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16只30日龄体重约12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罗姆尼与新疆美利奴羊杂交公羔分为4组,分别喂以不同消化能(DE,MJ/kg)和蛋白质(CP,%)水平的日粮(DE/CP:11.92/20,11.92/14,8.6/20和8.16/14),以每15d为一研究时间段,在每时间段的第9、10和11d在第1次喂料后的第0、1、3、6和9h采取瘤胃液样品,以研究30~150日龄期间羔羊瘤胃中原虫和细菌数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羔羊瘤胃液中原虫总数、细菌总数及大杆菌、小杆菌、球菌和链球菌的数量是随动物日龄而不断增加的,原虫在150日龄达69万~101万个/ml(30日龄时为12万~19万个/ml),细菌总数达147亿~234亿个/ml(30日龄时为82亿~123亿个/ml),原虫的增量大于细菌的增量。在135日龄后原虫和除大杆菌外各种细菌的数量都已基本稳定。日粮中可消化能水平主要影响瘤胃液中原虫的数量,而对细菌的数量无显著影响。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对羔羊瘤胃液中原虫和除大杆菌外各种细菌的数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4种日粮条件下30~150日龄羔羊瘤胃消化代谢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16只30日龄体重约6~10kg装有瘤胃瘘管的罗姆尼与新疆美利奴羊杂交公羔分为4组,分别喂以不同消化能(DE,MJ/kg)和蛋白质(CP,%)水平的日粮(DE/CP:11.91/20、11.91/14、8.15/20和8.15/14),以15d为一研究时间段,每时间段的第9、10和11天在第一次喂料后的第0、1、3、6和9h采取瘤胃液样品,以研究30~150日龄期间羔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羔羊瘤胃液pH、氨态氮、丙酸、乙+丙+丁酸浓度随日龄而不断升高,在100日龄时趋于稳定,并且受日粮营养水平的影响。乙酸浓度的变化虽也受日龄和日粮营养水平的影响,但相对较小。羔羊瘤胃液体积在120日内几乎增加了15倍,并且也受日粮营养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瘤胃消化代谢的发育是渐进性的,在100日龄时各项指标均趋于稳定,并且瘤胃液体积的增大对于瘤胃消化代谢能力的发育起着首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究相同饲养条件下不同品种(道赛特羊、湖羊和小尾寒羊)羔羊瘤胃和直肠的细菌和真菌差异,为阐明不同品种羔羊胃肠道微生物发育规律和精准饲养管理提供基础数据。选取同一产房、胎次和性别相同的1日龄不同品种羔羊30只,其中道赛特羊、湖羊和小尾寒羊公羔各10只,相同饲养管理模式下进行120 d饲养试验。采集瘤胃液和粪便样品,测定细菌和真菌区系。结果表明:1)小尾寒羊瘤胃细菌的PD whole tree指数显著高于湖羊(P<0.05),湖羊直肠真菌的辛普森指数显著高于道赛特羊(P<0.05)。2)主坐标分析(PCoA)和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不同品种羔羊在20、90日龄瘤胃细菌,70日龄直肠细菌,20、70、90日龄瘤胃真菌,90、120日龄直肠真菌中的群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道赛特羊直肠细菌中螺旋体门和密螺旋体属相对丰度表现出升高的趋势(P=0.086)。小尾寒羊瘤胃细菌中理研菌科RC-9肠道群和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道赛特羊和湖羊(P<0.05),瘤胃真菌中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道赛特羊和湖羊(P<0.05),瘤胃细菌中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表现出降低的趋势(P=0.063)。综上所述,在相同饲养条件下,3个品种羔羊的胃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均存在差异,小尾寒羊具有较高的瘤胃细菌多样性,湖羊具有较高的直肠真菌多样性,道赛特羊直肠细菌中螺旋体门和密螺旋体属相对丰度较高,小尾寒羊瘤胃细菌中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较低以及理研菌科RC-9肠道群和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相对丰度较高,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构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品种羔羊生产性能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断奶日龄的湖羊羔羊瘤胃组织结构的差异,特别是瘤胃乳头超微结构变化,旨在为羔羊适宜断奶日龄的确定提供瘤胃生长发育的依据。选择新生湖羊羔羊24只(初生重:2.80 kg±0.08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30日龄早期断奶组(EEW-30)、45日龄早期断奶组(EW-45)和60日龄常规断奶组(NW-60)。在各断奶日龄及75日龄时每组分别屠宰4只羔羊,测定体重及瘤胃空重,计算瘤胃相对重量;采集瘤胃组织进行显微及超微形态学测定。