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晋杂49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酿造高粱新品种,2020年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高粱(2020)140063。该品种生育期短、株高较低、抗倒伏、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适中,是早熟酿造专用高粱品种,适宜在山西省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等高粱春播早熟区机械化种植。  相似文献   

2.
高粱杂交种晋杂21号以自选优质不育系SS302A为母本,以自选优质恢复系黑恢1为父本,由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组配而成。2005年经山西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是一个高产、优质、多抗的饲料专用高杂交种,适宜在山西省及其他省区无霜期130天以上的春播中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晋杂35号是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SX45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47031早/TCJW·J703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机械化高粱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淀粉含量高、矮杆、耐密、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点,于2013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18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山西省太原、晋中、临汾、运城高粱中晚熟地区种植。 对其特征特性、栽培制种技术和推广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晋杂 51 号是由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选育的高粱杂交品种,母本为 348A、父本为 161368。生育期 119d,株高105cm,高抗高粱丝黑穗病,籽粒总淀粉含量 73.61%,支链淀粉含量 75.70%,粗脂肪含量 3.87%,单宁含量 0.98%,是中早熟机械化酿造高粱新品种。适宜在山西省朔州市、晋中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吉林省通榆县和内蒙古赤峰市等高粱中早熟区春播种植。2022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 GPD 高粱(2022)140027。  相似文献   

5.
早熟酿造高粱品种晋早5564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选育的高粱杂交种。2014-2016年通过品比试验和适应性试验,2018年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定名为晋早5564,登记编号为GPD高粱(2018)140011。晋早5564产量高、抗倒伏、耐密植、适宜机械化收获,适宜区域为山西省高粱春播早熟区。本研究旨在为山西省高粱产业发展和农民选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海燕 《中国种业》2019,(12):85-87
为解决山西省北方高粱早熟区主导品种缺乏,产量较低,株高较高,酿造企业优质原料不足等诸多问题,2013年以自选不育系CA25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ZZB3为父本组配杂交种,2015-2018年通过品比试验和适应性试验,命名为晋粱211。结果表明:晋粱211生育期105.0d,株高110.0cm,穗粒重65.5g,千粒重26.5g,平均产量8371.5kg/hm~2,比对照晋杂15号增产9.2%,适宜在山西省高粱春播早熟区春季种植或夏播区复播种植。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位于41°N~34°N,110°E~115°E之间。山西省整体形状是一个南北狭长,东西窄短的平行四边形。境内生态类型多样,北部区域无霜期只有130~140d,南部区域无霜期200d左右,从北到南都有玉米种植,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大,玉米种植区域可划分为北部春播早熟期,中部春播中晚熟区和南部夏播复作区,玉米品种也相应种植早、中、晚熟品种,区域界限明显,春、夏播品种选择严格。近几年,随着玉米种植效益的不断提高,耕作管理的不断简化,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攀升,超越了小麦的种植面积,成为我省第一大作物。但是由于连续几年的气候异常,一些晚熟品种减产  相似文献   

8.
晋杂 54 号是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以 SX44A 为母本、 15626 为父本选育得到的高产、矮秆、中早熟酿造高粱新品种。 2022 年 3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 GPD 高粱( 2022 ) 140052 。该品种的选育为解决山西省高粱早熟区主导品种较少,现有品种株高较高、易倒伏、产量水平有限等问题,为推动高粱中早熟区酿造高粱新品种的更新换代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粱新选不育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人工控制授粉和田间自然鉴定等方法,对6个中晚熟不育系和6个早熟不育系进行了配合力、柱头生活力和其他主要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中晚熟不育系中V_4A的一般配合力、柱头生活力、育性、熟期、对丝黑穗病的抗性等综合农艺性状表现最好;早熟不育系中1105A的一般配合力、穗长、千粒重、育性等性状表现较佳.这两个不育系可在我国高粱春播中晚熟区和早熟区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牛皓 《中国种业》2017,(5):63-64
晋杂39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利用自选不育系SX605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SX193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粱杂交种.2013-2014年参加山西省高粱中晚熟机械化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585.9kg,比对照晋杂22号增产6.7%,2年8个试验点6个点增产.其中2013年每667m2平均产566.7kg,比对照晋杂22号增产7.8%;2014年平均产605.1kg,比对照晋杂22号增产5.8%.2015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晋审杂(认)2015005).晋杂39号抗旱、抗倒性好,高抗丝黑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强,植株较低,适宜机械化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技术的内蒙古兴安盟春玉米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唐红艳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47-450
利用兴安盟8个气象观测站及周边相邻省份及地区的18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标准气候统计资料,建立了兴安盟玉米种植气候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的回归模型,确定了兴安盟地区玉米种植综合气候区划指标,并利用GIS技术将兴安盟玉米种植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及不适宜种植地区,进行分区评述的同时提出了趋利避害的建议。分区结果对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降低玉米产量风险和调整种植业结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湖南油茶GIS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油茶是湖南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了探讨油茶气候适宜种植区域,为油茶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笔者根据油茶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以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及盛花期降水量3个指标作为油茶气候区划因子,针对不同气象要素采用不同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500 m×500m小网格插值,对插值后小网格的气象数据和气候区划采用等级划分法,进行湖南油茶进行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湖南绝大部分地方为油茶生长的气候最适宜区,仅洞庭湖部分地方为油茶生长的欠适宜或不适宜区;且随着近年湖南气候变暖,油茶最适宜区有所增加,发展潜力大。  相似文献   

