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菠萝黑腐病,又称软腐病、心腐病或果腐病,是采后菠萝果实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真菌Thielaviopsisparadoxa(deseyn·)V·Hohn引起。广州栽培的卡因菠萝,采后果实在常温下贮运易因黑腐病引起腐烂、变软、发黑和变质,严重时,贮藏14d后发病率高达50%~60%。栽培上打顶会在发育果实上留下伤口,为黑腐病菌入侵提供途径,是采后波萝黑腐病发生危害的重要原因。采后菠萝经SF蜡乳剂处理与12℃低温贮藏,可显著减少黑腐病,同时减少采后黑心病的发生;多菌灵、仲丁胺或苯来特等杀菌剂与赤毒素GA3混合浸果处理,亦能显著控制菠萝黑腐病。但赤毒素GA3150mg/L…  相似文献   

2.
采后菠萝黑腐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后菠萝果实在常温下贮藏7~14d后,常出现黑腐病症状,冬、夏两季病害发展没有显著的差异。采前果实保留冠芽、采后用蜡乳剂、杀菌剂、赤霉素GA处理和12℃低温贮藏,可以防止黑腐病的发生,减少采后菠萝果实腐烂  相似文献   

3.
采后菠萝黑心病诱导因素的研究/唐友林(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周玉蝉周永成等∥广西植物199515(2)182-186菠萝黑心病,又称内部褐斑病(Endogenousbrownspot),是一种严重损坏菠萝果实的生理失调症(Phys...  相似文献   

4.
外源赤霉素对菠萝黑心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菠萝黑心病(又称内部褐斑)是一种未确定病原的生理失调,一般认为由低温诱导所致。本文报道外源赤霉素(GA3)对菠萝黑心病的影响。1987和1988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广州地区的夏收菠萝,通常不受低温影响,采后1月内,一般不出现黑心病;如果采后用GA3处理,则会出现黑心病。冬收菠萝因受当时低温的诱导,不管采后是否用GA3处理,都会出现黑心病;若经过GA3处理,则加速黑心病的发展,因此认为,诱导菠萝黑心病的因子,除低温外,还有GA3。  相似文献   

5.
菠萝黑心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标勋 《植物医生》2001,14(6):30-31
菠萝黑心病是菠萝重要病害之一。此病主要在广东、广西、福建菠萝主产区广泛流行 ,近年在海南也发生。该病主要危害果实 ,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开始受害 ,至果实成熟期为明显。受害轻的可降低果实品质 ,严重者可丧失商品价值。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成熟果实。症状有2种 :一种是小果受害变成褐色 ,或形成黑色病斑 ,并逐步木栓化 ,使果肉变硬 ,这是区别于黑腐病的特征。另一种是病菌侵染部分心皮 ,剖开病果时 ,近果轴部变暗色水渍状 ,随后变为黑色。染病果实外表与正常果无异 ,但敲果时可根据不同响声加以辨别 ,病果虽大但较轻 ,声音较响。…  相似文献   

6.
番茄筋腐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何照,王金(陕西省西安市临潼蔬菜良种站)番茄筋腐病俗称黑心病,是国内近几年发现的生理性病害。一般在果实肥大期发生,果实中的“筋”(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色,果皮果肉硬化,透过表皮可看到内部的褐变,病果纵剖面可看到果皮下面弧形...  相似文献   

7.
苹果水心病又称蜜果病、水心子病、玻璃病等。在苹果产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现将此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症状及发病原因此病主要表现在果实上,多在果心部位发病。最初病果与正常果外表无异,不易辨认,而在病果果心却呈水渍状病变。当变质部位接近果皮时,此时从外表可看出病果皮呈水渍状,透明似蜡。剖开果实,病变组织分布不尽相同,发生于果肉任何部分。病部细胞间隙充满汁液,局部果肉呈半透明水渍状,病果甜味增加。靠近果顶和萼洼处病斑较多。后期,病组织败坏变褐色。经多年的观察,我们认为此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病害。发…  相似文献   