结果显示:①EEW-30组羔羊断奶体重极显著低于NW-60组(P<0.01),而EW-45组与NW-60组断奶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75日龄时3组羔羊的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羔羊瘤胃相对重量与其体重变化规律相同。②光镜下可见:断奶时,EEW-30组瘤胃壁厚度极显著低于NW-60组(P<0.01),EW-45组与NW-60组无显著差异(P>0.05);75日龄时,EW-45组羔羊瘤胃壁厚度显著高于NW-60组(P<0.05)。断奶时EEW-30组瘤胃乳头较短小,极显著短于NW-60组(P<0.01),EW-45组也显著短于NW-60组(P<0.05)。断奶时瘤胃乳头宽度和面积在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在75日龄时也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③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显示:EEW-30组断奶时单位面积瘤胃微乳头(ruminal micro-papillae)数量极显著低于NW-60组(P<0.01),而EW-45与NW-6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5日龄时,3组羔羊单位面积瘤胃微乳头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试验结果显示,断奶时羔羊瘤胃形态结构在EEW-30与NW-60组间差异明显,而EW-45与NW-60组较为接近,瘤胃微乳头状结构也呈相同变化趋势。提示45日龄时断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国际饲料分类法与我国饲料分类方法均将饲料中自然含水量低于45%,粗纤维高于18%的饲料划为粗饲料,包括青绿饲料制得的干草(粉)、脱谷收得农副产品(秸杆、秕壳等)以及糟渣类、饼粕产物、草籽、油料籽实等饲料。这类饲料一般营养价值相对低,其主要利用者为反刍动物,利用的关键在于瘤胃微生物对粗饲料的摄取、消化、降解的能力。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对粗饲料的摄取、消化、降解的机理以提高反刍动物粗饲料的利用效率一直是饲料科学和相关领域十分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主要研究4种不同油脂对瘤胃微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设计,试验设5组,分别为A(空白对照)、B(花生油)、C(菜籽油)、D(玉米油)、E(豆油)。5只徐淮白山羊瘘管羯羊用于提供瘤胃液。结果表明:原虫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真蛋白等含量以及粗蛋白/真蛋白比例等在组间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其粗脂肪、非脂非氮有机物、粗灰分等含量在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A、B和D组的粗灰分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C和E组的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非脂非氮有机物含量却以C和E组较低(P<0.05)。对细菌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的干物质、有机物、非脂非氮有机物、粗蛋白、真蛋白等含量以及粗蛋白/真蛋白比例等在组间都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在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C和B组的粗灰分含量较低(P<0.05);C组的粗脂肪较高(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油脂可影响原虫和细菌干物质中粗脂肪(灰分)的含量,并以菜籽油组的粗脂肪(灰分)含量较高(低),但影响其养分的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7.
0~56日龄放牧羔羊消化道的解剖特点和瘤胃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旨在研究完全放牧条件下羔羊消化道相对质量与相对容积和瘤胃功能的发育特点。选用44只甘肃高山细毛羊公羔,测定0、3、7、14、21、28、42与56日龄胃(前胃、皱胃)、小肠各段和盲肠的相对质量(%活体质量),胃各室相对质量(%全胃质量)、相对容积(%全胃容积)、内容物相对质量(%全胃内容物质量)及瘤胃内容物微生物酶活性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结果表明:前胃、小肠、盲肠相对质量随羔羊日龄增大而提高,14~21d前胃与盲肠相对质量增速最快,其次为42~56d;小肠相对质量各阶段增速波动较小。随日龄增长,瘤胃相对质量与相对容积升高,皱胃相应下降,7~14、14~21与42~56d变速较大;0~14d前胃相对容积增速低于相对质量,14d后其增速快于后者,28d后相对容积增速大于相对质量。胃各室内容物的pH相对稳定,瘤胃内容物pH变动于6.03~6.67;0、3、7d部分受试羔羊中被检出纤维素酶比活性的比例随日龄增大,14d后所有受试羔羊均被检出,且纤维素酶比活性随日龄增高。14d蛋白酶活性最高,42d淀粉酶、纤维素酶比活性最高;从3d羔羊瘤胃内容物中即检出乙酸、丙酸、丁酸,其浓度均随日龄增大而升高,VFAs浓度与微生物酶比活性峰值的出现与瘤网胃发育状况并行。结论:羔羊前胃相对质量0~21d增长较快,而此后其增速减慢,是羔羊营养状况改变引起的;本试验条件下,羔羊2月龄断奶较适宜,42d是可接受的最早断奶日龄。  相似文献   

8.
