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探究东北粳稻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以黑龙江地区4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浸种时间和浸种温度对粳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浸种温度和浸种时间对粳稻品种发芽率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浸种水温为25℃时,粳稻品种发芽率最高,且浸种48h后的发芽效果较好。同时,研究还表明,不同品种间发芽率差异明显,除在25℃和35℃浸种时4个品种之间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处理条件下不同品种间种子发芽率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马缨杜鹃种子适宜的短期贮藏技术,对采自4个居群的马缨杜鹃种子进行不同温度下贮藏30 d和310 d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贮藏30 d时,常温、冷藏(4℃)和冷冻(-20℃)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发芽势差异显著,常温贮藏下发芽势最高;不同居群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发芽势差异不显著,其中马雄山居群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常温贮藏方法较适合于对马缨杜鹃种子30 d左右的短期贮藏。贮藏310 d时,常温、冷藏和冷冻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均显著,冷藏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不同居群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均不显著。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而冷藏条件下贮藏310 d的种子发芽势显著高于贮藏30 d。因此,冷藏是马缨杜鹃种子310 d左右短期贮藏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3.
低温冷害对辽宁主栽玉米品种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9个主栽玉米(Zea mays L.)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对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5、10℃低温条件下,辽单529和郑单958各指标值均高于其他品种,表现出对低温较好的耐性,为耐低温品种;而良玉208和丹玉39各指标值均低于其他品种,属于对低温较敏感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探索提高火龙果种子发芽率方法,为快速、高效获得火龙果实生苗,进而提高火龙果实生苗繁殖成功率及选育火龙果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以无刺红、以色列黄龙、黔蜜龙3个品种火龙果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比较低温(4℃)和常温条件下不同品种火龙果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结果表明:3种火龙果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表现为低温处理高于常温处理,且不同品种火龙果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差异极显著;相同温度处理下,3种火龙果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均表现为以色列黄龙>黔蜜龙>无刺红。低温对火龙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火龙果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5.
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辽宁省主栽玉米品种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抗旱玉米品种应用于生产,以沈玉35、辽单33等9个辽宁省主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浓度PEG(2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相对发芽率抚玉20最高,达95.92%,发芽势相对值富友99和长玉1最高,均为79.59%;萌发抗旱指数长玉1最高,达0.742;贮藏物质转运伤害率富友99最低,为43.34%;对沈玉35胚芽生长的伤害率最低,为78.81%;对抚玉20胚根的伤害率最低,仅3.53%。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丹玉39的相对发芽势和萌发抗旱指数均为最低,分别为8.51%和0.103,其次是郑单958,分别为31.25%和0.463;丹玉39胚根生长伤害率最高,为76.32%;其次是郑单958,为49.89%。各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贮藏物质转运率、胚芽长及胚根长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均明显降低,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抗旱性较强的品种为抚玉20和富友99,干旱敏感品种为丹玉39和郑单958。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气候箱内模拟林地环境条件,探讨了不同温度、光照和土壤含水量对子午岭建群种辽东栎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辽东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差异显著,其中最适温度为25℃;昼夜温差对种子发芽影响显著,15℃/25℃变温条件下,发芽率最高,而15℃/30℃变温条件下发芽率极低,说明温差过大不利于辽东栎种子萌发;在最适温度下,全光照时的发芽率达到97%,发芽势为80%,均高出其它光照处理;适宜辽东栎种子萌发的土壤含水量在15%~35%之间,最适土壤含水量为20%,此时发芽率为90%,发芽势为43.33%,发芽指数为3.017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北方粳稻产量构成因素及食味品质受抽穗开花期温度变化的影响。[方法]以11个北方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产量构成因素和食味品质在不同温度条件间的差异,并分析各温度条件下食味品质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温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低温条件下对食味品质与常温条件下差异显著;常温处理稻米的食味品质与结实率显著相关,低温处理食味品质与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均显著相关,高温处理食味品质与千粒重显著相关。[结论]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可以选择相应的产量因子以实现食味品质和产量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温胁迫下不同品种叶用莴苣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1个不同品种叶用莴苣种子在20、25、30、35、40℃5个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特征。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25℃时,随温度上升,叶用莴苣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35℃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能更好地反映品种间耐热性差异。试验中11个叶用莴苣品种对高温胁迫敏感程度存在差异,W1、W7J、20耐热性较强,W2、S2、S7、S20、S24耐热性中等,J2、J17、S39耐热性较弱。  相似文献   

9.
以3个观赏向日葵品种的种子为试材,设置4个前处理(低温预冷、加热干燥、温水浸种和不处理),采用纸培法,在15、25、35℃萌发条件下,研究品种、处理及萌发温度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最高发芽率大多数出现在15℃时,而最高发芽势则大多位于25℃条件下,最高发芽率与最高发芽势所处的萌发温度不一致;品种对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起极显著作用,其次为温度,而前处理影响作用较小;品种×温度的作用极显著,处理×温度的作用显著,而品种×处理仅对发芽势起显著作用;品种×处理×温度三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品种的千粒重与其种子的最高发芽率和最高发芽势之间相关性低。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长鞭红景天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发芽温度条件下4个种源的长鞭红景天种子的发芽特征研究,分析了温度对长鞭红景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影响,以及种子的发芽过程和最适发芽温度,并结合野外育苗试验与监测分析了影响长鞭红景天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对4个种源的长鞭红景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影响极显著,4个种源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一致,20~25℃是长鞭红景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15~22℃的变温培养与20℃恒温培养种子的发芽率较高,但低于25℃恒温培养的发芽率;不同种源种子在同温度条件下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40℃已导致种子失去活力。5~3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种子开始发芽所需时间缩短,发芽持续时间为长—短—长—短。长鞭红景天种子出苗率和幼苗保存率主要受温度、土壤、化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不同的 2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 ,分析在 - 10 ,- 15,- 2 0 ,- 2 5℃低温处理下种子发芽率的变化及与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种子的发芽率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种子的受冻程度与其含水量及其受冻天数呈正相关 ,温度在 - 2 0和 - 2 5℃时 ,达到极显著水平 ;温度在 - 10℃以下 ,含水量在 15%以上时 ,种子就会受到冻害而降低发芽率。  相似文献   

