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既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是其基本特征。“测量学”课程是林学系高职现代林业、经济林、园林工程、城市绿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占相当大的比例。它的特点是既有较深的基础理论,更需有较强的仪器操作、项目测定、资料处理、识图和绘图等方面的综合操作能力。为了适应未来实际工作中环境多变、对象复杂的情况,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对…  相似文献   

2.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新时期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高等学校特别是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发展机遇。基于农林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情况的统计,剖析了农林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行业优势逐步削弱、综合性大学在农林领域势头强劲、学科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学科建设支撑条件薄弱、学术大师匮乏及社会声誉需要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等农林院校加强"双一流"建设的对策:一是要正确把握"双一流"建设基本原则;二是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精准对接;三是要进一步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构建良好的学科生态体系;四是要建立高等农林院校命运共同体,推动农林行业的整体发展;五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双一流"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化学是农林高职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其覆盖面宽,应用面广,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农林高职院校一般都应重视该课程的教学。但由于在化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科的知识性和系统性,理论内容占有很大篇幅,实验技能方面安排较少,联系农林专业的实际也不够,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其教学效果与农林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有一定差距。该文针对农林高职院校化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面向21世纪的林学专业《测量学》教学实习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向21世纪的林学专业︽测量学︾教学实习改革河北农业大学李秀江柳瑞武关楠安光义林学专业《测量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测量教学实习可为专业课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实践知识和动手技能,而实习方式和实习内容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档案在事业单位的作用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目前农林事业单位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了开发网络版档案管理系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当前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在执行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前提下充分体现农林特色的改革思路,提出了面向农林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以创新、综合、设计性实验开发为切入点推动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依据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全面提高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利用影像资料和可视化教学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上述改革措施和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7.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目前,我校植物学课程面向生物、林学、环境、园林、食品及水土保持等近十个专业开设,肩负着为后续课程(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造林学等)打基础的重任。本着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植物学教研室的全体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强  相似文献   

8.
高等工科院校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多采用经验教学的方式。该文以分析经验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为切入点,针对目前高等农林院校开设城市规划专业后出现的学生人数激增、教师年轻化、学时减少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传统要延续,特色要保持,方法和体系要创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在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探索,即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强调教与学的互动,实现阶段化的过程教学;打破"最后算总账"的传统,将学生的成绩评定与整个设计过程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许多挑战,特别是农林院校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遇到的压力更大。该文从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社会背景出发,探讨了解决其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关于无机化学分论部分教学的探讨北京林业大学赵弘颖很久以来,在高等农林院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分论部分教学(即分族元素的性质),这个问题始终是值得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分论部分既是无机化学理论的印证,又是无机化学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知识基础,因此较之...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中国与瑞典的高等农林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国的植物生理学教学在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多媒体设备的采用和考试题型等方面基本相同,但瑞典的高等农林院校更偏重于实验教学,强调优秀原版教材的使用、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开放以及不同教学形式的采用。因此,中国的高等农林院校可以引以为鉴,通过直接选用国外经典教材、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增加实验内容等措施,对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教学等进行改革,以进一步开拓植物生理学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一份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21世纪的教育应该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由此看来,终身教育的观念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高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一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是学与用的衔接点。大学生正处在身心逐渐成熟的青年时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是大学生进一步完善体质、发展体能、形成终身体育理性认识的最重要阶段。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切…  相似文献   

13.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专业以此为指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以弥补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改革涵盖了更新专业基础课,提高实验教学比重,实践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理念、初步自主创业能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会计电算化是将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建立在一定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基础上的重要的专业课。会计电算化及其相关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规范、教学方式的改进对提高高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至关重要。传统的手工会计被电算化会计取代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会计电算化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会计电…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我国旅游目的地管理机构的营销实践落后于国际水平的现状,指出高等院校设立“目的地管理与营销”本科课程的必要性,提出了该课程的课程理念、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方法。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目的地管理机构在旅游目的地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目的地营销原理、过程及方法,为未来从事相关实践与研究奠定基础。课程设计方面以目的地网络营销和国内外相关案例讲解为特色,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开设该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课程设计理念及教学方法,最终为我国的旅游目的地管理与营销储备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林产工业》2012,(1):70
2011年11月19~20日,中国林业出版社高等院校木材科学及设计艺术学科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南京林业大学隆重召开;同期还召开了第二届木材科学与技术、家具设计与工程学科发展高层论坛。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9所农林高等院校的院系领导或学科带头人、专家,以及有关出版社、杂志社、学会、企业等单位代表90余人。第一阶段会议开幕式由木材科学及设计艺术学科教材编写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的弱化一直是影响农林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实践基地建设及其运行存在的问题是加强实践教学的"瓶颈".高等农林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具有区域分布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以及跨越地理位置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同时,存在着"建"与"用"脱节、建设资金不足且来源单一、基地建设目标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低等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的设置体系;针对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5~2008级在校本科生进行了相关课程的调查,总结分析了学生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认知程度、满意程度,以及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进而提出了促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的建议,包括加强宣传和引导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及其课程设置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根据学生的需求科学地安排公共基础课程,增加农林类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不断优化专业课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的弱化一直是影响农林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实践基地建设及其运行存在的问题是加强实践教学的“瓶颈”。高等农林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具有区域分布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以及跨越地理位置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同时,存在着“建”与“用”脱节、建设资金不足且来源单一、基地建设目标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低等问题。为此,福建农林大学提出“点面结合、校地共建、闽台合作”的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并探讨了“产教研三方协同保障,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农林综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具有高等农林院校与区域内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参与、协同保障、产学研高度融合等特点,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区域农林业技术“瓶颈”的突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形成以提高农林业共同体内聚力为核心价值的文化认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农林大学以洋中科教基地建设为试点,采取以下措施开展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①引入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彰显闽中闽北区域特色的农林实践教学基地;②建立“多方参与、协同保障”的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运行长效机制;③打造完整的农业基本技能和产业实践链条,提升农科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水平;④拓展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功能,服务乡村振兴和教师发展。实践证明,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实践教学方面,实现了农林类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与区域农林产业的有机衔接,建立了农林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享长效保障机制,促进了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多学科交叉,解决了开放性实践教学缺失问题;在新农科人才培养方面,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面向新农村、新农民和新生态的实践育人成效,为对台的农林业交流提供了窗口;在成果辐射与示范效应方面,为地方高等农林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板。  相似文献   

20.
摘要: 在阐明通识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内涵的基础上,从高等农林院校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了高等农林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即学科单一,人文教育力量薄弱;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缺乏完整、有效的人文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残缺、教育思维方式单一。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等农林院校要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促进高等农林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课程的文理交叉和综合化;精心谋划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文教育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养,寓人文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建立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校内组织架构;举办人文教育系列讲座,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