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工龙须草与紫穗槐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豫西南丘陵坡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开展了种植龙须草、紫穗槐与次生植被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种植龙须草、紫穗槐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效果显著(p<0.05),使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9.15%和10.56%,土壤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10.56%和12.28%;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了38.64%和42.93%;土壤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了4.78%和5.98%。种植龙须草、紫穗槐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提高显著(p<0.05),其中土壤毛管最大持水量分别增加了15.35%和18.49%,土壤饱和含水量分别增加了18.14%和19.57%,土壤饱和贮水量分别增加了4.10%和4.42%。人工种植龙须草、紫穗槐土壤的渗透率提高显著(p<0.05),其分别是次生植被的2.09倍和2.17倍。茎叶吸水率:龙须草>紫穗槐>次生植被。试验还表明,种植龙须草和紫穗槐3a后,地面径流深、土壤侵蚀量和土壤养分流失量低于次生植被。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龙须草种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利用盆栽培养试验研究某矿业废弃地污染土壤对龙须草生长的影响,分析了龙须草生长90d,180d,270d和360d时土壤营养成分、重金属镉铅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等的变化,以不种植龙须草为对照。结果表明,随着龙须草的生长,土壤镉铅总量和有效态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生长1a后土壤镉铅的有效态含量分别下降了28%和15%,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土壤营养成分、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且与对照差异显著。与试验前相比,龙须草生长组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5倍,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上升了7.6%,3.1%,10.2%,11.4%和11.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土壤转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了0.9倍,1.1倍,3.0倍,1.1倍,0.4倍,0.3倍和0.5倍。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营养成分、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之间呈正相关,而与重金属含量呈负相关。说明龙须草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Cd、Pb、Cu、Zn、As复合污染对龙须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处理水平下Cd、Pb、Cu、Zn、As复合污染对龙须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须草地下部对重金属的抗性大于地上部。在接近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上限值时,龙须草生长正常,减产幅度<10%;在含Cd5mgkg-1、Pb600mgkg-1、Cu125mgkg-1、Zn300mgkg-1、As50mgkg-1的复合污染土壤上,龙须草地下部干重与对照相比较差异性不显著(α=0.01);在含矿毒水河水污染土壤和尾矿砂污染水稻土壤上,龙须草地下部干重与对照相当,且地上部干重分别为对照的61.58%和40.64%。这些说明龙须草在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紫色土的植被恢复是中国植被恢复难题之一.为了研究龙须草植被改善紫色土生境的效果,将引种龙须草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变化相结合,寻找最适宜紫色土地区生态恢复的龙须草植被恢复模式.设置3种龙须草植被恢复地模式(人工恢复地Ⅰ、Ⅱ和自然恢复地Ⅲ),于2010年7月中旬在湖南松林村进行野外调查.通过群落分类双向指示种分析和群落排序冗余分析表明:1)土壤全氮量、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坡位和恢复模式是影响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2)3种植被恢复地模式中,人工恢复地Ⅱ的群落Gleason丰富度指数最大(坡上位2.171,坡下位5.863),土壤全氮量和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有明显提高.因此,利用龙须草进行植被恢复时应优先选取恢复效果最好的人工恢复地模式Ⅱ.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单一污染对龙须草生长与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水平下Cd、Pb、Cu、Zn、As单一污染对龙须草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须草地下部对重金属的抗性大干地上部,种植龙须草的污染土壤中Cd、Pb、Cu的土壤临界值可分别设定为10mg/kg、300mg/kg和100mg/kg;龙须草叶绿素含量随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其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低于对照;龙须草SOD活性随Zn、As单一污染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而随其他3种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龙须草CAT和POD的活性随As处理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随其他4种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龙须草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宇  邹冬生  王华 《土壤通报》2003,34(5):409-413
通过定位试验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与探讨种植龙须草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龙须草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适当增加土壤中粘粒、粉粒含量、减少砂粒含量,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化学性状,从而达到改良土壤耕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灭菌与未灭菌龙须草生物制浆过程中微生物生长及鼠李糖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龙须草非纤维素降解菌全发酵过程中其生长曲线符合一般微生物生长规律 ,未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灭菌与未灭菌龙须草发酵过程中鼠李糖浓度在龙须草纤维分散 (发酵工艺完成 )前一直增高 ,其峰值为 0 .35g/L左右 ,但灭菌龙须草发酵过程相对略长 ;应用龙须草非纤维素降解菌进行龙须草生物制浆 ,可不必对龙须草原料、自来水以及用于脱胶的设备等进行灭菌处理。  相似文献   

8.
