生长发育、生物产量及块茎淀粉等因素的影响。试验以0.22~0.27 g的‘陇薯3号’试管薯为材料,以4、5、6、7 cm 4个水平的播种深度在甘肃省高寒阴湿区与干旱区进行大田直播试验,结果表明:(1)马铃薯试管薯大田直播出苗率在92.2%以上,高寒阴湿区要适当浅播(播深5 cm),干旱地区适当深播(播深7 cm)。(2)播种深度对株高无显著影响,在相同播深下高寒阴湿区株高显著高于干旱区株高,茎粗在不同播种深度之间以6 cm播深茎粗显著高于其他播深;(3)单株结薯个数在不同种植区及播深下无显著变化,试管薯块茎产量积累量在高寒阴湿区随播深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干旱地区随播深增加呈增长趋势,且高寒阴湿区块茎产量积累量高于干旱区;(4)在同一生育期高寒阴湿区块茎淀粉积累量随着播深增加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而干旱区块茎淀粉积累量随着播深增加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在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成熟期高寒阴湿区块茎淀粉积累量高于干旱区。  相似文献   

6.
对20个马铃薯品种的单株块茎产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系统聚类分析对马铃薯块茎的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在榆林市种植的适用于不同加工用途且品质优良的马铃薯品种。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间各品质指标存在很大差异,单株块茎产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6.76%、50.07%、50.66%、64.79%、33.72%和68.10%。陇薯11号的单株块茎产量与淀粉含量最高,LZ112的还原糖含量最高,陇薯9号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老红皮的维生素C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0个马铃薯品种的品质指标可以用4个主成分来表示(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0.448%),各成分代表性指标分别为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进一步采用隶属函数法和系统聚类分析对马铃薯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共筛选出7个品质较优的马铃薯品种,占供试品种的35.0%。其中,1种(定薯3号)可作为菜用和淀粉加工的兼用种质,1种(甘引薯1号)可作为全粉加工和油炸食品...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还原糖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还原糖及淀粉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荷兰212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比较叶片、匍匐茎及块茎内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研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碳代谢的调控效应。[结果]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可以显著降低取样末期匍匐茎内淀粉和还原糖的含量,同时还能降低块茎内还原糖的含量,提高叶片内还原糖的积累;烯效唑(S3307)可以极显著提高块茎内淀粉积累并极显著促进取样末期匍匐茎内淀粉的转移,而且还可降低取样后期块茎内还原糖的含量、极显著提高叶片内淀粉的积累;SOD模拟物SODM与S3307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8.
整薯播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克新2号’马铃薯为试材,研究了整薯播种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0~50 g整薯播种马铃薯,其植株的生长势强,干物质积累多,有利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整薯播种的平均株高、分茎数、结薯数、大薯率分别比对照(切块播种)增加了2.81%2、00%、16.67和7.95%,单株地上干重和块茎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65%和57.89%,收获时整薯播种产量比对照提高了29.82%,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整薯播种的块茎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但还原糖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大棚马铃薯生长调控的效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不同多效唑浓度对大棚马铃薯生长调控的影响,为大棚马铃薯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多效唑的合理施用浓度提供参考.试验设6个多效唑处理浓度,对大棚马铃薯现蕾期叶片进行喷施.喷后15 d测定株高、茎粗、分枝数,并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收获后测定单株结薯数、单薯重量、块茎产量及块茎中可溶性糖、淀粉和水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后,马铃薯植株明显矮化、茎变粗,产量及品质明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糖以及淀粉含量均升高,但水分含量有所降低.