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对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农民收入结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静态和动态偏离-份额法对海南省2008—2012年的农民收入结构型动态变化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尽管其占比仍然高于其他收入占比),而工资性收入逐步上升,成为海口市、三亚市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静态偏离-份额分析显示,海口市农民收入的结构优势高于三亚市,财产性收入结构优势明显,对收入增长贡献较大,虽然海口市、三亚市的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结构劣势亟待改善;两市家庭经营性收入结构偏离分量对收入增长贡献方面,三亚市为正,海口市为负,结构优势不突出;转移性收入结构优势方面,海口市高于三亚市。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显示,海口市、三亚市的收入增速在增加,竞争劣势减弱,优势增强。因此可见,加快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逐步提高转移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稳定家庭经营收入对协调好海口市与三亚市农民收入增长差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湖南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看,近几年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家庭经营是收入的稳定来源,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缓慢。对此建议通过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科技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措施来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从湖南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看,近几年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家庭经营是收入的稳定来源,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缓慢。对此建议通过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科技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措施来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利用收入分配模型导出的计量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3年)农民收入增长波动及其宏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使用谱分析方法,估计并比较农民收入增长与GDP及各产业增长的波动周期。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的贡献,但第三产业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不显著。农民收入增长波动的主周期与GDP及非农产业增长波动的主周期一致,农民收入增长波动的副周期则与农业产业增长波动的主周期一致。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稳定农民收入,一方面需稳定农民的农业收入,另一方面应提高农民工的教育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民进入第三产业就业以获得增收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农民消费与收入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河南省农民1978~2007年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制约农民消费增长重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2001-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的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托,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预测模型对2012-2016年重庆市农民收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农民收入与其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进行量化研究,探析重庆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的特色,寻求影响重庆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促进重庆农民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农民收入结构及其对消费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河南省农民收入结构及其对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仍然是最大的,其对消费的贡献也是最大的,但近些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速度趋缓,而剩余的三项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且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所以一方面,河南省要大力发展农村家庭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鼓励农民通过发展各种就业渠道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福利经济学和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角度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依据,并以此为出发点考察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特征及相关问题,得出结论: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收入构成和增长来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差距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9.
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伴随农民收入增长的阶段性变化,农民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而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动能够很好地反映农民收入问题的性质变化.本文从农民不同来源收入的角度分析了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动过程,并运用结构变动值分析法和收入结构变动贡献分析法揭示了收入结构变动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枣庄市农民收入的现状自1978年以来,枣庄市农民收入大第一个阶段:年,为收入快速增长阶段,年20%左右。第二阶段: 1986~1991为收入增收缓慢阶段,农民收入年均10%左右。第三个阶段: 1992~1997为收入较快增长阶段,年均递增20%第四个阶段,1998年至今,为收基本保持在6%左从以上四个阶段看,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是依靠在市场经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情依靠中央正确的方针政策,实现了第一个时期是通过家庭联第二个时期主要是通过调整财政和增加了投入,拉动了乡镇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近几年,特别是目前,我国改革总整个国民…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河南农民收入在总量方面增长显著,但又有新动向,其一增长结构发生变化,其二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又有独特性。对农民增收问题进行量化分析,总结目前河南农民收入水平、增收现状及特点,分析了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于寻找"十二五"增加河南农民收入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90-19792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中1978~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人均区域生产总值数据,发现两时间序列都服从单位根过程,为非平稳时序。Engle-Granger两步法估计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仅存在农民增收指向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联系河南省实际,分析了导致该结论的可能原因:农村居民数量庞大且收入水平较低,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城镇居民,因此农民增收会显著促进消费增长,尤其是低收入农民增收更有利于扩大内需,1978年以来,河南省农民消费水平和结构持续提升,农民增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服务于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历史根源,而城市倾向经济政策,则成为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农民收入现状与增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艳艳  雷娜  杨宏 《农业展望》2014,(10):29-33
"三农"问题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其本质就是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基于河北省的省情,从农民收入的整体增长情况、收入结构以及城乡收入差距3个方面解析河北省农民收入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了制约河北省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增收对策。  相似文献   

14.
董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98-12699
根据陕西省1997~2010年的统计数据,从区域、城乡、结构3个方面对陕西省农民财产性收入进行比较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农民财产性收入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增幅明显较缓,且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差距有持续拉大的趋势;除2001、2002年外,1997~2010年陕西省城乡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一直保持较大差额;陕西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非常小,基本上不超过3%;陕西省农民财产性收入与总收入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数量,有利于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小康的全面建设与农业现代化的尽早实现,密切关系着整个国家与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从农民收入构成角度,通过对安徽省2000-2008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安徽省的农民收入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探寻农民进一步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从收入结构、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分析齐齐哈尔市农民收入现状:农民收入中71%由家庭经营性收入构成,工资性收入占比不足,财产性收入仍有提升空间,转移性收入水平偏低;2001~2015年农民收入整体上呈波动增长态势,自2011年起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但与省内一些市区相比仍较低;城乡收入绝对差呈现逐年上涨态势,但城乡收入比总体呈下降趋势。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出人均耕地面积、劳动力比重、非农就业人员比重、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农户兼业化程度、生产资料支出、农产品产量、能否上网这8个因素对农民收入影响显著。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等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农民收入来源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天津市为例,建立了包含11个农民收入来源结构指标的动态系统,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和第三产业家庭经营纯收入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第一、二产业家庭经营纯收入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能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陕西省汉台区近十年来农业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将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小康村、温饱村、贫困村各自相邻(农村经济水平尽量相近)的对照村(非示范村)作为对比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多因素影响对增加农民收入的综合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照村农民人均年收入均低于示范村,说明政府资金投入对示范村的当地产业发展、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宏观指导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农民人均年收入、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区位优势是农民收入增加3个主要制约因素;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的增加、贵州近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的经济成本不断提高是农村劳动力减半的主要原因。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提出贵州新农村建设需要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证分析探讨了家庭收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收入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存在正相关性,收入对于农民从事农业积极性的影响非常大,要真正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必须增加农民收入;提出要加大直补惠农政策的实施和监督力度等措施,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提高粮食自给率,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