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立地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9日至15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林学会森林土壤、林业区划,森林生态、造林和水土保持等五个二级学会联合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共70多人,会议收到论文44篇。会议由中国林学会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主任张万儒研究员主持。森林立地研究是国家重点攻关研究项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交流讨论我国近年来在森林立地分类、立地质量评价、立地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实行科学造林、育林,  相似文献   

2.
1983年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林业专业工作会议后,我院积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研究云南森林立地分类、质量评价及其应用。八四年初,便初拟了云南森林立地分类的原则依据、搭起了云南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框架,并于八四年福建漳州会议上进行了交流。通过五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完成了这项工作,它不仅总结了云南建国四十年来森林立地分类工作的经  相似文献   

3.
论森林立地分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论述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原则和分类系统。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是森林立地生产力,包括现实生产力、集约经营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以及适宜性(包括限制性)。森林立地分类的原则:1.构成森林立地的自然因子及其组合的一致性;2.森林立地生产力水平和宜林性质的近似性;3.森林立地发生与形成因子及限制因子的一致性;4.森林立地发展阶段和经营方向的一致性。森林立地分类系统:森林立地地区,森林立地区,森林立地级,森林立地类型组,森林立地类型和植物群落型。  相似文献   

4.
试论建立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有绪 《林业科学》1990,26(3):262-270
森林立地分类、评价及其应用,是造林营林工作的科学基础。建立全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就包含了“立地区划”的任务,森林立地分类单位就是立地区划单位。本文阐述了立地分类的原则和分类系统单位,并提出了我国包含3个立地区域、17个立地带、58个立地区和163个立地亚区的森林立地分类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5.
1 概述森林立地分类和质量评价的研究已有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这期间世界主要林业大国依据本国的森林经营现状、集约经营强度、现代化分析计算手段的不断采用,以及对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立地质量评价概念的理解,建立了不同的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和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 1984年10月27日至11月12日,有机会在联邦德国考察森林调查规划基础技术过程中,重点对立地分类和森林效益图编绘工作进行了了解,现简介如下,以利借鉴。一、立地分类联邦德国的立地工作始于1980年,二次世界大战中断,1972年恢复,迄今约完成  相似文献   

7.
森林立地类型图是在森林立地分类、评价基础上制作的,是森林立地分类、评价及应用的图面综合反映,它用图面直观地反映立地特征、立地质量的好坏和立地应用前景等各种立地信息,并通过立地类型图这样的媒介,将森林立地分类、评价的结果落实到具体的地段,制定某一具体地段利用规划的本府资料。现以江山娇林场为研究对象,将森林立地类型图的编制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综合途径、环境途径和环境-立地指数途径评述了解放以来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发展和成果。讨论了立地分类和立地评价在概念上的区别、立地分类与林地种类和树种的关系、区域分异和地方分异的关系,立地分类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立地分类在实际中的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森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菲 《林业科技情报》2010,42(1):12-12,14
森林立地类型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对了解经营范围内的立地条件,提高造林和经营水平,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森林立地分类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并对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着重论述应用遥感方法进行海岸防护林立地分类的依据。原则和分类系统。其分类原则:①构成海岸森林立地诸因素及其综合特性的一致性;②立地类型、地理景观及形象特征关系的密切性;③立地类型一般能反映主导因素的作用;④特定地理景观指示特定的森林立地生产力的客观性;⑤海岸带森林立地发展阶段及经营利用方向的一致性;⑥遥感信息的可判性。分类系统:森林立地带(续分亚带),森林立地区,森林立地亚区,森林立地类型组及森林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1.
数量化地位指数表是评价森林立地质量、预测林地生产力的一种森林经营数表,在立地分类和评价、造林规划设计以及森林经营管理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论文采用数量化方法,以常绿阔叶林树高为因变量,立地因子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通过岭回归筛选出主导因子:腐殖质厚度、海拔、坡度、树龄、土壤类型5个因子,然后以主导因子与树高建立预测方程,编制出了南平市延平区天然常绿阔叶林数量化地位指数表,该地位指数表经检验符合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影响森林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水分、地质、阳光等,森林立地则是对森林林地的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的作用力。随着我们林业的不断发展,森林立地分类工作在林业调查设计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本文对森林立地分类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分类的原则性、方法、系统分析、评价等。森林立地分类在林业调查设计中的应用,为林业发展起到了显著作用,充分利用林地有力的自然因素,为林地植物生长提供完善的自然环境,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系统论、可持续发展论和生态经济论为指导,以森林立地分类评价为基础,采用森林立地因子、生态区位因子和经济社会因子对森林经营进行分类,在森林经营分类的基础上把森林类型等落实到山头地块,并对不同的森林经营类型提出了培育的主要措施和森林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立地分类理论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立地分类必须根据我国自然地理背景及地域分异特点,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立地分类系统。我国自然条件即有纬度(水平)地带性热力分异,又有非纬度(水平)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干湿分异和地质、地貌分异。特别是地质、地貌分异是山区立地分类的重要依据。立地分类是一种逐级控制的分类系统,不同级别的划分,依据不同的主导因子,并为不同对象服务。造林区划是依据大尺度地域分异,即水热条件及巨地形,以及它们的次一级分异;立地类型,在山区是依据大、中、小地形,以及岩性和土壤容量、质量因素分类。我国立地分类和造林区划宜组成一个系统,分成五个等级单位,即: 造林区(或森林立地区、森林生长区) 造林地区(或森林立地地区、森林生长地区) 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2015年森林连续清查资料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采用综合多因子、多级序的方法,对太岳山森林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以地貌、海拔、坡向、坡度、土壤厚度等因子为主要依据,与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相衔接,将太岳山森林划分为4个立地类型小区,9个立地类型组,19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6.
通过简单论述国内森林立地分类、评价工作开展情况,提出了我省今后森林立地分类、评价工作中的技术路线流程图。  相似文献   

17.
林木与地形、土壤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现代森林生态立地分类的理论依据。本项研究旨在揭示西丰县地形、土壤对长白落叶松生长的影响及地形与土壤之间的关系,使森林立地分类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立地分类与评价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立地分类和评价是林业生产规划、野外作业设计、施工造林、育林营林等重要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工作之一,同时是因地种树和促进林地生产力及林业绿色健康平稳发展的关键,对提高林木质量、持续发展高效林业、恢复改造森林结构和扩大森林资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应的特征。同时基于遥感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结合前人的具体研究案例对立地分类与评价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总的来看,运用遥感信息技术进行立地分类与评价不仅能提高精确度及客观性,而且更便捷快速。未来将更依靠计算机技术和遥感信息技术,向包含多因子、多层次的综合性立地分类和评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全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遵循南北方立地分类试点的标准与方法,结合本省实际情况,按照分区分类原则,采用定性评定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制订全省立地分类系统和立地质量评价等级,并在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造林营林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鄂温克族自治旗森林立地进行了分类,共划出4个立地类型小区、6个立地类型组和15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