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015-2016年于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凹玻片法等方法测定新壮态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并于河南安阳枯萎病人工病圃和温室研究了新壮态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壮态能显著抑制棉花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当新壮态浓度为10.0%时,抑制率分别为100.0%和93.1%;4.0%~8.0%的新壮态能显著抑制枯萎病菌产孢量。0.25%和0.5%的新壮态浸种能显著增加棉花的株高和芽长。在棉花枯萎病人工病圃,叶面喷施10.0%的新壮态稀释液5次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68.8%;在温室内,用1.75%的新壮态灌根5次,防治效果达64.5%。本研究表明,在棉花枯萎病发生前用新壮态喷施或灌根对棉花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棉花凝集素的形成与抗枯萎病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棉花凝集素广泛存在于陆地棉、中棉、海岛棉中,种子内凝集素活性程度与品种的抗性呈正相关。棉花生长过程中,1-6片真叶期抗病种的根、茎、叶凝集素活性比感病种强,花铃期以后差异逐渐缩小;抗病种花粉凝集素的含量比感病种花粉高4倍以上,未受精胚珠差异不显著;种子形成的30天前抗、感品种的凝集素活性无差异,30天后抗病种凝集素活性逐渐增强,感病种逐渐减弱;棉株中部内围棉铃种子凝集素活性强且稳定。抗病吕种凝集素的粗提物对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粗提物的血凝活性可被半乳糖解除。  相似文献   

3.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生理小种及其致病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1998年,我们陆续从新疆各主要棉区采集和收集400余株病株样,共分离获得108株棉花枯萎病菌,对其中具有代表性菌株致病性和生理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小种仍为7号生理小种,但其致病性较强,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致病型主要分为强、弱2种致病型,强致病型主要分布于南北疆棉区,弱致病型主要分布于东疆棉区。供试棉花枯萎病菌菌系在25℃培养7 d后,菌丝为白色,菌落皿底产生色素多为紫色或浅紫色,大分生孢子为10.4~44.2 μm×2.0~6.1μm,多为马特型,最适生长温度为25℃,除供试6个菌系能在35℃缓慢生长外,多数棉花枯萎病菌菌系30℃以上不易生长,吐鲁番菌系HAI-17在40℃仍能缓慢生长,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较耐高温,在40、45℃高温下并未致死。目前,尚未发现3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4.
溴甲烷对棉花枯萎病菌毒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溴甲烷分别对培养一周,两周、三周的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vasinfectum (Atk).Snyder et Hansen)熏蒸处理并且测定了它们对溴甲烷Lc99的CTP值;棉花枯萎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时间越长,对溴甲烷的抗性越大。讨论了用溴甲烷处理带病土壤和种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棉田主要线虫类群对棉花枯萎病发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发现我省棉田的主要线虫类群有:植物外寄生线虫;小杆目线虫;具有吻针非植物寄生线虫等3种大类群。1985-1987年田间及温室盆栽试验,证明外寄生加洲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califormicus)可加重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tium f.vasinfectum)对棉花的为害程度;小杆目线虫和具有吻针的非植物寄生线虫同棉花枯萎病菌无复合侵染作用。田间防治试验表明,杀线剂通过降低田间寄生线虫的数量,减轻棉花枯萎病的为害,而对棉花枯萎病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拮抗性细菌防治棉花枯萎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枯萎病是我国棉花生产的萎病害之一,为了探索其生物防治途径,我们自1988年开始从棉花和小麦根际分离到多个对棉花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甩的荧光假单胞菌和产芽孢细菌,其中荧光菌P32,P34,P38和Y2以及产芽孢细菌Ba,BB,Bx和K7的室内表现最好,在KB平板上,8个菌株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0,3.0,3.2、3.4,4.0,4.5,4.1和4.4com;因而用它们进行了种子发芽试验,盆栽和大田防病试验。  相似文献   

7.
从扬州地区土壤中分离到207株放线菌,以棉花枯萎病菌为目标菌,采用抑菌带法测定,筛选到9株有拮抗活性菌株,占所分离总数的4.3%.其中K5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茜带宽为8mm,同时对其它病菌也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K5对棉花枯萎病防治效果达46.5%,与多菌灵相当.通过对菌株K5的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测定,将其鉴定为玫瑰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chromogenus.  相似文献   

