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于波长490 nm处测其吸光度,测定总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02~0.14 mg/mL,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曲线:Y=5.201 8X-0.002 4,R2=0.999 6;平均回收率为100.55%,RSD=1.70%,测得的总多糖平均质量浓度为0.874 mg/mL。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和利用苦瓜多糖,选用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苦瓜多糖的含量;比较不同成熟度苦瓜中多糖的含量差别;比较冻融法制备的苦瓜汁粉及苦瓜渣粉中多糖含量。结果显示,对同一种样品利用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测定结果分别为28.00%和29.25%,苯酚硫酸法测定结果更为准确合理,可作为苦瓜中多糖含量测定的首选方法;测定不同成熟度苦瓜的多糖含量,发现苦瓜成熟度越高,多糖含量越低,说明苦瓜生理成熟阶段,苦瓜多糖是重要的呼吸基质之一;利用冻融法制备的苦瓜汁粉多糖含量为31.25%,苦瓜渣粉多糖含量为28.64%,说明冻融法获得的苦瓜汁没有起到完全分离苦瓜多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用温度70℃热水提取、sevag法除蛋白、乙醇分级沉淀提取金针菇多糖,以及用硫酸-蒽酮法测定其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测得多糖的总收率为金针菇湿质量的0.11%,测定多糖的线性范围为1~16μg/mL,对金针菇多糖含量测得的RSD小于2.24%,回收率为97.6%~102.8%。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板蓝根多糖,应用蒽酮-硫酸法进行多糖含量测定。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蛋白激酶c(PKC)活性,分析板蓝根多糖对鸡脾脏淋巴细胞PKC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板蓝根多糖组(100mg/ml)与空白对照组的PKC的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板蓝根多糖能引起鸡脾脏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优化蒽酮比色法测定甜玉米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甜玉米为试材,通过对蒽酮浓度、蒽酮-糠醛显色反应温度和时间的探讨,研究优化蒽酮比色法测定甜玉米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蒽酮比色法适宜的测定条件为:蒽酮的最佳浓度15 mg/mL,显色反应温度80℃,加热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葡萄糖标准品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15.954 x+0.097 6,R2=0.999 2)。采用此优化条件测定甜玉米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其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RSD为0.47%)和准确度(平均回收率为101.92%)。  相似文献   

6.
多糖的定义、构成及范围较复杂,其测定方法目前还没有国标,文献报道的方法基本上是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但是试验中存在重现性差的缺陷。根据"粗多糖=总糖-还原糖"的原理推导出"活性多糖=总糖-可溶糖-淀粉"新测定方法,解决了重现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水浴提取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和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刺山柑多糖含量,对比其提取效果。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多糖含量是水浴提取多糖的1.8倍;正交试验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多糖的适宜条件为10 min、80℃、1∶40,提取率为8.88%。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半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法进行盆栽半夏肥效试验,分别应用硫酸-蒽酮比色法、BCA蛋白试剂盒进行多糖和水溶性蛋白的测定。结果:适宜的氮磷钾肥水平可分别使块茎增产22.1%(N1)、19.8%(P2)和37.0%(K2),并且提高块茎中水溶性蛋白和多糖的含量。结论:在试验条件下,半夏氮肥经济施用量为4.67g/盆,鉴于盆栽土壤P、K含量较高,不建议施用磷钾肥。  相似文献   

9.
棉花中水溶性总糖含量的提取及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蒽酮比色法测定棉花中水溶性总糖含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优化了蒽酮比色法测定棉花中水溶性总糖含量的反应条件及棉花中水溶性总糖的提取条件。 结果表明, 蒽酮比色法测定棉花水溶性总糖的适宜测定条件为:波长575 nm,显色剂添加量5 ml,显色时间10 min,静置时间10 min~1h均可,在此条件下葡萄糖标准品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C= 0.131 8A+0.000 4,R2=0.999 2)。采用此优化条件测定棉花中水溶性总糖含量,灵敏度高(可达到0.003 mg.mL-1的检出限),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标准偏差为0.04)和准确性(平均回收率为100.3%)。该测定方法简单、经济、快捷、准确,特别适合大批量样品,尤其是资金有限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波法从苦荞籽中提取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提取温度、时间、液料比、超声功率对苦荞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含量在0.010 0~0.060 0 mg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影响苦荞多糖得率因素的顺序为:液料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方差分析表明,液料比对多糖提取影响显著,时间影响较显著。最终确定超声波法提取苦荞籽中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0∶1,提取时间30 min,超声功率400 W,提取温度50℃,苦荞多糖得率为7.23%。  相似文献   