多效唑以200 mg/L处理浓度时,对大棚马铃薯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马铃薯研究中心利用复合杂交、系统选育方法,成功育成了抗晚疫、优质、高产、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秦芋32号(原代号:康0102-5),2011年10月通过了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薯2011003。其父母本为:秦芋30号/89-1(高原3号/文胜4号)。该品种属中晚熟鲜食品种,生育期85d左右。株高60cm左右,植株直立,生长势中等,分枝少,茎叶绿色,花冠白色,开花繁茂,天然结实性差。匍匐茎中等长,块茎扁圆型,表皮光滑、淡黄色,肉黄色,芽眼较浅。区试单株主茎数3.7个、结薯6.6个,平均单薯重72.3g,商品薯率78.4%。经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植株中抗马铃薯X病毒病和Y病毒病,抗晚疫病。区试田间调查感晚疫病。块茎品质:淀粉含量11.8%,干物质含量18.5%,还原糖含量0.29%,粗蛋白含量2.10%,维生素C含量14.2mg/100g鲜薯。2008-2009年参加中晚熟西南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块茎产量1 599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5.8%。2010年生产试验,块茎产量1 443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12.5%。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判明低效林分改造试验林的现实林分结构具有趋同性的情况下,采用主成份分析和谱系聚类法进行聚类,依据聚类的结果作了水土保持效应的分析。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揭示了林分结构要素在控制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路基土石方是构成公路工程数量的主要部分,土石方数量设计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公路建设的投资及经济技术方案的比较.本文对路基土石方工程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准确、规范的进行土石方数量的计算与调配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夏高粱对锌、锰的吸收情况为:苗期较慢,拔节至齐穗阶段达高峰,此时亦是干物质增加最快的时期,齐穗以后吸收逐渐减慢。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锰肥可使夏高粱籽粒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8.3%和6.0%。施用锌、锰肥能促进植株对锌、锰的吸收和提高植株体内的锌、锰含量,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盆栽试验显示,在不同土壤上,夏高粱对锌、锰肥的反应差异较大,这主要取决于土壤中锌、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16.
试验表明,尾叶桉茎提取液对绿豆插条生根率、生根量和根长度分别抑制1709%、1347%和5021%;对豌豆插条生根率、生根量和根长度分别抑制1384%、2137%和1541%;对芥兰头种子萌发率抑制6142%。落地生根茎提取液对绿豆插条发根量提高2626%,但抑制其根长度3266%;对豌豆插条发根率、发根量和根长度分别抑制7359%、5968%和8783%;分别抑制江南头菜和芥兰头种子萌发率1530%和8343%。紫竹梅和水竹草茎提取液对植物茎插条发根和种子萌发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  相似文献   

17.
钾对荔枝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钾能增强荔枝的光合作用。对光合的动态变化测定表明,在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低的条件下,施钾对光合速率的提高更加明显。施钾也能降低荔枝的暗呼吸速率以及抗坏血酸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试验还显示,当氮磷营养不能正常配合供应时,则不能较好地产生以上效应。通过真空渗入K+法的测定表明,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光合的促进作用与抑制暗呼吸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鼠补饲对亚硒酸钠可以减少镉在体内沉着,促进镉的排泄。在镉污染期间补饲亚硒酸钠虽可使粪便镉排泄增多3.67%~35.57%,尿液镉排泄减少9.58%~17.05%,但差异均不显著,在停止镉污染后继续补饲硒,则可大大促进镉的粪、尿排泄,补饲硒越多,排泄镉越多。试验中补饲5,10,17mg/kg饲料硒,与未补硒的相比,可分别使粪便镉排泄增多58.40%,105.78%,171.17%,尿镉排泄分别增多28.57%,33.42%,126.98%,差异极显著。这一现象可能与硒在体内促使与金属硫蛋白结合的镉向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转移,并有利于向胆汁或尿液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19.
果蔬贮藏中的逆境效应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分析总结逆境生理和果蔬采后生理与贮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贮藏中逆境效应及利用的概念,即根据果蔬反应,利用逆境条件控制其生长发育,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并以此指导发展新的贮藏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对会计行业现状多角度的分析,指出了会计诚信缺失的一些原因,并提出了健全制度建设、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