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UPLC-MS/MS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3种二苯乙烯类激素残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二苯乙烯类激素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和双烯雌酚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法。样品均质后,采用β-葡萄糖醛酸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叔丁基甲基醚提取,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UPL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方法对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和双烯雌酚的检出限均为0.1μg/kg,定量限均为0.5μg/kg;在1.0、1.5、2.0μg/kg三个浓度添加水平,总体平均回收率为75.8%-110.0%,总体相对标准偏差为3.3%-13.2%。本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国内外相关法规要求,可用于各种动物源性食品中二苯乙烯类激素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和双烯雌酚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出饲料中己烷雌酚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k=2,p=95%时,饲料中己烷雌酚含量测量不确定度为(1.97±0.14)μg/kg。  相似文献   

3.
河豚毒素免疫抗原的制备及其表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最适偶联率的河豚毒素(TTX)免疫抗原,并建立其表征体系,本研究采用非变性SDS-PAGE及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方法,探索TTX-甲醛-牛血清白蛋白(TTX-HCHO-BSA)免疫抗原合成体系中的偶联时间、偶联剂添加量及TTX与BSA质量比等反应条件对TTX免疫抗原偶联率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的反应条件,即反应时间为72h、偶联剂添加量为12%、TTX与BSA质量比为1:5时TTX免疫抗原偶联率较大。同时,应用QuantityOne凝胶分析软件建立了BSA-TTX免疫抗原的偶联率计算方法,并探讨该免疫抗原的表征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测定人工抗原耦联比的方法,试验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采用Waters 2695分离系统、2489紫外检测系统,流动相为甲醇、水之比为60∶40,柱温为30℃,流速为1.00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测定全抗原合成中游离3-甲基喹啉-2-羧酸(MQCA)的含量。结果表明:游离MQCA的线性范围为0.2~128.0μg/mL,线性方程为A=17 100 C+16 667(R2=0.999 5)。说明本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人工抗原偶联比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1雌激素 雌激素又称动情激素,由卵巢的成熟卵泡上皮所分泌。从卵巢卵泡液中提纯的雌激素称为雌二醇,从孕畜尿中提取的为雌醇和雌三醇,均为雌二醇的代谢产物。现在已人工合成一些雌激素,作用与天然激素相同,如己烯雌酚、己烷雌酚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择最佳化学激活方法提高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卵裂率及囊胚率,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离子霉素(ionomycin)及其分别与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细胞松弛素(CB)、放线菌酮(CHX)及9%乙醇作用不同时间对猪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结果表明:20μmol/L离子霉素作用10min和20min,卵裂率和囊胚率较高;离子霉素分别与6-二甲基氨基嘌呤、细胞松弛素组合卵裂率和囊胚率较高,但两者差异不显著;离子霉素与9%乙醇作用10min和20min卵裂率和囊胚率也较高,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三聚氰胺半抗原及完全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合成了三聚氰胺半抗原及完全抗原并鉴定合成是否成功,为制备三聚氰胺抗体奠定基础。将2-氯-4,6-二氨基-1,3,5-三嗪和3-巯基丙酸的反应合成半抗原3-(4,6-二氨基-1,3,5-三嗪-2-基硫代)丙酸,采用质谱鉴定和红外光谱鉴定;通过活性酯法将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进行偶联制备完全抗原,采用紫外光谱法初步鉴定,后经动物免疫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半抗原与完全抗原合成成功,为后续的抗体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三聚氰胺抗原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氯-4,6-二氨基-1,3,5-三嗪为原料,强碱条件下与3-巯基丙酸反应,制备三聚氰胺半抗原并经质谱和红外鉴定;应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与BSA和OVA偶联制备三聚氰胺免疫原和包被原,完全抗原经紫外扫描鉴定偶联成功,偶联比分别为16:1和10:1,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制备三聚氰胺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可达1:128000以上。本研究为三聚氰胺人工抗原的制备提供了有效途径,为三聚氰胺免疫检测方法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克伦特罗小分子半抗原偶联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重氮化两步法将半抗原盐酸(CL)分别偶联到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上制得了免疫抗原BSA-CL和包被抗原OVA-CL。建立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偶联比率的方法,测得它们的偶联率分别为39:1和24:1。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测定人工抗原偶联比方法,本试验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测定全抗原二喹噁啉羟酸—牛血清白蛋白(QCA-BSA)合成中游离二喹噁啉羟酸的含量。采用Waters 2695分离系统、2489紫外检测系统;流动相:甲醇∶水(60∶40);柱温:30 ℃;流速:1 mL/min; 检测波长320 nm。试验结果表明,游离二喹噁啉羟酸的线性范围为0.2~128 μg/mL,线性方程为y=17526x+4648,R2=1,RSD为0.28%,全抗原QCA-BSAⅠ、Ⅱ、Ⅲ的偶联比分别为1.76∶1、28.60∶1、65.63∶1。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喹噁啉类人工抗原偶联比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展青霉素(patulin,PAT)不同抗原合成方法对完全抗原制备及抗体产生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琥珀酸酐联合活泼酯法,分别制备免疫原PAT-BSA和包被原PAT-OVA。为提高PAT与偶联蛋白的结合率,尝试将BSA修饰为EDA-BSA后与PAT进行偶联,并对比2种偶联方法制备的完全抗原免疫动物后抗血清的效价水平。同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渗透色谱多种方法分析鉴定偶联结果,为PAT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旻子 《中国饲料》2003,(13):31-33
198 1年由于动物源性食品中含有类固醇激素 (己烯雌酚 )的事件被揭露 ,使得欧盟成员国开始关注兽药残留问题 ,欧盟理事会 81 /60 2号指令中制订了第一批欧盟禁用兽药清单 ,包括从第三国进口的肉类中不得检出的药品种类 ,这些被禁止的药品是雌激素 (己烯雌酚、双烯雌酚、己烷雌酚 )和硫氧嘧啶。 1 986年 ,理事会 86/469号指令第一次制订了动物活体和新鲜肉中药物残留标准 ,适用于欧盟和向欧盟出口的第三国。该指令包括 :检测物质清单 (激素、杀虫剂、重金属 )、监测计划、发现阳性结果后的追加调查、阳性动物禁止用于食品 ,以及行政和刑事制…  相似文献   