13.
九个甜高粱品种引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斗  席世丽  张涛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102-106
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南宁地区的光热、土地资源,探讨和筛选适合该地区种植的、粮-糖双高产能源型甜高粱优良品种,从山西、辽宁等地引种了九个甜高粱品种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 各个品种的适应性表现差别较大,辽甜1号和辽甜3号表现出产量高、茎秆汁液糖锤度高,适宜在南宁地区春季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利用陕晋黄河两岸32 个县1985—2014 年气象观测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基于GIS技术对该区的中阳木枣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气候适宜性、气候变化对陕晋两地红枣生产影响实地调查结果,以及陕晋两地红枣典型丰产年和受灾年关键生育期气象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 技术完成研究区域各区划指标的精细化空间小网格模拟推算,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坡向地形因子对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划与评价。研究表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陕晋黄河及其支流沿岸,海拔高度730~1100 m的阳坡滩地、河谷和丘陵坡地;建议北部适宜区适当扩大中阳木枣种植面积,中南部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改良种植抗裂品种,同时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促进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咸阳石榴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咸阳石榴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找出咸阳石榴种植的适宜区域。利用咸阳12个国家气候观测站1988—2017年最新气象观测资料,采用GIS技术对咸阳石榴栽培进行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以期为咸阳石榴生产及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影响生长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筛选出咸阳石榴从现蕾至果实成熟需≥10℃的有效积温、年生长期内需≥10℃的有效积温、年日照时数、9月日照时数、7—9月降水量、日平均气温18~21℃时的日较差、年极端最低气温和旬极端最低气温等8个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指标。评估发现石榴种植优质区占咸阳市面积的14.9%,主要分布在三原、泾阳大部、渭城区西北部、礼泉东部、乾县北部;适宜区占21.3%,分布在兴平市、秦都区、渭城区、礼泉县南部、乾县南部及武功北部台塬区;劣质区占16.6%;不适区占47.2%。咸阳旱腰带以南除武功外都是石榴种植适宜区,该区域光、热、水气候资源满足石榴优质生产所需的全部气象因子,可以大力发展石榴栽培。  相似文献   

16.
广西西北部油茶种植气候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于广西河池市油茶气候适宜度的影响,提高气候区划的精细化程度,以期为油茶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建议。在研究广西河池市气候条件与油茶生长发育关系的基础上,筛选出油茶种植气候适宜度区划指标;同时,利用河池市及其周边21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候资料及台站地理信息、1:25000地形数据,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按100 m×100 m细网格对区划指标进行小网格推算,采用GIS技术和专家打分法,对河池市油茶进行气候适宜度评价。结果表明:河池市绝大部分地区为油茶生长的气候最适宜区和适宜区,仅北部部分地区为油茶生长的次适宜或不适宜区;同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河池市境内油茶最适宜区面积有所增加,且分布区域向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下海南岛香蕉种植气候适宜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气候变化下海南岛香蕉种植气候适宜性进行对比,本研究统计分析了近30年(1981—2010)和过去30年(1971—2000)年海南岛18个气象观测站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1月平均最低气温、≥10℃活动积温、年日照时数,以此为评价指标对近30年和过去30年海南岛香蕉种植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各要素及气候适宜性的空间变化图。结果表明:近30年海南全岛年平均气温平均升高0.3℃,年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升高1.2℃,1月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升高0.3℃,≥10℃活动积温平均增加108.2℃?d;全岛日照时数除中部地区有增加外其他地区均变现为降低,平均降低59.8 h;海南岛香蕉种植气候不适宜地区减少了6.2%,次适宜地区增加了10.2%,适宜区减少了约4%,尤以北部以及中部山地变化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香蕉的种植合理布局,香蕉产量和品质提高提供理论依据,为香蕉种植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决策支持。适宜地区增加了10.2%,适宜区减少了约4%,尤以北部以及中部山地变化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香蕉的种植合理布局,香蕉产量和品质提高提供理论依据,为香蕉种植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气候倾向率、降水相对变率,划分基准年方法,研究近60年朝阳地区玉米生长季及各个发育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玉米生长季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6.55mm /10 a,呈下降趋势。玉米各生育期降水变化趋势不同,玉米播种—苗期、成熟期的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 4.2 mm/10 a和0.3 mm/10 a,拔节—孕穗期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6 mm /10 a。不同基准年降水变化趋势差异显著,第Ⅱ基准年降水减少最明显,气候倾向率达-23.7 mm/10 a。第Ⅲ基准年降水增加最明显,气候倾向率达29.0 mm/10 a。朝阳地区玉米生长季及各个发育期降水相对变率大,降水偏少年最多,正常年最少。研究结果为该地区玉米生产良种选择、栽培方式改进及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等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要:霜冻害是番木瓜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探讨番木瓜的冻害指标对番木瓜的合理布局和低温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根据收集的番木瓜冻害调查资料,用极端最低气温作为番木瓜发生的温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以期得到番木瓜的冻害指标和番木瓜的气候适应性评估结果,提出各冻害级别的种植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揭示湖北省双季稻生育期特征, 定量评估气象因子对双季稻产量影响, 选取双季稻产区 4个代表站气象因子和产量资料, 运用动态统计气候影响评估模式分析气象因素变化对产量影响效应。结果表明: 早稻播种 4月 2日, 成熟 7月 18日, 生育期 108天; 晚稻播种 6月 20日, 成熟 10月 22日, 生育期 125天。早、 晚稻的生育期长度变化有所差别, 江夏、 监利早稻生育期长度呈延长趋势, 阳新、 孝感则呈缩短趋势; 江夏、 阳新和孝感晚稻生育期长度呈缩短趋势, 监利则相反。动态统计气候评估模式评估发现受地理、 水文条件影响, 气温对双季稻生育期影响最大, 气温、 日照在双季稻关键生育期变化对产量形成有利, 而降水则相反, 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有利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