龙须草传统的分蔸移栽法成活率仅30%左右,且对老草场多有损伤,影响龙须草产量。为提高龙须草的出芽率和成活率,淅川县对龙须草进行容器育苗试验,使龙须草的出芽率和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9.
5种植物改良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重度盐渍化土壤上种植湖南稷子、田菁、高丹草、草木樨、燕麦5种植物,研究其对盐渍化土壤的生物改良效果。结果表明:5种植物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且土壤容重降幅与对照差异显著。与对照相比,种植田菁、湖南稷子、高丹草土壤容重分别下降4. 1%、3. 4%、4. 1%,土壤总孔隙度分别增加5. 9%、4. 0%、3. 8%,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7. 1%、5. 9%、4. 2%。5种植物均能有效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其中,种植田菁、高丹草、湖南稷子耕层土壤全盐、碱化度下降较为显著,土壤全盐分别下降了15. 8%、18. 8%、15. 0%,碱化度分别下降28. 6%、28. 6%和26. 1%;种植田菁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最为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了65. 4%、68. 4%、43. 9%、43. 6%、36. 4%。改良效果依次为:田菁高丹草湖南稷子草木樨燕麦,建议在河套灌区重度盐渍化土壤上生物治理模式以种植田菁为主,湖南稷子和高丹草为辅。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农田土壤有效硫现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集了江西 1 6个县市 9种主要母质的 6 0 9个农田耕层土样进行了土壤有效硫含量测定 .统计结果表明 :平均值为 2 6 7mg/kg ,缺硫和潜在缺硫样点占 39 1 % .按地区分 ,以赣南、赣东北山区缺硫最严重 ,有效硫小于 1 2mg/kg的样点占 2 6 6 %~ 4 4 7% ,其次是丘陵地区 ,有效硫小于 1 2mg/kg的样点占1 0 0 %~ 1 9 0 % .按母质分 ,以石英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最缺 ,约占 50 %~ 6 0 % ,其次是红砂岩、泥质岩 ,缺硫为 30 %~ 4 0 % ,这些是江西省急需施用硫肥的土壤 .水稻土以黄砂泥田、麻砂泥田、红砂泥田、鳝泥田等土属有效硫缺乏面积最大 ,全省水稻土有效硫缺乏的面积约为 1 0 3 8万hm2 ,约占水稻土面积的 34 % .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Eulaliopsis binata is a perennial fibre-producing plant, which has a growing market in southern China and also has favourable effects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three land use treatments, Eulaliopsis binata (EB), undisturbed natural grassland (NG) and orange grove (OG) were compar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effects upon a red soil after 20 years. Of these treatments, EB had the most favourable effects on soil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on soil microclimate. These properties were combined in a relative soil quality index (RSQI), which gave values in the order EB > OG > NG. Soil microbial numbers and enzyme activities were shown to be sensitive indicators of overall changes in soi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2.
龙须草水土保持效益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阐述了龙须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在河南省的种植和推广情况,并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分析了龙须草的水土保持效益和在全省推广龙须草的有利条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3.
龙须草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多年生草本植物。本文从当前开发利用的现状出发,对龙须草的开发前景和潜力进行了预测,并就如何扶持龙须草生产提出了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4.
紫色土区不同植物篱模式控制坡耕地氮素流失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优选紫色土区控制农田氮磷等养分流失的复合农林模式,利用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结合室内分析与数理统计法研究了植物篱模式控制紫色土区坡耕地氮素流失效应。结果表明,植物篱模式减少了坡耕地总氮及各形态氮流失负荷,就总氮而言,20°坡耕地紫穗槐与香根草模式下年均总氮流失负荷分别比横坡农作模式降低92.4%、90.0%;13°坡耕地紫花苜蓿与蓑草模式的年均总氮流失负荷分别比横坡农作模式降低88.7%、83.9%。径流与泥沙流失量的减少与径流氮浓度的降低是植物篱控制坡耕地氮素流失的主要机制。紫穗槐、香根草、紫花苜蓿与蓑草植物篱模式可作为西南紫色丘陵区农业非点源氮素污染的源头控制技术,特别是20°以上坡耕地推广与实施灌木类植物篱模式,能长期有效地控制农田盈余氮素流失。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单一污染对龙须草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袁敏  铁柏清  唐美珍 《土壤通报》2005,36(6):929-932
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Cd、Pb、Cu、Zn和As单一污染处理时龙须草叶绿素含量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其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均低于对照;龙须草SOD的活性随着Zn、As单一污染处理浓度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随着其它三种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龙须草CAT和POD的活性随着As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而随着其它四种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