8.
菠萝黑腐病又称凤梨基腐病,在我国主要菠萝产区广东、海南、广西和福建等省(区)都有发生,是果实成熟及贮藏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也可侵害幼苗,引起苗腐。1症状  本病主要发生于成熟的果实上。被害果面出现水渍状软斑,病斑逐渐扩大到整个果实,形成黑色大斑块。果肉变黑腐烂,并发出酸臭味。病菌可侵害幼苗,引起苗腐。开始,外叶枯黄,逐渐至内部叶片,用手拔时全部叶片与地下部分脱离,病菌还可从摘除顶芽伤口侵入,侵害嫩叶基部引起心腐。2病原  病害是由奇异长喙壳(Ceratocystisparadoxa)真菌侵染而引起的。子囊壳长颈外露,即肉…  相似文献   

9.
苹果霉心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苹果霉心病是元帅系统品种(如红星等)上一种重要果实病害。该病在幼果期能造成严重落果,采摘前,占落果总数的15—35%,个别年份高达50%以上;采摘后,果实贮藏初期,病果率在45%以上;贮藏后期,病果率增高,有的年份高达90%。 症状类型 1.整果腐烂:病部是从心室向果实表面扩展,有时中心果肉变空,整个病果呈现干缩状;心室中霉菌菌落呈桔红色,并杂有其它颜色的菌丝,多发生在生长前期。 2.心室腐烂:病部局限在心室部位,一般不向果肉扩展,但如果剖果诱发,仍能扩  相似文献   

10.
感病甜瓜果实的呼吸、乙烯及过氧化物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甜瓜果实感病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均呈增加趋势,果腔内二氧化碳、乙烯、乙醛、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浓度也随之升高,这些变化因病原物不同而有差异。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以病斑部位和邻近病斑0.5cm处组织最高;同一病斑部位果皮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明显高于果肉。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与甜瓜组织抗病性呈正相关,与各种病原菌对甜瓜果实的致病力呈负相关。在侵染部位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感病组织中出现了新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带。  相似文献   

11.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culture filtrates from Fusarium subglutinans were tested for their effect on in vitro multiplication of plantlets and regeneration from calli of pineapple. The cultivars tested were the resistant Perolera and Spring and the susceptible Perola and Smooth Cayenne. The culture filtrate reduced shoot formation of in vitro plantlets and regeneration of plants from calli derived from the susceptible cultivars but plantlets and calli from resistant plants showed resistance. These results show the potential for culture filtrates of F. subglutinans to provide a method of in vitro screening of pineapple for resistance to the pathogen.  相似文献   

12.
城特232抗瘟性基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A49、ZB_1和日本鉴别菌系P—2b分析了城特232及其抗源亲本的抗性基因,并测定其等位关系。结果表明,城特289的抗性基因来自抗病亲本城堡1号(Toride 1)。它对3个小种(菌系)的抗性均受Pi-z′基因控制,而特特勃(Tetep)的抗性基因未导入到城特232中。本文还对抗病品种与抗源亲本之间抗性基因关系的推断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40个小麦品种抗叶锈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1个具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致病类型推导分析了1998~1999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40个品种所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状况。在供试的39个已知抗叶锈基因(或基因组合)中,推导出Lr1、Lr2c、Lr3bg、Lr10、Lr13、Lr14a、Lr16、Lr23、Lr26、Lr32等10个抗叶锈基因,分布在24个品种中,有11个品种携带未知抗叶锈基因,5个品种不具有苗期抗叶锈基因。选用BBB、DHS、PGT和PHT等4个叶锈菌致病类型并设置5/10℃、15/20℃、25/30℃(黑暗/光照)3种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40个供试品种的抗性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这些品种中有15个品种的侵染型表现稳定或较稳定,3个品种表现为高温抗性,2个品种表现低温抗性,其余20个品种存在明显的品种、菌系和温度三者的相互作用;利用6个叶锈菌混合优势小种在田间进行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在40个供试品种中有21个品种具有良好的抗性,其中,至少有6个品种表现为慢锈性,有4个品种表现为明显的成株抗性,有4个品种可能携带成株抗性基因Lr34。文中还对几个主要抗叶锈基因的抗性特点及其利用价值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品种抗病性持久度的估测(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品种的持久抗病性和抗病性的持久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持久抗病性指的是基因型,抗病性持久度是表现型。表现持久的,可能是但未必是持久抗病性;持久抗病性的表现也因环境条件和背景系统而异。初步研制成一个抗病性持久度估测模型DRES。模拟研究表明:背景系统、品种面积比例、流行速率和新小种初始频率对抗病性持久度影响很大,但是,在这些因素的种种组合下,抗病性持久度在不同品种之间的相对差异仍然基本不变。利用DRES可以由品种的小种抗性谱(以各小种寄生适合度fj示)推知其种种条件下的抗病性持久度表现。DRES可用于不同品种抗病性持久度的比较和其它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四种固沙灌木苗期抗热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四种豆科灌木苗期的抗热性和抗旱性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植物幼苗受害温度范围不同,杨柴>37℃≤45℃,柠条>45℃≤50℃,花棒和大白柠条>50℃≤55℃。高温和干旱均导致幼苗细胞膜伤害,膜透性的增加与植物的抗热性、抗旱性呈负相关。综合评定四种植物幼苗抗热能力为:大白柠条≥花棒>柠条>杨柴;抗旱能力为:大白柠条≥柠条>花棒>杨柴。  相似文献   