瘤胃微生物象所有的生命有机体一样,需要不断地从它的外部环境中吸取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才能合成本身细胞物质和提供机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使机体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和繁殖。因此,瘤胃微生物也需要矿物质。据Durand和Kawashima(1982)报道,矿物质通过调节反刍动物瘤胃的渗透压、pH值等内环境条件,提高瘤胃微生物的活力。矿物质对瘤胃微生物的影  相似文献   

9.
反刍动物通过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可以利用大量纤维性饲料。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测序技术和多组学的发展,调控瘤胃微生物是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成年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的稳定性,导致调控技术收效甚微。然而,如果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建立的早期进行人为干预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因此,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定植规律对科学调控瘤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综述近年来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建立过程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建立过程与调控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讨断奶时间对不同日龄湖羊羔羊瘤胃形态及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两因子试验设计,设断奶时间和羔羊日龄2个因子。选择初生重[(3.51±0.57)kg]接近的54只湖羊羔羊,28日龄时随机屠宰6只后按照同质性原则将剩余48只湖羊分为28日龄断奶组[(8.21±0.97)kg]和56日龄断奶组[(8.06±0.53)kg],分别在42、56、70和84日龄从2组中各随机挑选6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腹囊组织样品测定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肌层厚度,提取瘤胃组织总RNA测定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28日龄断奶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羔羊(P0.05),瘤胃肌层厚度显著低于56日龄断奶组羔羊(P0.05)。断奶时间和羔羊日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瘤胃乳头长度和肌层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28日龄断奶组羔羊瘤胃上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IGFBP5和IG FBP6表达量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P0.05)。羔羊瘤胃乳头长度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IGFBP6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318,P=0.001;r=-0.520,P0.001);瘤胃乳头宽度与TGFβ1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275,P=0.004),与IGFBP3和IGFBP5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344,P0.001;r=0.256,P=0.001)。综上所述,28日龄断奶促进湖羊羔羊瘤胃乳头发育和瘤胃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可能参与羔羊瘤胃早期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全饲粮颗粒料对羔羊瘤胃代谢产物浓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 2 7只陶塞特 (♂ )与藏羊 (♀ )的杂交一代 (3 5~ 4月龄 )公羔分为 3个试验组 (A、B、C) ,每只为一个重复 ,研究了1、0 9、0 8倍NRC能量、蛋白质水平的全饲粮颗粒料 ,对肥育羔羊的瘤胃氮代谢参数及血清尿素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组间瘤胃液pH平均值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A组瘤胃液总氮平均含量显著高于C组 (P <0 0 5 ) ,有高于B组的趋势 (P =0 0 6 1) ;A组瘤胃液氨氮、血清尿素氮平均含量显著低于B、C组 (P <0 0 1或P <0 0 5 ) ;A组瘤胃液蛋白氮平均含量显著高于B、C组 (P <0 0 5 ) ;A组瘤胃液尿素氮平均含量明显高于B组 ,有高于C组的趋势 (P =0 0 6 0 )。可看出 ,A组瘤胃氮代谢状况优于B、C组 ,B组也比C组为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湖羊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变化,为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变化理论以及羔羊的早期培育等提供依据。选择初生重接近的湖羊公羔(3.81 kg±0.55 kg)16只,1~7日龄饲喂母乳,8日龄与母羊分离,开始饲喂代乳粉(按8日龄体重的2%,分3次等量饲喂)和开食料(自由采食),35日龄断奶。分别于断奶前(21日龄)、后(42日龄)各选择5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测定瘤胃发酵、酶活和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断奶后羔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及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断奶前(P<0.01)。断奶后瘤胃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低于断奶前(P<0.05)。断奶前后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拟杆菌门为第一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61.96%和65.36%,厚壁菌门为第二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32.08%和24.03%;两菌门之和在断奶前后分别占瘤胃总菌门的94.04%和89.39%。断奶前后的优势菌属均为unidentified_Prevotellaceae,分别占21.85%和38.49%。断奶前后羔羊瘤胃微生物的功能没有显著变化,都主要集中在复制和修复、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翻译等途径。以上结果说明,羔羊早期断奶后的瘤胃发酵和酶活增强,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降低,在早期断奶前后的优势菌群和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湖羊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变化,为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变化理论以及羔羊的早期培育等提供依据。