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当归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田间抽样的准确度,用7种聚集指标判断了当归茎线虫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中奈曼分布(核心分布)的适合率为100%,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的适合率为77.8%。理论抽样数量约820株。4种抽样方法差异均不显著,在保证抽样数量合理的情况下,4种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2.
芝麻茎点枯病是芝麻主要病害。为探讨该病的田间抽样方法,提高调查病株率的准确性,笔者于1990年进行了该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下。一、研究方法 1.在芝麻成熟期,该病病情稳定,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类型田7块,每块田调查250~310个样点,每个样点为10株,记载各样点病株数,绘出田间分布实况图。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当归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田间抽样的准确度,用7种聚集指标判断了当归茎线虫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中奈曼分布(核心分布)的适合率为100%,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的适合率为77.8%.理论抽样数量约820株.4种抽样方法差异均不显著,在保证抽样数量合理的情况下,4种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稻曲病的危害越来越重,为探讨其田间可靠抽样方法及产量损失估算准确性,作者于1987年和1988年在晚稻黄熟期对稻曲病的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布型采用聚块指标(M/M),群聚均数(λ)、K 值指数等聚集度指标及 Iwao 的 M—M 回归和 Tay-lor 幂的法则测定。结果表明,当稻曲病发病较轻时分布属聚集型,当发病较重时(病穗率大于45.8%),分布趋于随机型。抽样技术采用平行跳跃式、对角线式、棋盘式三种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幂法则等方法,测定了籼-粳杂交稻稻曲病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稻曲病田间空间分布主要为非随机性的聚集型分布。m~*-x回归分析表明,稻曲病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Taylor幂法则分析显示,稻曲病病株聚集度依赖于密度。不同取样方法准确度比较结果指出,稻曲病田间抽样调查宜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稻曲病田间理论抽样公式和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6.
大葱白绢病在中牟县部分地区对大葱的为害非常严重。据2000年8月上旬调查,一般发病株率为20%-40%,发病严重的地块,移栽后不到两个月即改种其他作物。为控制此病,我们进行了田间调查和观察。1 症状 大葱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 Sacc.)真菌侵染而引起的,病菌主要为害假茎地下部,在地下5-10cm深处,假茎第一层包叶先发病,以后逐渐向里层侵染,严重时假  相似文献   

7.
小麦白粉病田间病情调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对现有的小麦白粉病田间病情调查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在小麦成株期采用以茎为单位记载发病严重度,用病茎率和茎指代表病情的方法为好。  相似文献   

8.
A-蛋白结合乳胶粒子的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植物病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小麦白粉病田间种群扩散指数的研究表明,在发病的初中期,该病在田间的分布趋向于集中,直到发病后期,病株在田间的分布才趋向于均匀。病株率80%以下时,田间病株呈集团分布(负二项分布)型;而当病株率达80%左右时,则呈随机分布(潘松分布)型。在保证可靠概率95%、允许误差不超过1%的条件下调查病株率的适宜理论抽样数量为2500~5000株,并随病株率变化而异。当病株率呈集团分布时应以采用“Z”字取样法为宜。  相似文献   

9.
小麦不孕病在澳大利亚发生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小麦不孕病在澳大利亚分布虽然比较广泛,但一般发病较轻属于次要病害。34份种子样品检测结果显示,种子阳性带菌率为0~2.2%,平均值小于0.5%。35个田间抽样调查结果,植株阳性症状发病率为0~26.5%,平均值为4%。文章还对不孕病潜在的危险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洪泽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大面积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中、下旬,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洪泽县再次暴发成灾。  水稻移栽后活棵返青期即开始表现症状。发病期从6月5日到7月13日,田间不断有病株出现和死亡,历时40d左右。发病范围广,面积很大,全县栽培水稻面积2.2万hm2(其中粳稻1.8万hm2,杂交稻等0.4万hm2),除60hm2水稻基本未发病外,其余均发病。发病程度也严重。据调查,一般粳稻田块的病穴率5%~20%,平均10.5%,病株率1%~9.5%,平均3.5%;20%左右粳稻田病穴率20%~50%,平均35%,病株率8%~30%,平均18%;1%粳稻田块发病特别严重,其病穴率达95%以上,病株率达45…  相似文献   

11.
稻曲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曲病近年为害严重。为探讨该病在田间的可靠抽样方法,提高产量损失估算的准确性,1985年,进行了该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2.
棉红叶枯病的发生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礼生  刘定忠  凌兵  魏鹏元  欧阳照 《江西植保》2004,27(4):180-180,179
棉红叶枯病又称红叶茎枯病、凋枯病、赤旗病,是棉花生长中后期一种重要病害。此病在我市棉花上屈偶发性,年度间发生不平衡,自2001年以来,我县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病时间前移,病情逐年加重。2001年为零星发生,病株率一般6%-12%,2002-2003年逐步扩展,2004年发病面积进一步扩大,为害程度进一步加重,发病地块病株率一般  相似文献   