11.
猪苓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条件的优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猪苓多糖快速定量分析方法;【方法】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含量为指标,检测波长490nm,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测定条件;【结果】1.0ml样液,加5%苯酚液0.8ml、硫酸5.0ml,100℃水浴保温15min结果最佳;硫酸加量对结果影响最大,水浴温度次之,苯酚量影响最小;葡萄糖含量呈线性关系范围在5.0~40.0μg/ml;精密度RSD=1.58%(n=6);测定稳定性好(3h内);平均回收率99.22%,RSD=1.87%(n=3);实测猪苓菌丝多糖含量3.46%,RSD=2.07%(n=4)。【结论】本优选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数据稳定性好、误差小、重现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两种真姬菇摇瓶发酵产生菌丝体及 胞外多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2种真姬菇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Ⅰ、Ⅱ发酵生产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膏;液体发酵培养基是葡萄糖3%、酵母膏 0.4%、vitB1 10mg/100ml、KH2PO4 0.1%、MgSO4 0.1%,pH值为6.0;液体发酵的优化条件是初始pH 6.0~7.0,振荡速度110~130r/min,培养温度25~28℃,装液量150ml/250ml。2种真姬菇菌丝体及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真姬菇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 3.92、8.83 mg /ml;真姬菇Ⅰ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3.25、7.69 mg /ml,即真姬菇Ⅰ摇瓶发酵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高于真姬菇Ⅱ。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三叶青多糖指纹图谱评价体系,对三叶青进行来源鉴别和质量控制。以不同产地三叶青为材料,用PMP柱前衍生化-HPLC法和化学计量学分析,测定三叶青多糖图谱及其单糖含量和组成比例。建立了不同产地三叶青多糖图谱及其共有模式,并确定了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等8个单糖色谱峰。各批样品之间相似度较高,在0.934~0.997之间。根据主成分因子得分发现遂昌的多糖质量最好,温州的次之。经测定其单糖组成,得到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的含量较高,分别为9.094%、11.451%、56.695%和11.030%,其中半乳糖是三叶青多糖的主要组成成分。本研究建立了三叶青多糖指纹图谱并测定出其中单糖组成及其含量,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三叶青的来源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苦瓜营养成分分析及采收期对苦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筛选适合鲜食或药用加工专用苦瓜品种及明确其采收期,以22个不同苦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苦瓜品种(系)的干物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纤维素含量、多糖含量、黄酮含量和皂苷含量等营养品质及采收期对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苦瓜营养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干物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纤维素含量、多糖含量、黄酮含量和皂苷含量平均分别为5.48%、8.34 mg/(100 g·FW)、10.24 mmol/(100 g·FW)、2.33%、8.8 mg/(g·FW)、105.99 mg/(100 g·FW)和53.46 mg/(100 g·FW)。同时,研究表明:采收期对苦瓜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纤维素含量、多糖含量、黄酮含量和皂苷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苦瓜采收期以授粉后16~17天为宜,此时苦瓜品质佳。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关于多糖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在榛子多糖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对野生榛子多糖进行研究,能提高野生植物的科学综合利用,对进一步挖掘药用植物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从野生平榛的叶片、种仁及叶片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的粗多糖含量。以上述各多糖液(12.5mg/mL)给小鼠灌胃,10d后对小鼠的免疫器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血清溶血素含量进行测定,评价多糖的免疫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榛叶多糖含量最高,高达(2.93±0.06)%,愈伤组织多糖次之为(2.26±0.01)%,而榛仁多糖含量最低仅为(0.40±0.08)%;榛仁多糖的免疫活性最强,愈伤组织多糖的免疫活性次之,榛叶多糖不具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得到最优的热水浸提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条件以及为后期的纯化、免疫活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蛹虫草子实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新脱蛋白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蛹虫草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并对该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响应面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3.1 h,液料比41:1(mL:g),浸提次数2次。此条件下多糖实际得率为6.3328%,与预测值6.5877%的相对误差小于5%,表明该提取工艺优化参数较为可靠。采用该方法获得的多糖在8 mg/mL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高达53.8%,铁离子还原力高达1.133,总抗氧化性达0.807;在6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IC50为1.449 mg/mL。试验获得了多糖高提取率、高抗氧化性的提取方法,为后期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余甘子多糖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超声提取-水提醇沉法从余甘子中提取可溶性多糖,多糖提取率达4.61%。提取物中多糖含量为44.62%。考查了余甘子多糖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对Fenton反应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为0.38 mg/mL,最大清除率为80.3%,对光照核黄素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为0.93 mg/mL,最大清除率为85.9%,对羟自由基诱发卵磷脂脂质过氧化损伤的IC50为0.39 mg/mL,最大抑制率为71.3%。实验结果表明余甘子富含活性多糖,余甘子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最大清除作用与茶多酚相近,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究桐花树根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酪氨酸酶活性。以水提法、酸提法、碱提法连续提取桐花树根多糖,经脱脂脱色、脱蛋白、透析等方法得到初步纯化的多糖,紫外检测与显色反应分析其理化性质;探究多糖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桐花树根水提物的多糖(中性多糖)含量为34.02%,酸提物多糖(酸性多糖)含量为27.18%,碱提物的多糖(碱性多糖)含量为51.21%。在浓度0.2~1.0 mg/mL时,桐花树根中性多糖、碱性多糖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当浓度小于0.4 mg/mL时,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当浓度大于0.6 mg/mL时,表现为激活作用;但酸性多糖对酪氨酸酶活性仅表现为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玉米须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须中水溶性多糖的制备方法和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为1∶30,在温度90℃下提取2次,每次2h。在此条件下,100g玉米须可提取多糖4.55g,多糖的中性糖含量为41.33%。玉米须多糖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甘露糖和木糖所组成,它们的比例为1∶0.89∶0.48∶0.39∶0.34∶0.26。其中,木糖的构型为α-D-吡喃环,阿拉伯糖的构型为α-L-呋喃环,葡萄糖的构型为α-D-吡喃环,甘露糖的构型为β-D-吡喃环。此外,玉米须多糖中还含有微量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