选择初生重接近的湖羊公羔(3.81 kg±0.55 kg)16只,1~7日龄饲喂母乳,8日龄与母羊分离,开始饲喂代乳粉(按8日龄体重的2%,分3次等量饲喂)和开食料(自由采食),35日龄断奶。分别于断奶前(21日龄)、后(42日龄)各选择5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测定瘤胃发酵、酶活和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断奶后羔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及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断奶前(P<0.01)。断奶后瘤胃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低于断奶前(P<0.05)。断奶前后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拟杆菌门为第一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61.96%和65.36%,厚壁菌门为第二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32.08%和24.03%;两菌门之和在断奶前后分别占瘤胃总菌门的94.04%和89.39%。断奶前后的优势菌属均为unidentified_Prevotellaceae,分别占21.85%和38.49%。断奶前后羔羊瘤胃微生物的功能没有显著变化,都主要集中在复制和修复、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翻译等途径。以上结果说明,羔羊早期断奶后的瘤胃发酵和酶活增强,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降低,在早期断奶前后的优势菌群和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提高饲粮纤维水平对育肥羔羊瘤胃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2月龄杜湖杂交公羔,按照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38只,分别饲喂不同的饲粮,对照组(LW_CK)饲粮为精料+苜蓿,处理组(LW_EG)为精料+苜蓿+全株玉米青贮+花生秧;试验期150 d,其中预试期20 d,正试期13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5只羔羊屠宰取瘤胃内容物,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微生物多样性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组羔羊瘤胃中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门水平上,处理组羔羊瘤胃中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对照组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提高纤维水平后显著增加了育肥羔羊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对照组与处理组羔羊瘤胃菌群共鉴定出195个属,处理组优势菌属为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1)和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对照组优势菌属为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naceae)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7)。提高饲粮纤维水平,增加了育肥羔羊瘤胃中解琥珀酸弧菌属、密螺旋体属(Treponema_2)、疣微菌属(Ruminococcaceae)、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_1)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琥珀酸弧菌属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适量提高饲粮中纤维水平对育肥羔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部分纤维降解菌的增殖,有利于育肥羔羊的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以3只瘘管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研究氮源的分子形式对瘤胃微生物发酵及其蛋白合成的影响。使用人工模拟瘤胃体外培养氯化铵、寡肽(3000u)、小肽(500u)、游离氨基酸等4种形式的氮源底物。结果表明:培养液pH在6.4~6.9之间变化,氨基酸组平均pH最低为6.61,氯化铵组最高为6.79;培养液氨氮浓度变化范围为11.60~29.45mg/100mL,均值以寡肽组最低,为15.70mg/100mL,氨基酸组最高,为19.15mg/100mL。微生物蛋白产量以氯化铵组的最低,为(0.2701mg/mL),且与其他3组差异极显著(P0.01),较氨基酸组下降了54.50%,两肽组数值上都高于氨基酸组。氯化铵组微生物区系原虫∶细菌(P∶B)最低为77.49%,对原虫的抑制较大,小肽组P/B最高为104.50%,利于原虫的生长,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可见,氮源的分子形式对瘤胃微生物的发酵、不同区系(原虫和细菌)的蛋白质合成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牧区冬春季低质粗饲料供给下,补饲不同能氮比精料对断奶羔羊营养物质消化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61±2)日龄健康、体重为(20.56±1.43) kg的断奶羔羊12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2只,公母各占1/2.4组羔羊分别补饲消化能(DE)水平相近,粗蛋白质(CP)含量逐渐升高的4种精料,其能氮比(采用DE/CP)分别为90.03(Ⅰ组)、82.55(Ⅱ组)、73.25(Ⅲ组)、67.87 MJ/kg(Ⅳ组).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1)补饲不同能氮比的精料,各组羔羊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CP表现消化率Ⅲ组比Ⅰ、Ⅱ组分别提高了17.26%、23.84% (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0.05≤P<0.10),其中Ⅲ组最高为63.13%;钙表观消化率Ⅲ组比Ⅰ、Ⅱ组分别增加了8.52%、4.13%(P<0.05).2)虽然瘤胃液pH组间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但Ⅳ组氨态氮(NH3-H)浓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3)补饲不同能氮比精料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以及丙酸和丁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趋于显著影响乙酸含量、乙酸/丙酸(0.05≤P<0.10).Ⅰ组乙酸含量、乙酸/丙酸低于其他组(P>0.05);Ⅰ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VFA浓度Ⅲ组比Ⅰ、Ⅱ、Ⅳ组分别低29.11% (P<0.05)、30.32% (P<0.05)、11.93% (P>0.05).总结得出,冬春季枯草期牧区羔羊补饲不同能氮比精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出现显著差异,能氮比为73.25 MJ/kg时,CP、NDF、钙的表观消化率达到最大值,且该能氮比条件有助于改善瘤胃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