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采用GC法测定了湖南、浙江和吉林三地苯醚甲.丙环唑乳油在水稻植株、水样以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为制定苯醚甲.丙环唑乳油在水稻上的合理使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样品用丙酮提取,二氯甲烷萃取,气相色谱仪检测。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植株、水样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4.3%~97.9%,变异系数分别为2.89%~6.78%;丙环唑在植株、水样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3.6%~104.7%,变异系数分别为4.02%~6.57%。测定方法对水样、土壤、植株中的苯醚甲环唑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2、0.01、0.02mg/kg,丙环唑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1、0.005、0.01mg/kg。苯醚甲环唑在三地的稻田植株中的半衰期为6.92~13.66天,水样中的半衰期为0.37~0.76天,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3.98~33.49天;丙环唑在稻田植株中的半衰期为2.55~6.31天,水样中的半衰期为0.28~4.33天,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7.59~35.91天。建议中国对水稻中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的MRL值都暂定为0.10mg/kg。在中国自然环境条件下用苯醚甲.丙环乳油施药4次,收获的稻米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金银花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问题,以金银花为试验对象,选用广谱杀菌剂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采用常量、倍量、二次和三次灌根处理,对最终的残留含量进行分析。头茬花各处理中苯醚甲环唑均未检出,而二茬花中戊唑醇的残留量为0.14~0.22 mg/kg,存在残留超标风险。建议使用10%苯醚甲环唑4000倍液灌根处理,防治金银花土传病害,灌根2~3次,安全间隔期15天。  相似文献   

3.
核桃组培中抑制褐化现象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薄皮核桃茎尖为试材,对其分化生长过程中的褐化现象进行初步研究,经多次试验表明,在抑制褐化及保证茎尖正常分化生长时期,主要采取二步法:①接种于1/2MS+活性碳2g培养基中,置于5℃冰箱中黑暗培养7d后取出;②转接于DKW+6-BA1.0mg/L+IAA0.01mg/L+20%硫代硫酸钠5ml/L培养基中置于25℃,无光照环境下培养,每隔15-20d转换培养基,此方法抑制褐化效果为佳,可确保核桃茎尖正常分化生长的整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亚麻纤维在农业、医疗、工业及航天业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育种方法的研究成为培育新亚麻植物的关键,为了加快育种效率,提高亚麻纤维的质量与产量,综述了基因工程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基因工程在亚麻质量和品性提升中应用以及原生质体融合与培养技术在亚麻育种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亚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二)三唑类杀菌剂市场分析三唑类杀菌剂目前是全球体量第二大的杀菌剂品种,空间与容量都不容小觑,且特定产品国产化率较高,其路径或称为甲氧基类未来的发展样本。2011年全球三唑类杀菌剂市场规模23.47亿美元,同比增长11.3%(详见图9、10)。其主流产品包括丙硫咪唑、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以及丙环唑等。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超  饶勇  陈静  肖华贵 《种子》2005,24(4):50-52
本文概述了油菜组织培养技术、重组DNA技术、基因图谱与DNA序列的建立、分子标记等在培育优质油菜品种方面发挥的作用,探讨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色谱法等常规方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免疫分析的简便快捷、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农药残留快检分析方法.综述了常用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荧光免疫分析、免疫层析、免疫磁珠、仿生免疫分析及生物条形码技术等的作用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不同的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外食品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开发安全可靠、便携有效的检测方法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微流控芯片集样品前处理、分离和检测等过程为一体,实现了样品前处理和检测分析的自动化、集成化、小型化、低消耗、高效率和便携化,满足了现场、实时检测的需求。本研究对微流控芯片在食品成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为农产品安全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花椰菜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生物技术在花椰菜遗传育种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经建立起离体再生与单倍体诱导技术体系;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花椰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绘制了主要花椰菜品种核酸指纹,为品种DUS测试、新品种保护以及种质资源评价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已经鉴定与分离出与抗性、品质和产量相关基因,建立了稳定遗传转化技术体系。本文还对生物技术在花椰菜遗传育种中的进一步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旨在为今后芦笋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生物技术在芦笋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主要进展,内容包括芦笋的组织培养、花药培养、小孢子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多倍体诱导、分子标记技术及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重点总结了生物技术在芦笋育种中发挥的作用及应用现状,并分析芦笋生物技术育种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芦笋生物学特性与产业需求,探讨了未来芦笋生物技术育种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生物新技术在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是新兴的保健型农作物,生物新技术育种发展很快。转基因抗虫甜玉米品种于1998年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商品化生产,商品化率提高10%。利用分子标记方法,将花丝抗虫基因、耐寒基因、抗矮花叶病基因、幼苗长势基因和甜玉米食用品质相关基因等定位到相应染色体上。利用甜玉米作物生物反应器研究和分子标记应用资源特征鉴定研究也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育种是优异种质资源基因的重组。除传统新种质产生的方法外,通过组织培养、分子标记等技术来扩大物种的遗传基础已成为新种质资源形成的重要手段。青花菜,芸薹属甘蓝中以绿色花球为食用器官的一个变种,近年来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青花菜育种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综述了游离小孢子培养、原生质体融合和转基因技术在青花菜种质资源创制中的应用,分析了各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青花菜遗传图谱构建、花球相关农艺性状及抗病性QTL/基因定位研究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显性核不育亚麻在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辉  丁维 《华北农学报》1996,11(2):38-42
利用显性核不育亚麻的育性稳定、不育株标记性状明显等遗传特点,进行了轮回选择、品种改良、培育新品种等多种利用途径的探讨。选育出产量超对照(内亚二、三号)8.1%~18.9%的优良品种“内亚四号”;改良了“内亚二号”不抗枯萎病的缺点;创建了两个轮选群体;选育出20个品系和一大批优异的单株材料。  相似文献   

14.
分子标记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在DNA基础之上的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有望在提高选择效率,培育好的油菜品种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本文从遗传图谱构建、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油菜遗传学研究以及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20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在亚麻抗病育种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1)亚麻抗病基因的克隆及分子标记。(2)亚麻转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3)亚麻抗病转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小麦抗旱的分子标记、基因定位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与小麦抗旱相关的分子标记、基因定位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作物抗旱性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抗旱相关的性状进行研究,有利于阐明其遗传基础,为进一步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小麦抗旱性改良提供理论基础,目前小麦抗旱的分子标记尚未和育种工作紧密结合,对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基因工程从渗透调节物质、Lea蛋白、转录因子3个方面进行小麦抗旱性改良,转录因子是目前转基因抗旱育种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分子标记在甘蓝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分子标记在甘蓝遗传育种中应用的几个方面:1、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建立;2、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3、基因定位;4、品种纯度鉴定;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