8.
从几十种作物的根际和叶围分离获得350株微生物,其中细菌和放线菌分别为200株和150株。对所有这些分离物进行了抑制真菌试验和几丁质酶活性测定。在抑菌试验中,以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及西瓜枯萎病菌作为供试病原菌,有96个分离物对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18个分离物对这4种病原菌都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几丁质酶活性方面,10%的细菌和40%的放线菌都能不同程度地产生几丁质酶。有些菌株几丁质酶活性强,抑菌作用也明显,有些菌株几丁质酶活性弱,抑菌作用弱或无作用,少数菌株几丁质酶活性强,但却无抑菌作用。用几丁质酶液处理病原菌孢子,其萌发率和芽管长度比对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凝集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能和糖结合,并凝集细胞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棉花枯萎病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的侵染能激发起棉花对枯萎病的系统诱导抗性。不同品种间细胞壁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的积累量存在差异,抗病品种86-1细胞壁内HRGP含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邯14。HRGP积累与细胞壁木质化有一定相关性。不同生理小种枯萎菌对棉花细胞壁HRGP的诱导能力不同。作者认为,HRGP在寄主与病原相互作用的专化性识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儿茶素在棉苗对枯萎病抗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枯萎病菌接种后棉苗组织内儿茶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儿茶素对枯萎病菌及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健康棉苗组织中儿茶素含量随着棉苗的生长而增加。枯萎病菌接种后,病苗组织中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而且抗病品种棉苗儿茶素含量的增加明显高于感病品种。经氟乐灵预处理的棉苗接种枯萎病菌后,儿茶素含量增加更快,增幅更大。说明儿茶素是品种抗性和氟乐灵诱发棉苗对枯萎病诱导抗性的机理之一。儿茶素可抑制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对培养液中病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有抑制作用。儿茶素化学制品及棉苗组织提取液经TLC分离后获得的含儿茶素组分提取液对初步纯化的PG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儿茶素可能通过抑制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以及其PG活性而在棉花对枯萎病的抗病性中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棉花枯萎病菌酯酶同工酶测定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聚丙烯酰胺薄层凝胶电泳法测定了我国主产棉区棉花枯萎病菌的酯酶同工酶。三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42个菌系的酯酶同工酶有三种类型主酶带,根据主酶带可以将供试的菌系区分为三个类型。类型一,有E4、E5、E6、E8四条主酶带,包括13省的菌系31个,类型二,有E4、E6、E8三条主酶带,包括6省的菌系10个;类型三,有E6、E8两条主酶带,包括新疆吐鲁蕃的菌系一个。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化学杀菌剂对木霉菌生长的影响,探讨了几丁质添加物对绿色木霉菌菌株L R、LTR-2、哈茨木霉菌菌株Q1、Q2和粉红粘帚霉菌菌株GLR防治棉花病害效果的影响。多菌灵、苯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在1.66μg/ml时可以完全抑制Q1和Q2的生长,但在2.68μg/ml时才能完全抑制LR和LTR-2的生长。几丁质添加物使L TR-2和Q1防治棉花立枯病的效果完全丧失,但是能使LR从没有防治效果提高到防治效果为34.6%,而对粉红粘帚霉菌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影响;对于防治棉花黄萎病来说,几丁质添加物使木霉菌LR、LTR-2和GLR的防治效果降低,但是提高了Q1的防治效果;对于防治棉花枯萎病来说,几丁质添加物能提高所有测定菌株的防治效果。说明不同的生物防治菌株、添加物和病害组合对于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对棉花枯萎病有较好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健康海岛棉植株根围土壤中分离筛选棉花枯萎病拮抗细菌,探索研究拮抗菌株的抑菌作用,为其生物防治提供潜在资源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以海岛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为靶标菌,从土壤中分离到的120株细菌菌株中筛选拮抗菌株。测定拮抗细菌发酵液抑菌活性,通过促芽和盆栽试验筛选生防效果最好的菌株,同时测定该菌株对棉花枯萎病的抑菌效果和耐盐碱性。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分类地位。从120株细菌中筛选到1株对棉花枯萎病拮抗作用很强的菌株,编号为KX-33。促芽分析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KX-33能明显缩短出芽时间,促进棉苗生长。对病原菌DD64、DD89、DD11和DD22防效分别为75.32%、72.77%、69.48%和68.81%,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处理(P<0.05)。耐盐碱分析表明,菌株KX-33具一定的耐盐碱性。菌株KX-33镜检为革兰氏阳性菌、呈杆状、有芽胞,16S rDNA和序列与Bacillus pumilus(FJ763643.1)同源性最高。海岛棉根围土壤微生物中含有棉花枯萎病拮抗细菌,经鉴定菌株KX-33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促生和抑菌作用显著,在海岛棉枯萎病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杭白菊枯萎病是杭白菊重要病害之一,枯萎病的爆发对杭白菊产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明确杭白菊枯萎病的病原菌及其生防菌的防治效果,本文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方法,初步鉴定杭白菊枯萎病病原菌为半裸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进一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amogenes 1628代谢产物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发现,链霉菌1628代谢产物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2.22%和4.70%(体积浓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淀粉酶产色链霉菌代谢产物原液14和28 d后,其对杭白菊枯萎病的保护效果、治疗效果分别为52.84%和42.85%、19.23%和30.16%。说明淀粉酶产色链霉菌1628的代谢产物对杭白菊枯萎病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活性氧及膜脂过氧化与棉花对枯萎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萎病菌侵染后,抗病品种棉苗及经氟乐灵诱发处理产生对枯萎病诱导抗性的棉苗茎与根组织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膜系统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表明有膜脂过氧化的发生,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H2O2的积累水平及脂氧合酶(LOX)活性也明显增加,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差异。与此相反,感病品种棉苗受侵后MDA含量、O2·产生速率、H2O2的积累及LOX酶活性增加幅度较小,SOD及CAT酶活性则明显上升,膜系统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仅有小幅度下降。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可诱发棉苗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同时也增加了LOX酶活性及活性氧(O2·、H2O2)的积累。这些结果说明,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体内活性氧的积累、LOX酶活性的上升以及由此引起的膜脂过氧化,可能在棉苗对枯萎病的抗性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氟乐灵诱发棉苗对棉枯萎病的诱导抗性及其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氟乐灵作播前处理的土壤中长出的棉苗,在出苗1周后移植到无氟乐灵土壤中人工接种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sp.vasinfectum),30天后棉苗枯萎病株发病率及病菌分离率明显低于对照,说明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可激发棉苗对棉枯萎病的诱导抗性。并证明:氟乐灵处理促进了棉苗组织内木质素的合成与积累;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出现了若干新的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