16.
小麦抗根腐病突变体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通过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的小麦抗根腐病突变体后代M1、M2和M3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其突变体后代M1、M2和M3都能保持抗病性,同时,突变体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标准型对照品种明显增强,在同工酶谱中出现2条新的酶带。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玉米弯孢叶斑病菌毒素对不同玉米抗性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在一定条件下对寄主抗性的诱导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抗病品种的PAL和PO酶活性比感病品种易被毒素激活,但抗病品种被毒素处理后的SOD活性明显低于感病品种,而且峰值出现得晚,这可能与抗病品种SOD活性的下降有利于积累活性氧、进一步激发寄主的抗性有关。此外,研究发现毒素在一定浓度下可作为抗性的诱导因子,为深入研究抗性机制和防病手段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Sether DM  Ullman DE  Hu JS 《Phytopathology》1998,88(11):1224-1230
ABSTRACT Closterovirus-like p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mealybug wilt of pineapple were acquired and transmitted by the pink pineapple mealybug, Dysmicoccus brevipes, and the gray pineapple mealybug, D. neobrevipes. Mealybugs acquired pineapple mealybug wilt-associated virus (PMWaV) from infected pineapple plants or detached leaves. The virus was detected in plants by tissue blot immunoassay and confirmed by immunosorbent electron microscopy. Plants exposed to mealybugs reared on PMWaV-free pineapple tissue remained uninfected. The presence of ants was correlated with an increased rate of virus spread when caged with D. brevipes. All stages of D. neobrevipes acquired PMWaV, although vector efficienc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older adult females. The probability of a single third-instar immature transmitting the virus was 0.04. Both species of mealybug acquired and transmitted PMWaV from infected pineapple material that had been clonally propagated for decades, and both species acquired PMWaV from sources previously infected with the virus by the other mealybug species.  相似文献   

19.
荸荠枯萎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1997年用诊断剂地监测,证明冀鲁豫6个棉铃虫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灭多威,久效磷和辛硫磷已有较高的抗性效率。其中33%的样本抗性频率顷50%以上,51%的样本抗性频率在20%-50%之间,只有16%的样本抗性频率在20%以上。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棉铃虫对三氟氯氰菊酯的抗性指数在47.倍以上,最高达195.6倍。  相似文献   

20.
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小麦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因缺少抗性品种,长期以来依赖于药剂防治。三唑类药剂是防治白粉病的高效药剂,由于长期、大量、单一的应用,致使病菌抗药性发生。我国胶东沿海是小麦白粉病的多发地区,使用三唑酮防治该病近10年,病菌抗药性的研究与探明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应用小株法和叶段法进行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监测,3年共监测单孢堆菌系333个。结果较基线MIC高3~7倍者占86%,表明已进入抗药性发展初期。由于近年春旱抑制发病而抗药性发展很慢,一旦白粉病有中度以上流行条件,大面积连续用药即会发生抗药性,使防治失效,威胁生产,建议尽早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