13.
耐热肠毒素(STa)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引起仔猪黄白痢的关键毒力因子,但其本身在动物体内无免疫原性。本试验为制备基于STa的完全抗原,首先采用利凡诺沉淀法纯化兔血清白蛋白(RSA),以RSA为载体,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两步交联法制备STa与RSA的共价偶联物,再经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偶联效果,测定偶联物分子量及偶联比。电泳结果显示RSA及其STa偶联物制备获得成功,偶联物呈单一条带,分子量约为108.5 KDa,STa与RSA偶联比(摩尔比)为20.5∶1。本试验结果可为制备抗STa特异性抗体、研发STa检测试剂盒、筛选STa减毒突变体及发展仔猪黄白痢类毒素疫苗提供必需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检测菜克多巴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莱克多巴胺(RAC)是一种β2激动剂,人类食入高残留量莱克多巴胺的食物后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研究建立了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用于莱克多巴胺的快速检测。用合成的免疫抗原RAC-BSA免疫大白兔,获得了效价为1.6×104的多克隆抗体,用1,4-丁二醚法将RAC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偶联合成酶标记物,建立了RAC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经质量评价,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检测限为0.1 n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7 n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1%,抗体与多巴酚丁胺的交叉反应率为8.3%,与RAC的其他类似物几乎不发生交叉反应,猪尿样品中平均添加回收率为104%,表明建立的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可用于对莱克多巴胺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5.
多环芳烃是一类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气、水体、土壤、食品中,苊是多环芳烃的一种。为了制备免疫效果好的完全抗原从而为免疫学检测方法建立基础,分别以3-苊丁酸和5-苊甲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或卵清蛋白(OVA)进行偶联,采用活泼酯法成功制备了3-苊丁酸-BSA、5-苊甲酸-BSA两种间隔臂长的免疫用人工抗原及3-苊丁酸-OVA检测用人工抗原,并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紫外扫描法对人工抗原进行了鉴定。分别用两种免疫抗原足垫免疫Balb/c小鼠,通过测定免疫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分析不同间隔臂长免疫抗原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4碳臂(3-苊丁酸-BSA)较1碳臂(5-苊甲酸-BSA)产生了更高苊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运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厚朴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β-环糊精与厚朴酚的比例、研磨时间、研磨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包合工艺条件,模拟得到厚朴酚-β-环糊精包合物中厚朴酚含量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最优包合条件:β-环糊精与厚朴酚的比例为4.9∶1、研磨时间31 min、研磨温度61℃,厚朴酚含量的实测结果(20.27%)与响应曲面拟合所得方程的预测值(20.59%)符合良好。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厚朴酚包合物制备工艺得到的厚朴酚含量高,能很好地预测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香港特区政府目前建议制订《公众卫生(动物及禽鸟)(化学物残余)规例》,管制使用化学物作为食用家畜的饲料,禁止使用的包括会引起哮喘猪恐慌的“盐酸克伦特罗”等7种化学物。 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新制订的法规中禁止用于食用家畜饲料的7种化学物均会对人体构成严重危害,包括:阿伏霉素、盐酸克伦特罗、氯霉素、己二烯雌酚、己烯雌粉、己烷雌酚以及沙丁胺醇。 新规例也将设定其他37种化学物在“在肉类、内脏及奶内的最高残余限量”,这些限量将与国际标准一致,超过限量即属违法,并且不得出售。香港将禁止使用7种化学物作饲料$新华社…  相似文献   

18.
饲料添加剂牛至油中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添加剂牛至油中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含量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2)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60??4??2),检测波长274 nm,流速1.0 ml/min。结果显示,牛至油中香芹酚含量为37.81%,百里香酚含量为7.05%,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回收率分别为98.2%、98.4%,变异系数分别为1.0%、1.3%。试验为牛至油中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检测提供了准确、灵敏、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饲料样品中类固醇激素类物质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素用于饲料添加剂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和英国就已分别对牛采用乙烯雌酚和己烷雌酚作为饲料添加剂或植人物,由于效果显著,使用数量日益增加。然而,使用后很快就发现有副作用,因而各国包括我国农业部规定的饲料添加剂目录中,已经没有这类产品了。但是,一些饲料尤其是水产饲料,添加激素类物质的事件时有发生。对于饲料中究竟有没有添加类固醇激素样物质,缺乏可靠而灵敏的检测手段,近来我们摸索了这方面的测定方法,介绍供质检部门参考使用。1材料与方法1.1材料类固醇激素酶免疫试剂盒,主要有睾酮、孕酮…  相似文献   

20.
建立多西环素人工抗原(Doxycycline,DOX)的合成及鉴定方法。采用戊二醛偶联法将DOX分别与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DOX-BSA)和包被抗原(DOX-OVA)。经SDS-PAGE电泳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鉴定,证实人工抗原成功合成,偶联比分别为8.6∶1和3.8∶1。结果表明建立了一种新的DOX抗原合成方法,为进一步制备特异性DOX抗体和建立检测食品中DOX的酶联免疫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