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小麦主产区,旋耕整地是普遍采用的耕作方式,耕层浅已成为制约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试验研究证明,深耕25 cm与旋耕15 cm相比平均每亩增产40.3 kg,增产率7.8%,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耕翻深度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淮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多采用秋季耕翻播种小麦,玉米则采取麦田套种,受机械动力及传统观念因素的影响,秋耕深度一般在20~23cm,年复一年犁底层变坚硬.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耕翻深度对黄芪生长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安排田间试验区.结果表明:耕翻深度在40cm和50cm情况下,黄芪生长状况良好,表现出植株高、根较粗、产量高,其叶绿体色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也都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播种深度对小麦抗寒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淮地区冬季自然低温条件下,以4个不同抗寒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播种深度下冬小麦的抗寒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4 cm和6 cm播种深度下,抗寒性弱的品种细胞质膜透性和MAD含量低于抗寒性强的品种;在6 cm播种深度下,抗寒性强的品种SOD活性、Pro含量明显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4 cm播种深度下,抗寒性强的品种POD活性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即在4 cm和6 cm播种深度下,小麦的抗寒性最强。从4个小麦品种SOD活性的变化看,京冬841的SOD活性明显高于其它3个品种。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壤不同耕作深度对小麦产量造成的影响,探索适宜孟州市小麦耕作深度,为我市小麦逐年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我站在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 N.P.K 肥进行定性、定最、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于1995年—1996年又开展了氮肥机械作业施肥深度不同,对小麦产量有否影响的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以下:1、试验概况试验地为鄂北岗地黄褐土,质地粘重,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黄豆,供试验品种为鄂恩一号小麦,以尿素作为基肥,机械深施20—25CM,  相似文献   

7.
不同耕翻深度对羊草根茎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耕翻深度下,羊草根茎营养物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浅耕、中耕和深耕,羊草根茎的总糖、磷、钙、镁的百分含量都明显比对照高。根据4种营养成份在植物中的重要程度按加权评分思想,认为采用10cm 左右的深度耕翻羊草草原是较适宜的耕翻深度。  相似文献   

8.
在深耕细作的情况下,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0.50厘米土层中内,而浅耕粗作情况下,分布在0.20厘米土层中内,根深才能叶茂产量多。同时深耕要注意土层的上虚下实,消灭明、暗坷拉,反复耙地消除架空现象。而小麦的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播种过深,小麦地中茎伸长过长,使正常情况下不伸长的分蘖节第一节以至第二节间伸长,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小麦籽粒发芽深度对其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面筋强度不同的7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发芽深度小麦的籽粒品质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随发芽时间延长,加工品质逐渐降低,面筋强度不同的小麦品种间差异不大。随发芽程度加深,千粒重、出分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降低趋势。发芽小麦的角质率和硬度明显下降,但深度发芽时,小麦籽粒硬度有反弹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耕翻深度对引黄灌区农田土壤蓄水保墒、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探寻能充分营造水、肥、气等水稻良好生长环境的合理耕翻深度,以期为引黄灌区水稻合理耕层构建及作物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3个耕翻深度处理,分别为耕翻22~25 cm、耕翻30~32 cm、耕翻38~42 cm,研究不同耕翻深度对土壤容重、含水率、土壤养分、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不同耕翻深度下土壤含水率整体表现在耕翻30~32 cm处理下较高;土壤容重在0~10 cm土层下以耕翻22~25 cm处理较低,在20~40 cm土层下以耕翻30~32、38~42 cm处理较低,且耕翻30~32 cm处理显著低于38~42 cm处理;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0~20 cm土层以耕翻30~32 cm处理较高,在20~40 cm土层以耕翻38~42 cm处理较高;水稻产量耕翻30~32 cm处理显著高于耕翻22~25和38~42 cm处理;通过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到耕翻30~32 cm处理>耕翻38~42 cm>耕翻22~25 cm。[结论]不同耕翻深度可影响耕层土壤结构及土壤养分,进...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是内黄县最大粮食作物,2010年种植面积89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3.5%,而由于种值习惯等因素,全县90%以上的小科采用的定旋耕。为了充分发挥耕地潜力以及肥料的应用效果,通过改进耕作措施实现作物高产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本研究探讨内黄县不同耕作深度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旨在为内黄县如何稳定和提高小麦产量提高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小麦播种即将来临,小麦播种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着小麦的长势长相,因播种深度不当造成的冬前弱苗、黄苗、独杆苗、早春死苗、缺苗断垄等现象屡见不鲜,有些群众误认为以上现象是播种过浅所致,因而播种时宁深勿浅,严重地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但是,播种过浅同样影响小麦的出苗和生长.下面就小麦播种深度和长势的几个关系分析如何因...  相似文献   

13.
14.
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条件。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与田间试验相结合,供试土壤为潮土,质地为砂壤,其理化性状见表1,供验品种为豫麦13和5418。  相似文献   

15.
小麦条锈病最佳防治时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采用人工接种模拟小麦条锈病自然发病状况 ,再进行分期喷药 ,从而得出不同时期喷药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在本试验条件下的结果表明 :在条锈病发病初期的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用药都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而二者相结合防治效果更佳 ,可比不防治增产 16 7 5 5 % ,并能达到较高的产投比和将对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另外 ,研究还表明 ,小麦条锈病的过早发生 ,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依次为 :穗粒数 >千粒重 >有效穗 ,因此 ,对于不抗病的小麦品种 ,应对其条锈病进行全程监控 ,做到早发早治 ,再发再治较好 ,才能夺取最后丰收  相似文献   

16.
1977~1988年我们对小麦白粉病的研究,包括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小麦白粉菌生理专化,小麦白粉菌对小麦品种的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小麦品种的抗白粉病遗传,选育包括抗白粉病在内的综抗性小麦品种等项工作。现分别总结如下:一、小麦品种(系)抗白粉性鉴定此项工作前后进行了11次,供试小麦品种(系)达1945个次。其中约5%的材料经多年重复鉴定,这些主要是国内外引入的抗源材料和抗白粉单基因系。工作历程主要由室内苗期鉴定转为大田成株鉴定。每年所鉴定的品种包括国外引入或国内各地培育的抗源材料,各地选育的区试品种(系)及生产上应用的重要品种,一般有200~300个。并由我所和安阳、洛阳、驻马店和信阳等地、市农科所合作,进行多点鉴定,以便更好地  相似文献   

17.
目前澳大利亚小麦研究主要分四个领域:品种和品质鉴定研究,产品及加工研究,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种质资源、生产、农艺和贮藏研究。本文概述了各领域的主要研究现状,供国内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探究氮肥深施对小麦光合生理的影响,为化肥深施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度为100 cm的生长模拟桶,设置15 cm(W15)、30 cm(W30)、和45 cm(W45)3个施氮深度,测定小麦旗叶的光响应曲线并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模拟、SPAD值、生物量及产量等指标,计算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Rd)等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增加,W15和W30的旗叶Pn、Gs、Tr均呈上升趋势,而Ci则下降;W45的旗叶Pn、Gs、Tr的增加幅度和Ci的下降幅度低于W30,表明施氮深度显著影响小麦旗叶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20.
小麦远缘杂交后代花药培养最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远缘杂交后代花药培养条件的比较研究发现w14培养基比C47培养基更适用于小麦与小黑麦杂交后代的花药培养。花药培养的出愈率、再生率和绿苗率均和材料的遗传基础有一定的关系。培养中预处理温度和时间、初培养温度条件、花药密度效应、壮苗培养以及安全越夏都是提高花药培养效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