12.
低温条件下不同浸种剂对玉米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玉米抗寒剂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以耐低温型玉米郑单958和低温敏感型玉米丹玉39为试验材料,研究7种浸种剂预处理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浸种剂均对郑单958和丹玉39玉米种子的耐冷性产生影响,不同程度提高了种子低温条件下的各项萌发指标,15%聚乙二醇(PEG)和1mg/L脱落酸(ABA)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2个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其中,PEG浸种对郑单958低温萌发的促进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35%、45%和52%。ABA浸种对丹玉39低温萌发的促进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44%、42%和52%。10mmol/L氯化钙(CaCl_2)对株高、鲜重等幼苗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使郑单958幼苗的株高和鲜重提高60%以上,丹玉39幼苗的株高和鲜重提高30%以上,有利于壮苗。  相似文献   

13.
不同玉米品种氮素利用率差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辽单565、先玉335、郑单958、丹玉2166、丹玉39等5个玉米品种,每个品种设4个氮素水平处理。经农艺、生理性状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就同一玉米品种而言不同氮素水平对各个性状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同一品种株高、穗位变化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增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变化基本稳定。辽单565、郑单958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百粒重之间差异很大;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光合速率有上升的趋势;叶面积指数有下降趋势,不同氮素水平间其差异较大;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不同,随氮素的变化,差异也较大;辽单565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其次是丹玉39,而先玉335、郑单958、丹玉2166不同的氮素水平间产量达显著水平,说明辽单565和丹玉39属于对氮素利用较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高温胁迫对25个油茶品种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探索高温条件下油茶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规律,以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油茶种质资源圃中25个油茶优良品种为材料,对成年大树的水培枝条进行常温对照、40℃和45℃等3种温度处理,处理时间8h,并测定了其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相比,40℃、45℃高温胁迫后,25个油茶品种的可溶性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增加63.29%、77.88%,游离脯氨酸平均含量分别增加40.82%、83.97%,可溶性糖平均含量分别增加56.57%、147.26%;油茶品种间上述各指标在同一温度胁迫下差异极显著。由此可见,高温胁迫使油茶品种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升高,且不同油茶品种间存在显著的耐热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不同刺槐品种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测定了25、30、35℃等3个温度条件下3个刺槐品种的光合光响应特征曲线,并选用直角双曲线修正式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温度对不同刺槐品种光合光响应曲线变化规律具有显著影响,普通刺槐和红花刺槐在25℃时光饱和点高,而四倍体刺槐在35℃时光饱和点高,说明四倍体刺槐对高温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2)总体上,不同刺槐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效率及初始量子效率随着温度梯度的升高,均有所下降,光补偿点及暗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东北冷凉地区坡耕地·盐碱地适宜玉米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涛  牛世伟  何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97-22299
[目的]筛选适宜在东北冷凉地区坡耕地、盐碱地种植的玉米品种。[方法]根据东北冷痞区坡耕地、盐碱地实际情况在康平县二牛所口镇引进密植型品种郑单958、辽单565、益丰29、沈玉2l共4个品种,大穗型品种东单90、万孚7号、新铁单12、丹玉39、中农大236、东单60、富友9号、郁青1号8个品种,合计12个品种,分别在坡耕地、盐碱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调查其产量、农艺性状及抗逆性怕况。[结果]在坡耕地种植单玉39、万孚7号、沈玉21产量及抗逆性表现突出;在盐碱地益丰29、郁青1号、丹玉39、辽单565、富友9号产量及抗逆性表现较为突出。[结论]在东北冷凉地区坡耕地宜选择种植单玉39、万孚7号、沈玉21;盐碱地宜选择种植益丰29、郁青】号、丹玉39、辽单565、富友9号。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试验在盆栽人工控制水分的条件下,选用耐旱性不同的玉米杂交种沈单10、掖单13号和丹玉13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水分胁迫强度对不同耐旱性玉米杂交种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光合速率随胁迫增强而下降,而在重度胁迫下光合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状指标的影响,可以为玉米生产上合理密植提供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多抗较耐密玉米品种丹玉86号和高抗耐密玉米新组合丹3363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设52 500、60 000、67 500、75 000和82 500株/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玉86号种植密度在52 500~82 500株/hm2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二次回归方程的关系,其中,在60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丹3363在75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在52 5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低。2个品种穗行数、行粒数和粒长随密度变化不大,穗粒重随密度增大均呈下降趋势。丹玉86号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均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75 000株/hm2密度时最小;丹3363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玉86号穗粗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出籽率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3363穗粗在60 0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小,出籽率在52 500~75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变化不明显、在82 500株/hm2密度时降低。丹玉86号在75 0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大、粒厚最小,在67 5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小、粒厚最大;丹3363粒宽和粒厚随密度变化不明显。密度对不同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生产上应结合品种自身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19.
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接种条件下,以感病品种掖单13为对照,对21个玉米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对弯抱菌叶斑病的抗性分别进行了鉴定。病斑大小的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苗期抗病性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丹玉13、中单2号、陕单911、农大60、西农11、秦四;成株期抗病性表现较好的品种有西农11、沈10、豫22、丹玉13、7098;苗期与成株期抗病性均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丹玉13、西农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