13.
油菜菌核病是荆州市油菜上主要病害之一 ,常年茎病株率 8%~ 30 % ,病指 5~ 2 5。 2 0 0 2年该病在荆州市猖獗流行 ,发生范围广 ,来势迅猛 ,发生程度重 ,是继 1986年大流行后的最重一年。全市各类油菜叶病株率达 6 0 %~ 10 0 % ,茎病株率 30 %~80 % ,病指 32 8。2 0 0 2年 3月 5日田间始见病叶 ,3月 12日前仅为零星田块发病 ,即使感病品种发病也不重 ,但 3月15日叶病株率迅速上升为 10 8% ,重茬旱田油菜高达 34%。 3月 2 5日叶病株率上升到 6 4% ,4月 2日达 71 7%。监利县、石首市 3月 2 0日部分旱地油菜叶病株率 10 0 % ,4月 3日茎病…  相似文献   

14.
大豆丝核菌病在荆州地区已上升为大豆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发病田病株率24—43%;减产10%左右。 一、为害症状 丝核菌病自大豆苗期到开花结荚期都会发生。一般以开花盛期到结荚期为害最重(7月中旬—8月下旬)。丝核菌病在田间往往先出现发病中心,然后逐渐向四周扩展蔓延,在高湿情况下,病害蔓延迅速,造成落叶,落花、落荚,最后整个植株成光杆而枯死。  相似文献   

15.
马存  张弘 《植物保护》1985,11(3):36-37
研究棉花枯萎病的田间分布型,对提高该病普查抽样方法及产量损失估算等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1984年我们在山东聊城县城关,对枯萎病初形成的重病田田间病株和病级分布型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初步结果。 调查方法 1984年6月下旬枯萎病发病高峰期,对连作4年棉花的  相似文献   

16.
芦笋茎枯病是东山县芦笋的1种主要侵染性病害。该病较轻的地块缺株减产,较重的地块,株病率69.2%~76.8%,严重地块株病率可达85.6%以上,死株达28.6%,普遍减产5~6成,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因此,为减轻和杜绝芦笋茎枯病侵害蔓延,减少损失,1997年以来,笔者在东山进行以芦笋茎枯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与综防示范,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 症状与病原该病全年发生,但以春季重,秋季和冬季较轻。初发病时,母茎和茎的分枝出现水渍状古铜色或褐色的病斑,中后期病斑中央灰色或褐色,凹陷,…  相似文献   

17.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为23万h m 2左右.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逐渐成为许昌市小麦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可减产30% 以上.本文总结了许昌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症状及病原特点,并重点分析了引起该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针对各个因素提出该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对小麦健康种植和高产具有重要作用,为田间小麦茎基...  相似文献   

18.
水稻粒黑粉病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6块田抽样调查,经频次概率拟合及聚集强度测定,水稻粒黑粉病田间分布以聚集型为主。其中有5块田既符合Neyman分布,也符合负二项式分布,仅有1块符合poisson分布。又经m*-x回归检验和Taylor指数的"b"值计算,前者得出m*=-0.445+1.02*-x,r=0.977。后者为logδ2=log0.3769+1.2245log*=-0.445+1.02*-x。表明随病害密度升高,分布趋向均匀。以5种抽样方法与对照比较,差异均不显著,但以平行线抽样最接近对照且方便易行,可采用。抽样量为:#br#n=t2/D2(((α+1)/*-x)+β-1)=53.302/*-x+1.921依此可进行序贯抽样检索。田间垂直分布表现为穗基部发病重于中、上部,分蘖穗发病重于主穗。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2月上旬,武穴市大金镇刘元村油菜苗期菌核病严重发生,发病面积0.23hm^2,据调查,病株率最高达20%,平均为12%,危害轻的茎基与叶柄形成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变为白色,发生严重的病斑绕茎,幼苗死亡,病组织外部形成许多黑色菌核。  相似文献   

20.
成巨龙 《植物保护》1996,22(4):26-28
烟草蚀纹病毒病是近年来黄淮烟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主要由桃蚜传播。作者于1994年在陕西用David&Moore法调查统计蚜虫分布型,结果是蚜虫第1次迁飞高峰期在烟田成聚集分布。用平均扩散指标(Iδ)法和平均拥挤度m*两种方法检验蚀纹病在田间分布型,其结果一致,除7月25日病株率最高达60.92%时属于均匀分布以外,其他均属聚集分布。说明发病初期和病情轻时,田间病株是聚集的,有明显发病中心,和蚜虫田间分布型密切相关,符合蚜传病毒病的发病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